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23日】眾生剛強 多懷怨嫉

Community:
Branch:

「四十餘年遲而不務速說,今雖欲說五千即時退座,如來住世尚爾何況未來,理在眾生剛強難調伏化。」

這是感覺遺憾啊!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能夠值遇佛世更是不簡單。二千多年前,佛陀出現人間,能夠與佛同世,甚至聽法已經四十多年了,是多麼不簡單事啊!但是佛陀他從阿含小教開始,那是為什麼呢?因為眾生根機還不堪接受真實大法,所以佛陀要用很長久的時間,愛心、耐心,面對著鈍劣根機的眾生,要循循善誘。過了四十二年後,佛陀才開始說真實法,開權顯實,但是在這四十二年間,佛陀「不務速說」,就是遲遲將真實法隱藏在內心裡,因為眾生要聽這個法還不是時機,因為根機還沒整齊,還無法接受,因為這樣,不務速說。

現在,所說的現在,「今雖欲說五千即時退座」,這個「今」,就是指佛陀時代。佛陀那時代,當時雖然佛陀開始要講了,大家該還記得,《無量義經》講完了,佛陀並沒有要起座的意思,同樣還是坐著,好像《無量義經》還沒結束,所以《無量義經》經文最後沒有「大眾歡喜作禮而去」,沒有這樣的字眼浮現出來。那就是表示大家覺得,佛陀講《無量義經》還沒結束,覺得後面還有文章,後面佛陀還有法要講,所以沒人離席。

佛陀暫停下來,入定了,放光。這個景象很異常,很異常,過去不曾有過這樣。這次佛陀經典講述好像結束,又好像還沒結束,這樣佛陀就入定了。又看見佛陀坐定時,那個形態有些不同,在那白毫,兩眉中間,慢慢開始好像日光照耀,反射出去的那個光,光芒四射,大家的感覺,後面的法應該是前所未有,佛陀到底後面所要說的是多麼精彩的法?對大家好像都很有關係,是真正密切重要的法,所以那當中沒人離座,想要等待,等待佛陀講出了他後面想要說的法。但是佛陀久久都還未出定,光芒四射,這到底是為什麼?大家面面相觀。

這當中,彌勒菩薩就是在《法華經》,將要接受佛陀授記,將來娑婆世界成佛,就是要接娑釋迦佛後面能成佛,在娑婆世界教化眾生,當來下生的彌勒佛。現在在釋迦佛的時代,稱為彌勒菩薩。因為娑婆世界,未來是他的責任,傳法要再繼續、永續佛法,對他來說是很大的責任。這時大家的心開始起了懷疑,無法了解,面面相觀,到底佛陀要說什麼法?彌勒菩薩他就有責任了,開始站起來,來問,要問誰?佛陀已入定了,現在要問誰?過去佛,七佛之師,那就是問文殊菩薩,文殊菩薩過去已經成佛了,龍種上尊王佛,大家應該還記得,不只是這樣,修行的過程也教過了七尊佛前後成佛,可見文殊菩薩他就是過去佛,而彌勒菩薩是未來佛。未來佛就來請教過去佛,所以請教文殊菩薩,「導師何故?」現在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是什麼因由,這樣在發光?在入定中發光,到底佛陀有什麼樣的因由,有什麼樣的大法?


開始文殊菩薩來與彌勒菩薩對唱,講起了日月燈明佛的時代,不只是一尊同名同姓,二萬尊同名相姓佛出現人間,只是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講《法華經》。教導眾生的過程與現在釋迦佛一樣,過去還是循循善誘,將入滅前必定講說《法華經》,過去的佛是這樣,這麼多佛,佛佛道同,現在釋迦尼佛也是一樣。這因緣都是一樣,是出在眾生根劣,出在眾生剛強難調伏,所以每一尊佛出世,必定要用一段長的時間,有次序,從淺而深,從小往大,這樣循循善誘,佛佛道同。當初的釋迦牟尼佛,也就是二千多年前,佛陀四十多年間說法,眾生的根機也還未全都很成熟,但是時不留人,同樣分秒時間過,佛陀在人間,與人間的生活一樣,在這自然法則中,同樣有老、病的過程,有孩童、少年、青年、中年、壯年、老年這樣的法則,這樣過來,這是人間佛,與人間的生活都一樣。

