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9月17日】福慧莊嚴皈心真如

Community:
Branch:

『造福兼修智慧,如人有兩健足,平穩中行大法,皈心向淨真如。』
各位,我們日日有聞法修行的因緣,有健康的身體,更要時時發心造福人間;有福無慧,對修行而言也是缺陷,所以修福同時也要修慧。
 
現在社會有很多善心人士願意付出,願意布施。付出、布施,這是修福。我們過去常常聽到『修福不修慧』,其實我向來要人人福慧平行。付出的同時,要將我們的心開闊,不是為了名而修福,不是為求功德而修福,總是要無所求地付出──『三輪體空』。『三輪體空』就是修慧,就是不執著,只要看到眾生有需要幫助,就是一念悲憫心,『無緣大慈』。
 
所說的『眾生』,不單指人,還包含了蠢動含靈。世間的苦難人,雖然我們與他無緣無故,或者距離我們很遠,又是不同種族,由於『無緣大慈』,我們依然用虔誠的心,盼望天下能四大調和,人人都能心很清淨,過著平靜的日子。我們能夠用什麼方法,令天下人都幸福?那就是要傳法。若人人接受到這個法,淨化了心,這樣人間就如淨土。
 
假如有災難,能如同身受,想盡辦法去拔除苦難,這就是『大悲』。這種大悲付出,又無所求,彼此感恩,互相合力、和心,完成一件幫助人的事情。感恩你、感恩他,感恩自己能夠堅持到底,助人做到了,所得到的就是安心、歡喜。對外無所求,這就是智慧。
 
為善就是造福;智慧,就是無貪、無求,沒有煩惱、沒有掛礙。所以我們修福同時也要兼修智慧。有時候自己問問自己,在修福中,我們到底心裡有煩惱嗎?若是有煩惱、有掛礙,就是智慧還未開啟。若是一直付出、付出,心裡從來都無求,那就是智慧。
 
就如一個人有兩隻健康的腳,想要到哪裡,兩隻腳自然帶我們到達那個目的地。若是其中一隻腳在痛或是無法移步,也是無法想到哪裡就到哪裡。所以,佛陀十號中的『兩足尊』就是修福同時也修慧,福慧具足。為人群付出、說法,希望人人能得到心地清淨,沒有煩惱,付出無所求的行菩薩道,這叫做福慧。福和慧就如人的兩隻腳,能夠『平穩中行大法』。
 
修行過程中,甚至常常要記得『皈心向淨真如』。凡夫都是往外求,忘記了本具的佛性,所以『靈山塔下修』的意思,就是說人人的心地道場,本具佛性,我們要趕緊回『皈』,就是反過去的雜念煩惱心,皈向一心一志,回歸清淨無染心地的『淨真如』──很清淨、真如的本性。希望大家能體會這幾句話。
 
未來的眾生要如何接近佛法?佛陀說造塔、建寺、造佛像。

 
⊙『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畫得工巧的畫師來作畫,能夠引發後人,看到佛像就起歡喜心。從這分的歡喜心開始虔誠禮拜;從虔誠禮拜再引入聞法,淨化自心,能夠實行佛所教法。這也就是佛滅度後的方便法。所以『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不只自己會畫,還願意教人也起歡喜心來畫佛像。這種歡喜心,讓佛像在他的內心,漸漸地種下一分清淨作佛的心。
 
若是一般的畫家『你叫我畫,我就畫』,若是這樣的畫,就無心了。就如水經過水管流過之後,水管還是乾的,裡面也沒有水。所以,自己內心的佛像是什麼像,我們要用心來畫,如此,那念心就虔誠。
 
為了畫佛像,要將自己的行為,甚至生活全都要清淨,這叫做齋戒。不斷培養出那分慈、悲的心,這才能說『自作使人作』,如此才是真正將內心裡,那一念虔誠的心有入佛的形像。

 
⊙百福莊嚴相:謂布施、持戒等六法所作善因,一切眾生行十善道所有福德,乃至具足修習一切佛法,是名百福資糧。

 
修持『百福莊嚴相』就是要持戒,不只持戒,還要行六法造作善因。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法所造作的就是善因。惡的不做,叫做善。一切眾生能行十善道,這叫做有福德。從善心開始,用心的身體力行去付出,叫做十善業。『十善』,大家應該知道,身三——不殺、不盜、不淫;口四——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意三——不貪、不瞋、不癡。
 
