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5月17日】龍女忽現 讚佛實智

Community:
Branch:

「文殊龍宮化眾,乘蓮會歸靈山;龍女智超常理,智積疑慮難解。諦理論說體空,事相會悟妙諦;龍女讚佛證已,深達實智,朗照無遺。」

我們前面說過了,已經能夠了解,了解就是〈見寶塔品〉,多寶佛為了聽《法華經》,來人間,他發願哪一個地方,講說《法華經》,他的寶塔現前。人間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已經說法四十多年過去了,《法華經》已開始明顯講說,所以多寶佛,就是也來聽《法華經》,到靈鷲山,與寶塔同時就顯現在那個會上,從地湧出,浮現虛空。這裡面念蓋著的道理,前面我也已經解釋過了,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靈山會,靈山會中出現多寶塔,塔中古來佛,今佛、古佛會合。這個意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人人已經聽《法華經》,也這段時間這麼長了,一直就能體會了解,佛陀一大事因緣,一而再,再而三,佛陀人間傳法,要讓我們了解人人本具佛性,真如本性與佛同等,平等啊!「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是我們與佛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佛陀與天體合一了,這本性覺海已經回歸了,我們凡夫呢?凡夫的無明污染,這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慈濟人走入那個貧困的家庭,破爛囤積滿屋子裡面。一群菩薩就進去他的屋子內,這樣為他清理、打掃,裡面的污垢、骯髒,那個境界,我們若將它回想起來,我們凡夫的心地就與這樣一樣。

我們前面也說過了火宅,〈譬喻品〉講說了火宅。大長者,他有這麼豪華的一間大宅,這間大宅的裡面有很多的孩子。因為因緣,大長者他到外面去了,這間屋子裡面主人不在,裡面這些這一群孩子,不斷貪玩、放蕩、墮落了,只是想要玩,只想要享受,一直一直年久月深,這間大宅年久失修了,都沒有在整理,垃圾不斷不斷囤積,裡面骯髒。

我們將這個道理,《法華經》這段的故事,來看看現在,人類的墮落,就像這樣一樣!所以我們眾不斷生生生世世,在這個三界火宅之中,不斷濁氣愈來愈重,人心煩惱無明愈來愈多,造作愈來是愈墮落,那個無明煩惱,造業愈重,所以空間就這樣愈來愈髒,囤積的東西愈來是愈多,這就是我們在三界之內,這個大宅,這個大空間是變成是這樣。

大空間,這一大群的眾生,就是這樣貪慾造作,堪嘆啊!要怎麼辦呢?就是需要長者歸來了,看到火宅這樣裡面危險,趕緊叫啊,「快!這些孩子們趕緊快出來,裡面危險哦、很髒啊!趕快出來。」這些孩子也不要理睬他,不願意聽、不願意接受,和我們現在的眾生,豈不是一樣呢!有的時候,一群菩薩,好心人,接到個案,去到他的屋子門口,叫門都叫不開;哪怕是進去到裡面,要和他講話,他也不要理他們。甚至跟他說:「我來為你整理,不只整理你的身體,也要整理你的家庭。」還是不肯,都要用很多的時間,這樣去和他建立感情,取得他的信任,才有辦法一群人進去,幫助他清理這個家庭的垃圾,這不就是都一樣的境界呢?

佛陀、菩薩,要入我們的心,也不簡單呢!我們真正要去接受佛法,這也是,不是那麼的容易。所以,佛、菩薩,都要生生世世,這樣倒駕慈航來人間,一次再一次,一生再一生,不斷和我們結緣,不斷付出給我們,我們慢慢接受,才有這個因緣,聽到佛法,起歡喜心。聽佛法,歡喜心,願意接受了,但是,是不是一下就能夠接受,我們與佛同等的佛性,我們相信嗎?相信,我們就要,依照佛陀的教法,身體力行;讓你了解佛性原來,這個諦理,眾生因為執著的事情很多,就要讓我們一段一段,將這些執著、無明,要不斷不斷清理出去,就像大家,進去裡面,去為他清理垃圾一樣。垃圾清理出去了,沉積在裡面,在牆壁裡面,在廁所的裡面,一層一層的油,垢穢,就要如何去清洗?不是能動的東西,這樣搬出去就好了,還要再下功夫,久以來,長年累積的油、垢穢、髒亂的東西,就要,這樣不斷清、不斷刷,要這樣一層一層清理。

所以佛陀為眾生付出,而且教育是要這樣,一分一分,去除我們的污垢、骯髒。所以,聲聞、緣覺,你願意修行,那你就要割捨小愛,那就要就於大愛;要自覺,要覺他,要自愛、愛人。所以你願意修行,隨佛出家,就要好好清理你內心的污垢。

內心垃圾雖然清出去了,內心那個油垢的東西,還要再經過刷及擦,這就是聲聞、緣覺要下的功夫。裡面清理乾淨了,屋子也都要修理好了。這才開始,就是要讓大家很了解,這些物質全都是合成的,不論是從屋頂、地基,這都是合成而有的東西,那就是要讓大家知道,這些東西,髒污既然都出去了,連這間屋子,還是一樣是幻化虛有的。因為你若還有這間屋子在,同樣髒污會再進來,其實,人人一切都是空啊!但是「空」之後還有寶藏,這個寶藏是妙有,用之不盡,就是你內在的本性。

