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12日】成無上道 而轉法輪

Community:
Branch:

「佛說法教化,如車輪旋轉,堪做轉法輪,能轉凡成聖,能碾破諸煩惱,名稱謂轉法輪,佛說法如轉輪,法入眾生心故。」

多用心啊。佛陀說法教化,如車輪這樣在旋轉,就是將它稱為「轉法輪」,將它譬喻,它輪子一轉,就會碾破了種種的煩惱,使「凡成聖」。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我們要去體會。佛陀為什麼來人間?大家清楚了,一大事因緣。一大事因緣沒有離開,沒有離開我們眾生。眾生就是苦難偏多,所以這個苦難是來自煩惱無明。煩惱的因由是很多,世間很多的無常、苦難。無常從大自然,大自然就有春、夏、秋、冬;人的生理就有生、老、病、死,這是叫做無常。大自然的法則就是這樣,春夏秋冬,慢慢來就是到現在這個時候,濁惡世這個期間,四季也已經明顯感覺不調和了。過去大自然的法則四大調和,天地萬物就是因為四大調和,這樣,所以大地物資就豐富了。

那時候的物資是供應人生活,很單純的生活。這就是單純的輪轉,春、夏、秋、冬,單純的輪轉。天地所供應的物資,就是這樣自然的豐富。現在的生活的物資,表面上來看,是比過去那就是豐富多了。但是現在的物資來自強化,很強力去將它化成了,有這些物資,這不是自然,這是人為先破壞,後產生。因為這樣先破壞,後產生,所以變成不正常。天地之間氣候不順,山河大地變色,因為這樣氣候極端。這都是這樣在循環、這樣在牽連。

人的身體也是啊,有生老病死,過去就是很自然,就是這樣。不管怎樣的自然,就是愛別離、怨憎會,在這「生老病死」中,就已經有「八苦」了。這個八苦在人生裡,到底它有一個,固定時間的法則嗎?沒有。就是因為我們眾生,各人所做的業力不同,壽命長短就不同了;這壽命中的因緣果報,也是各不相同,所以,千差萬別,這種在人的生態中也是一樣,就是這樣不調和起來。不調和就是來自於貪、瞋、癡,種種煩惱造成了貧富貴賤、造成了病痛苦難。

現在的環境,現在不論是起居、飲食等等,都是在這樣不調和,強化。現在在吃的東西,也不是像過去四季的五穀雜糧,也不是像過去青菜、水果,照著那個季節這樣來,也沒有了。一年到頭都享受同樣的蔬菜,同樣的水果,為什麼呢?也是一樣強化催生,這種都是強化出來的。科技發達了,培養的生機等等,就一直一直出來。

總而言之,佛陀是應世人間,所以來人間施教;人間施教,為了要教法普遍,他就要把這個法,從在一個起點,一生無量,一個道理,就要用很多很多的方法,來譬喻言辭。其實,道理一理若通,萬理就徹,偏偏眾生煩惱無明,那個結千千萬萬結,佛陀就要用一個道理,用千千萬萬的方式,不厭其煩來教化我們。

一個道理很簡單,人人本具佛性,開啟真如的本性,一點就通,這不就是很簡單嗎?人生不論大宇宙、小乾坤,會合起來一個真理,包含了大地宇宙,事事物物的道理,應該能夠很簡單就清楚。這個「簡單」,回歸我們的生活,自然你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生活,簡單就能通徹道理。但是,這時候,我們的道理會這麼多,千經萬論還是同樣,無不都是要叫我們要去除煩惱,看得開、放得下,我們的煩惱無明不要存在內心,因緣果報觀要透徹了解。長年累月,累生累世,我們就是這樣,不斷在這種污濁的裡面,這樣一直複製複製很多,這就是我們自己這樣帶來。

