靜思晨語:【06月13日】具修慈忍 眾生喜見

Community:
Branch:

「悟得真空妙有微密法,無相執著唯諦理靜寂,覺迷隨念一轉定乾坤,四生物類相異性平等。」

用心,還是要多用心啊!學法,目標就是期待,「悟得真空妙有微密」的道理。真空妙有,確實是微密,這個道理是遍滿虛空,無處不在,無物不有,無不都是妙有而真空,真空而妙有,這種微密的法,確實我們要很用心啊。現在科技發達,應是能夠讓我們看到、感覺到,現前即是,真空幻化的境界。在現在就有這樣的發明,在我們人文(志業),要怎麼樣從這個節目,將現在的科技,能讓大家透徹了解。現在的時代,科技是那麼進步,就只是我們的眼根,實在我們在看一切形形色色,我們就已經空花亂墜了,很多。我們就說:我們要鎖住「六根門」。

這幾天我們就是這樣說,怎麼樣來鎖住,我們的「六根門」?但是,現在的科技是背道而行,所發明出來的,不斷不斷發明,只是用一個這個虛幻,這個眼鏡,拿靠近眼睛在我們的眼根,就這樣拿近來,看它,哇!外面的境界,全部和現實都不同。這是現在的科技,實驗出來的東西,已經在人間在流行了。這項東西用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的是感覺天花亂墜,虛幻的世界,一方面看起來,很稀奇。現在的人,發明出了很多,我們想不到也看不到,只在佛經的境界中,佛陀為我們講說:真空是妙有,那奧妙的境界,我們會將它當作是真實的,其實是很虛幻,什麼都沒有。

同樣一群人坐在前面,這個東西拿靠近來,靠近了眼根,看去的東西,完全就離開了真實的境界。這群人,這麼多人在這裡開會,只是這項東西拿過來,靠近眼根就完全不同的世界。這真實就是這樣面對的境界,卻是只是一項東西拿過來,就不同了。是說假的嗎?明明是真的!這個科技虛幻的世界,真的就是這樣做出來了,這實在是微妙。到底是如何去合成?如何去製作、合成?千變萬化這種境界,拿開之後,這些都是空,這是「真空」。那些境界完全沒有了,回歸真實,真實人在開會,聲音等等,真實的境界,這真實境界是真實嗎?也是無常。

「五蘊」──色、受、想、行、識,同樣,「五蘊」會合在人與人之間,他們來報告,現在外面的科技世界,甚至報起了外面,真實人生的苦難,從照相機拍下來的,多少的苦不堪的境界,在瞬間剎那。我們去救濟,照相機拍下來,這樣這個境界,再次顯現在螢幕上。孩子餓啊、苦啊,在戰火之下,飢餓、病痛、貧窮等等等等,這是真的,但是,就是也是科技,這樣將它剎那就拍下來。

或者是沒多久之前,四大不調。在阜寧孔盪村(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板湖鎮),本來安居樂業,雖然生活貧困,務農的務農,做工的做工,孩子讀書的在讀書;忽然間沒有預警,一陣的龍捲風,龍捲風,瞬間一起,這樣隨著風的路線,這樣一直捲過去。使多少人的家破了,破掉了,毀掉了。瞬間,孩子在讀書,老師還來不及反應,一陣風已經到了;幸好,平時有在教,看到這個東西,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一直一直靠近,很快。老師一聲令下,一些孩子趴進去桌下,屋頂所有東西,都這樣瞬間不見了。幸好,孩子多數平安。

這種是虛的嗎?真實啊!這種氣候劇烈的轉變,不調和,風大不調,造成了人間無常幻化,這種幻化無常的世間,瞬間發生、瞬間毀滅掉了。風的強力,聽他們當地的人在描述,當風這樣在過的時候,遠遠的人看到,好像很多火柴盒一樣的東西,在空中飛,隨著龍捲風這樣,一直一直捲上去,原來就是屋頂的鋅板,或者是整輛車解體了,這樣飛上去了。不論是房屋毀掉了,連車子那麼的堅固,也將它解體,也這樣飛在空中,這樣飛啊!很快就這樣過去了。等到風快速這樣過去了,過去的地方,就看到是破碎、毀滅,車子解體、不見、毀掉了,可怕嗎?這就是成、住、壞、空。

