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05日】一心觀佛 待說之誡

Community:
Branch:

「心意柔軟已知授記有分,寂然屏息諸緣得受法音;清淨心開意解契佛知見,一心希求獲得佛記之切。」
 
這念心,我們要體會。在等待,等待佛陀能為他們授記,那個場面,我們用心聯想,想二千多年前,佛陀在那個法會上,為弟子開始點名授記,已經經過幾場的授記了,可見不是一次,《法華經》,七八年的時間,佛陀就是要用心,不斷教化、說法、啟機、待機,於根機成熟開始授記,這都要時間啊!想想,佛陀光是《法華經》,從佛口說,就要用將近八年的時間,原文的八年,我們現在要將佛陀的心意,那個八年的大乘法,完全用心教育我們,如何將小乘作為我們的基礎,其實佛陀要告訴我們說的,不是小乘,是入佛門的基礎。
 
入佛門的基礎,就是要先讓我們知道人生苦,讓我們知道一切因緣會合,苦的根源,來自很多的無明、煩惱累積,無明、煩惱來自種種因緣會合。僅僅這幾句話,我們要如何去體會,種種煩惱累積成為苦,有辦法真正體會到那個法,法入我們心中,待人接物,我們有辦法如何的因緣會合,要如何解開這個因緣,轉惡緣為善緣。我們若沒有很透徹了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人我是非,我們要如何心能很平靜,不起動念?
 
就像羅睺羅,小時候就開始入僧團來,從幼年一直到少年,也有一段這麼長的調皮時期,在這樣的環境中,佛陀也要等待他的年齡的成長,等待他在人事物的接觸很成熟,來一個棒喝,讓他很徹底體悟,這樣他才有辦法,真正記取在內心。從此開始,佛陀句句的法入心,生活中就是很謹慎,待人接物如規如矩、如律如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起心動念等等很微細,都很注意。修行總是要用很長久的心,聽法也要很耐心,這個耐心接受,句句沒有漏掉,將那個意,法的意,解,這種清淨心能夠心開意解。心要一直很清淨,煩惱無明,不要再來染污我們的心,心不犯規戒,自然心就沒有煩惱,若沒有犯規戒,心沒煩惱,自然法入心,心門開了,法的意義就句句開解,能夠了解了,這樣每一句話都能契佛知見,能夠去體會到佛的見解是什麼。佛在天地宇宙萬物之間,所見、所聞,人間事有形、無形,有聲、無聲,佛陀他無不通徹了解。這是佛心清淨,佛心就是通徹天體,無不涵蓋、無不瞭解。這就是我們要去體會,體會到佛這樣的心,自然我們的心意就會很慇切,佛陀做得到的、看得到的,體會得到的,那就是我們要學的方向。佛的教法我們要聽進去。
 
所以,已經來到,佛陀最後要向大家證明:你也會成佛,你將來也是會成佛。就是要等待佛陀唱名授記。這念心很慇切。前面已經聽到這麼多大弟子,已經得佛為他們授記了,現在這個時候大家心的期待,那個深信的心無疑,專志無二意,絕對沒有疑念。所以這個心自然「心意柔軟」,不是剛強。因為聽進來的法,沒有一句是懷疑的,完全都收入,「聞思修」無漏法,聽、思考、修行,法都沒有漏掉,就是佛怎麼說,我怎麼聽,聽來的,我很用心去思考,思考之後,法的道理是合為一體,我能身體力行,這沒有懷疑了。法入心,沒有漏掉,這就是「心意柔軟」。「已知授記有分」。有啦!我一定等待下去,佛一定會為我們授記,因為佛不會放棄任何一位眾生,這是人人所信、所瞭解的。
 