過去不懂,佛陀慈悲,就是這樣,一個道理,隨千千萬萬不同人的根機,去設法投教。所以必定要像車輪,要不斷一直轉,千篇一律,就是要一直轉一直轉過去,這個法才能普遍出去,才能將這種複雜的污濁,要如何將它轉得清。就像我們要種稻,一粒種子很簡單,就是用方法入土,它有那個芽,秧苗生出來了,我們就要將這塊土地整頓好;土地整頓了,水分夠了,肥料夠了,秧苗,就去將它插秧,之後就開始要照顧,就一直一直培養、照顧,到了割稻。經過人工割,現在就只開一輛車,就是用機器去割。現在因為就是全都機器化,割來順便碾過去。你看,車子也是在用輪。過去稻子割起來,整把的稻穀就要用人踩,踩那個機器桶,風鼓,那個稻桶在絞稻穀時,也是圓的,也是要一直踩,它要一直轉,轉了之後,經過了這才能脫離,出來就是一堆稻穀,這粒稻穀(碾過)才成為白米。

同樣的道理,佛陀從開始這樣來,不論是人工在種稻穀,一生無量,經過人工,要經過圓的東西,輪子的東西,要運轉過去,才能稻穀回歸是稻穀。這個稻穀就是要讓人利用,就是供應人的營養。法就是這樣,法,一粒種子,它不斷循環、不斷循環,種子留著,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就是供應人人的營養,所以這個種子,永達都沒有讓它不見。我們現在人,還是依靠這樣五榖雜糧來生活,這個五穀雜糧,絕對不能離開了圓的輪子,不論是交通,不論是機器等等,每一項機器,就是要有這個圓的才轉得過。同樣的道理,「如車輪旋轉」。這輛車的輪子這樣將它滾過去。

這個輪子我們就將它譬喻,堪得譬喻佛陀在轉法輪。好像法也要經過這樣轉,能「轉凡成聖」,將凡夫變成聖人。從我們凡夫心,本來我們就是清淨的真如本性,只是將它染污了,現在變成凡夫,現在就是凡夫造作很多的無明,所以受種種苦。佛陀不堪眾生受苦難,所以他就用法,這樣生生世世,追隨著眾生來人間,所以這樣將這個法輾轉來回人間,用法要教化眾生,希望凡夫也能成為聖人。才用長久的時間,這樣,這個輪,輪子就是能夠碾破,能夠將它碾破掉,碾破掉了煩惱。因為我們的煩惱,也就像很硬的殼一樣,這個硬的殼就是要將它碾破。

就如我們吃花生一定要剝殼,很多東西都也要將殼破壞之後,裡面那個仁,才能夠吃,同樣的道理。你要種花生,也是一樣要先碾破了它的殼,花生仁才來種在土地裡,同樣的道理。所以,要將無明去除,這叫做「轉法輪」。

法輪就是要碾破一切,那個障礙煩惱。我們要了解佛法,若有煩惱無明放在我們的心裡,就像一層殼這樣將它擋住了,裡面的這個種子,發不出它的功能出來。

所以,「佛說法如轉輪」。就如那輪子在轉一樣,「法入眾生心」,將這個法要轉入人的心中去。是啊,這個車輪沒有動,車子怎麼會走呢?車輪沒有轉,我們永遠就是在這裡。我們若要去那邊,去到佛的聖地去,我們必定要有這個輪子,將我們運載到那邊去,這就是法輪。我們應該要很了解「法輪」。人間本來就是,有「事」和「理」,有「因」和有「緣」,因緣各有事理存在;若不是有事,就沒有世俗,因為世俗是因為有事。這個世俗,有家庭等等等等、夫妻、孩子、父母,一代一代。有人、有我、有朋友、有我所愛…等等,這些都變成了這個事。這些事都沒有離開世俗的事情。

所以,若沒有事,就不會有這些世俗的事情;若沒有理,就無法啟發真諦。因為有事才有理,這全都是對立,道理就是真諦。我們就要很用心。所以理、事通,就是真、俗無障礙。俗家的人,他若有接受到佛法,他也了解道理,他也能夠應用佛法在人間!利自己也能夠利他人,這個利己利人,就是行菩薩道。世俗的人事,也能夠做好事啊!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就像我們現在在天下,有慈濟人在很多國家,在承擔天下苦難事。就看到海地,本來過去,也是一塊很富有的土地,也是很繁榮,卻是因為人的執著,人與人之間那個欲念,所以到了那個富有在海地變成了過去的歷史,目前的現實那就是貧困,很貧。我們過去在海地,就結上了這樣的因緣,在太陽城裡,我們就年年去發放。這個太陽城治安很不好。本來整個海地就都很貧窮,治安很不好。尤其是在太陽城,平常的人,不敢進去到這太陽城的地界,但是慈濟不忍心那些人,貧中之貧,很剛強,治安很不好,很貧困。

