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19日】回心向大 立變淨土

Community:
Branch:

「三變其他之大千世界淨佛國,以上明小乘人既已回心向大,則所證淨法立變為無漏淨土。」


用心體會,「三變其他之大千世界」變為淨佛國。用心,要了解,其他世界能淨為佛國,我們這幾天一直說過了,心地,我們的心地有清淨嗎?將我們的心,煩惱無明、穢濁染著的心,是不是有去除沒有?若有,我們的心也在變了,變污穢成為淨土。我們若是日常生活中,沒有法在心裡,一大早聽的法就等於是漏掉了,漏掉了的法,就沒有在心裡了。我們的心,要用什麼方法,去清除這個心的無明煩惱呢?常常說過了,法一定要入心,法譬如水,能滌除垢穢,能洗滌我們心的髒污的垢穢,我們不清淨的心,我們的煩惱,唯有法才有辦法,法若未入心,就真的是「無法度」了,所以要法入心啊!

經文來到這裡,已經是第十一品了,前面的〈法師品〉,我們能了解,有經的地方,那就是有佛的全身在。大家應該要記得才對,有經的地方,就是能建塔,甚至不用建塔,原來就有,因為它有佛的全身在,我們的內心本來就是靈山塔在。既然是這樣,我們就要知道,佛心人人本具,只是無法洗滌我們的無明煩惱,缺法水。在前面也說過了,我們需要水,需要水,但是就是如何掘?都還是在那高原,還是掘不到水。前面也說過了,知道我們也有想要修行,但是法都沒有入心,所以叫做乾慧地。知道人人本具佛性,知道真如本性在我們的內心,但是我們就不肯去真正用功,只是聽,就沒有很用心,所以我們還是停留在,很乾燥的地方,還沒有得到淨水,能來滋潤我們的慧命。

只是知道,知道歸知道,但是還無法去使用它,因為我們受無明,將我們覆蓋住了。我們既然了解,知道法要入心,有法的心地,就有佛的全身在。這個道理我們若很清楚,三變其他之大千世界,淨為佛國,我們不只是淨我們自己的自心地,也能再淨化其他的土地。是啊!用心去體會,自然我們的法會又更清楚。就像前面,再前面說過的,〈化城喻品〉裡,也有小乘人已經回心向大了。已經知道,我們偏偏常常獨善其身,我們只是停滯在小乘法,佛陀這麼用心來鼓勵我們,讓我們透徹了解,要到成佛的境界才是究竟,要不然,光是停在聲聞、停在緣覺,這樣就是無法斷生死,我們還是在六道在輪迴,由不得自己,無法清楚了解,煩惱是如何生來的,因緣果報是如何來。

道理都知道,還是停在由不得自己,這樣在輪迴。所以我們光是聽法,知道歸知道,還是無法自己有自我,像諸佛法身菩薩,他就能與眾生有緣,就是要來度化眾生,叫做倒駕慈航。是他的心願來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是乘願而來。佛稱為作如來,就是以如是法而來人間,這應如是法而來人間,稱為如來,來來去去都是自如。但是我們眾生由不得自己,到哪裡去,都不是我們自己能清楚,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難得人身,難遇佛法,既得人身,又遇佛法,若可以,就要趕緊明小乘。這小乘,我們到底只是獨善其身,我們很清楚這不是究竟,所以回心向大,要趕緊回轉過來,學佛的目標就是要成佛,向大乘法,所以這已經前面說過了。

要再回憶,每一品都有它那一品的功用,所以我們不能漏掉。法在我們的心裡,我們一定要好好記好不漏掉,所以要證,因為我們若透徹了解了,「證淨法」,要很透徹,很了解,回心向大之後,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入人群去才能體會,原來我們投入人群,我們的心能開闊許多,我們能看到很多的人間世事,苦難偏多,我們願意為他們去付出,我們能成就很多人,能了解道理。受救的人又能去救人,這我們看了,我們的心能很感動,看到別人在成就,我們也很感動,我們也很法喜充滿。這種證,證明了,大乘法是自利,也是一樣利他,利他、自利總是這麼法喜的事。看看現在,印尼二百多位的菩薩,還在臺灣,專程就是要來了解,慈濟的四合一,什麼叫做「合」,什麼叫做「和」,「合和互協」,為什麼要互愛、要協力呢? 