本來那個村莊,過去的過去應該沒有這些村莊,因為這個村莊是時代變化,孔子的後裔一部分,在這個地方集村起來,叫做孔家莊,也叫做孔盪村。本來是「無」,後來變成「有」,這是時代。現在這陣風暴,龍捲風這樣一起,又將它滅掉,所以,成、住、壞,空掉了。佛陀所講的器世間,就是地球的上面,所有的一切,也是成、住、壞、空。現在的時代,就是這樣,這天地之間四大不調和了,凡事不斷都在變化、毀壞。短暫的,就像剛才講過的,已經毀壞掉了,要怎麼辦?現在我們又在那個地方,再為它復建,現在正是在復建,已經動土了,工程已經動了。

聽營建處回來報告,工程已經從地下到地上,已經一層樓起來了,這「空」掉了,再將它造「成」起來,很快他們就可以搬進去住,「住」,那就看他們要怎麼去保養了。好好保養,也能夠幾十年,上百年,後代這樣繼續住下去,但是也會舊,慢慢也會老化,「壞」掉。不知這個世間,到底壞劫氣候是如何?這已經是「空」,空了之後再讓它「成」,再不久就「住」了。過程到底能再多久呢?還是不斷會老化。這樣的「行蘊」,這樣就變成了「壞」與「空」,到底再幾百年後;儘管你將它蓋得很堅固,幾百年後,幾代人,同樣是壞、空。這就是人間沒有離開「五蘊」,人在面前坐,所在講的世間境界有那麼多。講過去,談現在,還在說未來,無不都是在行蘊中。

現在說話叫做「現在」,再一下子,那就是「過去」了;分秒中無不都是過去、現在、未來。剛才進來的時候叫做「過去」;剛才、昨天、去年、五十年前,這都叫做過去,用短暫的時間累積它的過去,這都是行蘊。行蘊沒有停歇,就是這樣在分秒又再一直過。所以,「未來」的剎那就是「現在」,這種行蘊,這就是道理,這叫做真理。真理就是空,就是這樣一直過,就是秒,時間,就是真理。這些時間就是在這個空幻的空間裡,到底這個空間,什麼樣的人、事、物,就是在這個空間,都在空間「成」。所以,「住、壞、空」也是在這個空間,這無不都是含藏著,那個「行蘊」,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事物,是不是完全是真空呢?這就是空。但是也不能說「空」,就全都不去理睬它,其實「妙有」。

一念心,要如何讓人的苦能夠解除;空掉的東西,如何將它恢復?因為有生物存在,因為有人活在人間,人間需要這樣的物資,來幫助我們生活,所以還是「有」啊!這種妙,這是「妙有」;這個妙有在善惡間,我們的六根造作在這善惡中間,所以很多的道理都是這樣「妙有微密法」,在我們的一念心。看透人間種種的事物,其實無相。「無相執著」,就只是我們人執著。人間有相、無相,短暫之相,這不是永恆的。有很多的不調和,有相的東西總是磨滅掉,幻化掉。人,生老病死,生命短暫,會有多久的時間?也不知道年齡在什麼時間。所以,相不定相,來生是什麼樣的生態呢?來生是男、是女呢?來生是人、是動物呢?來生是人間、地獄、餓鬼、畜生呢?來生或者是在天堂呢?各種形象都無定相。所以就是「無相執著」,我們人人在這個無定相,就是要去執著它。