所以,我們選擇這個地方,每年都去發放。現在能夠看到,他們有次序來領物資。還有神父帶著大學生,來搬米、來發放。慈濟人真的是,在海地當地的種子,也已經出來了,四年多的時間,他們開始投入,在那個地方。因為多明尼加有臺商,要捐一萬雙的鞋子,在(二0一七年) 六月上旬,思晟又再去那個地方,準備要發放鞋子。思晟去到那個地方,先和大家來分享,分享臺灣的,(二0一七年)六月上旬,六月初大雨成災,他就拿「人間菩提」,去那個地方和大家分享,說這個節目畫面上,看到慈濟人在路上走,有人專程人停下來,來問:「你是慈濟人?我知道你是慈濟人,只是要對你們說一句的感恩。」這個影片在那個地方給他們看,甚至看到慈濟人,在那個地方清啊、掃啊,又是師父這樣告訢他們:「我們要用愛鋪路走過來,寸寸的愛,寸寸的道路,慈濟都是用愛鋪路,將它鋪平走過來的。」大家聽到,也看到畫面,看到這些人對慈濟人的感恩,「你是慈濟人,只想要抱抱你、要跟你說感恩」,這個畫面,在海地呈現在那個地方,志工看到很感動!慈濟原來是這樣,這麼多人,那麼地有規律,這樣在付出,所以大家再啟動這分愛,又再發心立願。這就是世間事,用法,世間的事用方法去教化他們。 

這些人已經人人體會、了解,就是要改變;聽到他們在分享,也有說,他說:「我過去只有我自己:我的家庭、我想要的、我要貪的,我的,我很恨……。」有一位志工來分享他的過去,只有他自己、有他的家庭,和有他想要的,和有他想要貪的東西,和有貪不到,恨、恨、恨。所以他就有這樣的心態,所以所做出來的,就是很不好的行為。他說人人都是差不多這樣,所以使整個國家就是這樣貧窮。這樣治安不會好,人人都是生活這麼苦,這就是惡的因果。

他們現在知道了,現在大家已經懂得,去推動「竹筒歲月」,發願,他們發願一日一善,開始就是這樣。他說:「這個東西我要好好保護,我保護這個東西,就是保護我的善念。」一天一次的善,他就是要這樣去行動。這裡面很多感動人的故事。這就是世俗的事情,人事、家庭、自己造煩惱等等,所以變成了整個國家人群,會這麼的複雜,這是很苦。所以要轉,能救的,不是不能救。

聽到他們好幾個,說的話都是很感動人。甚至那裡,也度出了有錢人出來,他也跟慈濟人一起進去太陽城。他說,他以前是很怕,不敢靠去,現在他和慈濟人很安心進去,那種能夠將東西,從自己的手搬給別人,他說這種的感覺,比在他自己家裡享受更加歡喜。所以,他已經參加在這裡面了,他感覺他的人生很富有,又很有福。過去他比別人更富有,現在他比他自己的過去,更加富有,是因為心很歡喜,覺得很富足。這就是法在轉心,就是不同。所以我們要很體會、了解。

前面的經文這樣說:「諸佛身金色,百福相莊嚴,聞法為人說,常有是好夢。又夢作國王,捨宮殿眷屬,及上妙五欲,行詣於道場。在菩提樹下,而處師子座,求道過七日,得諸佛之智。」 

諸佛身金色
百福相莊嚴
聞法為人說
常有是好夢
又夢作國王
捨宮殿眷屬
及上妙五欲
行詣於道場
在菩提樹下
而處師子座
求道過七日
得諸佛之智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這都解釋過了,這個夢,夢境很長,所有的法全都在夢境中浮現;我們想要追求的法,我們想要的,未來的境界,夢境中都有。 