在他們那個地方發心投入慈濟,還要了解在臺灣發祥地的菩薩,以及我們發祥地的法脈、宗門,到底是如何建立起來,什麼叫做法脈,什麼叫做宗門。在現在能面對著國際世間,這麼人多發心,一位一位這樣來為他們分享,他們了解了,也是法喜充滿。甚至也聽到清修士,還有我們的同仁,與他們在分享,面對著國際,又看到我們精舍的生活,每一位師父都是這麼的殷勤,從那麼克難的生活,面對著現在全球,也是承擔很重,卻是大家輕安自在,這他們也很感動,這就是來到這裡,才能真正證實這種發大心,為人群付出的感覺。

其實印尼慈濟到現在,二十三年了,二十三年來,他們也已經四大志業完成了。已經這麼的穩定,現在在建醫院了,在當地,現在他們不斷回來,聽,向他們勉勵都聽進去。「竹筒歲月」,現在他們說,一個月的竹筒回歸回來,這個月有四十幾萬支的,「竹筒歲月」(指撲滿)。有的企業家發願,就是要(募)五萬支滿的竹筒,告訴我,他說:「差不多快要近五萬支了。」光一個人,他就領五萬支的竹筒,在他的連鎖店裡,這樣每個月回收回來,還有其他的人,總共這個月已經是,光是回收回來的竹筒,四十多萬支。

這如何去發心立願?會員若再增加,這就是大家很肯定,對慈濟在當地,不論是天災,或者是無常的災難,印尼那個社會都知道慈濟,普遍都能去付出,不論是遠是近,他們已經這麼穩定,人間菩薩,而且宗教不同,互相尊重、互相感恩、互相愛。就像朝山,朝山,他們回教徒(穆斯林),也是同樣一起朝山,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也是一樣,二百多人當中,什麼教徒都有,因為他們都入慈濟來了。信仰照舊信他們的宗教,但是慈濟「合和互協」,這個精神他們理解了,打開了執著,沒有執著、沒有障礙,這種的理念,這就是淨土,這就是轉變。他們能自由自在信仰他們自己的宗教,他們大家會合,能合而為一,一念心,這不就像是分身,接受同一種的法,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工作,士農工商,卻是同樣一個方向。

四十多萬支的竹筒,就是有無數的店家、企業團體,他們都拿竹筒,竹筒,在企業公司裡,都拿著這樣,給他的員工,給他的客戶,在一般社會,就是投入會員。看,不分宗教,士農工商同一個方向,想想看,這不就是「回心向大」呢?這不就是去除了執著,沒有障礙,所以合和互協,這樣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個心這樣全都同一個方向。這就是證,「證淨法,立變為無漏淨土」。大家已經共同就是立願、發心,就這樣變為淨土,從有漏煩惱成為無漏清淨的心地,這不就是嗎?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變,要怎麼變?要再更用心聽。

凡夫妄塵自局限故
因分身之來
特與開示
初變者:
表轉第三能變
六分別根塵識
二變者:
表轉第二能變
末那識
三變者:
表轉第一能變
阿賴耶識

我們凡夫,「凡夫妄塵自局限」,因為我們自己都守在自己的範圍裡。「因分身之來特與開示」,佛陀為了很多的法,要讓它歸位來,分身來,就要讓他們有位置,所以佛陀開始這樣,要說轉變的法。這個變,初變,就是表示「轉第三能變六分別根塵識」。在字面上看起來很深,要用心聽。「二變者」,「表轉第二能變末那識」。這末那識,就是我們的第七識。「三變者」,是表示,「轉第一能變阿賴耶識」。再說清楚一點,初變,第三能變,就是我們現在要初變,因為從最深的說到淺的,從最淺近的回歸向深來。我們凡夫第一項會接觸到的,那就是在六根塵,六根塵就是六根六識去接觸,接觸到外面的塵。我們剛剛說六塵境,剛剛所說過了。六根塵,那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這樣與意,去緣外面的色、聲、香、味、觸,這是我們自己凡夫這個六根,與外面的境界去緣,凡夫心就在這個地方,見思惑就起來了,見思惑起來了,就在這個地方造作很多的業了,就是因為見思惑。

初變:
表破見思惑
出火宅
二變:
表破塵沙惑
出化城
三變:
表破無明惑
至寶所

這個見思惑就如火宅一樣。記得嗎?〈譬喻品〉,長者在火宅外一直喊:「孩子快出來啊!裡面已經火在燒了,趕緊出來!」一些孩子還在裡面,在那個地方貪玩,玩火,看到火,好像很好玩。現在的社會,不就是這樣嗎?這就是見思惑,我們要破除這個見思惑,我們才有辦法出火宅。

