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濟璭師兄 幸福人生講座

講師廖樹添曾服務於馬來西亞工藝大學。1994年新山開始成立慈濟據點,為當地之「第一顆種子」,承擔負責人職責至2012年。【攝影者:黃維光】

Community:
Branch:

講師廖樹添曾服務於馬來西亞工藝大學。1994年新山開始成立慈濟據點,為當地之「第一顆種子」,承擔負責人職責至2012年。【攝影者:黃維光】

2017年7月2日,慈濟新山支會第一顆種子——廖樹添,蒞臨峇株巴轄聯絡處,為志工進行了一場溫馨交流,也為當地會員大德,分享了一場幸福人生講座會《珍惜生命中的相遇》,講師以其豐富的人生歷練,暢談他生命中「人、事、物」的因緣際會。


今天對於峇株吧轄是一個因緣殊勝的日子!7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天,不只是慈濟的環保資源回收日。早上,一群志工身體力行在各自的社區積極投入環保活動,為大地,為人群而付出。到了下午時分,更有一群來至遠方的法親家人到訪,與峇株吧轄的志工和大德進行了一場心靈上的分享和交流。

2017年7月2日(星期日),晚上8點於峇株吧轄慈濟聯絡處舉辦了一場溫馨講座會《珍惜生命中的相遇》。今天的主講人是來至新山的廖樹添(法號:濟璭),有5位來自新山的法親家人陪伴,3位來自居鑾的法親家人也蒞臨參與。

在講座會開始前,約下午五點左右,廖樹添先與志工們分享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他勉勵大家要有一致的理念和使命,需彼此的信任,猶如海納百川。以團隊的力量,朝向共同的目標,凝聚力量才能克服困難。他舉例證嚴上人創立慈濟初期,也是由30位的家庭主婦開始,才有今日的慈濟世界。


◎ 做「自燃性」的領導者

身為新山地區的第一顆種子。他語重心長地與在座的志工分享身為領導者所應具備的條件 – -品德,勇氣以及才能。領導者不僅能承擔,能化解,為別人著想更能顧全大局。除此之外,一般人的特性是屬於可燃性和不燃性,但是,身為領導者需具備非常重要的 — 自燃性,即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廖師伯也勉勵在座的志工,寬人律己,與大眾廣結善緣才能輕按自在;對志業需充滿熱忱,熱愛自己的志業和職責,大家互相彼此扶持,關懷和勉勵。他祈願在大家的和合互協下,新的會所能順利完成,就像江河潤澤蒼生,造福峇株吧轄當地的居民。

晚上8點,講座會《珍惜生命中的相遇》正式開始。當晚,出席的志工有57人,大德有69人。首先,是為大家播放一則來自於泰國的廣告片。故事描述原本是一名怕狗的小女孩,與一隻名叫「黑咖啡」的小狗偶遇。小女孩起初害怕,後來與「黑咖啡」熟絡後成為好友,之後雙方建立了彼此的友誼。不幸的是,在一次的意外中,「黑咖啡」往生了,造就了小女孩往後立志成為了一名獸醫。一次偶然的相遇,影響力女孩的一生。

廖師伯當晚進一步與在座的志工和大德分享他一生當中幾次的相遇.


◎ 第一個相遇 《三十七道品講義》

廖師伯早期在新山書局購得一本《三十七道品講義》。閱讀後有所啟發,於是前往檳城聯絡處向當時的負責人學習,到馬六甲聯絡處向負責人請教,後來展轉到新山發展。所謂「一書一世界」,因為與一本書的相遇成為了新山地區的第一顆種子。


◎ 第二個相遇 – 善知識

與善知識郭濟航師兄相遇與接觸之後,受到郭濟航師兄的啟發,決心要將慈濟落實在新山當地。


◎ 第三個相遇 – 同心同志同法親

與濟航師兄的討論之後,先從找個案開始;幫助有需要的人開始。以行動一步一腳印走入人群,無私的奉獻。志工以生命影響生命,啟發有心人的生命良能。耐心的陪伴與勉勵下,解決苦難人的困境,提升苦難人的生活素質,此舉獲得當地人的響應,紛紛加入志工行列。在愛與善的循環下,帶動新山完成了靜思堂,兩間幼兒園,及兩間書軒。


◎ 第四個相遇 – 上人的《衲履足跡》

閱讀是精神上的資糧。閱讀上人《衲履足跡》猶如上人引領大家向前行,走過人生的逆境,造福無數人和許多家庭。《衲履足跡》不僅可以學習並吸收上人身教,言教和法教的同時,還可以讓我們學習如何解決生活上的煩惱。閱讀不但使人智慧增長,還可讓人身心安住,學習放下放鬆、付出助人。遇到困難事不要憂慮,因為凡事都有轉機。

最後,師伯分享了「即使身陷溝渠,也要仰望星空」。人生要朝向光明正向一面。師伯舉出了三貼藥:
1 凡事要正面-所以要更多善的力量,多參與慈善活動,啟發善的力量,心靈才能富足。
2 多閱讀- 培養正確的人生觀
3 多閱讀和學習技藝能開拓新的人生領域

日子總是同樣的流逝,每個人雖然都有不同的選擇,要勇於承擔或是原地打轉,取決於個人的選擇。每個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人,絕對不是偶然的。生命中的每一個相遇無論是「善知識」或是「反面教材」都要珍惜,因為它讓我們學習和成長。

後續:講座會結束後,幾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廖師伯面前,原來是廖師伯早期進入慈濟之前結交的一些好友,他們是看到報章刊登的新聞才特地抽空過來,與數十年未見的好友再相逢。這樣的相遇,是不是也是彼此一段未知的好因緣,我們拭目以待。

 

廖樹添與志工們勉勵,期許大家合和互協,讓當地慈濟志業蓬勃發展。【攝影者:陳祖清】 每個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人,絕對不是偶然的。生命中的每一個相遇無論是「善知識」或是「反面教材」都要珍惜,因為它讓我們學習和成長。【攝影者:黃維光】 能夠走進慈濟,親近證嚴法師,廖樹添非常感恩他生命中4次的相遇。【攝影者:黃維光】 3位來自居鑾的法親家人也蒞臨參與。【攝影者:黃維光】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