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遊戲引迴響 原住民學做分類

人醫會醫護人員黎孝威(右一)帶動原住民的孩子們一起做資源分類。【攝影者:胡慧芬】

Community:
Branch:

人醫會醫護人員黎孝威(右一)帶動原住民的孩子們一起做資源分類。【攝影者:胡慧芬】

有好的衛生照顧,才能有健康的身體。人醫會醫護人員為當地的孩子進行衛教,並教導他們學習做資源分類。為了讓環保概念種植在他們心田,人醫會精心策劃有趣的遊戲,獲得了孩子們積極的投入,從中明白保護環境清潔的重要性。


◎ 帶動環保遊戲 引導孩子做分類

「來,小弟弟、小妹妹,先穿上這個手套。」醫護人員黎孝威和羅仁勇把手套分給原住民小朋友們。
「好,大家來看這堆垃圾,這堆垃圾來自哪裡?」黎孝威問道。
「我們的家。」有個小朋友回答道。
「是誰丟的?」黎孝威繼續問。
「我們!」有些小朋友一邊回答、一邊舉手承認道。
「對了!所以,現在我們要來玩一個遊戲,我們來清理這些垃圾,玻璃瓶放在一起,塑膠的放在一起,垃圾的歸垃圾,好嗎?來准備,一、二、三,開始!」聽了指示,小朋友馬上動手做分類。

眾所周知,有好的衛生照顧,才能有健康的身體。這一天,人醫會醫護人員通過有趣的遊戲,帶動孩子們一起學習做資源分類。眼前這一些堆積如山的垃圾,都是醫護人員帶領孩子們,在住家環境所撿拾回來的。

人醫會醫生羅仁勇分享道:「小朋友不覺得垃圾很多,但是你看我們經過撿拾後,就會發現垃圾實在太多了。那我們希望通過教育的概念,給他們玩一個遊戲,把這些垃圾,當作是他們的家,問他們要不要在這個地方居住。如果要在這地方居住的話,當然會生病咯!接著,我們就教他們,這個是瓶子,然後這個是塑膠,然後那個是鋁罐,這些是垃圾,教他們這樣分類。」

「環保要通過不斷地宣導、不斷地教育,不可能教一次就會了,所以不能放棄咯。我們先從小孩子做起,就是越小越好。」羅仁勇繼續分享道。

「這是鋁罐,可以賣的,賣了就能得到錢,所以不要丟。」聆聽醫護人員細心的解釋後,孩子們不怕骯髒,積極地將眼前的垃圾一一分類。什麼是垃圾、什麼是能回收的物品,孩子們透過親身體驗,再加上醫護人員在身旁引導,終於懂得如何分辨,也明白了保護環境清潔的重要性。

「不是,這個不能回收,這個是垃圾,放在那一個大袋子。」當黎孝威看到小朋友差點分類錯誤時,趕忙給予糾正。

「莎拉,誰帶領你們撿拾垃圾?」
「醫生。」原住民莎拉西雅(Salasiah binti Zahari)回答道。
「為什麼要撿垃圾?」
「為了健康、為了清潔。」莎拉西雅篤定地回答道。
「很好哦!那以後妳要繼續撿垃圾嗎?」
「嗯,要!」


◎ 教導口腔衛生 帶動善的迴響

「小朋友,每個人都有牙齒嗎?」牙醫陳淑慧問道。
「有!」小朋友回答道。
「誰在一天,洗一次牙齒?」有部分小朋友舉手。
「誰在一天,洗兩次牙齒?」也有部分小朋友舉手。
「不錯哦!來,我們給大家拍拍手!」牙醫陳淑慧一邊帶動、一邊說道。

拿著大牙齒模型,陳淑慧向孩子們示範正確的刷牙方式,提供口腔衛生教育,小朋友都樂在其中。「看噢,牙刷放在這邊,轉、轉、轉。洗刷完畢後,就打開嘴巴,從左邊開始刷。」陳淑慧給予引導,小朋友都乖乖跟著做,就像一個個典型的好學生。

在另一個角落,則有人醫會成員負責協助孩子們清洗頭發裡的頭蝨。醫護人員各守崗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來守護他們的健康。

真誠的愛,可以跨越種族的隔閡、突破語言的障礙。不論是衛教,抑或環保,只要給予持續的教育,必能在原住民的生命裡引起善的迴響。

 

孩子們將屬於塑膠類的物品放在對的袋子裡。【攝影者:胡慧芬】 醫護人員黎孝威(左一)和羅仁勇醫生(右一)代表人醫會贈送孩子們一套書籍文具,以作為鼓勵。【攝影者:胡慧芬】 人醫會醫護人員協助孩子們清洗頭發裡的頭蝨,守護他們的健康。【攝影者:胡慧芬】 人醫會醫護人員和原住民開心地合照留影。【攝影者:胡慧芬】

 

 

映像新聞:《人醫會到高烏原住民村衛生教育資源》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