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31日】善士弘經 如佛使者

Community:
Branch:

「小智無多聞,如小雨無雷。有慧無多聞,則不知實相;譬如大暗中,有目無所覩。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

學佛,福慧要雙修啊!這是我們常常都要說的。智慧,我們要大福大智,若我們只是小智,以為自己有一點了解、有一點聰明,這樣,這就是智慧還是不足,不足的智慧,要怎麼辦呢?就要多聞,要聽,只是聽而已,不願意發心,就只是聽,怎麼聽,就只是聽入心,沒有要將它用出去,這樣如小雨無雷。有一點智慧,就是能聽經,經有在聽,但是不要用出去,只用在自己,沒有用在大眾,這即使多聞,還是展不開他的大智慧,所以還是保持在小智無多聞。小智無多聞,那就如小雨無雷,有雨,但是是毛毛雨,沒有雷聲,有下雨和沒下雨差不了多少。因為太陽很炙熱,大地所需要的就是雨水,真的要有雨、要有水,來潤濕大地,若只是毛毛雨,但太陽很熾熱,土地這麼需要水,但是下來的水是這麼的小。小雨無雷,無雷就是代表沒有大雨,所以「小智無多聞如小雨無雷」,就只是聽了,默默為自己的,不願意再將法再分享出去,這就是小雨無雷。

若是有慧無多聞,則不知實相。我們自以為我們智慧很充足,就這樣不願意來聽法,你就是有智慧,但不願意來聽法,像這樣,則不知實相。儘管你說:「法,我都了解了,不必再聽多少,我自己已了解了,何必要再去聽人家說呢?我自己看就知道了,不需要再去聽別人說話。」像這樣,大經大法,真實相,一乘法,他也不願意去參考,聽別人所說的話,若這樣,則不知實相。真實的大法,他沒有要用心向外求,只以為自己了解,不願意向外求,所以天地之間,天體之大.佛法的浩大,他還如在古井中,不知道大法。《法華經》是大法,是鋪天蓋地,含蓋了天地萬物真理,我們都不去聽,不去了解,光是以為自己有智慧,不需要再多聞,這樣真正的實相道理無法了解。所以譬如在大暗中,有目無所睹。晚上,到處都是黑漆漆的,就算有眼睛,也看不到周圍的境界。就如我們進到室內,電燈不開,你就算眼睛再好,也看不到室內的東西,同樣的道理,有智慧,但是沒開啟,無法發揮效用,就像在黑暗中看不到真實物質的東西。所以「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

小智多聞,這樣的人無法了解實相,有智慧而不肯多聞,這樣的人也無法了解實相。實相是真理,我們要如何才能透徹了解道理?天地宇宙間間,道理收納入我們的心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面對著人、事、物,不會受境界將我們迷惑了,這才是真正法入心,在人、事、物中不會讓錯誤的行為,錯誤的事項將我們迷惑了,當然這就是要用最虔誠的心。就如昨天早上說過的,非洲這一群菩薩,雖然離台灣是這麼的遙遠,他們要聽法是這麼的不容易,但是他們有心,他們聽少少法,少少的,無法聽懂佷多,但他們很用心,真理入心來,他們就有辦法,天地之間的道理,他們開闊了,開闊道理是由於虔誠而來的。看他們為了要浴佛,這樣克難式,這樣的簡陋,以天為蓋,以地為載,在露天當中,大太陽這麼大,地上都是砂礫,滿地都是土砂,他們要在那樣的地方彩排。

他們在德本,開始準備到鄉下去,不只是集中大場的浴佛,還希望無處不在,佛法的道理要讓人人知道,所以他們借著浴佛的機會,這樣走入鄉村去。總共走過了十一社區、十二個供食點,所走的距離連接起來,有九百三十多公里。若想到他們這種真誠的心,雖然他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宇宙大覺者,他的聖誕是這個時候,所以借佛聖誕的機會要來跟大家說,說天地間有這樣的大覺聖人出現人間,對人間的大愛,為了人間貧富貴賤平等,所以去修行。將這個故事,真實的人間出現在尼泊爾,有地方、有地點、有時間,他們能夠將這時間、空間,有這樣的人間,時間的過程雖然已二千多年了,現在還能夠說出有這樣的人,就是為了貧困苦難人,貧富貴賤全都是平等的,為了這樣離開皇宮去修行,受盡苦難,然後成正覺。將這個故事也要傳去給鄉下的人,也讓他們能了解。