第二轉,那就是「破塵沙惑」。在〈化城喻品〉,那時候殷殷善誘,導師來誘引我們。化城,大通智勝佛的時代,當時十六王子接受大乘法,但是要如何來度眾生?眾生執著在小乘中,聲聞、緣覺乘裡,導師殷殷善誘,大家這樣願意來走,卻是稍微走一下,累了,路還遠,要走的過程好像很險難。導師就不斷不斷來鼓勵,方便法告訴他們:「你們看,寶城在近了,大家提起精神向前走,不要後退,你們若是再回去,那就會有危險的路,很危險啊!還是要向前走。」所以出化城。

這就是我們的思,第七識,我們的思惟,是好是壞,他能思考,第七識的思考。所以要進或者是退?在化城裡,很多在那個地方猶豫,進退不決,這就是在第七識裡。

第三就是「表破無明惑。至寶所」。開始,無明要去除,去除了無明,回小向大,那就是一心往前走,這就是能夠到寶所去,這條路就通了。我們應該要很清楚。想要清楚,要再向下去了解。我們前面的六識,就是初變,後面第二變,是第七識,那就是心思轉變,所去造作之後,它就是回歸到第八識,在本識裡。本識就是業識,善惡業都是在這個第八識,阿賴耶識裡,所以去來,結果就是在阿賴耶識。我們若是現在在努力,寶塔,衝出五乘,就是要衝出八識,要到達九識,九識就是完全清淨無染,再也不會受世間種種煩惱無明,將我們影響了,我們的心已經通達了;不只是通,也要到達佛的境地,所以叫做通。

前面的文:「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旛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通為一佛國土
寶地平正
寶交露幔遍覆其上
懸諸旛蓋
燒大寶香
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我們的心應該要更變了,變污穢為淨土,法要入心而無漏,不要漏失掉了,自然我們就能法愈來愈明朗,「有法度」,有法度此身。

接下來的文說:「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於此。」

爾時
東方釋迦牟尼佛
所分之身
百千萬億那由他
恒河沙等
國土中諸佛
各各說法來集於此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東方,因為釋迦牟尼佛為了要集分身佛,他的眉間毫光照東方,所以第一道的光照東方。所以,東方的釋迦牟尼佛,所分的分身,全部百千萬億,很多很多全都這樣集合來了。

爾時
東方釋迦牟尼佛
所分之身:
毫光照東方一面
自有如是
恆沙國土分身之佛

可見,光是一個東方,就有這麼多這麼多,釋迦牟尼佛,分身的佛。我們就能知道,法源在娑婆世界,迦毘羅衛國,釋迦牟尼佛,他的智慧,開始將法說出來,法就是流傳很多很多的世界。尤其是迦毘羅衛國的東方,它要發揮的是大乘法,那就是中國,中國再東方過來,就是到臺灣來了。大乘法,看看慈濟在臺灣開始,這麼多人間菩薩,現在也是一樣,散播在全球,就知道法就是佛的分身。所以「毫光照東方一面,自有如是恆沙國土,分身之佛」。東方還有向大陸,又向臺灣,臺灣,還有東方的國家,還能去將法傳過去。

百千萬億那由他
恒河沙等
國土中諸佛:
明東方分身來集
十方分身漸至

所以,「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中諸佛」。不只是土地是這樣,心地更多,人人的心地都淨化了。因為法來淨化,因為法,所以燈燈相傳,法法相傳。所以有這麼多,表示「東方分身來集,十方分身漸至」。東方的佛,已經從各方面紛紛一直靠過來,東方是這樣,十方也是一樣,這樣一直靠過來了,西南北方。臺灣的南方,是在哪裡呢?昨天印尼慈濟人,他們也都回來了,看,還有,還有緬甸,還有馬來西亞,這些國家菩薩一起來,也來分享他們去緬甸中部,那個地震過後,他們去看,看那裡的災情,回來傳故事說給我聽,看了之後的結果。

他們那個地震最嚴重的地方,那就是緬甸的中部,這個中部,在十一世紀,現在說來,也是近千年前的時間了,那個時候是十一世紀的時代,蒲甘國,蒲甘王,很信仰佛法,在那個地方全部建塔。因為他是很虔誠的佛教徒,認為建塔功德大,光是在蒲甘王城,他蓋了二千二百多個塔,現在以縣界來說,很大、很廣。那個地方大興土木,所有的材,木料,全部都用砍伐,一些森林的材全都砍伐,用很多人工,也是用很多資源,集中一時,二千多座塔都要建起來。所以,塔建好了,王城建立了,這期間,這是他們的傳說,就說這期間,那個地方忽然間都乾掉了,所有的水資源或者是物資,都乾枯掉了,因為森林全都砍光了,所有的物資都集中在那個地方,建王城、建塔,二千多個塔,所以,很多百姓,無法在這樣的地方安居。