在這個道場裡大家充滿希望,所以大家的心很靜。「寂然屏息諸緣得受法音」。大家都很恬靜,沒有一個有出什麼樣的聲音,這種柔軟期待的心情,又是有信心,所以一個道場這麼多人,就是這麼的「寂然屏息」。大家等待因緣成熟,佛陀的法音中,佛陀所說法,這其中絕對是會叫到我們的名,有我們的分,能得授記。所以「清淨」,這個時候的心不只是心意柔軟,又是心意清淨。這個時候聽,等待佛的法音一出來,心開了,開啟心門,接待佛陀的法音,這意解了。我們真的要常常開心門,來接納佛的教法,若這樣,我們的心會常常保持清淨,我們能常常很開心,「心開意解」,心門打開了,接受佛法,讓我們句句的佛法,我們的心,心意都能開解,這很重要。
 
所以,「一心希求,獲得佛記之切」。這是大家的心意,就是這樣在希求、希望!只期待求得佛陀為他們授記。是啊!修學佛法,一定要盼望佛陀能為他們授記,這不就是我們學佛者,人人所有、所要,也是所期待的呢?
 
聽到岱霖敘述,在農曆四月八號這一天,在莫三比克浴佛,二千多人哦,在那塊土地裡,昨天(二0一六年五月十七) ,捐出土地的陳居士夫妻,與岱霖一起來,說在農曆四月初八那一天,在那塊土地上面舉行浴佛。故事很多,而且照片資料也很俱足,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他們搭一個屋頂,佛像就是在裡面,他們讓他們進去裡面先去看,看我們第一天浴佛那一天,五月八日那一天,從靜思堂的第一場浴佛典禮,先幾天,幾天內就讓他們先看,看那錄影帶,那個莊嚴,從<開經偈>開始,這樣去瞭解要如何浴佛。
 
從那一天開始,他們就是培訓,一直訓練,他們在這個場所就是整理,還是同樣的土地,沙土的地上,但是他們就將它隔一個界線,在哪一範圍裡面,進去,他們認為這是聖地,這要浴佛,佛像在那個地方,所以要跨過這個範圍,大家就脫下鞋,這些鞋就排得很整齊,在那個界外,但是進去也是一片土!我就說:「同樣啊!外面一片土,穿鞋;裡面也是一片土,你打赤腳,不是同樣腳踏在那片黃土上面,都是沙土嗎?」她回答我就說:「這表示尊敬,劃這個界線,裡面就是聖地。」所以他們在外面鞋子脫下來,就這樣排得很整齊,人進去裡面,去學如何禮佛,如何…。反正威儀在裡面學,要如何繞佛,要如何浴佛等等,看了實在是很感動。那一天開始,他們最後也是祈禱,他們平時在唱的聖歌,將它改過來,用我們祈禱的文。
 
他們這裡就這麼唱:「佛陀啊!」還是很虔誠,「我願獻上我的身與心,幫助苦難人。」他們就這樣唱,當作歌唱。「從前我用了你給我的身,做了很多錯誤的事情,我現在已經,我要用很誠意的心來懺悔,我要感恩啊!我願追隨你教誨向善。佛陀啊!祈求我們大家的聲音,能達千萬層。」上達千萬層。「佛陀啊!教導我們更多更多的佛法,來幫助苦難人。」這是他們用他們的歌曲,他們自己編的詞,甚至又再唸,反覆唸,誠心祈三願。「佛陀啊!我虔誠祈求淨化人心。佛陀啊,我們虔誠祈求祥和社會,我們虔誠祈求天下無災難。」很虔誠的心,很和齊,就是這樣唱他們的歌,用我們的詞去改編,句句虔誠,動作真的是很整齊。這就是清淨心,那個界限。
 
他們從這個地方為界線,大家裡面就是清淨,神聖的佛地,外面就要用清淨心,脫鞋這樣進去。表示腳踏實地,在這土地上要來依教奉行,這樣你們想,這是不是「一心希求」啊?就是這麼清淨的心,開啟他們的心門,他們也這麼說,「佛陀的教導,給我們更多的佛法,來幫助苦難人」。他們寫這一句,我很感動,他們這樣唸出來,祈求,「佛陀啊!祈求我們的聲音能達千萬層,聲聲祈求佛陀教導我們,更多更多的佛法,來幫助苦難人。」他不是說:「祈求佛啊!您庇佑我,讓我有錢,讓我健康,讓我…。」不是,他們是祈求佛法,更多的佛法,讓他幫助苦難人。
 
