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6月22日】刻苦恆持 捨己度眾

Community:
Branch:

精舍早期的生活很辛苦,尤其又處在偏僻的東部地區,能夠維生的方式更是難尋,若是生活不下去,就必須不斷找、換工作做,但在這樣的困苦中,上人卻因為不忍人間苦難多,還是決定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證嚴上人6月22日臺南行腳開示】
「時間已經是五十年過去了,現在起就要說是第二個五十年的開始,過去的五十年,師父很忙碌,但是很辛苦,過去叫什麼名字?『克難慈濟功德會』,聽名字就知道內容,真的辛苦。」

證嚴上人行腳至慈濟臺南分會,6月22日與臺南志工及會眾分享慈濟五十年來克難起家的種種過程,雖然舉步艱辛,但卻能向社會大眾立下生命的典範、展現可貴的人生價值。

千手千眼觀世音 千處祈求千處現

「當初師父做慈濟,內心就有一個很大的決定,大家都了解師父出家是有三個願,我不做法會,不要收徒弟,我不要做住持,這是我的三個願。精舍沒有住持,因為師父不做住持,老實說,精舍我也沒理事情,都是師父的弟子在做,大家群策群力,我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是我們開始的生活。」

精舍早期的生活很辛苦,尤其又處在偏僻的東部地區,能夠維生的方式更是難尋,若是生活不下去,就必須不斷找、換工作做,但在這樣的困苦中,上人卻因為不忍人間苦難多,還是決定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那時我說,雖然我們用法會的形式,因為很多人喜歡修行人誦經,但是這個修行人不愛為人誦經,一直到這個修行人感受到人生疾苦,要用甚麼救人呢?需要千手千眼,我藉著千眼、千手去救人。譬如說,地上一攤血的故事,如果讓更多人看到,你又需要更多隻手,有心有力,那個婦人可能就得救。」

這件事情讓上人生起一念心,「誦經時,常念到千手千眼觀世音,人人有慈悲心,五百人不就是一尊觀世音,一尊觀世音可以分布在很廣的地方,可以慈眼視眾生,千處祈求千處現,這是觀世音菩薩的精神,這是在人間,佛陀所說的教法,凡是佛所說,就是世間一定有的,我這一念信心決定,好!我幫以你們誦經,但是你們做會員。」

克難推動功德會 誠正信實明公私

為了救度苦難人的這一念悲心,上人放下不做法會、不誦經的心願,開始每個月帶領會員誦一部《藥師經》,藉此推動克難慈濟功德會的慈善志業。

「我們為了救人,只好每個月誦一部《藥師經》,現在《藥師經》還繼續誦,不知道你們有誦嗎?(有!)這是靜思法脈,把法脈維持下去,這是我們千手千眼的精神,法會來完成功德會,他的名稱叫『克難慈濟功德會』,為何稱『克難』?『克難』的意思是我下定決心,絕對要做給人家看,粒粒米都用在困苦人的身上。」

克難生活中,恆持誠正信實的精神,展現在克難慈濟功德會的物資、善款運用上,絕對不能和精舍常住師父的生活日用混在一起,上人以當時一個故事來說明他的這分堅定信念。

「精舍有一個叫文瑛(後來皈依,法號靜蓉)當時在念書,他的媽媽當時是會員,我們在發放米的時候,她看到米袋破掉,米落出來,覺得可惜就去撿起來,去問師父米甕在哪裡?我剛好走進那個地方,我說你找米甕做甚麼?她說,我撿起來的米要放在米甕裡。我問在哪撿拾的,她說剛才從米袋掉下來的米,我說米袋掉下的米妳要放回去米袋裡,她說放在我們的米甕就好了,我說一粒米都不行,這是功德會買的米。」

犧牲個己為眾生 深入法髓菩薩道

靜思精舍克勤克儉、自力更生的精神,不僅公私分明,甚至常住師父即使生活困苦,仍常常廣結善緣,提供吃、住給前來靜思精舍的在家居士。有人擔心會有因果問題,不忍在常住師父克難的生活中增添負擔,上人卻輕輕以一個佛典故事說明。

「常住是我修行的願,過去佛陀在《本生經》裡面有一段故事,有一位國王,他的國家乾旱好幾年,五穀雜糧無種子,無法收成,全國已飢餓、饑饉。這位國王很虔誠,為了他的子民,帶著一群大臣去到海邊,在海岸向天禱告,祈禱上天降雨,用最虔誠心祈求天下雨,能讓國民能耕作,但還需經過一段時間五穀才能豐收。這段期間,國民是在飢餓中,因此他發願,我願意將我的身體下海化為大魚,我願將我的身體供應給我的國民,人人將我身體的肉來維持這一段長久的時間,到五穀豐收為止。講完就縱身跳下海去,化身為一尾大魚,經過一段時間,忽然間海裡一波大浪,這條大魚隨著大浪沖到了岸邊。故事講到這裡,你知道嗎?有幾個人在海邊?(五個。)這五位後來是誰?(五比丘。)」

佛陀不忍眾生苦,為成就眾生心甘情願犧牲自己生命,以身體供應飢民存活下去的願行故事為喻,上人以此回應自己對於弟子們,那分深厚師徒情緣與期許。

「大家已經有皈依,是師父的弟子,師徒之間不是外在的結緣,是要法入骨髓的緣,大家用心投入慈濟,為人間去付出,為天下來行菩薩道,菩薩不是去雕的,人間菩薩不是用木刻的、不是用土去雕的,這是人雕的,真的菩薩是會喝水、會吃飯、會工作,能決心為天下眾生付出,這叫做『人間菩薩』,這是已經聽法入心,心有所覺悟,願意付出,這叫『覺有情』,覺有情叫做『菩提薩埵』,簡稱『菩薩』,是覺悟,有真誠的情,對人有情這樣付出,不是迷的眾生,是覺悟的有情人,這叫菩薩,所以大家要做人間菩薩。」 

點滴不漏樹典範 救苦眾生心不變

對於推動人間菩薩道的悲心願行,以及對弟子們成為覺有情菩薩的殷切期盼,上人及精舍常住師父再辛苦也要堅持下去,從竹筒歲月涓滴募款成就慈濟志業,一路迄今,那分誠正信實、救度苦難眾生的心念,始終不曾改變。

「慈濟從克難開始,但是舉步艱辛,有一張是創刊號的月刊,那是徵信,從第一個月開始的徵信,有人沒錢都是只來參加法會,所以五元、十元、十五元、二十元,這是開頭的時候,都是很辛苦,我們自己還是做工,米、油都是向人家借,粒米都不會流入我們的米甕,每一粒米都乾乾淨淨、點滴不漏,全放在功德會救人,這是典範建立起來,慈濟人都要誠正信實,師父都這樣做,所以你們大家也要這樣做。」 

細數慈濟五十年來走過的路,許許多多為人所知或不知的過程,點滴都在上人的心中,無法在短短的時間中一一言詮,上人只能以短短一句話來勉勵現場大眾,期許大家在未來的日子裡,跟著他的腳步,恆持誠正信實的克難精神,繼續走向未來。

「總而言之,精舍走過來的路,不為人知的事情(很多),精舍再辛苦,我都要樹立典範,做給人家看!」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