經過了一段時間,王城也要遷退了,就是要遷,遷到其他的地方,這個地方變成了全都是塔,沒有什麼樣的人家。但是,這個塔,國王還是要人在這個地方,照顧這些塔,所以動很多人,二千多座塔要好好照顧,那個時候開始,世代人人都是在那裡照顧塔。所以現在去,去那個地方,他們就說,那個地方已經周圍沒有人家,沒有什麼村莊,沒有房子,所以地震的災區在那個地方,最大的損壞就是那些塔,有的都整個坍掉了,有的較輕微,總共是四百四十九座塔,這樣坍了。

所以,他們從那個地方開始勘災,光是那些塔,就是要動員很多人,他們去的時候,很多人,因為塔裡有寶物,從過去的塔中,宗教寺院的東西,有的東西都有刻歷史在,所以,那些石頭,也要這樣一直搬出來,磚啊、石啊、木啊,都要一直搬出來,動員很多人。我們的慈濟人去了,也投入幫忙搬。搬,有當地的人看到我們,知道我們是慈濟,就特別,那些官員就特別向我們介紹,他們有出家人在那裡收,每一塊磚搬出來,出家人就要檢查過,有歷史性的,他就要將它收下來。就是這樣,他們去看了之後,他們覺得,可能附近,近圍的人家也要去看看,所以要跨過了城市。第一個接觸到的那個村,它的名稱叫做「乞丐村」,為什麼叫做「乞丐村」?他說:「住在這個村裡的人都是乞丐。」「為什麼村內的人都是乞丐呢?難道沒有年輕人?」「年輕人也是代代當乞丐。」「為什麼?」他說:「這叫做塔奴,這些都叫做塔奴。」為什麼叫做「塔奴」呢?那就是在十一世紀,那時候建塔起來之後,國王動用很多人在顧這些塔,顧塔的人不能去外面工作,就是全家都要在這個地方,顧這個塔。就是這樣一直下來,這些人就不會做生意,也沒有要讀書,所以全村的職業就是乞丐。因為很多觀光客來觀光,就是在那裡乞,在那裡討。

昨天就在說:「要如何輔導這些孩子能夠去讀書。」所以在說,問我:「我們是不是來為他們蓋學校?但是蓋學校,當地的人說蓋學校也沒有用,因為他們不願意讀書。」我就告訴他們:「應該要好好去鼓勵他們,人生會轉變啊!既然慈濟人發現到,你們要去那裡蓋學校,贊成你們,但是要長期去輔導,讓他知道,知道怎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生命的價值,讓他們了解,這樣他們就會讀書,他們就會轉變。」所以,他們現在,緬甸慈濟人,給他們這個使命,他們要去用心了。

這就是法,要如何去轉變人生,就是要傳。所以說,東方的分身,法,就是佛,這樣集中來,就是等於法。我們已經了解那些法是怎麼樣,開始能夠體會。不只是東方,還有各方,「各各說法來集於此」,很多分身佛全都來集了。

各各說法
來集於此:
各於其土而演說法
是東方佛來集娑婆

各個在那個國土演說,全都來了,來到娑婆世界。

「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於八方。」

如是次第
十方諸佛
皆悉來集
坐於八方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這段文就說,就是這樣,不只是東方,還有十方的諸佛全都到達了,在這個地方,佛陀所化的地方。

如是次第十方諸佛
皆悉來集
坐於八方:
所變之土
如一佛土
平正清淨
容八方佛來集

「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於八方」。「八方」就是譬喻「八正道」。「所變之土,如一佛土,平正清淨」,可以「容八方佛來集。其實,所說的是八方都來集,會說十方,還有上、下,所以合起來是十方。真正能接受佛法的是八方,因為這是大乘法,大乘法要超出五乘,所以是「坐於八方」。

八方,人類所接受到的佛法,要開始來歸位了,所以叫做「所變之土,如一佛土,平正清淨,容八方佛來集」,那就是八方佛,八方都來,東方、南方,西方、北方,通通都來了,四維的法也都會集。這就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法要如何傳,我們自己受用,要如何再讓人人也能受用?這就要看我們,聽法是不是有時時多用心。

【附註】
《法華經大成》但眾生被識惑自蔽。妄塵自局。故因分身之來。特與開示。 初變者。表轉第三能變六分別識也。二變者。表轉第二能變末那識也。三變者。表轉第一能變阿賴耶識也。又初表破見思惑。出火宅。二表破塵沙惑。出化城。三表破無明惑。至寶所也。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