想想看,那是在非洲,是在很貧困的地方,處處災難當中,他們還是用虔誠的心來祈求,幫助苦難人,這是發大心、立大願,菩薩心是為天下眾生祈求,不是為自己,這是「心意柔軟」。尤其是「寂然屏息諸緣」,這全都是他們的條件。大家的心很清淨,絕對沒有其他的動作,就是那麼井然,那麼整齊,清淨的心,人人「心開意解」,人人都是契佛知見,就是這麼貼近佛的心,貼近佛為眾生的心意,這叫做「契佛知見」。佛陀的心意是悲智,是慈悲、是智慧,這是佛的心意,他們這樣一心祈求。聽到這樣在描述,我也很期待岱霖,能能將這些影片、照片,與大家分享,在那個地方,這幾年來佛法才帶入裡面,他們就那麼的深,深心信仰,而且一心一志,沒有二意,這麼虔誠。
 
歡喜!真的是看到這樣,我們是不是做得到呢?我們在這樣這麼莊嚴的地方,他們是在那個地方,腳踩下去都有他們的腳印,地上都是沙,踩下去就有他們的腳印在;卻是這樣簡單,席地而坐,有樹蔭的地方,樹下讓給會眾,讓給我們的感恩戶,志工就都坐在那,都沒有樹蔭,三十七、八度的高溫,他們坐在那個地方,他們都沒動,井然有序,很整齊,這實在是很不容易,真修行者啊。
 
來,我們來看前面的(經)文:「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無量億千萬,功德不可數,安住於佛法,以求無上道。」
 
現為我長子
以示諸眾生
無量億千萬
功德不可數
安住於佛法
以求無上道
《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羅睺羅得佛授記了,佛陀就講羅睺羅未來成佛,同樣要再經過無數億佛的道場,佛的身邊,為佛的長子。這是要示相讓大家,眾生,尤其是未來長久的眾生了解,童真入道,這種的環境能降伏他傲慢的心,能得佛受教,嚴格的教育,然後他開始發心,就這樣句句法入心無漏,而且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這麼的如規如矩,如律如儀,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未來的眾生。這累積功德不可數,就是安住在佛法中,求無上道,這就是羅睺羅。羅睺羅他能這樣心安住下來,很縮小,在僧團中,很少看到他有什麼大的顯耀,都很縮小,默默在修行。
 
接下來這段經文說:「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一心觀佛。」
 
爾時
世尊見學無學
二千人
其意柔軟
寂然清淨
一心觀佛
《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佛陀為阿難與羅睺羅授記之後,接下來開始,這個時候就是,「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除了這兩位以外,在場有二千人,這二千人,大家「其意柔軟,寂然清淨」。大家坐在那裡井然有序,很剛好,莫三比克也是二千多人,在那裡,大太陽下在那裡,等待浴佛的時間,井然有序,他們也是在等待。看,現在在佛的道場裡,也有二千人,相信佛陀那個時代,同樣也是露天,哪有那麼大的大講堂呢?沒有啊!應該不是在樹下,便是在露天,應該是這樣,所以有二千人。人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這是佛陀要授記,就是要印,就是印證,要印證他們修行的過程,與一般世間人就不同了,「非同世間人情取捨」,不是,不是說這個,我特別疼他,這個我特別對他好,不是,佛陀是要憑大家真實的誠意,真實修行的本領。所以這是佛陀,他會分成這麼多場次來授記,就是要等待時機成熟。
 
所以,這個時候是這二千人將能得記,他們的時機應該成熟了。
 
爾時
世尊見學無學
二千人
其意柔軟
寂然清淨:
佛授記者
印其所證
非同世間人情取捨
 
看了過去這麼多場的授記,也聽了佛陀對他們授記,各有因緣,大家都是經過這樣,這麼長久的修行,他們已經都聽過了,大家也已經將這念心,一直收攝過來,開始從小乘法利益自己的心,慢慢已經心開意解了,知道要發大心,利益人群。就如莫三比克(本土志工),「希望佛給我更多更多的道理,能夠去幫助,救濟苦難的人。」同樣的發心,所以才能授記。
 