『乃至具足修習一切佛法,是名百福資糧。』我們在行善的同時,還是要修、要習,就是不斷不斷地薰習。我們若是接近香的地方,身體就會受到薰香。『你是從哪裡來?身體怎麼這麼香?』你若去香店站一會兒,出來外面,你的身體很香;若是在臭的地方,糞坑的周圍,『你是從哪裡來,怎麼那個味道那麼重?』這叫做薰習。
 
同樣的道理,我們若常常和好人在一起,隨好人做好事,一直做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一心向佛、聽聞佛法,若這樣就是『百福莊嚴』。我們如何能夠得到『百福莊嚴』?就是要依照這樣修——『六度』、『十善』;我們若能兼修六度萬行,這更好。
 
你要取什麼樣的善法來修行?佛法從『四諦法』開始。從『四諦法』瞭解人生的真諦,然後力行『六波羅密』,身體力行。『四諦』是自修,『六度』是利他,一切佛法能夠和人間的善法會合,這就是『福德資糧』,能累積福德。
 
所以,『福德』與『功德』二項,有一點點的分別。

 
⊙福德、功德:外修有漏善事則是福,內證佛性無漏智則是功德,內修外行,悲智雙運,則是福德莊嚴。

 
『外修有漏善事就是福』。有的人雖然不是要修行,卻是知道造福有功德,就做好事,『你叫我去做好事,我歡喜。但是你叫我修行、叫我素食,叫我……等,這我沒有辦法,我現在沒空閒。但是叫我出錢,有功德的我要。』只是想要造福、求福,這叫做『有漏善事』。
 
那有福嗎?有,造福人群嘛。所以修福的人上天堂,或是來人間能夠再受福報。但是很可惜,福若是享盡,善惡雜揉,還是要受報,煩惱的心還是起落不定。
 
阿修羅道,就是有福的人,在福中還是帶著貪、瞋、癡。人間也有阿修羅,就是還有瞋恚之心,常常發脾氣、常常鬧衝突,那種癡念一起,若造作起來,對人間損害也是很大。人禍是從這樣的阿修羅開始。
 
所以我們修福必定要修慧,要連貪、瞋、癡都去除,這樣才能戒、定、慧,這才是真正的功德。所以說,『外修有漏善事則是福,內證佛性無漏智則是功德』,這就是內心要有用功,內修則是功,外行就是德,如此內外兼修才是真正的功德,我們內心要證佛性。
 
所以剛才與大家分享的,就像一個人有兩隻健康的腳,『平穩中行大法』,這種內修外行,『皈心向淨真如』,這就是功德,這就是內證佛性無漏智的功德。我們若只想修福,就只是有福,將來你會得到福報,不過煩惱的心都沒有去除,這就是缺點。若能同時修『無漏智』,如此就很圓滿了。
 
所以內修外行、悲智雙運,這叫做福德莊嚴、福德智慧。所以我們修福,同時要修慧。『功』,內一定要用功;『行』,外一定要身體力行,所以叫做內修外行。付出無所求,同時感恩,造福兼修智慧,真的人人互相感恩。

 
⊙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謂由宿世修諸福德,而於今生豐饒財寶,遇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是名福德資糧。

 
各位菩薩,學佛真的要學得身心清淨,自作還能使人作。累生累世,不斷地修福德,在每一生,或者到我們今生還是很豐饒財寶。我們能夠遇到善知識,接受他的開導、牽引,我們就能離諸障礙。若遇到有人要牽引我們到別的地方,『不可喔,我這些善知識的智慧,我應該要多親近』,這樣勤修行,這叫做福德資糧。
 
我們若能好好用心,自作、教人作,接受善的教育、牽引,這就是慢慢聚集了資糧,所以『皆已成佛道』。畫佛、造寺、造塔等等,雖然是人間福,只要我們能得到善知識的牽引,將佛法入心,在內心好好用功,這樣勤修行,這叫做福德莊嚴。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