他們去傳法,就是要用很虔誠的心,很隆重的態度,這樣很敬重,所以他們就要一再彩排。要彩排,就是要表達出那分敬,雖然他們有請一尊小小的大覺者回去,擔心,若弄丟了怎麼辦?就這樣很珍惜,寄放在一家公司;南緯公司。來帶動人人彩排。在露天下,去借一把椅子這樣放著,拿一支寶特瓶,就放在椅子上,就這樣大家來練,向這寶特瓶,就是將它當作是佛,將它當作佛在那個地方,你要如何表達出你那分恭敬的形態。就要這樣一個一個一直來訓練,訓練到態度很莊重,很莊嚴,腳步走過來,人站得正嗎?雙手合掌的態度有適當嗎?彎腰、鞠躬。司儀就要這樣一次一次,用中文喊口號,就要這樣練到音很正,做動作的人,在排練動作的人也要排練到很正確,看起來很虔誠,司儀喊口令也是一樣,就這樣一次一次,很正確的聲音喊出來。整天在那個地方,不怕太陽曬,就是這樣的恭敬,坐在周圍在學、在看,人人席地而坐,熱滾滾的地面,熾熱的太陽,這麼久的時間,他們能在那裡坐得住,在那地方還是雙手合十。看別人這樣在頂禮那支寶特瓶,敬佛如佛在,法還是在那裡,法同樣還是要從「無上甚深微妙法」開始(浴佛典禮中唱誦〈開經偈〉),同樣要在那地方繞佛繞法。

想,虔誠的心,聽法無法聽很多,但是他們能吸收法入心來,心與天地同樣的寬闊,對法的虔誠就與天地一樣的充足,這種的態度,我們不知道做不做得到?在南非是這樣在演示,是這樣的虔誠,這實在令人很感動,大家都是法喜充滿,雖然太陽大,雖然地上燙,但是他們虔誠的心,法喜充滿。賴索托也同樣,美娟現在她要承擔非洲的會務了,她很有承擔,她在賴索托訓練五位當地志工,從賴索托要再照顧到波札那,兩邊都要去辦浴佛,這很不簡單。要去浴佛,從賴索托要到波札那的距離就要繞一大圈,從德本開始要到那個地方,她要從賴索托再來德本,這樣繞一大圈才開始出發(此行從賴索托關口出發,行經南非自由省、西北省直驅波札那首都嘉柏隆里),光是車程要十多個小時。在這十多個小時的車程,他們要去波札那時,在車上分秒不空過,承擔司儀的人(慈力師姊),在車上一直訓練中文。司儀要用中文來引導人人的虔誠,要領導人如何唱念佛號,如何從〈開經偈〉開始。就這樣一直不斷的練。

雖然在賴索托有經驗了,但到波札那,還是要再重新練習。沒有說「車程那麼遠,我們稍微停一下,休息一下」,開車的人專心開車,但是,練習的人就專心練。要說法的人,就要不斷不斷訓練,釋迦牟尼佛是如何來人間的過程,將佛法在人間的平等,甚至佛陀教導大家人人本具佛性,借有形來說無形的道理。他們都說得很清楚,慈濟的精神理念,也同樣要從頭說起。這就是愛的力量,人間事與佛法是這樣會合起來,反反覆覆這樣訓練,這是在非洲。在哈庫托那個社區的地方要浴佛,那裡沒電,沒電要怎麼辦呢?就要靠他們的真材實力。同樣的,慈力全程用中文來擔任司儀,因無法擴音,所以要將這些禮節布達,還是要靠她的聲音這樣去喊(引導),一場一場去訓練,讓人很感動。沒電,他們也一樣能在曠野的地方,帶動這麼多人這樣整齊的浴佛,很莊嚴。沒電,喊口號,聲音有辦法在寬闊的場所,讓這些人有辦法整齊,實在是不簡單。

