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1月15日】反歸自性

Community:
Branch:

⊙學佛貴在內修自覺,福慧兩足自他共成,多聞縝思內觀自性,寬純一心會歸真如。

 

學佛就是需要自己好好下功夫,這才是我們最寶貴修行的方向,所以要內修自覺,要好好反觀自性。

 

每天在聽,從外面的聲音聽進來,共同誦經、禮佛,我們周圍聽的聲音,不就是在聞法的聲音嗎?我們坐下來很靜時,聽,我們聽到周圍鳥兒互相在說話,說不定牠們也是群集在說法的聲音。我們現在又聽到,到底是什麼聲音?何種鳥的聲音,我們分不清楚。不過,我們心中清淨有佛,牠們也是同樣在說法的聲音。

 

所以,這個聲音,每天我們都是這樣在聽,法也聽入心了,天地所有萬物的聲音我們也聽了。一天清早的開始,就要一天的工作;一天的工作,到底我們能聽到的是什麼聲音?人的語言、動作,語言從耳聞入心聽,看人的表情、動作,也就是入心體會。無論你是從耳朵聽來的,眼睛看到的,或者是從內心所想到的,昨天、前天、過去、過去多久的時間以前,或者是未來,未來我們所要追求的,種種雜類的感受,都是在一天當中。

 

說不定同時聽、同時看,同時的雜念妄想,都是在同一個時刻這樣湧現出來。這就是我們凡夫的生活,對我們的內心,任憑受外面的境界將我們誘惑,將我們轉動,甚至雜念妄想來遮蓋我們,這就是凡夫心。

 

我們既然要學佛,我們要福慧兩足。我們要修福,每一天做事情、生活中,我們要利人為先,我們要先利益他人。要想,你修的是什麼行呢?是自了,獨善其身?或者是利他,兼利他人?我們要好好想。同在一生中,同在一個時間,我們的時間要用在單獨,或者是要用在普遍兼利他人呢?

 

當然,我們現在不就一直在說,小乘、大乘。佛陀過去為了要讓人人的心先接受法,所以從小乘弘法,如何先覺悟:苦、空、無常、無我,這些道理先讓大家知道。然後,就開始向大眾一直接引、牽引,向這條康莊的大覺道,那就是接近佛覺的境界。

 

所以,這種無論是從小乘開始,我們要內修自覺,一步一步向前走,我們開始知道必須福慧雙足,要像一人二隻腳一樣,一腳是向福跨步出去,另一腳就是向慧精進,所以福慧要雙修,共同結合起來,就是向前一條的智慧道路,自他共成。

 

我們自己走在這條路上,同時,我們也要牽引別人走與我們相同的方向,正確的道路。我到達,大家同時全都到達,這叫做[自他共成]。我們自己與別人都一樣,能共同向著這條康莊大覺的菩提道走,這就是自他共成,自覺覺他。

 

當然,我們要很用心,路才不會走偏差。所以我們要[多聞縝思,內觀自性]。我們人人不就是要找出內心的真如自性出來嗎?我們最近一直要讓大家瞭解,修行是重要,但是,向內,我們的真如本性絕對不能疏忽掉,所以要找出來,找出我們的真如本性。

 

凡夫啊!剛才說過,一天的時間,真的很多複雜雜念妄想,與現前的境界,都會讓我們的心思亂掉。這樣一天一天一直過去,我們難道要亂了心思,空過一生嗎?不是。我們絕對要趕緊,要很用心,集中我們的思想,要真的透徹瞭解,縝思。我們真的要用很乾淨的、很透徹的,綿綿不斷在我們的思想中好好內觀。自己要好好、綿綿密密,要向內趕緊找出了我們的自性來。

 

所以說[寬純一心],我們的心要寬,要單純。若能如此,多聞法,多縝密來思考,我們自己向內,內心自性要好好找出來。這必定就是我們要先寬、純,心要寬闊,我們要單純一念心,這樣我們才能回歸真如本性,才找得到。否則,我們這麼複雜,不斷污染了我們的心思,永遠都無法與我們的真如實性會合。

 

所以,雖然向外不斷聽法,最重要的卻是必須向內,好好找出我們的本性來。這是一件很大的工程。對修行者而言,向內反觀自性,要用很大的功夫。所以這麼大的功夫,我們不是一直說過嗎,[六度、四無量心]。

