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3月06日】身貧心富 勇猛精進

Community:
Branch:

上人讚歎:「貧中之富的人去行菩薩道,他們雖然生活不是很寬裕,要靠努力,才能在這每一期的收穫維持生活,可是他們有心就不困難。」(攝影者:江相賢)

【證嚴上人3月6日志工早會開示】
「昨天(3/5)是一個很歡喜、特殊,也很感動的一天,我們法脈宗門,昨天有十個國家近二萬人共聚在一起……」 

在週末假期,全球慈濟人舉辦「精進日」,各地慈濟人就近前往社區道場,應用視訊連線同步聆聽課程,宛如靈山法會共聚一爐。證嚴上人感動近兩萬志工精進不怠,也讚歎雲集在靜思精舍,海外歸來的慈濟志工所分享他們在當地推動志業的故事。

貧農借貸還重息 打破循環發穀種

2008年緬甸遭受印度洋強烈熱帶氣旋納吉斯的侵襲,造成了沿海地帶九萬多民眾往生的慘重損失。臺灣與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組成勘災團前往援助,除了急難發放之外,也為這一個有「世界糧倉」美稱的國度裡,在災後青黃不接的時刻,為貧困農民發放稻種,結下深緣。

「在我們接觸(緬甸)的那一年(2008),那個時候窮人很多,貧農更多;因為緬甸是一個土地大,可以耕作,也是產米的國家,但是農民都是很窮,惡性的循環——沒有錢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三餐可以養得飽,非種田不可,小戶農民種來吃,要維持一家人的(糧食),那就會吃光了,下一季的稻穀要哪裡來?那就要借,借來的稻穀總是利息很高,那每一次的收成,光去還這個稻穀,所剩下的只是飽了一家人,所以這種惡性循環,永遠都是窮。」

上人感恩馬來西亞一群志工,從災後的急難時期一路陪伴,也帶動出緬甸首都仰光一群當地志工,發心立願來幫助自己國度的貧窮人。

「這一路走過來真的很感動,我們看到了慈濟人在這幾年間就地取材,就地照顧當地的苦難人。他們看到這麼多的貧農,都是人人耕種還是貧的,所以他們要如何幫助他們呢?總是免他們(貧農)的借貸,我們就是發放,發放給他們的穀種。」

日存把米善漣漪 就地取材符克難

受到南傳佛教的影響,緬甸佛教徒聽到慈濟志工說明「竹筒歲月」的精神理念,立刻理解與支持。

「緬甸人很善良、很單純,加上他們也有信仰,只是他們的信仰就是供僧有功德,他們不知道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現在知道了靜思語的道理,簡單扼要,他們也清楚了,所以他們也可以接受。這一群(當地)菩薩啟發了,雖然窮也可以啟發愛,用米竹筒,點滴的來匯聚。這樣的觀念一點就通,沒有銅板就用米樸滿,所以這個米撲滿在緬甸傳開來,在農村裡也已經很盛行,所以聽到了他們己經可以讓自己可以吃飽,同時還可以幫助別人。」

緬甸農民烏丁屯在得到慈濟穀種的的幫助之後,翻轉了貧農借貸的惡性循環,開始能有更多糧食自給自足;而他效法「竹筒歲月」的精神,每餐都預備要煮飯的米中,抓取一把米另外收存,用來幫助其他更窮苦的同胞。

「2015年跟2016年初,他們又遭遇到了洪水災難,就是那一波開始,也在農村裡再度發放,而且把這樣(米撲滿)的理念在傳,也已經很快就啟發了,啟發到另外的村莊;其中也有人開始來發心,烏善丁就是開始發心,聽到這樣的理念,也瞭解到了烏丁屯的故事。」

當慈濟志工在仰光農村推廣米撲滿時,農民烏善丁跟志工索要五十個塑膠桶,志工才知道他拿回村莊裡去推動,一天內就帶動三十多位貧農,至今已帶動八個村莊的村民。

「他們米撲滿回娘家,集合起來,五百多公斤,這五百多公斤,就是可以幫助特貧困那樣的孤老、寡婦,二十八個家庭,不是人喔!二十八個家庭,有的大家庭,有的小,可是都可以得到了這五百多公斤的米。他們每個月都這樣的米撲滿回娘家,就是集合起來,都可以去關心這一群很苦難的人。」

上人讚歎:「貧中之富的人去行菩薩道,他們雖然生活不是很寬裕,要靠努力,才能在這每一期的收穫維持生活,可是他們有心就不困難。」

貧中之富肯布施 不貪非份實難得

緬甸的農民聚米濟人是貧中之富,2011年開始緬甸組織人醫會前往偏鄉進行義診,為無力負擔醫藥費的貧困長者進行白內障手術。

「他們的人醫會,醫生回來臺灣參加人醫會(年會),回去很發心就開始就參與,也是開始跟慈濟人合作,這一合作,2011年到2015年間,就已經為白內障的,開了白內障五千多例了,真的是造福人間。很多人,已經都失明了,經過這人醫會的組成,下鄉義診,就這樣他們重見世界,重見光明,大家都很開心,露出了笑容。」

上人欣慰言:「只要有慈濟人的足跡,總是人就有福了,真正的,慈濟人是人間生命中的貴人,很不簡單。」

緬甸人醫會為貧困病患摘除病灶,而志工也很細膩地發現到在偏遠鄉區義診時,鄉親總是帶著期盼前來,甚至連飯都沒吃就來義診現場。

「他們也響應了供粥。曾經,(志工)回來有說,病人多少多少,我說,『應該我們要更普遍一點。』他們有一點為難。我就說:『你敢開飯店還怕人來吃?』這一句話刺激了他們,他們就開始從兩百份擴張到了每次就是八百份,就這樣的九個月間,供應到七萬多餐。」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純樸的緬甸農民儘管貧困,對於他人的幫助也少作非分之想,甚至極有愛心,希望更多人能獲得幫助。

「窮人病,病中加貧,貧中加苦。有的人聽到了訊息,慈濟有定期來供粥,他們也都會自己來拿,明明看到他們是兩個,可是他們只拿一個碗,那慈濟人就會問他說:『你們兩個(人),應該要拿兩個碗。』他說:『我們兩個吃一碗就好。我們多吃一碗,其他人就少了一碗。』真的也是很有同理心、很善良。」

有心付出無難事 勇猛精進如佛世

透過緬甸志工的分享,上人看見苦難,更看見人性光輝。

「真的,實在是看到苦難人,我們的醫院、他們的醫院,其實天地之差別,臺灣真的是很有福,看到那裡,尤其是看到當地的菩薩在發心,很真誠地付出,到鄉下的鄉下,這一群米撲滿的菩薩同樣出力,這麼重也這樣扛,沒有他們,(慈濟)也沒有辦法到鄉下去。總而言之,感人事多。」

上人的感恩說不完、說不盡,除了緬甸慈濟志工,上人也提及中國大陸許多地方的志工也都是就地取材,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

「大陸好幾個地方,他們也是克服了重重困難,而投入去做關懷,不管是助學金、不管是濟貧、不管……等等,的確是很多。看到了我們這麼多菩薩,在很多艱鉅困難的地方,他們都勇猛精進。想到了佛陀時代,我們現代的菩薩不會差於佛陀時代那樣的勇猛精進,沒差喔!很感恩,菩薩道就是這樣走出來的,真的很感恩。」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