所以,「見二千人,其心甚是柔和善順柔軟,靜寂清澄,淨明通達,堪可授記道法。」
 
見二千人
其心甚是
柔和善順柔軟
靜寂清澄
淨明通達
堪可授記道法
 
已經看到了,這二千人的心意,已經是柔和善順,大家的心也全都清淨了,「靜寂清澄」,這個心已經沒有污染了,所以「淨明通達」,清淨,這片的心鏡,大圓鏡智,大圓鏡已經浮現上來了,一點點都沒有污染,所以「淨明通達」,這面鏡子都清淨了,煩惱都去除了,所有的境界,都印證在他們的心裡了。所以「堪可授記道法」,堪得,能堪得為他們授記了。所以這就是柔軟,心要柔軟。我們學佛,心柔軟是很重要的,不要剛強。
 
《法華經》裡面,後段的後面,其他的國土,大家都願意發心,來幫助佛陀的教法,普遍在人間,願意來接受佛陀傳法。但是佛陀就是默然,還沒有要傳給外圍來的,其他世界的菩薩,就是在等待,所以外來的菩薩三請,佛陀還是默然,就是一直在看,看自己娑婆世界的弟子,是怎麼了,怎麼沒有人要發心,怎麼沒有人敢說,要承擔來度化眾生,入娑婆世界去傳法,怎麼沒人願意起來呢?後來弟子向佛陀說:「佛啊,我們大家也很想要傳佛的教法,但是這娑婆世界的眾生,心性剛強,難調難伏,所以我們不敢。」看,這就是眾生心性難調難伏,我們需要的就是要柔軟。佛陀要來調教眾生,十號當中,就有一號叫做「調御師」,就是要來調伏剛強的眾生,所以我們要受教,我們的心要先柔軟,才有辦法受教。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柔軟心是很重要的。柔軟,就是說「心意柔和而隨順於道」。
 
柔軟:
謂心意柔和
而隨順於道
前心後心
皆此柔軟心
況柔軟是立身之本
明無執著於
二乘之相
已知授記有分
 
我們的心意要很柔和,待人接物,我們要柔和。我都常常一句話說:「心寬念純啊!不要分別什麼人的習性不好,什麼人說話不實,我嫉惡如仇,我就討厭他,我怨他、我恨他。」若這樣就是剛強,你怨他、你恨他,對方自己又不知道,而我們的心在怨人、在恨人,心是剛強的。所以,我們要修行,我們就是要心寬,我們念要純。就如佛陀將入滅時,這些不守規矩的人,要如何調伏呢?佛陀就交代,大家慈悲勸導、感化,若是勸導不來,感化不過來,默擯,這是他的事情,你好好修你的行。這就是佛陀無奈,眾生剛強難調伏,也還有這樣的人,佛世僧團都有這樣的人,何況在社會的人呢?所以我們要訓練好,我們自己個人柔和,要真正柔軟。隨順於道,我們要順我們自己的道,好好走菩提覺道,我們要好好走。
 
「前心後心皆此柔軟心」,過去的心、現在的心、未來的心,我們全都要調和這念心,前後心我們都要很柔軟。何況柔軟就是立身之本,我們做人就要柔軟一點,不要那麼剛強,剛強容易與人衝突,與人衝突就容易造煩惱,製造很多不愉快、煩惱,又是很多怨言、怨嫌的因,會被人怨、被人嫌,這個因的種子,何苦呢?所以「柔軟是立身之本」。我們修行,我們心的根本的教法。所以明,這就是表明,「不執著於二乘之相」,我們不必去執著,他是聲聞、他是緣覺,這些人都是本具佛性,這些人都已經,雖然過去都執著在自己,現在聽這麼多次的授記,大家的心現在開始,初要發心。所以,不去執著你們這些還在學,還不能授記。佛陀要把握時間,將要入滅之前,弟子人人有分,只要你發大心,這個心意開始發起來,你就能夠有起步,就能向前走。所以,佛陀對這些弟子還是有信心,柔軟心都能受教。
 