成佛,是在心腦開啟,體會到那個質,最精妙,那個佛性。我們眾生,這幾天都這樣說,我們五根緣五塵境,意識隨著根塵去分別,所以五根、五塵,或者是六根、六塵,外面收攝在第七識來思考,造作煩惱、無明,將外面的境界引進來,使我們的第七識指引六識去造作,去行,是要惡行或是要善行?惡行,就是那念貪念心起,緣外面的境界之後收攝在第六識,第七識去思考。愛、取,要用什麼方法達成了這個愛的取著呢?這是在第七識的思考,讓它思考完成了,指引六識採取的行動,那就是造惡。造惡的人也很聰明。尤其是現在的科技發達,現在要領錢不用去銀行領,在半路就能領,只要有一台機器,有一張卡就能領。有的人對電腦很通徹了解,所以他能改他的軟體,他的程式,有辦法去領好幾千萬元的現金,提著好幾千萬現金,在台灣到處走。

台灣的治安還算好,破案率也很快,這幾天的新聞,報紙不斷在報,一群從國外來的人,造作這樣的行動。造作這行動是從哪裡能去造作?是從他的第七識,第七識思考,利用現代的科技,他這種聰明利根,我們過去也說,利根也是一種煩惱,差毫釐,往錯誤的方向,毫釐之差,千里之錯,他這第七識一念偏差,他有通天的本領,可以去利用這個科技的程式,去盜領這麼多錢。同樣,有惡法產生,也就有法去破它,人間全都是相對。有生病的人,會病也是因為身體不調和,惡的細菌、病菌作怪,醫生檢查對症下藥,還是用藥去治療,這個藥也有毒,以毒攻毒,治病,破解那個毒,就將那病菌、細菌破除掉。所以有的醫生看病,良醫不一定要用藥,向他說:「你這個病不必用藥,你可能幾天就會好了,多喝一些水,多做一些運動等等。」果然病好了。

有的人就說:「醫生,您一定要開藥給我吃,您不開藥給我吃,我就不能安心。」良醫就能很坦白跟他說:「不要一直想要吃藥,藥對身體不好,藥有毒的成分在。」讓我們了解,有病一定要吃藥,不必用藥的病,良醫就為我們指點:「不必用藥,只要你多喝水,只要你多休息,只要你多運動等等會好。」若是較毒的病,「要用藥,所用的藥,你能吃幾天哦,不能再吃太久,這個藥它對身體也有損,所以不能吃太久的藥」。這就是良醫,給我們一個治病的方法,保護我們的健康。同樣,人在天地間,看到天地之間所有的物質,人的內心還是起心動念,想要去取著,要去取著就不擇手段。這種不擇手段的取著,那就是第七識的功能去運作,運作去接觸,去取來,所以這個取就是從「觸」,所以他就有「取」,取著來的那就「有」了,有什麼?有業。這個業,造作的種子就歸納在第八識。

好像常常在向大家說,卻是大家會忘記,要再重新向大家說。所以這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這都是在助長我們在外面所緣的,所造作的,完成之後囤積的,那就是在第八識,這樣囤積在第八識裡,這個業力。一直到了我們最後的人生,我們什麼都沒有帶走,世間的一切用心計較,去取著,所造作的惡,卻是到頭來什麼都沒有。就像那位從國外來到台灣,利用他的聰明,世智,這種世間智,去分別種種的動作,造成了這種不應該取的,他去取了,現在被抓,破案了,他到底得到什麼呢?所得到的就是被人抓到,現在要判罪了,這就是人生。

