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11月26日】修禮育德 和敬傳揚

Community:
Branch:

泰國的慈濟人文教育,除了教導學子生活儀軌之外,更強調保存傳統固有的禮德。上人開示:「古禮,我說不能喪失掉,要好好傳承下去。他們還要『敬師頌』,他們就說一段很長的文,(感恩)他們生命中的三個恩人,那是他們的傳統,他們平常尊師重道是多麼的懇切,這都是他們的禮節。」(攝影者:蕭嘉明)

【證嚴上人11月26日志工早會開示】
「泰國慈中的孩子們,這一次歸來參與慈濟教育志業二十五周年慶,他們有備而回來的喔!中學的孩子,他們回來展現了教育之美。」 

慈濟教育志業二十五周年,於11月22日至24日舉行一系列的校慶慶祝活動,泰國清邁慈濟學校師生也返臺參與盛會。11月26日的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讚歎泰國慈濟學校的學生,透過傳統的舞蹈演出,以及延續古禮的敬師活動,表達出慈濟人文教育的成果。

女紅手藝細精巧 泰國教育重文化

「看到了他們準備回來(嘉年華會)義賣的手工藝,好細膩喔!孩子的手工藝、針線實在是好精巧喔!我們臺灣現在的孩子,衣服如果破了要他補一下,已經不會拿針了,可是我們在泰國所教育的,針線那樣的細膩精巧,真的很漂亮。」

泰國慈濟學校孩子所親自縫製的手工藝品,受到大家的喜愛。然而,這麼優質的成品,上人認為應該要與大家一起分享,同時讚揚泰國對於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

「泰國的孩子有這樣的教育,文化的留存,而且,女生的針線,能做得那麼好,應該也是可以影響我們臺灣的孩子。」

想師之情溢言表 感恩扶困助教育

結束慈濟教育志業二十五周年校慶活動,泰國慈濟學校師生於昨日(11/25)前往靜思精舍,與上人分享學習的點滴過程。

「沒有看過師公的,一拿起麥克風,沒有辦法講出話,一直在哭,哭什麼?(他們)盼望有一天這麼近距離的看到師公,而且他就說了,那一天師公走過他們的面前,他們就開始哭了,因為這是他們的期待。」

泰國慈濟學校孩子們對於慈濟的感恩,緣起於1995年慈濟接手中華救助總會的工作,進駐泰北關懷難民同胞,「三年扶困計畫」的第一項重大建設,就是選定最為貧困的村落,將茅草屋改建成堅固的水泥磚房,讓村民得以安身、安居。

「十年的時間,他們都很感恩。慈濟在泰北三年扶困,尤其是有一位女生(艾順琴,家住慈濟第一批援建的回賀村),她也有滿腔的感恩。她小時候,慈濟幫他們蓋房屋,她也是住在慈濟的房屋裡。」

除了援建大愛村,慈濟志工還教導村民做好水土保持,進而種植茶葉、栽種果樹等,以維持經濟生活。考量到孩子的教育不能因貧而有所鬆懈,在政府的支持下,慈濟於清邁府芳縣設立慈濟學校,2005年開始招生,採中泰文雙語教學,提供泰籍和華裔中小學生就讀。

「教育很成功,不少孩子紛紛發心立願,有的就是要當老師,好好的學好中文,現在已經回臺灣來,學中文,還有英文。這個孩子,他(慈濟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學生白志達)說去年(2013年)回來穿的是泰北高中的制服,今年已經穿起了慈大的校服囉!」

傳統古禮敬師恩 三恩齊報傳美德

泰國的慈濟人文教育,除了教導學子生活儀軌之外,更強調保存傳統固有的禮德,除了感謝父母恩,每一年的教師節,更不忘感恩師長的教導。

「古禮,我說不能喪失掉,要好好傳承下去。他們還要『敬師頌』,他們就說一段很長的文,(感恩)他們生命中的三個恩人,那是他們的傳統,他們平常尊師重道是多麼的懇切,這都是他們的禮節。」

