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16日】標名法師 開顯法源

Community:
Branch:

「如來開示為助顯之緣,諸大弟子各得佛授記。今證昔既知過往今來,大通本因緣至今不失。知今日一會之法緣聚,又為將來無盡之種子,故以法師標品之為名,正因要託法師以開顯。」
 
前面我們已經結束了,<授學無學人記品>,釋迦牟尼佛慈悲,已經連續為不同的弟子,不同的根機,不同的因緣,一一分類授記,結束了。二千弟子受記,這裡面有阿難、有羅睺羅。阿難、羅睺羅是眾所知識,他們修行的因緣很充足,從過去過去無量億劫發心立願,深心信仰,開始生生世世追隨著佛陀,現示人間.持法藏,或者是密行。這是二位,與佛陀前面從舍利弗授記、四大弟子,接下來五百弟子,與富樓那彌陀羅尼子,各個因緣,無不都是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都是過去生中,有很大的因緣而來人間,助顯佛陀的道場,都是菩薩啊!現在再接下來,那就是〈法師品〉。所以我們說,「如來開示為助顯之緣」。每一位得授記的人,都是向來有根機的菩薩,就是為了要助道場,還是繼續要修行,同樣他為佛的眷屬,所以「如來開示為助顯之緣」,就是來助道場,也是在修行,生生世世。「諸大弟子各得佛授記」,就是這樣生生世世來,到現在因緣成熟,得佛授記了。這就是這樣在證明,證明了「昔」,很久很久以前,塵點劫以前,那個過往。
 
<化城喻品>塵點劫,這個時間真的無法計算,這麼多的時間的過去,過往今來,現在,所說的現在,就是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和未來,那個時代的未來,就是我們的現在的現在,我們現在的現在,還有未來,無量無數時間的未來。我們都要很清楚,過往今來的時間,人人都是有這樣的因緣,從大通智勝佛,那個本坐道場的因緣。是誰本坐道場?十六王子那時候開始,大通智勝佛化世,度很多眾生,那個時代,很多很多梵天王從十方來,世間的人,國王、大臣來歸投,信奉佛法。大通智勝佛,當時講說《法華經》,同樣佛佛道同,到最後還是要講說大乘經。《法華經》,開講一段很長的時間,道場中十六王子用功,就如羅睺羅一樣,他就是這樣密行,佛所說的法點滴入心,就像阿難一樣,護持法藏,就是佛法全都收入心來。
 
長久的時間,《法華經》講說完了,大通智勝佛入靜室,十六王子開始知道這是使命,持法藏,聞法、說法、傳法,一一與他有緣的人,來啊!就是來聽《法華經》,十六王子同時將有緣人帶開了,各人講說《法華經》,同一個時候。十六王子這樣,為這些結緣眾,布下了善種子,粒粒的種子,與他有緣的人,開始生生世世。過了這麼長久時間,過住今來,是從大通智勝(佛)的時代,那個本因緣,最根本的因緣,一直一直到現在,就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那些人,從大通智勝佛所結下因緣,聽聞《法華經》那些人,一直到釋迦牟尼佛成佛這個時代,這樣都沒有損失掉,就是這樣一直生生世世跟過來,一直到佛陀成佛了,「如來開示為助顯之緣」。
 
要講法就要有人聽,講法若沒有人聽,就沒有因緣,所以,有人願意聽法,我們講法的人就不斷。就如現在這個因緣,每天都要來講《法華經》,要再繼續講下去。為什麼?現在是這樣的科技,能將現在說的話已經傳了,傳上「雲端」去,從雲端再撒下,在全球多少的國家,有時差,卻是沒秒差,有的在現在他們已經是晚上了,有的是在下午,有的是在早上,有的時間與我們同樣的時間。所以時有差別,因為地球在轉,南北半球不同,時間有差別,白天、晚上,時間有差別,但是秒沒有差別。同在這時候說話,同在這時候大家接受,聽進去了,這就是有這樣的因緣,所以講法就不斷。
 