還有在一個地方叫做歐納雷迪,那個社區,這裡真的是沒地方、沒有桌子、沒有什麼用具,就用車斗來當浴佛台。這就是這麼簡單,但人卻很多,很虔誠,皆大歡喜。天無遮蓋,地是這麼原始的土地,地方就是這麼簡陋,用野花、野草來莊嚴道場,他們的心也同樣虔誠,將法普及在這樣的地方,介紹佛陀出生在二千多年前,佛法傳到現在,台灣的慈濟將佛法的平等大愛撒播到全球。他們將整個故事這樣說出去,讓當地人從內心生起尊重、感恩的虔誠。

弘法,持佛法,在那個地方,不怎麼會誦,我們的佛法、我們的經典,他們無法像我們這樣誦經、讀經、抄經、寫經,這些他們都沒有辦法,只有辦法將法入心,這比抄經、誦經、講經還更有用。他們將法入心,直接入人的心去,不是「小智無多聞」,也不是「有慧無多聞」,不是,他們全都不曾聽到法,但就是用這樣的人、事、物,將道理,他們早上聽來的法,依靠著畫面上的聲音、英文字幕,翻譯過的英文字幕,這樣用心吸收進來,體會,這樣他們才有辦法從南非這麼大片的土地,到賴索托,到史瓦濟蘭,到波札那。到所有的地區,都是一直入鄉村去,不論是一大場的人,或者是家庭的浴佛,他們全都去,這實在讓我很感動。昨天已這樣提起,今天再這樣補充,可見師父是多麼重視這群人那真誠的心,那種受持大乘法,不是在經文裡面的全盤吸收,他們是這樣聽多少都入心,沒有漏掉,能夠應用。

所以說,法其實不是很多,是我們眾生無明讓它漏掉了,我們若能將法吸收,一聞千悟。若這樣法入心來,永遠都是在我們的心中,對天地人間付出,在人間中再吸收法,這是我們人人都做得到,沒有什麼困難,所以要好好用心。非洲的慈濟人做得到,在我們台灣的慈濟人,台灣是發祥地,當然我們也是做得到啊!要對自己有信心。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

其實,這些人若能好好受持一句一偈,種子入心來,就已經功德無量了,何況全部受持,又再時時供養。這時時供養就是恭敬尊重,願意付出。想想看,史瓦濟蘭這一群是不是恭敬尊重呢?連一支寶特瓶,他都能將它當作佛,這樣整天在那裡合掌,虔誠排練出來,看,這不就是恭敬供養嗎?他們願意這樣付出,不是只在一個小範圍,為一場的浴佛,不只是這樣,是要將這浴佛普遍傳到每一個角落去。昨天我們也聽到了,(在南非德本)連教堂他們也傳進去了,這是付出,光是在鄉下這樣走,就走了九百多公里的路。

想想看,用這念心,恭敬供養又願意付出,這是功德無量,像這樣,不就是完全受持種種供養,用盡種種的方法,希望法能夠普遍。所以,「藥王啊!要知道,是這樣的人自捨清淨業報」。我們若是人人願意發心,可能我們是從過去生中,就與經教有緣。經教,就是無始劫來,我們已經有聽到這樣的法了,生生世世也受過這樣的教育,受這樣的法、這樣的教育,我們現在發大心來人間,能很輕安自在,住在自己的家裡,全都不用去受苦難。看看,慈濟人不忍眾生苦,哪一個地方有災難,他們願意掏腰包,從空中而降,或者是用長途的路,陸路,開車走。看看厄瓜多,慈濟人來來回回四梯次,共三十幾天,在那個地方這樣付出,很辛苦啊!大太陽底下,在地震過後,到處都是廢墟,他們願意用盡心力去帶動。為什麼他們要這樣辛苦,去曬這樣的太陽?甚至遇到非常危險,山路的地方非常危險,這是歷險記,很危險。