上人不斷強調「行善、行孝不能等」,「善」與「孝」要同時並行。看到泰國慈濟人文教育的戮力奉行,除了讚歎泰國慈濟學校實踐展出的成果,同時再次提醒大家尊師重道的重要。

「我們現在應該要跟上,『敬師』,敬仰老師、禮敬老師,他們說父恩、母恩,第三個就是師恩,他們敬重三恩。他們自古以來就有敬仰三個人,父、母、老師,這是他們傳統美德,我們學校總是要留住這樣的美德。」

合和互協共成就 教育深耕知禮節

傳統美德不僅要延續流傳,更重要的是「身體力行」,將美好的道德觀內納於心,外顯於敬,真正將孝敬的態度表露出來。慈濟教育二十五周年校慶,各校將合和互協的成果展露出來,讓慈濟海外姊妹校、希望工程援建學校等校長、老師感到相當震撼。

「讓他們震撼的就是一場典禮,不只是臺上的演繹,臺下千多人,一千七百多人都是動作一致,他們說開了眼界,真的很感恩!幼教、小學、中學、高中、技術學院、大學師生,還有老教授同樣一起,肢體語言都一致,實在是令人感動,教育可以表達出天地之間愛的祥和。」

人文教育在臺灣深耕,並遠播海外各個希望工程學校。中國大陸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後由慈濟所援建的前進小學,校長宋如偉也受邀前來參與教育志業二十五周年盛會,表達他對於慈濟生活教育的景仰與感動。

「他們學校在大陸那麼大喔,都是已經上榜的好學校、典範學校,這都是我們援建的學校。他們的表達是很震撼,他的教育也不亞於在臺灣,孩子小小的住校,有的住在鄉下,校長也讓小學生來住校,起居、規矩教得很好。」

良好的生活教育,教導孩子成為守德有節的好禮之人,同時也給大人起了示範做用,「教育,不只是大人教育人,孩子也可以教育年紀更大的,進出規矩、生活行儀等等,也都是在大陸四川有了慈濟人文。」

入苦知福心大富 時間成就菩薩行

人文教育是課堂裡學習儀軌的過程,更是落實生活的生命教育。位於非洲南部的慈濟志工,從訪貧活動中見苦知福,帶動五國──南非、賴索托、辛巴威、史瓦濟蘭、莫三比克的本土志工,翻轉原本不幸福的人生,轉而成為「心富」之人。

「非洲,我們援助第六個國家產生出來了──波扎那,這個國家土地很大(六十萬零四百平方公里,世界第四十五大國),人口不是很多(一百九十萬人),人民貧窮的也是很多,常常在乾旱,這個國度也是需要我們慈濟人踏進去。」

南非、賴索托共十三位慈濟志工,從最遠的南非德本跨國到波札那,交通路程近一千公里。已經連續幾個月乾旱的波札那,卻在慈濟志工踏入境內不久,頓時天空烏雲密布、瞬間傾盆大雨,比玻璃彈珠還大的冰雹從天而降……

「他們趕快去躲在樹下,原來都說他們帶來雨水,希望給這個國家甘露,天降甘霖,能讓這個國度好起來。他們馬不停蹄到達了,晚餐過後就開始休息,隔天比我們更早,三點多就起床,整理以後開始要做筆記,昨天寫的日誌開始要整理,五點半就要開始薰法香。」

南非慈濟志工用慈悲啟發愛心,用精進帶動付出。本土志工藉由英文吸收上人的法脈思想、慈濟的志業脈動,再透過相同的語言──祖魯族語,向波札那民眾講述慈濟的故事,介紹慈濟的理念與精神。

「同樣南非的菩薩,人種跟他們一樣,語言都是祖魯族的語言,他會從英文吸收法,變成祖魯語,跟他們互動。看了很感動,不怕辛苦,無怨無悔的付出,真的感動人。這都是叫做人生,人間菩薩。」

上人開示,「普天之下苦難偏多,人間菩薩要做的事更多,我們一定要爭取時間。」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