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4月4日】遵佛遺教

Community:
Branch: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這段文,在每一部經,都一定要有這段,比如說,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某地方,一時佛住,這是一定有的,地方不同。

但是講《法華經》的地方,就是在王舍城,耆闍崛山,那個地方,我們要知道講經開頭,必定要從經文的經頭序了解,想要了解經頭序,我們就要知道,經雖然是佛說的,但是,是阿難傳。

有一句話說,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但是阿難的年齡,差佛三十一歲,在佛陀成佛那一天,就是阿難出生的日子,尤其是佛陀說法經過二十年後,阿難才出家,前面的二十年,到底要怎麼說是阿難聽聞呢?故事來自於過去。

過去佛陀的侍者,有幾位大長老,都曾經做過佛陀的侍者,在佛成佛之後二十年,舍利弗,或者是目犍連,這些諸大長老,也差不多到各個地區,去傳道說法了,感覺到,要離開佛陀的身邊時間多了。

佛陀的身邊,一定要有一位,時日都在身邊的侍者,所以大家來討論,到底什麼人比較適合,大家討論之後的結果,還是推薦阿難。

阿難的相貌很莊嚴,佛陀三十二相,阿難有三十相,他是佛的堂弟,當然他的形態、威儀等等,氣質都很接近佛。

也是皇族出身,所以很接近佛的行儀,而且可以體會佛陀的生活習慣,所以大家認為阿難是最適當的,所以就向佛陀提議,阿難為佛陀貼身親近的侍者。

佛陀默然,就是沒有拒絕,應該叫做默許,大家就開始向阿難說,佛陀歡喜你來當他的侍者,阿難不敢。

阿難說:「佛陀他的大智慧,佛陀常常向國王大臣,還有諸宗教的長老在說法,在佛陀的身邊一定要機靈,能夠反應很快,能夠吸收佛陀的教法,而我還這麼年輕,我怎麼有辦法當佛的侍者?」

但是大家一直向他勸說,尤其是舍利弗,所以舍利弗舉薦說:「你一定要承擔侍者,你是獨一無二的人選。」

所以阿難就說:「如果這樣我可以答應,不過有條件。」

大家就覺得,能夠親近在佛的身邊,是一個很有福,是光榮的事情,別人求就求不得了,你能夠有這麼多人推薦你,佛陀也歡喜,為什麼你還要有條件?

他說:「雖然我也是很歡喜,不過,我怕將來如果需要,要如何結集佛陀所說的教法,這個責任很重,不過佛陀二十年前說過的法,我都沒有聽到,我希望佛陀能夠將,二十年前所說的法,重新再次說一遍。」

佛陀聽到這個消息,就叫阿難來:「你有這樣的條件,我可以答應你。」

阿難就又向佛陀說:「佛陀穿過的衣服,不要給我穿,還有佛陀出門接受供養的時候,我要坐在遠離佛陀的身邊。」
為什麼呢?

他就說:「如果佛陀退下來的衣服給我穿,會讓人議論說,佛陀對我比較特別,穿佛穿過的衣服;再來接受供養的時候,我如果離佛遠一點,比較不會被人議論說,供養佛的餐食對我又有特別;所以衣、食這兩樣,我希望能夠脫離人的議論,所以這兩樣請佛能夠允許。」

佛陀聽了也覺得很有道理,就允許他,這是三個條件:一項,法重新再說;一項就是,不受佛陀退換下來的衣服;第三就是受供的時候,距離要遠一點,不與佛同坐,這就是阿難他的智慧。

佛陀當然就是歡喜接受,所以阿難開始為佛的侍者,佛陀說法四十九年,那一年是八十歲,當年在行腳的時候,感覺到他的化緣已盡,向阿難說:「我人間的化緣已盡了,想要在這裡取入滅。」