同樣的道理,佛陀在世的那個時代,來人間也是為了開、示,要讓眾生了解,人人本具真如智慧,我們的佛性、智慧,人人本具有,法遍虛空法界,我們的心、我們的真如、我們的本性,能與虛空法界合而為一,本性覺海人人本具,卻是我們就是不知。佛陀慈悲,人間現相來述說,讓我們了解。我們能了解真理,體會這條大道,我們應該如何走,菩提大直道向前走,沒有偏差,這是佛陀來人間他的目的,就要很多人願意接受、願意聽,這個因緣成熟,他才能成佛,成佛的目標就是要說法,所以這個因緣,「今日一會之法緣聚」,這法緣聚,共聚過來了。「又為將來無盡之種子」。佛的時代,將這個法說給當時的人聽,也就是希望當時這些人,來助道場,再造因緣,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就像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吸收了佛法,到處去布種子,去說法,要讓大家有這因緣,接受到佛法,所以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能犧牲他的身體,哪怕被最兇惡的人追殺,他都不怕,還是為了要布達佛陀的道理,布下了未來能接受佛法的種子。這就是佛的弟子與佛的因緣,生生世世來會合,生生世世來發心,生生世世入人群助緣。所以,這不只是,助佛宣導教化的因緣,也為自己修行,將來與眾生所結的緣。這能一來助佛的道場,二來自己修行因緣要成熟,因緣成熟了,自己才能成佛,同樣的道理。所以要知道,佛陀那個時代,「知今日一會之法緣聚」,同樣的,我們今天也是同樣有這個法緣,不只是在現在當場,其實天下到底有多少人,在這個時間,沒有秒差,在接受著這個法的因緣呢?共聚在天地之間,而這些人,就是將來無窮盡之種子。
 
我們也是過去,在十六王子的時代,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我們也是有共同,在那地方聽法,或者是當場的人聽法、說法,當場的人發願傳法,將這樣一脈相傳,法這樣脈脈相傳一直到現在,這就是無盡的種子。所以「故以法師標品之為名」,現在將要說的這一品,叫做〈法師品〉。標出了「法師」兩字為名,這正是因為「要託法師以開顯」,用「法師」這二字,來開顯未來種子要如何傳,法要如何繼續下去。
 
所以常常說,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就是在〈法師品〉,我們要如何來傳法。這就是「在顯一乘境之中,共分三章」。
 
〈法師品〉
在顯一乘境之中
共分三章:
其第一
為正明權實
三根得記
即〈方便品〉以下八品
其第二
讚歎行人智德修法
勸持法藏
謂深生敬信
持妙法之人
與勸募深心信念
持妙法之人
 
第一就是從開始,一直要讓我們了解,了解這權與實,從〈方便品〉開始,我們〈序品〉,是在介紹佛陀現相發光,由文殊、彌勒(菩薩)來一唱一答,解說佛陀開始,以他過去說法的方式,現在將要講的法與過去不同,那是<序品>。一直到〈方便品〉開始,佛陀就要開權,將那過去方便教法,要向大家說要離開這方便法,現在開始要顯出了實相,這一乘實相的道理出來,這就是第一開始。〈法師品〉開始延續這樣下去,,第一從〈方便品〉,一直到現在〈授學無學人記品〉,這就是承過去那八品。為第一,就是這個開始,要讓大家明瞭如何是權,這個權的法如何來接這實,一實,一乘實法,如何接過來。
 
其二就是「讚歎行人智德修法,勸持法藏」。現在開始就是要讚歎,讚歎修行的人的智慧如何修,如何得這德的方法,「勸持法藏」,希望大家要好好來修持,還要法藏藏入我們的內心,聽法,不是這樣聽了就過,聽了,化為己有,是我們的法,我們要身體力行去體會,體會之後,心得與大家分享,就像我們的生命,我們要常常吸收營養分,所以要有食物,來營養我們的身體;法,我們也是要吸收進去,才能養我們的慧命,同樣的道理。所以「勸持法藏」,希望大家用心。開始讚歎這個智德的智慧,修行的德,「德者,得也」,所得到的德。修行的方法,尤其是要很用心,勸大家不只是聽法,還要持法,要入心。也就是說「深心敬信持妙法之人」,現在開始讚歎這些持妙法的人。「與勸募深心信念,持妙法之人」,就是鼓勵大家要用心。
 
深心,在〈方便品〉一直反覆說過了,深心信念。我們一定要,法聽了就要用心持,要放在心裡,我們才有辦法受用,要不然聽了就過去了,這樣聽法對我們沒有用。所以,我們要聽進去,我們要身體力行,還要多勸人,勸募,號召大家好好來聽法,也勸大家好好來持法藏。前面阿難不就是持法藏者嗎?這要很用心。羅睺羅不就是雖然過去有習氣,但是佛陀嚴厲的教誡之後,完全改變了,成為一位堪得忍辱,身體力行,縮小自己,將佛法這樣密行,真真正正收入他的內心。這在〈授學與無學人記品〉中,兩位這麼特殊的人才,也是能讓我們做典範。
 
所以說,「法師」之義有兩種。
 
法師之義有二:
一、能信解受持
並為人解說
此妙法者
即為修行者之軌範
是人即為
奉佛法者之師
此名法師
二、妙法即
諸佛菩薩
及未來學者之師
以一切功德
皆由此妙法而生
此妙法即為
奉佛法者之師
此名法師
 
