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芽助學說明會 傳播善行愛無疆

當天共有76位來自七十所學校的老師,代表校方出席慈濟新芽助學金說明會,現場也藉此因緣推廣校園環保,並說明其重要性。【攝影者:周達源】

Community:
Branch:

當天共有76位來自七十所學校的老師,代表校方出席慈濟新芽助學金說明會,現場也藉此因緣推廣校園環保,並說明其重要性。【攝影者:周達源】

慈濟新山支會自1999年推動「新芽助學金」計劃伊始,至今已邁入第十六年,鼓勵更多弱勢家庭的學子,能克服困頓生活,安心就學。以往由慈濟志工走入校園派發表格的方式,效果不彰,其後選擇以說明會的方式,邀請各校老師或代表前來了解,如今也已是第五屆說明會,改善效率,也讓更多真正需要幫助的學子受惠。


◎ 說明計畫原由 七十所學校響應

當天共有76位來自七十所學校的老師,代表校方出席慈濟新芽助學金說明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有國民小學(馬來小學)加入慈濟新芽助學金計劃,當天共有三所國小學校代表出席說明會;另有十所國民型淡米爾小學也參與支持。

「我相信人間有愛,值得去期待……」,志工們以〈人間有愛〉音樂手語演繹掀開序幕,開宗明義傳達設立新芽助學金的用意。接著,透過播放「2014慈濟大藏經」(全球慈濟回顧影片),老師們能更深入了解,慈濟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足跡與事蹟,也讓老師們對新芽助學金更具信心。

由於影片的媒介語為華語,臺下陪伴的志工也在不諳華語的馬來裔及印度裔老師身旁,為他們即時翻譯影片內容,從而讓他們得知,慈濟幫助的對象,是不分宗教種族的。

本身也任職教師的慈濟志工林秋廷(慈鋓),以華語與國語(馬來語)說明,在填寫慈濟新芽助學金表格時,需要的注意事項。學生填寫表格後,再交由校方進行評估,最後再呈交予慈濟,讓慈濟與校方彼此建立互信互助的緊密合作關係。


◎ 分享竹筒歲月精神 啟發善念跨樊籬

林秋廷師姊也向老師們分享:1966年,證嚴上人如何從帶動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毛錢買菜錢,儲蓄救濟金的「竹筒歲月」克難精神開始,發展到今天的「四大志業」和「八大法印」。

這段分享,啟發了來自士乃國小(SK Senai)的馬來裔老師羅吉雅娜(Roziyana Awang):「我決定與其他老師配合,利用多個竹筒,在每週四的道德教育課,向校內的各族學生募款,讓每個族群的學童都有行善的機會。」

羅吉雅娜老師更對新芽助學金表示支持:「慈濟的助學金很不一樣,並非只讓學生填寫表格,還到申請學生家裡做家訪,這樣會更好,更加了解學生家裡的實際情況,從而提供更貼切的幫助。」


◎ 推廣校園環保 善的力量觸動師心

司儀徐佩玲(慈允)也在現場說明校園環保的重要性,並介紹一集以「環保入校園」為主題的《大馬慈濟情》影片:〈垃圾老師〉,呼籲各校響應和落實環保。該集節目講述的,是馬六甲巴洛國小(SK Air Baruk)裡唯一的華裔教師吳學利,如何突破自身及外在的種種障礙,帶動師生在學校做環保,從一個不太好聽的封號「垃圾老師」(Cikgu Sampah),成為現在大家所崇敬的「環保媽媽」。

這段影片,讓現場不少老師讚歎不已。羅吉雅娜老師便認為:「校園環保看似簡單,但要成功實行,卻需要很大的努力和付出,像影片中的老師,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做到像她那樣。慈濟做的事情,真的很吸引我。」

啟東華小老師陳施名則表示:「以往我對環保的了解是比較少,看到吳學利老師的付出和精神,讓我很感動,對我的啟發也很大,也讓我想要開始推動環保,希望能帶動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寬柔一小老師曹夢菁也分享:「學校目前已實行回收報紙和紙張計劃,回收賣出所得雖然不多,但都會用來幫助需要被幫助的學生。」

幫助弱勢學子的同時,也為環境和社會付出自身的關懷與貢獻,一場說明會,讓善的力量擴散出去,生生不息。

 

慈濟志工林秋廷(慈鋓)以華語與國語(馬來語)說明,在填寫慈濟新芽助學金表格時, 需要的注意事項。【攝影者:周達源】 啟東華小老師陳施名(右)與老師們專注聆聽說明,和翻看新芽助學金表格。對於《大馬慈濟情》〈垃圾老師〉影片中,吳學利老師的付出和精神,讓陳施名老師相當感動,也啟發了她要推行環保校園的念頭,希望能帶動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攝影者:周達源】 慈濟志工林秋廷(慈鋓)向老師們分享慈濟如何從「竹筒歲月」發展成現在的「四大志業」和「八大法印」,在臺下陪伴老師們的志工,也同時為馬來裔老師和印度裔老師翻譯講解。【攝影者:周達源】 士乃國小老師羅吉雅娜(Roziyana Awang)分享:慈濟的助學金很不一樣,並非只讓學生填寫表格,還到申請學生家裡做家訪,這樣會更好,更加了解學生家裡的實際情況,從而提供更貼切的幫助。【攝影者:周達源】

 

映像新聞:《新山支會新芽助學金說明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