唯有諦理就是靜寂。真理本來,本來就是真理,看你的因緣果報。因緣、果報,這是定法,我們一定要認真在這個「因緣」,我們要認真在「果報」裡。一念心,有時候善念,但是要定下這個善念,向善,要清淨我們的身心,真的是很困難。瞬間萬變,都是在我們一念心。被外面的色所誘引,修行也不簡單呢!要能夠定下來,不受色迷,這不是很簡單,所以才叫做「要修行」。這個理,我們若沒有很清楚,講得很簡單,守住這種寂靜的真理,那是很困難。所以,「覺迷隨念」,覺悟者,在一念間;迷者,也是在一念間。所以,覺和迷隨一念,「一轉定乾坤」。我們只是一念心,一念心貪,你就定了你這一生的方向;一念心淨,覺,保持著清淨的心,一生沒有牽掛,為天下眾生。一念心一動,一個家庭的牽掛,這樣,這就不是一個人,寂靜的境界了,那就是一個家庭,一個由不得自己的環境,這就是覺和迷,隨一念,一轉就定了乾坤。我們的心靈天地,我們的生活境界,就這樣定下來了,小乾坤,定立了我們小乾坤這個方向,命運就是這樣就定下來。所以「覺迷」,覺和迷「隨念一轉定乾坤」。

善惡也是一念間,我們人間的方向,也是在一念間。這種在覺和迷的中間,「隨念一轉定乾坤」,所以我們要把心照顧好,六根門要守得住。就是「四生物類」, 一念的時間內,就會定了我們的因緣果報了,一念一轉一迷,這個四生物類。四生,卵生、胎生、溼生、化生,這種四生六道,就看我們到底怎麼造作因緣,惹來果報。所以,「四生物類相異性平等」,形象都不同;光說動物,就好幾千種的形類。人類呢?也有很多種的人類,人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句形容,同樣叫做人類,就有張三、李四,這個人不是那個人。這很奇妙,同樣一個頭、兩隻手、一雙腳,這個身體都一樣,但是你把大家排出來,這個是張三,這個是李四,絕對是不同。何況有的,一生下來的形態就體不俱全,也很多。

總而言之,「四生」,只要在「六道」裡面,就是在四生物中,我們叫做「胎生」,人類叫做「胎生」,動物也有胎生,也有卵孵來的。我們絕對不是用卵孵的,我們是胎生。所以,「四生」,這個「相異」,形象都不同。但是,佛陀告訴我們平等,「性平等」,真如本性是平等的。各位,我們要如何,讓我們能合群,能夠合心和氣,也是一念心而已。要讓一個團體彼此之間分離,那個心念也是一念間。所以,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一個組織等等,都是一念間。眾生合,我們的善性就是只一個平等。當然是慈悲喜捨,這是我們人人本具的佛心,那就是真如本性。

我們佛心能夠成就,就是一念志向,我們要修行,所以「修持教法遂漸精進」。

修持教法遂漸精進
因圓趨果成就菩提
果號一切眾生喜見
因為法師以法喜悅

我們必定要好好精進,不管是真空,或者是妙有,真空妙有,道理我們要去很清楚,去探討了解。佛陀已經清楚告訴我們了,講得很清楚,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我們一向都是迷,我們一向都是在複製煩惱。我們現在要如何去除煩惱,那就要修持教法,一步一步,漸漸精進,要好好精進。所以「因圓趨果成就菩提」,就是要這樣不斷精進,六度萬行。我們要隨著佛陀所教法,我們在人群中要鍛鍊。我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入人群,千千萬萬種的煩惱、苦難,我們要應他們的煩惱,應他們的苦難去付出,所以,「因」要全都很具足。菩薩因,我們要不斷用長時間累積,才因圓趨果。因若圓滿,自然我們就向佛的境界漸漸接近,接近覺悟之道。我們能夠覺悟的道路,那就是菩提道。