車走在一很陡的路上,因熄火,就快要往後滑了。在那個地方受難時,前後忽然間出現三部車,甚至從那三輛車中,十幾個人趕緊跳下來幫忙,幾輛車的人下車了,看到前面這輛車一直在倒退,又冒煙,那些人趕緊下來,趕緊拿滅火器來滅這輛車的火,告訴他們:「車子已經冒煙了!」後面又有大巴士過來,很擔心,這是下坡的地方,忽然間大車就這樣橫向將它保護起來,怕後面的車再撞過來,這說起來就是很危險。他們同樣這樣走入那個地方,很困難走的路,很危險的地方,他們願意去付出,為了不忍心那個地方的苦難人,所以他們願意去付出。

所以,「捨清淨業報」。他們可以很清閒,他們可以不需要關心到那麼遠的地方,因為不同的國家,這些人與我們一點都沒關係,何必那麼辛苦呢?就是發大心,他們願意這樣一次再一次過去。雖然最緊急的救災,三十幾天,已經為他們穩定下來,讓他們開始進入復甦的過程,過一個月還要再去,因為台灣的物資要四五十天才會到,當物資到達,美國的慈濟人、南美洲的慈濟人還要再集合,就是一個月後還要去大型發放。不只是大型發放,接下去,還要評估未來中程的計畫,安定他們,孩子要如何讀書,人要如何繼續生活下去,永久生活的困難要如何解決。慈濟人就是要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與當地新的種子不斷不斷用科技的連線,他們要不斷去體會、去了解,去收集資料,與臺灣,三個地方,不斷要去體會,準備一個月後要再回去那個地方,去幫助厄瓜多。這就是在有福的地方,他們願意走入那個貧窮、重災難的地方去,去幫助他們,這不就是人間菩薩嗎?

所以「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有這樣的心願,我們現在了解了,行菩薩道是生生世世的事,哪怕佛滅度之後,其實,佛滅度,他同樣再來人間,再來娑婆世界,彌勒佛還未出世之前,這個時候都是以佛陀為導師、佛陀為慈父,所以諸佛菩薩還是不斷在這濁惡世中來引導眾生,維持這個法要在人間。所以,我們也要發這樣的願,我們來生來世,同樣要維持這個法在人間,我們要再發心立願,要再入這個濁惡世中。未來的人間,是愈來愈濁惡,所以法更需要在人間去淨化,一直淨化到人間人人能接受法,這樣才有辦法改變人間的濁惡。所以,需要「廣演此經」。佛滅度後,這時候不就是嗎?非洲的菩薩,美國、南美洲的菩薩,現在不就都這樣在動員嗎?這樣在為苦難眾生付出嗎?這就是全球的菩薩,在現在,就是佛滅度之後,還是這樣在宣揚、實行,身體力行這個法。下面再說,

經文:「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

*佛稱在家出家之男女曰善男子善女人。善者,美其信佛聞法也。

佛這麼說,就是在家、出家的男女。這就是說,在家的弟子叫做善男子、善女人,出家弟子就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弟子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我們現在通稱為居士,就是居士,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因為親近法,所以他接受善法,改變過去惡的行為,改善現在,了解、接受佛法,改善人生的人。所以「善者,美其信佛聞法也」。善的人,就是很美,因為佛法,這善法美化了他的人生,因為他的心生信解,佛法,他了解了,改變了過去惡言、惡語、惡行。過去還沒聽法之前的惡言、惡語、惡行,聽法之後就是美言、美語,很美的話。講法語,講善法,就是很好的話,所以,心能淨化之後,美其言,我們能輕柔善順,這輕柔善順的語言,聽起來不是很美嗎?我們的行為同樣改善了,過去看到人,都是走橫向,現在看到人,我們就會讓人,像這樣,行為也改善了。為什麼會這樣改善?因為信,信佛法,因為信佛、聞法之後,能夠美化了他的人生。所以這是聽聞佛法,改變了人生,稱為善男子、善女人。

經文簡釋: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是發心說,如是法者,則如為佛使者,是受持經善男子善女人等,如說修持。

「如是發心說如是法者」,他們信法之後,就開始發心,他相信,他發心說如是法,佛的教法自己受用,再去向別人說,所以發心說如是法。「則如為佛使者」,就如佛派遣我們來講話的人。同樣的道理,我代表佛來講話,就是如佛使者。「是受持經善男子,善女人等,如說修持」。在家的弟子,也有很研究佛法的,他們也能將這個法說給別人聽,這叫做善男子、善女人,能夠講如是法。

