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2月04日】誠助苦難 護生福聚

Community:
Branch:

有「公墓奇人」之稱的鍾榮展,在接受慈濟人的幫助後說,從來沒有過過這樣平靜而安定的生活,他會很珍惜這樣的生活,所以要很認真的回饋。慈濟人對他的關心讓上人相當讚歎:「他總是住在那樣的環境裡,很不忍心,公墓棺材搬出去他就有空間,這樣的生活,慈濟人真的是很不忍心,一而再的勸導,終於『誠之情』,打動了他的心。」(攝影者:廖學永)

【證嚴上人2月4日志工早會開示】
「又聽到了毛毛的小雨,感覺上增添了不少的寒意,冬天寒冷,這是自然法則,總是春、夏、秋、冬,冬本來就是很冷!」四季順著時序運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自有一定的循環;然而,近年來的極端異常氣候,不僅影響人類正常的生活,也導致災禍頻頻傳出,更加重受災地區民眾生活的艱困與苦難。 

證嚴上人於2月4日的志工早會上,藉由美國中西部大雪影響交通與居民生活、歐洲與中東地區融雪後造成的洪患,除了擔心受災民眾的生活景況,更提醒大家要以「誠之情誼」關懷周遭受苦受難人,便能扭轉淒苦的人生。

流浪人生居古墓 為覓住處終安居

「雲林有位人稱為『公墓奇人』,六十六歲的老人家,他住在古墓已經有四十年,這樣推算應該是從二十幾歲開始,他到處以公墓為家,為什麼那樣年輕的時代,身體看來也是很健壯,為什麼他要過著以公墓為家的生活?真的不可思議!」

獨居公墓中數十年的鍾榮展先生,靠著拾荒維生,過著沒水、沒電,有如原始人般的生活。半年前,雲林慈濟志工發現鍾先生生活在滿是蚊蠅的墳塚旁,不捨之餘開始為他尋找租屋處,改善他的生活環境。

「慈濟人關懷他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發現他、追蹤他、勸導他,一段時間後希望他改變生活,希望他遷離公墓,因為慈濟人去看他的時候,總是感覺到公墓周圍蚊子很多,他總是住在那樣的環境裡,很不忍心,公墓棺材搬出去他就有空間,這樣的生活,慈濟人真的是很不忍心,一而再的勸導,終於『誠之情』,打動了他的心。」

雲林慈濟志工不斷地拜託、求請,來來回回跑了好多趟,鍾先生才願意搬離開公墓,住進志工為他安排的租屋處。志工協助他搬家、洗刷清理、張羅家具,這一個清爽舒適的空間,是他數十年未曾有過的安定生活。

「他知道這一群人對他是誠懇的,所以他願意接受,慈濟人就幫他找個家,租個房屋讓他住,同時他自己也是很願意,而且發心願意投入環保站,他說,『這就是他的回饋。』而且他說,他從來沒有過過這樣平靜而安定的生活,他會很珍惜這樣的生活,所以他要很認真的來回饋。」

精華地段藏暗角 關懷助走出心牢

從鄉村走進城市,暗角卻未隨著街市的繁華而消失。臺北101大樓附近的一棟大樓地下一樓,曾經是熱鬧的菜市場,廢棄後為成高奶奶落腳的棲身處。

「兩個夫妻就擠在二坪大的空間裡,這一對夫妻四十年來這樣的過的日子,這個小空間堆滿了東西,現在她的先生已經往生,慈濟人不忍心她一個人就住在這樣的小空間,沒有熱水、電等等都沒有。」

五十幾歲(十七年前)才從中國大陸山東嫁來臺灣的高奶奶,委身在這廢棄的菜市場裡,靠著拾荒,還有政府以及慈濟的補助金維生。先生往生後,身體罹患多重疾病的高奶奶,內心裡有著許多說不出的苦,慈濟人成了她唯一的依靠。

「一鍋粥這樣煮就是吃好幾天,饅頭也是一樣,志工把它掀開,鍋子裡的饅頭已經硬掉。她到底是為什麼要在熱鬧人群中,窩在二坪大的(空間),現在老伴已經過去(往生)了,剩下她一個人,她說現在已經沒有人跟她對話。慈濟人常常鼓勵她、勉勵她,終於也是走出心靈的牢獄。」

人世間的苦,經常苦於內心的結打不開,經由慈濟人的寬心慰解,才從心靈的牢籠中走出來,重新面對希望。「慈濟人的肩膀就是她發洩情緒的最好肩膀,所以慈濟人要輔導她,讓她把她心靈打開,走出了心靈的牢獄。」

身陷囹圄今悔改 了悟因果始重生

高奶奶因為慈濟人的陪伴,從「心牢」裡走出來;另有一群人則是因為曾經糊塗而身繫囹圄,同樣經由慈濟人的輔導與勸解,學習謀生技能,出獄之後更容易與社會接軌,同時因為讀書會的帶動,了解佛法中所強調的因緣果報,改變了人生觀,也開啟了重生之路。

「每一次我到屏東都可以聽到、看到,更生人期滿自由了,他可以去賣豆花、去做麵包、去做水泥工,有的就去耕田。這一次我在臺中,同樣看到一群假釋出來(更生人),因為慈濟人進去帶動讀書會、講因果等等,讓他們理解到人生短短幾十年,一生中總是在不務正業中,浪費人生,對己不利、對人有害,為什麼過去這麼懵懂的人生,空白的過去?現在了解了,所以他在牢獄裡改變了他的人生觀。」

徹底悔悟之後的更生人,將慈濟志工的分享化為行動,在牢獄中修正陋習,因為表現優良而獲得假釋,提早獲得自由。「他們都說,一定改變人生,感恩慈濟給他重生,慈濟這一群志工都是他生命中的貴人。每一個人都長得很將才,都是一表人才,人人都可以利益眾生的,這都是可以做得到。」

為扼疫情大撲殺 戒殺護生造福慧

一念惡心起,對己、對人都不利,尤其是「口欲」最難戒斷。「人平常的生活總是貪欲多,最嚴重的就是口欲!『我是好人啊!』對啊!很多好人,但要他戒口欲很難。你不能茹素嗎?這可能比較困難,無肉不歡,所以我可以做好事,叫我素食可能很困難,儘管是好人,可是口欲難戒。」

隨著禽流感不斷升溫,疫情已經從南部向北擴散,越過了中央山脈,連臺東都傳出感染疫情,為了扼止疫情持續漫延,全臺大動作展開撲殺行動。

「已經殺二百萬隻的禽類,雞、鴨、鵝都不知道牠生來供應給人類的口欲,莫名奇妙被撲殺,這種動物也是有情,你要打牠,牠也跑得很快讓你追,牠也會逃生,你打牠,牠也會哀哀叫,你殺牠也會流血。同樣都是生命,可是這樣的禽流感,牠們也不知道為什麼人類這樣對待牠們,這種埋怨、怨恨應該都會有,很令人擔心的冤冤相報啊!」

佛教十戒中,第一條就是「不殺生」,戒殺不只是愛護生靈的表現,同時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作為。

「未來生,牠再來人間對人類會是怎麼樣?我們都不清楚,但是佛陀就是教導我們『戒殺』,戒殺就可以保護自己,生命中不結怨、沒有積仇,不只是不殺,還要護生,要愛護生靈,發揮你的愛心,這都是為人間,為自己的慧命造福,還要啟發智慧,讓我們的身心清淨。」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上人提醒眾人,要利用這個有形的身體,精進修行來度化眾生,要帶慧往生,而不要帶業往生,「要顧好這念心,戒除口欲,對自己的身體絕對是有益無害。」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