阿難很緊張,趕快通知散居在其他地方的人。所以很快,周圍的弟子就趕緊圍繞過來了,有的在比較遠,有的在比較近,不管怎麼樣,總是緊急的召集,所以大家很快就聚過來。

大家很平靜,因為每一位都已經得阿羅漢果,人人都知道,大自然的法則,佛陀總是有一天,會有圓寂入滅的時刻。

所以既然知道了,所以人人的心自然平靜,但是阿難就不同了,阿難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都是在佛身邊,佛陀生活起居等等,這分的情難捨,所以看到佛陀將要入滅了,大家這麼的平靜,只有他一個人很激動,無法控制,趕快跑到外面去,在樹下放聲哭了。

在這中間,剛好阿那律到達了,他看到阿難在那裡哭,就跟阿難說:「阿難,你是持佛法的人,未來很需要你把法傳下去,你現在要趕快把握時間,到佛身邊去,去請教佛陀最重要的事情。」

阿難就說:「尊者,我現在心很亂,我不知道,要向佛陀問出什麼樣的話?」阿那律就說:你應該要趕快問世尊,佛在世的時候,這群比丘都是以佛為師,佛如果滅度後,以誰為師呢?

還有世尊在的時候,大家依佛而住,佛陀在哪裡,大家就跟到哪裡去,佛陀若是滅度後,大家的心要住著在哪裡呢?

還有,佛陀的僧團裡面,有惡性的比丘,不守戒規的比丘,佛在世有佛陀可以為他們調伏,佛若是滅度之後呢?什麼人能夠調伏他?

還有為了要利益未來的世間,所以法要傳,未來一定要結集經典,假如要結集經典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令人信受,知道所結集的經典,確實是佛說的呢?

這些很重要的事情,你要趕快去問佛。

阿難聽了之後,是啊,這是很重要,趕快靠近佛的身邊,一一向佛陀再提出,問佛陀:「佛在世的時候,大家以佛為師,佛若是入滅之後,以誰為師?」佛陀回答他,我在的時候,你以我為師,以佛為師,我若是滅度之後,就是「以戒為師」。

以什麼為住呢?以「四念處」為住;惡性的比丘,由什麼人來調伏,佛陀就向阿難說,大家要發慈悲心,好好向他們勸導,勸導不來的時候,你們只好默擯他,未來我若是滅度之後,當然你們要重新結集,我所講過的經典,但是結集的時候要記得,每一部經的經頭,一定要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某處,與某某大眾,有多少人,這些文字一定要放進去。

這就是每一部經的開頭,叫做經頭序,如果要講經的開頭,這一段敍述一定要加進開頭,所以這就是因由,每一部經的,「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某地方」,這個原因,也就是從這個地方,佛入滅前,阿難的請法。

凡是佛的經典開頭,都要有「如是我聞」等這些話,如果沒有這些話,那就是偽造的。

阿難承教
一一茲問
世尊一一答之
以戒為師
依四念處住
以戒為師
默擯惡性比丘
凡佛經首
皆有
「如是我聞」等語
無此時者
悉偽造故

各位,學佛,我們說飲水思源,佛陀在世的時候,就有很多外道教,因為外道的典籍,開頭就是「阿優」,「阿優」的意思,「阿」就是有,「優」就是沒有,它的意思就是說,世間的萬物,不是有就是沒有,沒有和有。就是他們開頭的道理,那種的外道教很多。

所以我們要知道,佛經是無上微妙的法,佛乃是大覺者,大覺者所說的是智慧法,天地萬物之間,無不都是在佛陀的心懷景象裡,佛看一切事物,都是真正很透徹,將一切的事物,看在佛陀的眼裡,再把它說出去,想要讓世間人,人人能接受。

不管是看得到的東西,看不到的東西,我們凡夫看不到,佛眼就看得到了,過去也曾經跟大家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我們看到的水是清清明明,但是佛陀看到的水,那很清的水裡面,就有無量數的微生物在裡面,佛陀也認為是生命。

我們想不到的事,想不通的,佛陀瞭如指掌,明明歷歷,可見佛陀是宇宙大覺者,所說的教法是智慧法,一定要異於外道教,所以他就是用「如是我聞」,當然後面還有,關於阿難和結集經典的故事,雖然是故事,其實這是傳法的過程,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sOI4qYFZ2M&feature=player_embedded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