寂然,寂然就是「法常寂然」。
 
寂然:
法常寂然
滅諸相故
證此寂然界時
漸過二乘境界
屏息諸緣
 
大空間,大宇宙間,不論多少星球在運轉,有白天、黑夜,有公轉、自轉,但是大空間就是這樣寂然不動,這就是寂然。大宇宙間是清淨,本來就無染污,我們的心地跟這樣一樣,這就是真理。「法常寂然」,法本來就是樣寂然。「滅諸相故,證此寂然界時」,我們若能體會這個法,我們的心與天體真理合而為一,所有的相都滅掉了,哪有什麼善惡呢?善惡,其實都是從人的無明,所造作起來,所以「滅諸相故」,惡人同樣他也有真如本性。所以,不要將一個人惡,永遠他就是惡的人。佛陀還為提婆達多授記呢!
 
總而言之,我們真如本性人人本具,是我們後天的習氣來造成的,所以我們要滅掉諸相故,要滅掉,自然就是「漸過二乘境界」,自然這個二乘的境界,就慢慢這樣過去,二乘,未來他也是大乘行者,經過了二乘,他既發大心,將來也是大乘行者。現在獨善其身,未來同樣能兼利他人。所以這樣漸漸他會過去,二乘守著自己,這個心態會慢慢過去。所以他們已經「屏息諸緣」,在這當中,先去除諸煩惱,所有因緣不再攀緣,這也叫做「屏息諸緣」,完全去除攀緣的煩惱。
 
清淨:
離煩惱之垢染
開佛知見
 
清淨,清淨就是「離煩惱之垢染」,現在已經是開佛知見了。
 
所以「一心觀佛」。現在大家都一切煩惱,萬緣都放下,將利益自己、獨善其身,也都摒除掉了,現在發大心,一心觀佛。現在的心就是發大乘心,這念心就是要等待佛,很虔誠。所以「念佛之心,專志一心不亂,瞻仰於佛」。心心念念就是佛,眼睛看著佛,念頭也是在佛,去了解體會佛心,一心不亂,這樣來瞻仰佛顏。所以「一心則是專志無二意」。這幾天,一直向大家提醒,專志無二意。所以「希求得記之切」。大家都是這樣希望,希望很懇切的心,希望佛陀能為他們授記。
 
所以,「觀佛」,一心觀佛。「觀佛」就是在等待,「待說之誡」,在這當中,在等待希望看佛,佛能否看到我們大家,希望這個心意,佛陀能很深來體會,我們現在的一心一志,就是向大乘法走,開始發心,佛陀應該能夠體會我們,佛陀的教誡,我們都清楚明白了。
 
一心觀佛:
念佛之心
專志一心不亂
瞻仰於佛
一心則專志無二意
希求得記之切
觀佛:
待說之誡
問見否者
意欲觀其動容
知具造詣
 
我們人人應該要好好體會佛心,佛心,沒有自己,就是只為眾生。剛剛我們所聽到莫三比克,這些人,二千多人,也是這樣祈求,「佛陀啊,祈求佛您教導我們,更多更多的法,讓我們能幫助苦難的眾生。」你想,這不就是大乘心嗎?這場(浴佛),這些莫三比克本土志工,誠意的心與佛陀的時代,佛陀的道場也是二千多人,在那個地方,期待佛陀為他們授記。他們在莫三比克那個地方,有一尊琉璃,那就是「宇宙大覺者」,他們也在那裡,這是一個聖地,「我們祈求,佛啊,您給我們更多的法,讓我們能救濟這些,幫助苦難的人。」
 
你看,二千多年前的殷勤,二千多年後,在那這麼苦難的地方,苦集滅道,那裡的人具足了,他們把握因緣,在那個地方虔誠。想,我們應該在這裡聽法,我們想過去的二千多年,觀想在現在,離我們遙遠的非洲苦難的眾生,我們這念心,過去、未來,現在在那裡,我們就能了解,佛法是這樣通透無礙。所以我們要人人應用佛法,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