「法師」之義,一種是「能信解受持,並為人解說此妙法者」。自己能相信,深心信念我們所聽的法,甚至深心信念,我們受持了,我們又能為人解說這妙法的人,也就是「修行者的軌範」。我們修行不只是我們修行,我們修行,我們要守威儀,修行要有修行者的風範,我們的身上就是道場,讓別人看了:「哦!這叫做修行。」所以這軌範。「是人即為奉佛法者之師」。我們若能這樣,修行者有一個修行者的風範,自然就是,能令人啟發他們的心,引導人發心,也懂得向著這個典範,修行的典範,起好樂的心,發心來修行。這在我們的身上,我們有這樣的使命,一來自己要好好聽法,好好受持,從我們身上的威儀、行儀展現在人群中,用這樣來度眾生。我們修行是要修入心來,心是這樣,意在修行,口在說法,身要威儀具足,這就是軌範,這就是規戒,就是威儀,這就是典範。這樣名叫做法師,「奉佛法者之師」,能做人家,想要修行、聽法的人的老師。
 
第二,「妙法即諸佛菩薩及,未來學佛者之師」。我們要奉持妙法,《妙法蓮華經》就是成佛之道,也就是「諸佛菩薩及,未來學者之師」。《妙法蓮華經》我們好好受持,身體力行,未來的諸佛,現在發心修行,也是未來諸佛。常不輕菩薩就這樣說:「我不敢輕視你們,因為你們將來都能成佛。」是啊!我們不能輕視任何一個人,每個人若發心,發大心,行菩薩道,未來還是同樣能成佛。這是在我們現在,我們就能引度人,就是我們的身口意,身心合一,我們的身就是道場,能讓人看了起歡喜心,讓人聽了發大心願,能入佛法來。這都是未來學佛者之師。
 
所以「以一切功德,皆由此妙法而生;此妙法即為奉佛法者之師」。一切的功德就是因為這個妙法。我們了解道理了,我們知道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了解,要多結眾生緣,這就是妙法,因為善心,寸寸的愛寸寸鋪路,分分的情入人群中。這就是妙法,妙法就是為奉佛法者之師,就是這個法,法是我們修行者之師,以戒為師,以法為師,這是佛陀這樣教我們,所以名叫做法師。〈法師品〉的法師是奉持佛法,重視佛法。
 
「今此品中,是為大眾及以八部,能於是經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乃至得聞一句一偈,一時通記皆成佛道。」
 
今此品中
是為大眾及以八部
能於是經
受持讀誦解說書寫
乃至得聞一句一偈
一時通記皆成佛道
 
意思就是說,這一品,現在的〈法師品〉就是為大眾,不只是人間大眾,還有天龍八部,全都能來受持、讀誦、解說這部經。這部經要讓它很普遍,這部經裡面的意義,哪怕你是一句一偈,一句一偈,一時通記,若能這樣就是一顆種子了。對《法華經》起歡喜心,不論是短短的一句,或者是一偈,這就是已經一顆種子,落入你的心了,妙法入心,那就是一顆種子了。所以我們《法華經》,〈法師品〉已經是,在二十八品的第十品了,〈法師品〉對我們,受法者、聞法者是很重要,所以我們必定要很用心,來聽聞、受持,〈法師品〉,要用心。因為〈法師品〉,就是對法要很重視,法就是我們的師,我們奉持佛法,為妙法再傳承給更多人,這個功德,哪怕短暫的一句偈,能接受在內心,依教奉行,這也是功德,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來,入本文來:「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
 
爾時
世尊因藥王菩薩
告八萬大士
藥王
汝見是大眾中
 
(經)文的開始,佛陀那時候,世尊在那時候,經文的開始這個時候,「世尊因藥王菩薩」,就是向藥王菩薩說話,佛就是要讓大家知道。這「八萬大士」,可見在當場有很多人,八萬大眾。是多大的場所,能容納八萬大眾呢?這應該是包含了天龍八部。
 
爾時
世尊因藥王菩薩
告八萬大士:
佛因藥王告諸大眾
因:
依憑
藥王焚身燒臂
說藥王菩薩
往昔為供養法華之
本事因緣
 
我們講經,有法的地方就有天龍八部護法。所以大數用八萬,就是一個大多數。這些天龍八部,同樣能稱為菩薩。菩薩就是,這個名稱,就是鼓勵人人發大心,持善法,無不都是菩薩,大士就是菩薩。
 
這就是「因」,「因」是依憑,依憑,就是不分,不分你是什麼樣的身分,或者是修大乘,或者是修小乘,所以稱「因藥王」,這個「因」字。就是在這場地有很多,不分根機,不分種類。為什麼向藥王菩薩這樣說出八萬大士呢?說這麼大的數字。因為藥王菩薩修行,是很用生命在修行,《法華經》裡面,就會談到藥王菩薩。他在修行的過程,是用他的身體「焚身燒臂」,「說藥王菩薩,往昔為供養法華,之本事因緣」。藥王菩薩他在修行的過程,為了《法華經》,為了法,不惜生命,這就是天龍護法都知道,能做見證的,是因為藥王菩薩他的發心,為法忘軀的最好的典範。所以,經(文)的開頭,「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因為藥王菩薩,所以向很多在空間,虛空法界中菩薩來說話,就是因為要說藥王菩薩,如何持《法華經》的因緣,所以向這麼多,大士、天龍八部,開始要說。
 
