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修身浸潤顯德相,道行純潔立風範,喻世長者德敦厚,
『修身浸潤顯德相,道行純潔立風範,喻世長者德敦厚,『修身浸潤顯德相』。一個人的品格,在於平時的修養,
我們道行要端正,才能夠入人群,將佛陀的教法去度化眾生。
路是人走出來的,我們必定要走出非常純潔的正道。
所以我們的道行,在這個道路上走,向外要為人間鋪路,
對學校而言,就是建立校風;對人格品德來說,就是樹立德行典範。
譬喻『世長者』,就是世間的長者。有德行、有學問,家業、
『博古通今』,過去的全都清楚,現在與未來也很通達。
所以說,『修身浸潤顯德相』。我們修身,要像大地不斷吸收雨露,
『道行純潔立風範』。道行要純潔,不論是世間路或者菩提道,
佛陀來人間就已經具足了這些德行,在人間教育眾生。
⊙『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故。然舍利弗,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
前面的經文說,『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
接下來,『然舍利弗,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
佛陀又說,『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還是要再譬喻,
接下來這段經文,『舍利弗,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
佛陀雖然叫舍利弗,其實是要所有在場的弟子用心聽清楚;叫一位,
⊙國邑:以國域都城縣界而言。聚落:村落、
『若國邑聚落』。這個『國邑』,就是國域、都城,
⊙國:喻實報莊嚴土,即如來圓滿報身所依之土。
佛陀再用譬喻。『國』是譬喻實報莊嚴土,
⊙邑:喻方便有餘土之簡稱,
『邑』,就是譬喻『方便有餘土』。這個『方便有餘土』,
聲聞就要靠聲音來瞭解真理,若是緣覺,他的覺性就較清淨,
或者有人知道,聽到佛法之後,應該發心行菩薩道,
這叫做『邑』。就是慢慢在我們的心境,在修行過程中,
初機的菩薩,他已經發心了,
⊙聚落:喻凡聖同居土,如娑婆世界為凡夫及聖者同居之國土。
『聚落』,就是譬喻『凡聖同居土』。就像娑婆世界,大家都知道,
佛陀出現在人間,在人間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覺悟、
諸佛菩薩為了度化眾生,必定要來人間。例如,
人人本具佛性,何況觀世音菩薩,
這個菩薩道在人群中,能夠容納一切眾生,為了化度眾生,
國邑聚落,簡單的名稱,其實內含著那麼深的道理。這種凡聖同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