我們一輩子用心計較,做到想要得到時,那就是人生這樣過。東西,事業留在世間,人就是這樣過去了,火化掉成灰,自己這樣是不是結束了呢?自己沒有結束,就帶著業來世間。這世間上,有人間地獄,有人間畜生道,有人間餓鬼道,人間三途,受盡苦磨,這樣的人生,由不得自己。所以,眾生剛強,自作自受,難調難伏,佛陀他的慈心,悲憫眾生,累生累世不斷來人間為一大事,但是眾生不斷複製的業力,佛陀還沒有將我們放棄,所以來教導眾生。人間菩薩,人人教一個成一個,算一個,他就是這樣不斷不斷來人間。這樣要眾生能體會,還是要用方便法。這是佛陀的智慧,一實法中的方便智,所以前面四十多年間,佛陀就是以真實法的方便智慧說「阿含」、「方等」、「般若」,這樣不斷過來,已經到現在,佛陀覺得非說不可,那個時候,開始要講經講《法華經》。

儘管現相放光,希望人人懂得珍惜,卻是一直到了佛陀開始要講時,先讚歎這個法,一直在讚歎佛智慧的境界等等。舍利弗的智慧知道佛陀的心懷,所要說的,未來到底要說什麼,所以舍利弗三請佛陀,佛陀三止,最後開始講,那當中,五千人即時退座,是不是很剛強呢?這些人為什麼呢?後面的心理就要再分析了。「如來住世尚爾何況未來?」如來在世時,如來親自說法,與佛同世這些弟子,佛陀在講經,他們都能這樣從座而起,五千人禮佛而退,這是佛陀的時代啊!何況未來呢?未來要講《法華經》,是更困難,因為眾生愈來愈剛強。所以,這個道理,「理在眾生剛強難調伏化」,佛陀在世就這樣了,何況未來呢?這是我們可以了解。所以,我們來看後前面的文,前面的文這樣說,

經文:「藥王!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

這是佛在法華會上這樣說,〈方便品〉那時候也這樣說,舍利弗請法時,佛陀也這樣說,現在向藥王菩薩,在〈法師品〉,佛陀又再次這樣說。為什麼四十多年來不務速說?因為時機還未到,眾生的根機還不堪接受,所以佛陀要將一乘實法,還是這樣懷護,護在他的內心裡,這就是佛祕要之藏,很重要。來人間,無非是為了這件事情來。這件事情,就是要向大家說「人人本具佛性」,要向大家說「人人可成佛」。可成佛的方法是在哪裡?找回自己的真如本性。但是眾生剛強,談何容易!所以,「不可分布妄授與人」,這麼剛強,你要跟他說,他不只不聽,反而反感,不僅反感、反叛,又會毀謗,沒有好感。反感就是沒有好感,因為他無法接受,所以沒有好感接受,他就會反駁,因為這樣,「不可分布妄授」,不可隨意對人就說,因為他的根機才到世智辯聰而已,還沒有到達清淨的智慧,所以還不能說,「不可分布妄授」。

「世尊之所守護」,佛陀只好還是同樣將它守護在內心,這是諸佛道同,每一尊佛都是這樣。所以「從昔已來未曾顯說」。四十多年來,都還沒有開始講說,這就是佛陀那時候向藥王菩薩表達,「四十餘年遲不務速說」,一直到現在還不趕快說,是因為眾生無明還是很重、很剛強,根機未成熟,信心不深固,若對他說這法,他們會拿去惡解,會毀謗等等,邪知、邪思、邪行,所以,佛陀還不能說這個法。必定要說到讓大家很接近佛的心意,差不多大家可以接近佛的心意了,這樣佛陀才能說出來,讓大家知道,就是哪怕沒有透徹了解,也不會生起毀謗的心。所以,這一定要慢慢讓大家靠近,較貼心一點,較相信一點,才有辦法說出去。這是向藥王這樣解釋,解釋四十多年間,佛陀不務速說,不趕緊要說,就是因為要讓大家更貼心靠近,更了解佛,深信不疑,佛所說的法,你現在若聽了,不很了解,至少也不會毀謗,也不會再去造作不當的事情,這就是佛陀的用意。下面接下來的(經)文就這樣說,

