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也要積極活 用半邊身體作身教

志工帶著葉首良走出家門,讓他親身體驗慈濟人慈濟事。【攝影者:李沁倫】

Community:
Branch:

志工帶著葉首良走出家門,讓他親身體驗慈濟人慈濟事。【攝影者:李沁倫】

馬來西亞檳城有一位慈濟照顧戶,2006年中風,左半邊癱瘓,就這樣失掉了工作的能力。他的妻子在1998年生病往生,留下三個女兒讓他撫養。因為常常用打罵的方式跟孩子互動,父女之間有很多摩擦。慈濟知道了他們的困境,給予他們生活費的補助,慈濟志工常常到他們家去家訪,除了鼓勵他走出來,也做他們親子的橋樑,改善了親子關係。後來志工也邀請他參與環保和家訪。他積極復建,他說他要用半邊健康的身體,去跟別人分享他的人生故事,鼓勵更多人要積極生活。

幾棵大樹排在一起,成了天然的陽傘。一輛卡車駛進天然陽傘下,車後載滿了各式各樣,從附近祖屋收集來的回收物。卡車一停,慈濟志工立馬從車上把回收物拿下來,然後讓卡車繼續往另一社區開去。


◎ 單親父中風 失去工作、親情和自己

山一般高的回收物中間,一位阿伯穿梭在其中。他用右手拿起一個朔料罐,緩緩的走到一個大袋子前,將朔料罐往裡面丟,然後轉身又朝成山的回收物走去,繼續用右手做分類。阿伯的名字叫葉首良,是60歲的單親爸爸,妻子在1998年往生了,身邊最親的人,就是23歲、21歲和20歲的三個女兒。首良很疼女兒們,可是他的疼愛是用打罵的方式,加上脾氣不好,家裡的溝通常常都是大小聲。女兒無法諒解爸爸為何常以這種方式管教她們,父女關係變得非常惡劣。2006年,葉首良在家中突然倒下,他中風了。他嘲笑自己說是因為脾氣不好,常因小事生氣,氣上心頭就中風了。從醫院出來後,他只剩下右邊身體可以活動,走路一拐一拐速度緩慢,左手九十度彎曲在肚皮前面。因為中風,他失去了工作,每天待在家裡,足不出戶、封閉自己。


◎ 志工打掃家裡 也打開照顧戶心門

隔年,一雙白鞋停在他家門口,引領他走出家門。慈濟接獲投報後,了解他的狀況,給予生活補助,解決他經濟上的困擾。雖然他多半時間都待在家裡,但因為中風行動不方便,他無法打掃家裡,加上與他同住的兩個女兒忙於工作和課業,家裡雜物越堆越多,日子久了就變得雜亂無章。志工定期家訪時表示可以幫忙打掃,但都被女兒拒絕了。經過多次勸說,女兒終於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答應。志工從家裡清出四大袋垃圾和回收物,他們也教導首良做資源分類。女兒見家裡變得乾淨整潔,感到很高興,慢慢開始接受志工的關心。


◎ 慈濟月刊得體悟 父改陋習修關係

志工每次家訪都會帶慈濟月刊給首良,希望他在家裡可以多閱讀,同時也多了解全球慈濟正在做的事。首良跟著慈濟月刊裡的人物走進不一樣的人生故事,他視野廣闊了,更發現自己常常為一些小事發脾氣,他決定學習放下,不再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起煩惱,對女兒的態度和語氣也緩和了。2012年志工邀請首良參與慈濟的新春發放,三個女兒陪伴爸爸出席。她們在晚會的分享中深受感動,更了解行善行孝要及時。現在首良常跟志工分享說,女兒常常帶他出去散步、吃東西等,讓他非常開心。


◎ 開始積極生活 自製道具做復建

首良喜歡栽種植物,在他家門外的走廊,種著一排蔬菜和花草。花草的對面是鐵門,門上有個輪軸,用繩子從門中穿過。繩子的一端綁著裝滿水的朔料罐,另一端是藍色的把手。只要他握著把手往下拉,朔料罐就會往上升,手放鬆時朔料罐就會往下掉,這是首良自製的復建工具。現在只要他有空,就會到走廊照顧他的花草,也順便做復建。他對現在的生活感到積極和充滿希望。


◎ 分享人生故事 也是一種布施

看見首良漸漸有毅力和勇氣面對自己的人生,身體的健康也有所改善,志工希望讓他增長更多慧命。一直伴著首良走過來的慈濟志工鄧濟堉說:「除了跟他們分享 證嚴上人的法,也要帶他走出來,親身驗證慈濟的援助方式,也了解更多慈濟人慈濟事,這樣對他會更好。」因此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慈濟志工帶著首良穿梭在社區裡收集回收物。雖然他的動作比別人緩慢,但這樣的動作成了一種復建的方式,他說:「我中風六年多了,如果沒有運動的話一定不會康復的。做環保可以多動,心情也比較好。以前整天在家想東想西,現在可以出來走動,看見有些人比我們還苦,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很幸福了。」他也跟隨志工進行訪視,探望其他慈濟照顧戶和老人院的老人,跟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他現在把他一路走來的經歷分享給其他照顧戶,讓他們有一個正向的榜樣,他們就比較容易建立信心,這也是另一種布施。」鄧濟堉說。

中風似乎在提醒葉首良,是時候要改變了。他不只自己改變了,還把好的因緣告訴其他人,讓別人也有機會積極過生活。

 

首良的妻子在1998年往生,他獨自撫養三個女兒長大。【攝影者:楊瑋欣】 葉首良透過慈濟月刊了解慈濟理念,讓他決心修改習性,修補與女兒之間的關係。【攝影者:楊瑋欣】 首良將分享自己的故事當布施,讓自己成為別人積極生活的榜樣。【攝影者:楊瑋欣】 葉首良積極面對生活,他更自製復建器材,勤做復建,讓自己有能力做更多事。【攝影者:楊瑋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zQEHVlWWx8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