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株巴轄 生死皆自在

楊偉漢播放了自己與母親合作錄製的歌曲-南屏晚鐘,令人动容!【攝影者:余國椋】

Community:
Branch:

楊偉漢播放了自己與母親合作錄製的歌曲-南屏晚鐘,令人动容!【攝影者:余國椋】

2016年12月12日,峇株巴轄慈濟靜思書軒有幸邀請到馬來西亞著名藝術工作者楊偉漢師兄前來主講《生死皆自在》。當晚共123人出席聆聽。楊偉漢師兄在雪蘭莪靜思書軒志工的陪伴下風塵僕僕抵達會所,出席自11月29日以來第17場的分享會。


甫於三月底經歷喪母之痛的楊偉漢師兄以自身陪伴敬愛的母親如何從接受患病的事實,以佛法減輕病痛的苦楚,再引領母親以正念、正思維規劃其身後事。在摒棄了種種迷思後,母親有了不一樣的喪禮。遵從母親的遺願達致生者心安,逝者靈安。

楊師兄以一曲《小城故事》作為開場。把歌曲中的「小城」改為「慈濟」,讓大家一起哼唱。小小的改詞,尚有人不自覺唱錯,更何況生活中的點滴。學佛多年的他愷愷而談如何以佛法看待生死,且認為談論生死是跨越宗教的。他分享說其實生與死只在一線之間,兩者是平行的,是我們特意把兩者拉開距離,認為只要不聞不問甚至不講,死亡就不會來臨。其實不然,因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佛陀說有生必有死,為何我們只沉醉在生的喜悅而懼怕死亡的降臨呢?因為我們認為生命是恆久不變的,未有做好准備面對死亡。當意識到生命即將逝去時,不免感覺恐慌與害怕。因為都在做想做的事,卻忘了做該做的事。希望我們能好好思考這個課題。


◎ 善用佛法陪伴母親坦然面對生死

楊偉漢師兄以多個佛典故事深入淺出的分享佛陀是如何教誨眾生放下痛苦,恐懼,舍棄我執與無知,從而了悟生死。作為家中唯一的學佛者,自己也在母親重病期間積極與母親分享佛法、烹煮素食讓母親享用,潛移默化中讓母親也皈依了三寶。母子倆自在且毫無忌諱的討論生死課題,從為母親拍遺照,不經意的與眾親朋好友見面,選擇處理遺體方式至骨灰最後回歸處,母親全程參與,為往生做好準備。楊偉漢師兄從佛法中讓母親學會圓融的看待生死。

他說到即便擁有很長的壽命,但生命的價值更應該與寬度來衡量而非長度。人們常在各種苦中過日子,愛別離的苦,求不得的苦。勉勵大家學會放下,因為生命就在呼吸之間,一旦氣接不上,就得長眠,哪怕是小孩。棺材不選人,因它裝的是死人。


◎ 不同于一般喪禮模式 簡約喪禮捐款助人

楊偉漢師兄遵從母親遺願打破傳統觀念,喪禮不設靈堂,隔天火化,骨灰回歸大地(樹葬),一切從簡。由於母親有感自身深受腎病的折磨,明白患者的苦楚,毅然決然的囑咐把省下的喪禮費用如數捐給慈濟洗腎中心。從其對母親的生平敘述,不難發覺在楊師兄心目中,母親就是個大愛之人。

楊偉漢師兄除了不斷引用佛陀教義與智慧來與大家分享生死課題,更不吝在現場唱了多首歌曲,現場宛若一場迷你演唱會與追思會般。他更播放了自己與母親合作錄製的歌曲-南屏晚鐘,令人動容。一曲楊偉漢版的心經唱誦,更顯其音樂才華。

分享過程,除了演唱《小城故事》,還有《我在-因為你的愛》,其作品《緣》,《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其渾厚嗓音令人聽了如痴如醉,比原定時間超出了30分鐘,但眾人皆未離席。楊師兄更意猶未盡的再唱了《我家在哪裡》,最後以一曲《永遠跟隨》圓滿結束了這第17場的分享會。

 

楊偉漢師兄遵從母親遺願打破傳統觀念,喪禮不設靈堂,隔天火化,骨灰回歸大地(樹葬),一切從簡。【攝影者:郭芊樂】 楊偉漢分享自身陪伴母親直到她往生,體悟到「生死自在」的感動,過程中與生病的母親互動,如何圓滿母親回歸自然,與大地共生息!【攝影者:吳源坤】 大德美琪說,以往的觀念,尤其是老人家,都是按照喪葬服務人的安排,為往者做法事或者告別式。今天聽了分享,驚訝於原來往生的告別式可以不用設靈堂。【攝影者:吳源坤】 分享會結束,大德請購書本-《生死皆自在》,請楊偉漢簽名留念。【攝影者:吳源坤】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