經文:「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聽到這樣,看到這段經文,心就很酸啊!很擔心啊!佛陀在世時,同樣還是「猶多怨嫉」。佛陀在世,將他覺悟的法,要讓眾生了解,佛陀多麼盼望,盼望眾生能跟他同樣,跟他同樣的知見,跟他同樣能徹悟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不希望眾生再沉淪在這種人群中,造作惡業,不希望眾生不斷在人間受苦難,佛陀多麼盼望大家能跟他一樣,一切透徹了解。展開心胸,心包太虛,了解這人間道路的險惡,體會虛空法界,靜寂清澄那個優美的境界,這是佛陀的盼望,能讓眾生體會與佛同等的心境。不過,無奈啊!眾生猶多怨嫉,佛陀在世,多少的外道教,宗教很複雜,哪怕是他所教育的僧團弟子,還是同樣有這樣怨嫉的人,提婆達多所帶領的群眾,一黨派的人,時時都來擾亂佛陀的僧團,時時都在毀謗佛陀的人格。佛陀在世就有這樣怨妒,怨妒佛陀受人人尊重,怨妒佛陀的智慧可以度化這麼多人,受這麼多人的信仰,很怨妒。所以就生起嫉恨的心,就起了嫉惡,起惡心就想破壞。佛在世時就已這樣,況滅度後呢?

經文簡釋:
「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如來在世,信此經尚難,並多懷怨嫉。
*方便品: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

所以「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如來在世就這樣了,「信此經尚難」,佛陀開始講這部經,要能很徹底相信,了解、體會,那時候就困難了,再加上很多心懷不軌,本來就反叛佛陀的心意,這種人的怨嫉。當然,佛在世就是這樣,所以〈方便品〉,大家還記得嗎?這段經文說:「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這就是很頑固,他的煩惱業力,重重疊疊把他障礙了。那個惡念、惡法還很厚,所以叫做罪根深重,很多障礙著他。善的法,不肯接受,惡的法,不斷在他的心裡這樣澎湃地發作,甚至自己會造作增上慢,以為自己很厲害,以為自己的思想是對的,如提婆達多一樣。

*怨嫉而生增慢:如佛說是經時,五千增上慢等退席皆是。

所以「怨嫉而生增慢」,因為怨,因為嫉妒,所以生起了增上慢。「如佛說是經時,五千增上慢等退席皆是」。這全都是這樣。他們聽到佛陀一直讚歎佛的智慧,聽到一乘實法的殊勝,要排除過去阿含、方等、般若,那時候的方便教法,「開權」,佛陀讚歎未來一實法,要「顯實」,這些人,五千人,增上慢心就生起來,不願意在當場再聽下去。就這樣不約而同,五千人站起來,頂禮,作禮而退,這就是增上慢心作祟,就這樣退席。佛陀的時代就這樣,何況現在呢?不肯聽經,自以為是,這也有很多人,這都是增上慢的人。

*謂昔說小乘,今忽云非究竟,為可怨嫉。

所以「謂昔說小乘」,他們的心這樣想,過去所說的小乘法,「今忽云非究竟」,過去說「阿含」,我們從那時候就這樣一直聽、一直修行,「方等」,我們也接受,這樣在修行,「般若時」,也是這樣修行;來到現在,佛陀說非究竟法,因為這樣,他們就起了那一分怨嫉的心。用這麼久的時間修行,到現在說非究竟,所以他們的心生怨嫉。怨、嫉,所以就起恨,用這麼多時間,這樣還沒有得到究竟。就從這樣起了增上慢。這是佛在世,聽佛講經已經四十多年了,看,聽到佛陀說:「這樣還不是究竟。」。他就開始起了怨嫉,沒有耐心,開始說:「這樣不是我要的目的。」他起心動念,就開始這樣要遠離,就起了增上慢。