「果號一切眾生喜見」。現在在描述的,就是提出了比丘尼團開始要求,求未來的結果?我要精進,我能夠入六度去行,行救濟眾生的因行,不論多久時間,我就是要修持教法,但是現在就是只祈求佛陀,給我們一個希望,我們未來我們修行能夠成佛,這個結果。雖然路還很長,我們願意修行,就是這樣要來祈求那個結果;雖然路還很長,給我們一個目標。所以「因為法師以法喜悅」,因為入這個法來很歡喜。我們前面講過,比丘尼,學無學,將來會在,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 ,長久時間,在很多佛的世界中去修行,去完成教化眾生。這種聞法,說法,傳法,就是成為法師。這是前面的文,我們講過,雖然這個道路還很遠,六萬八千億,我們也解釋了,修行重在我們六根門,就是一念心收攝好,不要讓我們的六根門,在外面惹來很多無明煩惱。

道遠路遙
步履漫長
深明道法
漸進道向
由是自我心自肯定
卻又步伐緩慢
故云漸漸

所以,道路遠,路遠遙,「道遠路遙步履漫長」,這是很長、很遠,要用很長的時間,很遠的路去走。所以,「深明道法漸進道向」,我現在知道這個道的法,路要怎麼走。這個道要怎麼走,法要怎麼修,我們會漸進。在這條路上,正確的方向前進。「由是自我心自肯定」,因為這樣,每一位都是自我的心,我自己肯定我這條路一定能向前走。但是,自己雖然很肯定,不過,這些比丘尼群,在佛的面前總是有一點的躊躇。雖然自己很肯定,但是步伐緩慢。自己也會怕,路這麼遠,我願意走,但是我走的路,這樣很慢,精進的速度不夠,所以說「步伐緩慢,故云漸漸」;所以說「漸漸」,這樣漸漸修行,不是很快速,就是這樣慢慢過來。我們自己肯定,我們自己也沒有很精進,我們在修行,不就是這樣?明知道道理是真,道理就是這樣,但是我們還是懈怠,這樣慢慢來。就是要快速,對的方向,我們要趕緊精進。

所以前面的文,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就叫著憍曇彌,這個時候看到大家這麼的虔誠。到底你們有話,可以講啊!所以,佛陀看到大家躊躇不敢講,這種自己知道,我們的業障這麼多,將來能夠成佛嗎?只是要求佛給我們肯定一下。自己是很肯定,但還是需要佛陀肯定。自己知道自己的障礙也很多,所以在那個地方躊躇。

於時世尊告憍曇彌
何故憂色而視如來
汝心將無
謂我不說汝名
授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記耶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因為這樣,佛陀在那個時間,「世尊告憍曇彌:何故憂色而視如來?」你怎麼這麼憂鬱在看我呢?用這種期待的眼光在看。「汝心」,你的內心,「將無謂我不說汝名」,你們的內心是不是這樣在想呢?難道沒有?應該有這樣在想:說我單獨沒有提起你們的名,為你們授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們的心,是不是這樣想呢?一語道破了,「是啊!我們內心就是這樣想。」他們還沒有回答,佛陀接下來就說了:「憍曇彌!我先總說一切聲聞皆已授記。」

憍曇彌
我先總說一切聲聞
皆已授記
今汝欲知記者
將來之世
當於六萬八千億
諸佛法中
為大法師
及六千學無學
比丘尼
俱為法師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對這些比丘僧,我先為他們授記了」,這是要前後次序。「那你們現在呢?」「欲知記者,將來之世」,你們現在就是要了解,了解你們將來修行的世界,希望我現在為你們授記,就是先和你們說,說你們未來要怎麼樣的經過,才能夠成佛。你們很期待我這樣和你們說。」

來!和你們說,「當於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為大法師」。大家未來要再經過「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這樣開始去修行,聽法、說法,這就是你們未來要再努力,要再走很遠的路,要再經過這麼久,「六萬八千億諸佛」,意思就是說,你們要將你們的「六根門」,好好看住好。守好你們的六根門,守好你們的心、「八識」,你們所造作的因緣果報,將來都會回入你們的八識裡。八識若清淨,自然就回歸在第九識,就是到佛的境界。不只是只有你,還有你「六千學無學比丘尼」,將來也能夠成為法師。

