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端午精神 幼兒園同學裹粽子賽龍舟

小朋友裹粽難免出現了漏米等狀況,不過小朋友們都很有耐心,把裹不好的米倒掉,重頭再來。【攝影:劉欣艷】

Community:
Branch:

小朋友裹粽難免出現了漏米等狀況,不過小朋友們都很有耐心,把裹不好的米倒掉,重頭再來。【攝影:劉欣艷】

端午節快到了,爲了讓小朋友了解節日意義,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屈原投江的故事之外,也讓小朋友們親手裹粽子賽龍舟。

 

◎傳承端午精神 幼兒園同學裹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快到了,為了讓小朋友瞭解端午節的意義,慈濟幼兒園於五月廿三日讓小朋友動手裹鹼水粽、”賽龍舟”,老師也為大家敘說屈原的故事,帶小朋友們走入時光隧道,回到了戰國時代。不同的是,小朋友裹好的粽子,不是投入江中,而是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品嘗。


◎參與裹粽子事前準備 小朋友對”屈原投江”發表不同見解


為了讓小朋友們瞭解什麼是”裹粽子”,老師們在幾天前就為小朋友們介紹裹粽子的基本材料:粽葉及糯米,並讓他們參與洗粽葉和選糯米的過程。

「在那個挑米的過程孩子也學習到耐性,還有專注力,他必須把糯米和白米分出來,孩子就學習到如何去分類。」老師梁美珍在教導小朋友們認識粽子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耐性。

在課堂上,老師也向小朋友們講解”屈原投江自盡”的故事,以及裹粽子和賽龍舟的由來。

「小朋友也蠻聰明,他們會説這個屈原他這樣子做不對,沒有解決困難。老師就會用正面的告訴孩子說,要記起我們的靜思語啊,教我們要學習克服困難。」小朋友們舉一反三,老師梁美珍藉此教育小朋友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親手裹粽子 賣相平平但成就感滿滿


小朋友裹粽子採取輪班制,志工和家長們先示範一遍,然後再從旁協助小朋友們用粽葉包糯米和綁粽子。小朋友們當然不是裹粽子的高手,現場出了些小插曲,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包不出粽子的形狀,有的甚至還出現了”漏米”的情況。最後好不容易裹出了第一顆粽子,雖然賣相平平,小朋友們都很開心滿足,也很有成就感。

「他們可能包的不美,但美不美只是大人的審美觀。」五歲班的班主任梁美真老師表示,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了解端午節裹粽子和賽龍舟的意義。

此外,家長對孩子們的用心學習也給予了肯定。

「讓孩子知道什麽是端午節,然後爲什麽要裹粽子,然後讓他們體驗一下親手裹粽子的那種經驗和體驗。希望這個傳統的節日會一直傳承下去。」家長洪吟之強調裹粽子的目的並不在於小朋友們裹得有多好,而是能夠將傳統文化的精神傳承給下一代。


◎賽龍舟培養團隊精神 小朋友開心投入”劃槳”


除了裹粽子之外,小朋友們也體驗了室内”賽龍舟”的有趣遊戲,雖然沒有真正的”龍舟”與”槳”,但小朋友們仍然發揮了團隊精神進行比賽。看著小朋友拿著一把把看起來更像扇子的船槳,而啦啦隊拍打的鑼鼓竟然是洗菜的盆,賽龍舟也更像賽跑,但看到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不得不佩服老師們的創意,和小朋友們豐富的想像力,在有限的資源下,深刻認識傳統中華文化之美。

放學回家之前,早上裹的粽子早已蒸熟,小朋友們一人手拿兩個粽子,將身平第一次裹的鹼水粽獻了給爸爸媽媽。

 

裹好的粽子還需要小朋友們綁好才能送進鍋裏煮。【攝影:劉欣艷】 志工們檢查和修飾小朋友們綁好的粽子。【攝影:劉欣艷】 小朋友發揮團隊精神,腳步一致“走”龍舟。【攝影:柯慧珊】 小朋友啦啦隊發揮創意,以盆為鼓,為隊友們加油打氣。【攝影:柯慧珊】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