經文簡釋:「況滅度後?」
佛世尚爾,況復滅後。


「況滅度後?」佛陀滅度之後的時代,法要如何傳?〈法師品〉,無不都是在說這些話,佛滅度後,法要如何傳?佛在世,都這麼困難,佛滅度後呢,要如何來持誦這部經,要如何護持這部經,如何來講說這部經呢?真的是令人很擔心。佛滅度後的現在,聽經者難,說法者更難,在這個五濁惡世。所以若有人願意聽經,我就很感恩,不聽,這是自然的事情。佛陀時代就這樣了,佛陀的時代就有這樣的弟子,何必埋怨呢?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但是眾生為什麼這麼可憫,永遠都無法去體會佛陀的心意,及講這部經的用心。當然現在要講,能再更體會的人,更難。所以說「佛世尚爾,況復滅後」。這是意重深長,話說起來很重,佛陀那時候就已經這麼明顯說,其實含有很深、很長的意義。佛陀擔心的,是未來的眾生要怎麼辦?不是擔心他那時候而已,又擔心的是未來的眾生要怎麼辦呢?未來的眾生就是我們現在,與佛陀的時代來看,佛陀的時代,地球上的人口多少,現在的人口又是多少呢?佛陀的時代,人的思想是這樣這麼單純;現在的時代呢?人的思想是這麼複雜。佛陀他了解未來濁惡世,此經要如何傳下去?所以下面還有經文,佛覆護說《法華經》的人。

*語重深長:勿妄宣傳。

這就是未來經文要說的,佛陀語重深長啊!意義很深、很長,就是一直到未來,在佛世一直到未來的眾生,要如何度化?但是,還不能很輕易就說。所以說「勿妄宣傳」。要講這部經,要因人、因時、因地,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向他說,是什麼樣的時間才能說,是什麼地方才能說這部經,這很不容易。所以,「勿妄宣傳」,不能隨便這樣就說出去,一定要很慎重,因為這部經,不了解的,邪知、邪見的,會破壞得更深,所以也不能這樣隨便就說。但是,也不能不說,所以這是兩難,不能隨便說,也不能不說,所以要「勿妄宣傳」。「妄」,這個「妄」字,有著雙重的意思,不能亂說,不要隨便宣傳,但是也是要將法要永續於未來人間,所以,很困難,兩難。「勿妄宣傳」,要宣傳,但是要真正因人、因時、因地要選擇好,也是不得不說,還是要說。

一、是法為祕要之藏,諸佛未曾顯說。

一、是法為祕要之藏。這部經是祕要之藏,非說不可,是佛陀的本懷,是諸經之王,也是諸經的精髓。佛陀怎能不說這部經呢?一定要說。不過,還是祕要之藏,要很謹慎。「諸佛未曾顯說」,諸佛還不曾說過。這就是第一項,我們要知道「勿妄宣傳」,我們要說,但是我們要很謹慎,佛陀都那麼謹慎了,何況我們現在呢?

二、如來現說是法,猶多怨嫉。

第二、如來現說是法,猶多怨嫉。要講這部經,要先有個覺悟,佛陀的時代就有這麼多怨嫉的人。這種煩惱無明,你開始在講經,你會遭遇到很多煩惱無明,不是嗎?現代有這樣的名稱──網路。網,到處都有網,若是起煩惱的網,就讓你處處行不通,煩惱很多啊,困擾人心的事情會很多,要先有這樣的覺悟。佛世時,開始講《法華經》就會有這麼多的煩惱,未來佛陀滅度後時,要講這部經,你要先有這樣的覺悟。所以,佛在世多怨嫉,何況未來呢?

三、佛滅度後,於此難信難解之經,怨嫉增上慢之者更多,故佛戒人不可分布妄授與人。

第三、佛滅度後,於此難信難解之經,怨嫉增上慢之者更多。會更多,這是第三,我們應該要知道,所以,「故佛戒人不可分布妄授與人」。因為這樣,所以佛陀從〈方便品〉開始就警告我們了,不可分布妄授與人,因為難信難解的法,多怨嫉的法,開始要講這部經,會惹來多麼多的煩惱啊!所以要講經,真的也要有很大的勇氣與覺悟,明知是這樣,卻還是仍願意去講說這部經。人間的困難重重,煩惱重重,災難重重,五濁,濁氣重重,讓法沒辦法興盛在人間,法沒辦法在眾生心中。菩薩道,這條菩薩道,康莊的大路,菩提大直道,卻是大家很畏懼,不敢向前走。要走這條路,談何容易啊!不過,還是不得不說,期盼大家聞法,時時要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