藥王久持是經
燃身供養
能醫法身之
五住煩惱病
以其當機
故呼而與言
因以正告
 
所以「藥王久持是經,燃身供養,能醫法身之五住煩惱病,以其當機,故呼而與言」。因為要說出藥王菩薩的因緣,是如何來護持《法華經》。藥王菩薩為什麼要護持《法華經》呢?要護持這個法?因為他要讓大家了解法的重要,去除了色身的執著,所以,他用燃身供養,來治法身之五住煩惱病。五住煩惱病是什麼?
 
五住煩惱病:
一、切見住地惑
二、欲愛住地惑
三、色愛住地惑
四、有愛住地惑
五、無明住地惑
此名五住煩惱病
損人慧命
 
一、一切見住地惑。我們凡夫眾生,就是有見住地煩惱惑。見,見的煩惱無明。第二是欲愛住地惑,就是無明;第三是色愛住地的無明煩惱;第四是有愛住地煩惱;第五是無明住地惑的煩惱。這五住煩惱病就是會損人的慧命。眾生見濁,無不都是由愛,愛欲貪著開始;愛欲無不都是因為有色,男女之色欲。天地萬物,形形色色,欲愛等等,都是製造了無明這些煩惱,所以這叫做「五住煩惱病」。這五住煩惱病,就是會損人的慧命。人啊,就是這樣無明惑,本來我們與佛同等,本性慧海與天地同一體的覺性,我們就是這樣無明遮蓋,就是因為有這個「五住地惑」的煩惱病在,所以讓我們的慧命無法發揮。
 
所以,因為慧命也病了,我們現在要如何來治療我們的慧命,成長我們的慧命呢?那就是在〈法師品〉,藥王菩薩如何重法,藥王菩薩就是〈法師品〉的當機者,因為藥王菩薩,佛陀開始要說〈法師品〉,所以「故呼而與言」,叫著藥王,「因以」,才開始要來向大家說。「那些已受記的人,大家要聽好。」這應該,這品就是在,〈授學無學人記品〉,二千人在那裡,他就是特別,釋迦佛特別再講出要持法,持法之重要。
 
所以「告八萬」,就是「以法華本懷,付諸菩薩故,如涌出品」。
 
告八萬:
以法華本懷
付諸菩薩故
如涌出品
本門眷屬
方堪此任
顯餘人不能
 
我們未來《法華經》,還有〈從地涌出品〉。佛陀一直希望大家都要持,持妙法,《妙法華經》,這是佛陀的本懷。將法開始要付託給,所有發大心菩薩的人,將來〈從地涌出品〉,這就是《法華經》的本門,那些眷屬都堪任,能夠來護持法藏。「顯出餘人不能」。其實,佛陀就是要,讓娑婆世界的人,大家來持,不是娑婆世界以外的,不是,希望人人能在娑婆世界來弘揚。當然其他的世界也很重視,佛陀是期待,期待堪任這個責任的人,應該是娑婆世界的人來負責任,這是佛陀的心懷。
 
八萬:
即下天龍八部之眾
言萬者
舉其大數
「八萬」,就是下面說的「天龍八部之眾」。所說的「萬」就是舉其大數,八萬多人,但是這個地方說八萬。
 
大士:
菩薩之稱
說法華會言之
所有發心求道者
不分所求之果大小
均為菩薩
均堪稱為大士
 
「大士」就是菩薩,大家都知道了。「就法華會言之」,在法華會上,「所有發心求道者,不分所求之果大小,均為菩薩」,都能夠稱為菩薩。因為在這個法會,過去修小乘法,現在已經也要發大心時,現在大心到這個時候,還未發出來,同樣再接下去,因為後面還很長,佛陀相信,人人都會啟發他們的大心。
 
藥王
汝見是大眾中:
現前法會大眾之中
謂此現前
值佛受持妙法之人
即是法師
 
所以「藥王!汝見是大眾中」。就是「現前法會大眾之中」這些人,這都是得到與佛同世,尤其是佛陀講《法華經》,這個時代,而且能持妙法的人,稱為法師,這已經是在現在,就是佛陀的時代,那個道場中,人人都應該堪任這個妙法。這是大眾中,佛陀特別稱藥王,「你有看到這大眾中,人人都能成佛,因為他們已經得授記了,未來不論再多久,他們還是能受持妙法的人,這些人都能稱為法師。」這是佛陀的慈悲,開始要將如何受持妙法的功德,為法不惜生命的典範,要說給我們了解。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