接下來再說:「成無上道已,起而轉法輪,為四眾說法,經千萬億劫,說無漏妙法,度無量眾生。後當入涅槃,如煙盡燈滅。」

成無上道已
起而轉法輪
為四眾說法
經千萬億劫
說無漏妙法
度無量眾生
後當入涅槃
如煙盡燈滅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因為我們夢見的境界,在那個這麼美的環境,我們聽佛說法,甚至我們也能為人說法,甚至我們在寂靜中在修行;修行我們也有得「八相成道」!「成無上道」,就在「轉法輪」,是真正在轉法輪,這是夢境。即使夢境,還是同樣在「靜思慮定」。在靜靜地思惟,好好地考慮。

成無上道已
起而轉法輪:
靜思慮定
微妙甚深境而起
為眾說法
轉法輪
成道、降魔
是即八相之二相

這很多的法,要如何將這個法輾轉出去,這是一個很微妙甚深,這個境界是在這「靜思慮定」之中。就是心很靜,寂靜清澄,心很穩定在那個地方,在思考這些法。這個法,每一項法都是微妙,那種澄清淨而無瑕穢的法,這種甚深微妙的境界,在這定中在思惟:要如何為眾生說法?要如何來轉法輪?這都是在這夢中的定境裡面,也是這樣在思惟。所以,還在夢中,「成道、降魔」。這就是八相中的兩種的相。「八相」,大家再用心了解。什麼叫做「八相」呢?

言八相成道:
一、從兜率天下
二、託胎
三、出生
四、出家
五、降魔
六、成道
七、轉法輪
八、入涅槃

佛陀現相人間,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他從哪裡來啊?兜率天下來。因為兜率天,就是專門在訓練菩薩,將來人間成佛的地方。我們「六度萬行」若完成了,要成佛之前我們會上生兜率天。現在的彌勒菩薩也是在兜率天,來來回回人間助道場。這就是兜率天的境界。就是菩薩行「六度萬行」,將來就是在兜率天,成佛之前。要成佛,要「從兜率天下」,就是來人間。來,方向要去哪裡?依正二報,在哪裡呢?那就是在皇宮,太子就是在皇宮。

「託胎」,就是投胎進去了,這是第二相。第三相就是「出生」,太子出生了,舉國歡騰,歡喜了。第四是「出家」,出生之後,小時候對人間就生起了,到底人間是為什麼有生、老、病、死?到底人間為什麼,怎麼會有這麼苦的人?這去了解,不平等,煩惱,人間這個奧妙的理還存在,還未能突破,所以他決心出家去了,所以出家去修行。出家修行的過程中當然很辛苦,決定選擇在菩提樹下,開始將心靜定下來,七日間「降魔」。那個時候的心境,將要靜下來,卻是很多、很多的幻象的境界,在心腦中不斷澎湃這樣在出現,所以他要用很定的力,去降伏這個魔軍。

接下來「成道」。就是降伏魔軍之後,就能夠成道了,心境靜寂清澄,與大地宇宙真理、真如,合而為一,所以這就是「成道」。成道之後,佛陀就要轉法輪了。尤其是最後,四十九年說法,八十歲就「入涅槃」。這是佛陀一生的「八相」,從來自兜率天宮,最終是入寂靜了,不生滅的涅槃境界。這是佛陀叫做「八相成道」的道理。這樣過來了,所以,佛陀是為什麼來人間?

下面接下來的經文說,「為四眾說法」,為一大事因緣「開示」,就是要讓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佛知、佛見,悟入佛的知、見、道。這就是讓大家,能夠順這條道路去走,開這條道,鋪這條路讓大家走。

為四眾說法
經千萬億劫
說無漏妙法
度無量眾生:
夢中為經
千萬億劫之久
常為四眾說妙法
夢境度生

所以「經千萬億劫」,經過了千萬億劫,時間要很久。「說無漏妙法」,經過這麼久的時間,總是要講出了,讓大家將法放在心裡,不是聽到就漏過去。讓大家心中有法,生活中有法,所以事和理,一定要日日事理相契合,這樣才有辦法能夠法在心中,才是在八識田所歸納下來,那就是清淨無污染的法。這不是業識,是我們真正清淨的第九識,歸納回去。

