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奶瓶裡 裝著緬甸農民一把米

有的小朋友用自己回收再利用的容器,有的小朋友甚至藉這一次機會戒用奶瓶,將自己常用的奶瓶捐出來存米做好事。【攝影者:李沁倫】

Community:
Branch:

有的小朋友用自己回收再利用的容器,有的小朋友甚至藉這一次機會戒用奶瓶,將自己常用的奶瓶捐出來存米做好事。【攝影者:李沁倫】

緬甸農民的愛心米,灑到了馬來西亞檳城慈濟幼兒園,小朋友效仿緬甸農民,日存一把米學習竹筒歲月,幫助別人。他們用的是回收或自己平常在用的奶瓶,籍此戒掉使用奶瓶的習慣。存下來的米會進行義賣,捐助慈濟洗腎中心和教育中心建設,造福更多人。

馬來西亞檳城幼兒園小朋友的奶瓶裡裝的不是奶,而是一顆顆飽滿紮實的米粒。他們排著隊把瓶中的米粒倒入幼兒園的米撲滿,累積每天的善心,米撲滿裝滿後拿去義賣,幫助有需要的人。

◎ 效仿緬甸農民 幼兒奶瓶存米

馬來西亞檳城幼兒園的早會,老師穿著簡單的緬甸農民服裝,動作表情生動有趣,演出緬甸農民的故事。位於馬來西亞西半島北部,泰國左側的緬甸是亞洲的米庫,稻米輸出到世界各地。當地人的飲食當中,米飯佔75%。1998年納吉斯風災重創緬甸,摧毀主要農業地帶,受災期間甚至必須進口白米渡過難關。慈濟緊急救援,並發放稻種協助當地農民重建米倉。在長期的關懷和陪伴下,佛國子民感恩慈濟的協助,效仿慈濟竹筒歲月,日存一把米,將米撲滿捐給其他貧苦的人。

幼兒園教學組組員田智賢說:「這一次活動主要是為了響應竹筒歲月,另外也讓小朋友知道緬甸人的故事。緬甸人就是這樣每天煮飯前存一把米,用來幫助其他人,只要我們小小的動作,就可以幫助很多的人。」

小朋友每天回家請家長在煮飯前,從飯鍋裡抓出一把米,放進奶瓶裡。這樣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日食八分飽,存下來的兩分,小朋友隔天拿到幼兒園裝進班上的米撲滿。米撲滿裝滿了可以義賣,義賣款項捐獻給正在籌建的慈濟教育中心和洗腎中心。陳欣慧小朋友說:「我們要救苦難的人,因為很多人都得腎病,洗腎中心可以幫忙他們。」

◎ 戒奶瓶存米粒 一個動作兩個好處

2012年9月檳城幼兒園收到一袋善心人士送來的回收奶瓶。老師發揮巧思廢物利用,讓小朋友用它來日存一把米,行善做好事。老師更鼓勵小朋友使用自己的奶瓶來裝米,趁此機會戒掉使用奶瓶的習慣。莊禾靖小朋友除了運用回收的奶瓶存米,還下定決心要戒用奶瓶,將自己每天在使用的奶瓶讓給妹妹存米,捐給慈濟教育中心做建設基金,她說:「大間的教育中心可以招收很多小朋友,讓他們來教育中心讀書。如果他們有讀書,就會學到很多東西。」

慈濟人把愛心帶到緬甸,因為感恩,緬甸農民用生活的智慧把愛傳出去,一把米灑到了馬來西亞檳城幼兒園,種在小朋友的心裡,手上奶瓶裡的米粒,將成為慈濟洗腎中心和教育中心,最穩固的奠基。

 

老師生動演出大愛兒童劇,以緬甸農民日存一把米行善的故事為主題,讓小朋友了解,竹筒歲月的精神。【攝影者:李沁倫】 兒童劇中穿插簡單的手語表演,帶動小朋友參與其中。左為教學組組員田智賢。【攝影者:李沁倫】 小朋友用回收的奶瓶每天請家長飯前裝一把米,不但可以日食八分飽,另外兩分的米還可以用來幫助別人。【攝影者:李沁倫】 小朋友每天將米粒存入米撲滿,拿去義賣後,捐助慈濟洗腎中心和教育中心,作為建設基金。【攝影者:李沁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sb_NJWk-Q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