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都廟半日遊 認識印裔文化

老師帶領孩子到檳城瀑布山頂興都廟半日遊,認識印裔文化。【攝影者:鄺奕謙】

Community:
Branch:

老師帶領孩子到檳城瀑布山頂興都廟半日遊,認識印裔文化。【攝影者:鄺奕謙】

為了更了解印裔同胞的信仰及文化,檳城慈濟安親班的老師帶領十九位安親班孩子參訪檳城瀑布山頂興都廟(Penang Waterfall Hill Top Temple)。


坐落于檳城植物公園和青年公園之間的檳城瀑布山頂興都廟,是檳城最古老的興都廟之一,也是每年大寶森節遊行的終點站。廟裡精緻華麗的建築風格取于14及15世紀的德拉维德式建筑風格,內堂的雕工是由南印度工匠精心完成。

認識大寶森節 了解印裔文化

檳城慈濟安親班老師瑪麗亞(Mariammah A/P Sannasi)表示安排這次的遊學是為了讓孩子去認識印裔的文化習俗,並且學會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

「因為我們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所以我想讓孩子們去了解其他同胞的習俗文化和宗教信仰。」檳城慈濟安親班老師瑪麗亞說道。

瑪麗亞老師說這個是一個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大寶森節的機會。

「在參訪這座廟宇前,我們事先跟孩子講解了相關的印度神話故事,這可以讓孩子更了解大寶森節,而不是僅限於它只是個節日,或是公共假期。」檳城慈濟安親班老師瑪麗亞分享道。

廟裡供奉的主神是印度戰神——姆魯甘神(Lord Murugan)。每年的大寶森節,都會吸引上萬人前來目睹瀑布山頂興都廟的盛大慶典。

「印度人會用長長的鐵刺進他們的身體,然後他們要48天不可以吃東西。」檳城安親班學生陳嚴分享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信徒在大寶森節這天,為了懺悔、贖罪,或是祈福,會背上用鐵片、鮮花蘇果裝飾的卡瓦第(Kavadi),或是扛上吊掛兩壺鮮奶的桿子,一步步的登上瀑布山頂興都廟。

「老師講他們不會痛,因為有神的保護。」檳城安親班學生陳嚴說道。

老師也與孩子們分享了姆魯甘神的故事,在登上興都廟前,老師讓孩子以接龍的方式重溫這個神話故事。

「孩子們都記得姆魯甘神的故事,一個個爭著出來講述。」檳城慈濟安親班老師瑪麗亞說道。

「他們甚至還發問問題,因為他們想更深入的探討相關知識,這讓我很開心,因為他們願意去了解及學習他族的宗教信仰。」檳城慈濟安親班老師瑪麗亞說道。

五百一十三階梯 孩子勇敢向前衝

通往瀑布山頂興都廟的階梯共有513階,老師帶領孩子慢慢的登上廟宇,途中還小歇片刻,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奧妙。

登上廟宇的路上遇見許多調皮的猴子,孩子雖心生恐懼,但最後在老師的陪伴和鼓勵下,勇敢前進。

「今天我去到那個印度廟,爬513層的樓梯,一開始爬的時候會有一點點累,又流汗很熱,然後到一半看到很多猴子,感覺到很刺激。」檳城慈濟安親班學生符舒凌說道。

符舒凌還分享他們遇到猴子時,就念佛經,因為這樣可以讓猴子靜心,不攻擊他們。

「我們爬到一半的時候,老師有停下來跟我們介紹花草樹木,我還看到一堆的大螞蟻,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大的螞蟻。」檳城安親班學生蔡智恒興奮的分享道。

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攀爬513階樓梯,對孩子而言是一大挑戰。但孩子們還是成功的戰勝了挑戰,安全抵達瀑布山頂興都廟。

親身供奉印度神 體驗他族習俗

孩子進入興都廟內堂后,老師向孩子解釋每個供品的意思,也讓孩子親自供奉印度神。

檳城慈濟安親班學生符舒凌覺得印裔的祭拜方式跟華裔大不相同。

「他們拜拜的方式就是拿著盤,裡面放著水果,花還有香。花就是代表美,椰子就是代表清淨。他們拜拜的時候,就是拿著那個盤,然後敬禮,然後神就知道他們要跟祂說話。」符舒凌說道。

「以前小時候,我不知道,我直接拿一個椰子丟地上。我現在知道了,丟擲椰子是為了消災祈福,因為它的水很純淨。」檳城安親班學生陳嚴說道。

陳嚴說以後他參加大寶森節慶典時,會虔誠的丟擲椰子,并祝福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健康平安。

在完成整個祭拜儀式后,老師帶領孩子在廟宇里冥想靜坐,沉澱心靈。

孩子們在這次戶外遊學,學習到了印裔同胞的習俗文化,讓他們收穫良多。

將白色粉末點(Vibuthi)在孩子額頭眉心上,屬意祝福。【攝影者:鄺奕謙】 孩子帶著喜悅的心供奉印度神。【攝影者:鄺奕謙】 老師帶領孩子冥想靜坐,沉澱心靈,也祝福身邊的每一個人平安、健康、幸福。【攝影者:鄺奕謙】 老師與孩子成功完成了513階梯的挑戰。【攝影者:鄺奕謙】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