經文簡釋:
「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佛滅後,有能私竊為於一人下至極少一句之義。

所以說,「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意思就是說,佛滅度之後,若有人已經聽經聽入心了,「竊為一人」,竊就是私,我就只對一個人說,向少少的人說,哪怕我沒有懂很多,但是我可以跟你說,說我所懂的,這樣一句一偈,我這樣告訴你,這就是為一人說。「下至極少一句之義」,甚至只有一句其中的意思,你了解其中一句的意思,真正了解、歡喜,向別人說。

*竊說此經,即為行如來事,即為佛之所使,況廣為眾說功德尤多。

這叫做「竊說此經」,只是少少的一句,或者是一偈,向一個人、向少數的人說。「即為行如來事」,只是這樣,佛陀就向我們讚歎。但是,不要說偏了,是真理,你知道這樣,你就說這樣的法,將這個法說給別人聽,哪怕為一個人說,這樣就是行如來事。不是限制你只能跟一個人說,就是說哪怕是為一個人,當然,二個人,三五個人,只要是真實的法,哪怕是一句,即使一句,這樣為少數人說,這樣也是一樣,我們的行為就是如來事。因為《法華經》是佛的本懷,所以將佛的本懷描述給別人知道,這就是行如來事。「即為佛之所使」,是佛所遣使我們來說話。這就是比如說代表,代表佛去說話。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代表佛去說話,阿難代表佛去說話,每一個弟子都能代表佛去說話,這就是佛的使者。為一二個人說話,說一二句,道理能夠說給人聽,就是叫做行如來事了,是如來的使者。「況廣為眾說」,功德就很多了,我們要很用心。

*竊私,謂雖得一句之解,既不廣聞、多學異義,不可對眾而說。恐難問,有所不通,便令大教不得弘宣。

所以說,「竊」就是私的意思,我私底下向你們說,我不是在大庭廣眾。只是一句話、一句偈,四句一偈,這樣向大家說,我只知道這樣,我起歡喜心,我跟你說。不是在大庭廣眾裡,這樣叫做竊私,就是私下向少少的人。就是說「雖得一句之解,既不廣聞多學異義」,又沒有廣聞其他的道理,「不可對眾而說」。因為我們懂一點點,就說這些就好了,且就要說得真,因為我們整部經都還沒有聽到,不是聽到全部,所以我們不要沒有聽到的就說很多。因為我們過去,說不定所學的是小乘,或者是有學偏的,我們若沒有很了解,就不要對大眾說多餘的,多餘的就是偏差的,我們沒有很懂,所以不要說偏差了。

所以「不廣聞多學異義」,異就是其他,不是《法華經》裡面的法,是外道或者是偏移的法,「不可對眾而說」,這種沒有了解很徹底的,我們就不要這樣說。你說你很知道的,真實不偏差,哪怕是一段短句,這樣你也有功德;你若是講偏差了,那就不對了,差毫釐,失千里,所以「不可對眾而說」。「恐難問有所不通」。人家若來向我們問難,我們若說不出來,那就是行不通了。所以,我們最好就是要聽多一點,我們就通較長的路,菩提道會通得較長。聽愈多,菩提道愈通達。我們只是聽一點點而已,我們就是只能走幾步而已,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投入。

「便令大教不得弘宣」。我們若只是聽一點點而已,沒有辦法很廣大弘宣出去。既要聽一句,起歡喜心,我們為什麼不聽長一點,聽多一點,發心來向大家說,這樣才有辦法將法長長久久弘宣在人間,這就是我們學佛的宏願。《法華經》雖然有這樣鋪天蓋地的道理,收合在《法華經》的大乘教法,但是一點點都不能偏,毫釐之偏,有的人就會毀謗,毀謗大乘經。過去在〈方便品〉,也是這樣一直向我們說,所以佛陀不能這樣隨便就說出來,隨便說出來,不了解的人偏差去講了,就會讓整個佛法全都錯誤掉,這樣不只沒有功德,招攬了業力,大家應該還記得。所以我們要用心,心的虔誠,身體力行,有利眾生,這無不都是功德,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