 

六度,我們已經發意要當菩薩,不能離開六度。六度裡有一個[忍]字,這個忍的功夫是要很大,才能夠耐心、愛心,開闊單純的心。這若沒有那字[忍],你要如何布施?布施中也要忍,持戒更要堅定,布施與持戒不能少一[忍]字。所以,忍,難忍而能忍,這是我們要如何反觀自性,找出了我們的真如本性的功夫。

 

所以,多聞佛法,我們必定要慎思,要向內自觀我們的本性,找出我們的真如。這是很重要。

 

所以,[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

 

⊙[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供養無數佛,就是表示已經很長久的時間,道心堅固,不斷不斷在供佛——身、口、意、行的供養,隨佛之教法,這樣來事佛,來奉事佛之道法。

 

無數佛,就是表示時間很長久,才能夠[了達諸義趣]。

 

⊙了達諸義趣:了達體悟通徹事理,深入道法心境一如,了達諸法義理之所歸趣。

 

[了達諸義趣],那就是已經能夠體悟。我們要用很長的時間,身、口、意要依教奉行,這是最好的供養。若能如此,才能了達、體悟,通徹事理。這通徹事理就是叫做了達,我們很瞭解,通達這事與理。

 

[深入道法,心境一如]。我們要好好深入道法。前面,佛陀不就說,道法難知難解嗎?真的是難知難解。不過,我們要向內好好縝思,將我們的心合起來,好好去想。所以叫做[心境一如],我們的心與境界,我們能夠將外面境界的法,會入我們的心來,將很複雜成為單純,這樣事理就能通達,這叫做[了達諸法],也就是[義理所歸趣]。

 

這個[義],意義、道理,總歸趣,[趣]就是方向,總歸納的方向就是了達,讓我們能夠通達,瞭解、通達,這就是我們要努力的。

 

又再,[又能善說法]。通達之後,要再好好說法,說佛所說法。我們既然受恩於佛道的法來教化,我們大家時時要多感恩。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要施教於眾生,所以我們人人能夠受到佛的教化,我們的慧命能夠成長,這叫做受恩於佛道法教化。

 

我們人人都是沐浴在佛的法流中,來增長我們的慧命。所以我們要不斷輾轉來教育眾生。這就是在經典,[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前面這段經文,我們不也說過嗎?所有的言辭,沒有什麼形相可說。因為此法不可示,很難拿出來給你們看,看不到,無形無蹤,要怎麼辦?但是,遇到因緣時,我們就要趕緊說,趕緊說話,這就是把握因緣度眾生。

 

所以,若能如此,就如我們[慈濟宗門],那就要入人群中,布施出慈、悲、喜、捨。大家應該都能瞭解——[靜思法脈勤行道],內修是四弘誓願、信實誠正;[慈濟宗門人間路],外行是慈悲喜捨、人間路。我們內外應該要共同平行。

 

所以,我們像這樣的道場,這麼多人能夠共同一心,這種法脈,大家共同要發願,這種度眾生的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四弘誓願,對外我們要行慈悲喜捨。像這樣人人共同為一心,充滿十方剎。

 

之前一直說過了,如竹林、如稻麻竹葦等等,很多很多,甚至十方剎的道場,人人都共一心。這樣就是十方國土,十方在所有的寺院中,修行者的心,甚至每一個寺院的信徒,同樣這樣的心。大家心身共一,這樣來思考佛的智慧,思考一乘實相。若能如此,這是不是能夠將佛法用於人間呢!

 

不過,這個法,真的人人要真正入到心裡,還是有一段的距離。因此,我們必定還是要用心,所以說[一心以妙智,於恆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一心以妙智,於恆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可惜大家共一心,但是共一心,那個量如恆河沙劫,那麼長的時間,結合起來的心,要能瞭解佛的心智,還是有一段的距離。因此,我們才要步步精進,我們才要福慧雙修。

 

福與慧,如一個人的二隻腳,向前前進,造福人群,以及好好縝密思考。用我們的力量回歸,返觀自性,好好思考,將我們心思共一智,好好來思考。這樣就是我們要向佛道的方法。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