所以「說無漏妙法」,一層一層讓大家知道,說法,在說法還是讓大家了解,這是人間都做得到。但是,煩惱,大家帶著煩惱在實行這個法,煩惱中帶法在付出;付出,人與人之間難免就有成見,這就是「見」,見濁。我們五濁裡面就還有見濁,這個見濁就成為煩惱;煩惱入在我們的生命中。所以我們,佛陀要我們「無漏」,你就是用法去付出,煩惱要減,不要一邊在布施,行菩薩道,一邊又是人我是非的見解,又那麼多,若這樣,還是一半一半。尤其是煩惱,比平時要去付出的更多,所以我們要很警惕,能夠警惕叫做「無漏」,他煩惱會減少,法會增長;減少煩惱,增長法,唯有你要無漏,法入心,就能用。天下的事,無不都是讓我們學的法。

剛剛說的,海地有這樣的因緣,海地有這樣的苦難,海地有這樣的法能夠去轉它,同樣的道理。這就是說很多的法,要很長久的時間,佛陀就要經過了千萬億劫,這麼長久的時間這樣鍥而不捨,循循善誘,這樣一層一層,要讓大家法記在記憶中。所以,最近都一直告訴大家,法要在記憶之中,有在記憶之中就無漏了,沒有漏掉;若沒有在記憶之中,就是漏掉了。所以用這樣的方法,用長久的耐心一次再一次的法,讓大家希望加強記憶,能夠身體力行,這樣來度眾生。這就是,我們眾生就像在夢中一樣,「夢中為經千萬億劫」,就是做一個夢,好像經過了千萬億劫一樣。

所以,「常為四眾說法」。是啊,佛陀來面對著眾生,說法四十九年,佛陀開始講法到入涅槃,前後應該是五十年。他就要「示入」。這五十年,也只不過四天王天的一天而已。所以,佛陀那種塵點劫來,來來回回都是為眾生,一大事因緣,只是為了一項,讓我們眾生,法不要漏掉了,這樣來來回回,這時間很久,就如一場夢一樣,就是能夠夢出了千萬億劫的久。他這樣的時間,「為四眾說妙法」,就像「夢境度生」,就像作夢的當中,這個短暫的時間,一場夢的時間,就要來說千萬億劫的法。其實,千萬億劫就是這樣,不斷、不斷塵點劫累積,這些時間、空間、天地宇宙間的道理,都包含在裡面。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這在〈化城喻品〉也已經說很多,大家要再去回憶一下,記憶下來。接下來說,「後當入涅槃,如煙盡燈滅」。

後當入涅槃
如煙盡燈滅:
度眾世緣事畢
後入涅槃
如油盡燈光即滅
表夢入涅槃 

度眾生就是這樣,用這麼長久的時間「度眾世緣」。佛陀來人間也是有一個期限,任何一個人,儘管在做夢,也夢見我們這樣修行成道,很快的時間就世緣盡了,這個「世緣事畢」,有事才有世俗,才需要下兜率、入王宮、入胎等等,這樣一輩子過來,「八相」就這樣過來。人人都要經過這樣的程序要過,才能夠成佛。我們也要同樣來出生,在哪一個家庭,我們什麼樣的環境,我們發心,我們要出家,修行的過程等等,我們也一樣要有這個形相的過程。

所以,這個過程,很快像夢這樣就過了,很快就「如煙盡燈滅」,「度眾世緣事畢,後入涅槃」,就開始要入涅槃了。人間生命就是這麼的短暫,大自然的法則,連佛陀也是一樣這樣。八十歲了,他就要準備,這個世緣已盡,他就要入涅槃了。就如油若點盡了,燈光就會熄滅了。同樣,這是表示「夢入涅槃」,也夢見自己入涅槃了,人生如夢,夢如人生,我們的人生最後一天,也有那一天,這就是人人一樣,和佛一樣。不過佛是覺悟中,入不生滅的涅槃,而我們凡夫呢?凡夫到最後何去何從不知呢?所以,我們要趕快把握時間,記著我們這場夢,是美夢還是惡夢呢?哪怕是做惡夢,我們也都要了解因緣果報。所以,法還是無漏,要在我們的心、記憶中,心心念念要在法,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論環境是什麼,法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煙盡燈滅」,就是譬喻「眾生應度者度盡,而佛即入於涅槃」。