所以,還要再用要很長久的時間。其實,時間在這個地方,佛陀他的含義就是:你們慢慢來,就是六根門守不住;你們要將六根門守住,意識要照顧好。因為女人多障礙,就是意識顧不好,我們的的六根緣外面的六塵,每一塵都起意識,所以成為六識,在這個「意」,去包攬來,所以,第七識去思考造作,所以造成了很多因緣果報。因為這樣,你們才要這麼長久的時間。所以,你們要好好守住六根門,這個六意識在外面,所造作的,思量就完成起來,就歸入第八識。其實,要講的真理就是在這裡,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

接下來這段文,就說:「汝如是漸漸具菩薩道。」

汝如是漸漸
具菩薩道
當得作佛
號一切眾生
喜見如來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你們大家修行,都是同樣要守好你們的六根門,將來行菩薩道,就這樣漸漸,就能夠「因圓趨果」,就到達佛的境界。「當得作佛,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現在,佛陀已經為憍曇彌開始授記了,但是要再經過這麼用心,去好好將你們修行的心志堅定。外面的境界,裡面的根、意識,也是要守住,修行就是要從「意」,決心開始。

汝如是漸漸
具菩薩道:
汝等如是漸漸修行
具足菩薩所修之道

所以,「汝如是漸漸具菩薩道」。「汝等如是漸漸修行,具足菩薩所行之道。」這就是佛陀這樣向憍曇彌,同時六千比丘尼眾,同時這樣講的話。

當得作佛
號一切眾生
喜見如來:
因中具修慈忍之行
不惱眾生
所以果上
一切眾生皆喜見之

所以就說,「當得作佛,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因為佛陀已經這樣教她們,好好守在六根門,生生世世要養好你們的習氣;這女人的習氣要全都去除,不要有這麼多的習氣。

所以,在「因中具修慈忍之行」。因為女人有很多的習氣,所以你們要從這個「因」,「因」,就是要喜捨,慈悲喜捨,六度行,去開始進行。要培養你們的慈悲心,要培養你們的忍耐力,要培養你們的堅定、堅持等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等,這要好好去用心。所以,要「慈忍之行,不惱眾生」,不要使令眾生心意有煩。女人的身態,這都已經又包含著,女人會惱亂人的心意,亂了男心,男眾都是因為酒、色迷亂了他的心。

所以,社會人間多少的案件,都是男女之間互相勾引,變成了很多不可收拾,家庭悲劇或者是人生的苦難,這就是惱亂了眾生。所以,希望未來修行,這個因中,這個種子要很清淨的種子,「因中具修慈忍之行」,這個因要很具足,修慈忍的行。就「不惱眾生」。在人間,生生世世,若是再為女人身,就不要惱亂眾生。同樣,男女之間,都是一樣「性平等」,只是習氣不同,不要有這樣的習氣來惱亂眾生。所以,「果上一切眾生,皆喜見之」。你若沒有去惱亂眾生,你能夠在眾生群中好好付出,眾生自然未來看到你,都會很歡喜,所以稱為「一切喜見如來」。將來成佛,都要去和人結好緣,不要去惱亂人,結果自然就是結很多歡喜眾生緣,未來成佛的名叫做「一切眾生喜見如來」。

一切喜見:
長劫累世
持六度因行為法師
以法喜悅人
故果亦稱之
將來當得作佛

所以,「長劫累世,持六度因行為法師」。全都在人間,去行六度行,所以當法師。「以法喜悅人」,讓大家聽到法都很歡喜,「將來同得作佛」;若能夠這樣,用法去度人,讓人人心無煩惱,去除煩惱,又能夠得到法喜,這樣「當得作佛」。這就是學佛,要很用心;聽法,要很細心,要很細膩的心去了解。雖然講數字,雖然是大體上講,我們就要去體會到,怎麼樣去除我們的習氣,要怎麼樣讓我們的心完全清淨,將擾亂心志的心,化為成了成就道業的行,這就是我們要用心。修學佛法,要堅立志願,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