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慈濟20年】人文學校篇

001年3月11日,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郭濟航宣布人文學校正式成立,讓慈濟教育邁向另一個裡程碑。【圖片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分會】

Community:
Branch:

001年3月11日,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郭濟航宣布人文學校正式成立,讓慈濟教育邁向另一個裡程碑。【圖片提供:佛教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分會】

《首創一親一子 克服萬難立典范》

屈指一數,人文學校走過十二年,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逐漸茁壯成長。回首來時路,2005年,馬來西亞分會人文學校於全球首創「一親一子」制度,規定所有參與的學生必須要有家長的陪同。當時,這項制度無法獲得家長的諒解,而讓老師們備受苛責。然而,關關難過關關過,老師們咬緊牙關堅持推動,如今許多親子關系因為「一親一子」的制度而得以改善,更重要的是,許多家長也受證成為慈誠委員,並且加入人文學校的師資團隊和承擔功能成就組,結下生生世世的慈濟情。


◎ 法鼓傳遞靜思精神 慈少認真演繹

「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誓成佛,度眾生。」口喊法語,加上震撼人心的鼓聲,為2013年《清淨、大愛、無量義》音樂手語劇掀開序幕。台下這一群年輕人,皆是人文學校的孩子們,年齡僅介於13歲到19歲。雖然這是第一次上台打鼓,然而他們卻勇於面對挑戰,扎穩馬步認真地演繹,誓願引領觀眾一起走入經藏。

時光回溯到2001年,馬來西亞分會第一間人文學校正式在檳城韓江中學成立,延續《兒童精進班》的慈濟人文教育理念,落實靜思語教學和生活教育為主。其中,就包括慈幼班和慈少班。原本參與對象只是學生,然而來到2003年,人文學校寫下新的里程碑,開始成立愛心家長班,接引家長一起共同學習。

2005年,人文學校於全球首創「一親一子」制度,規定所有參與人文學校的學生,一定要有家長的陪同,如此一來才能讓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然而,這項制度當時無法獲得家長的諒解,而讓老師們備受苛責。

檳城人文學校教聯會老師陳月屏(慈瑼)分享道:「很多都會覺得說,為什麼人文學校要這麼地刁難人家,為什麼一定要一親一子,所以我們很多都被罵了,罵了我們覺得非常地委屈。但是眼淚擦一擦,我們還是繼續走,因為我們覺得說,對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去做。這是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一路走過來時,其實得益受惠最多的還是家長本身。」

在艱難中激發韌力;在繁瑣中學習耐性,老師們咬緊牙關堅持推動,如今馬來西亞分會各分支聯點共成立了18間當地的人文學校,帶動父母陪伴孩子前來上課。通過各種親子互動課程,不僅改善親子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許多家長也受證成為慈誠委員,並且加入人文學校的師資團隊和承擔功能成就組,結下生生世世的慈濟情。

證嚴上人開示(2007年6月13日)提道:「所以,這一些親子同時上課,爸爸媽媽就會變成志工。所以,親子的情就是會很密切的。所以看到他們能做到這樣,實在是非常難得。」

看看黃其孫和黃秀霞這對夫妻,結婚十五年,育有兩個兒子,屬於典型的小康家庭。然而,夫妻倆常起爭執,甚至曾經鬧離婚,無形中影響孩子身心靈的發展。

回想過去,慈濟志工黃其孫分享道:「當我們兩個情緒化的時候,孩子就遭殃了。我時常會拿藤條去打他們的,孩子手伸出來的時候,我會打得很大力。我的藤條一下去,他們的手會垂下去,一下子就紅起來了。」語氣中,黃其孫深感懊悔。

在慈濟志工的接引下,黃其孫和黃秀霞因為孩子的因緣,於2009年加入檳城人文學校,不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改善夫妻關係,更挽回了一個和樂家庭。

慈濟志工黃秀霞分享道:「我學會講「感恩、謝謝」,其實沒有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這一兩年,我們多多少少會意見不合,可是我已經沒有那種心去傷害或挖苦他,也沒有想去贏這一場吵架的心。」

「夜闌長空燦爛,銀河繁星點點。。。。。。 」法入心、法入行,檳城人文學校將在今年尾於韓江體育館演繹兩場《水懺》音樂手語劇,與廣大民眾結下好緣,接近500位親子及功能團隊同台演出,一起走入經藏。透過大家不斷地勤加練習,不只是增加和孩子們的互動,也讓家長們從中學習自我反省。

家長邱妮妮分享道:「我覺得這個《水懺》,讓我深深的體會到真的是因果,歷歷不爽。所以我都會時時提醒自己說,不要再造業,然後要注意自己的心念。所以,我覺得能加入這次的《水懺》演繹,是非常棒的一個活動。」

家長黃美娜分享道:「我們在家裡都會一起練習,會上網去看序曲,然後我們倆在家彩排表演,過程中我們都會有同理心,好像比較會互相體諒對方了。」

屈指一數,人文學校走過了十二年,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逐漸茁壯成長。累累的果實並不是偶然,而是有賴於家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與善解,才能構成慈濟教育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畫面。人與人之間,這份善因、善緣還會持續轉動下去。

 

29位慈少擊鼓震撼人心,掀開法會序幕。【攝影者:胡慧芬】 人文學校全面推動「一親一子」制度,通過各種親子互動的課程,讓親子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攝影者:符詩健】 吉蘭丹慈濟人文學校的老師們,帶領慈幼和慈少同學進行居家關懷,讓他們學習見苦知福。【攝影者:葉濟勻】 檳城人文學校親子積極彩排手語,於今年尾在韓江體育館演繹兩場《水懺》音樂手語劇。【攝影者:胡慧芬】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