煙盡燈滅:
喻眾生應度者度盡
而佛即入於涅槃
菩薩修行精進
至相應時
諸多果相
均於夢中顯現

這場夢境,就是這樣來譬喻。回歸到現實的境界,佛陀也是將要入滅時。所以,「菩薩修行精進至相應時」。這些菩薩在修行的過程,到這個事相,「理」和「事相」開始相應和。開頭跟大家說,若不是有事,就沒有世俗;若不是有理,那就無法看到真諦。所以,我們的真諦,就是要借事相來顯明;事相不離開人間。所以,在精進中,就是以理來會合它,事、理相應之時。所以,很多的果相,均於夢中顯現出來。我們修行,現在在種因,未來的結果會怎麼樣?就在夢中。

是將來一切之果
已在今日之夢中
然則今日之果
亦曾在昔日之夢中
是所有諸法果相
固無一不在
眾生之夢中
進而言之
夢固為夢
豈為真實
未來之果固在夢中
過去之果
又如煙盡燈滅
即亦與夢何異?
「是將來一切之果」。我們現在要修的行,那就是將來能夠成的果,「已在今日之夢中」。在現在這個夢,我們平時就是法在心中,日思、夜夢,我們念念都是在修行,就是在善法中,所以晚上睡覺就有夢。「然則今日之果,亦曾在昔日之夢中」。我們今日的果,現在我們到底是怎麼樣呢?我們是快樂呢?或者是很痛苦呢?這就是過去生。所以,「今日之果」,我們今生所得到,我們自己是好是壞,就是過去,「亦曾在昔日之夢中」。也是過去,去造作的惡夢累積過來,就是夢就是人生,過去生那些夢我們去做過了,所以,今日有這樣的結果。過去生像一場夢,這樣就已經過了,現在所得到的果。所以,「是所有諸法果相,固無一不在眾生之夢中。」所有,是好的夢、壞的夢,我們一輩子就只是像一場夢而已,就是這樣這麼快。

所以,「進」,再進一步來說,夢就是夢?豈是真的?其實也不真。未來的果,就是全都在夢中,我們現在的人生就像一場夢。「過去之果又如煙盡燈滅」。我們過去所造作的,過去就已經過去了,就是造作這樣我們現在的果,所以也是一場夢。過去一場夢,現在所受到的果報,現在我們在修行、造作也是同樣在一場夢,到底是覺悟了沒?到底將好事變成了迷?或者是惡將它變成是覺呢?大家要很用心體會。

接下來這段文再說:「若後惡世中,說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諸功德。」 

若後惡世中
說是第一法
是人得大利
如上諸功德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若是於佛滅度後,末法世之中,能說如是第一之法」。那就是《法華經》,就是能夠得到很大的利益。

若後惡世中
說是第一法:
若是於佛滅後
末法世之中
能說如是第一之法
第一法:
即妙法華經

「是人得大利,如上諸功德」。像前面說過,有很多夢境中的功德。所以,「如是說法人,當得最妙廣大利益」。

是人得大利
如上諸功德:
如是說法人
當得最妙廣大利益
如上所說不可思議
大利
指寤時安樂
夢中安樂兩種

這是未來所得到的是真實,但是你要連這場夢,我們都要做得漂亮。所以,「如上所說不可思議」。其實法就是這樣無形無影蹤,卻是,我們要將它,收入我們的內心。其實非常地微妙。所以,「大利」,就是「指寤時安樂」,就是清醒起來,睡一睡,清醒起來,很快樂,做一場好夢,多麼的快樂啊,很快樂。「夢中安樂兩種」。我們白天睡醒來很快樂,晚上要躺下睡,有這樣的夢,很快樂。所以,時刻就是不離開這個心念。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的歡喜會帶入夢境去,所以醒來就是真實的,就是我們真實在法中,很歡喜。

雖然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佛陀跟我們說這場這麼美的夢,是不是我們的人生,如夢人生,我們還是要將它變成了未來美夢成真。各位,這就是我們要修行,要如何將惡轉為善?要如何行菩薩道很安樂,不離開「四修」、「四法」、「三軌」,在〈安樂行(品)〉裡面說的,什麼叫做「四法」?什麼叫做「四行」?什麼叫做「三軌」?這段時間,大家要好好要去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