所以人人心中要有一個道場,你要時時曉得修行,要知道這個道場裡面,本來靈山會就在。佛陀現在已經把方便法,已經破除,現在打開的是真實一乘法,和你們說的過去是過程,現在進來,這個是真實的寶藏,讓我們能夠了解。所以,靈山會不但是現前了,寶塔也浮現了,不只是寶塔浮現,門也為我們開了,因為十方的分身佛集過來了,就是法。我們大家再回憶一下,法都回歸來集了。現在的佛,入我們的心,是現在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進來,就像進來和我們溝通,拜託我們的心門打開,裡面的垃圾讓他打掃,讓我們看出,原來這間屋子的真面目,就是這麼莊嚴,這麼清淨。

甚至還又告訴我們,這個東西還是合成而有,真正的就是,在我們自己內心本具,所以,古今的佛會合,我們能夠發現到,我們原來的真如本性,是因為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開示,是我們生生世世都有聽到的法。所以他這個時候,集十方分身佛再回來,讓我們能記得,其實,我們生生世世,我們都有接受到法了,今生此世,我們也已經都在佛的身邊,從聲聞、緣覺,一直到現在。這在〈見寶塔品〉這一段,開始就是要開寶塔門,讓我們了解。

所以這段經文過去了之後,智積菩薩就開始說:「我們已經聽《法華經》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是不是回去了?」這是一個過程,雖然讓大家知道,但是,是不是能夠成佛呢?「眾生皆有佛性」,佛陀是這樣說,「眾生皆有佛性」,但是要成佛,已經講過了,要長長久久的時間,累生累世的時間,要用很多,捨身命,很辛苦的過程,這樣才能夠「六度萬行」完成。擔心有的人,聽到這樣,「這很辛苦!」又是像〈化城喻品〉半途而廢,擔心的是這樣。

所以,佛陀就是留著智積菩薩,「且待須臾」,因為有文殊菩薩將要回來了,你可以和文殊菩薩見面一下。看,這個時間,文殊菩薩就從海龍宮,就已經去講說《法華經》,已經回來了,甚至從海裡升座,千葉蓮華浮現出來了,所化的眾生,同樣也是坐著寶蓮花,蓮花為臺,升坐蓮花,回歸靈鷲山來了,都在空中。文殊菩薩下蓮華來,禮二尊佛,和智積菩薩見面了。文殊菩薩就講說了:「龍王女年始八歲,聽法,很快就能夠接受妙法,而且,得到「陀羅尼門」。智積菩薩,他沒辦法去了解。

這向這樣現這種非常奧妙,兩尊菩薩這樣現相,開始這個過程,所以是很微妙。乘寶蓮花,回歸靈鷲山來了,表達出了「龍女智超常理」,和一般的人是不同!所以,智積菩薩懷疑。這是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歷經了多久的時間,捨頭目髓腦,這麼的苦行,這麼久的時間才能夠成佛,龍王女哪有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呢?我們昨天就講過了,他的懷疑:難道釋迦牟尼佛的根鈍嗎?要用這麼久的時間嗎?龍女那麼快速能夠成佛,這和釋迦牟尼佛來比較,不成對比啊!所以他就懷疑了,沒辦法去了解龍女這樣。現在智積還有執著,執著這個事和相,所以這「諦理」,要開始「論說體空」。因為智積菩薩,這個「體空」的道理,還沒有很透徹,在這個地方。

所以,「事相會悟妙諦」。因為龍女,她是以這個事相體空,去體會這個道理,但智積他沒辦法去體會這點,所以他心有疑。這點,當然說來,還是很微密的道理,甚深微密。她,龍女她能夠體悟,絕對有她的過程的因緣。所以,龍女她的過程因緣,她絕對,她就是有這樣,她一定要來表達。所以「龍女讚佛證已」,已經「深達實智」,也都智慧「朗照」了。所以「若如來以不思議,慈悲等觀妙智」。

若如來以不思議
慈悲等觀妙智
靜思惟之
則眾生皆有覺性
不見有九界之罪相

就要像如來,釋迦牟尼佛,諸佛,那種不可思議,慈悲等觀,這個妙智慧。我們常常說,「慈悲等觀」,就是不論眾生他的形體,六道、四生。既然皆有佛性,這就是已經釋迦牟尼佛「慈悲等觀妙智」。龍女呢?也是一樣啊!有這樣的過程修行過來的功夫,才有這種慈悲等觀的妙智。這就要經過了靜思惟修,要真正的思惟。「禪」,意思就是說,心都已經清淨了,就像大房屋,全都打掃得很清淨了。不只是屋子打掃得清淨,尤其是房屋和人,也能了解是「空」的,屋子讓你打掃得很好,人住在裡面,也有自然的法則,何況一間屋子是合成來的。

同樣的道理,就是要透徹這個本性體空,這真如性空的道理,那就是「靜思惟」。心裡都沒有髒污的東西,都是完全乾乾淨淨的真如本性,這就是眾生皆有覺性,全都有了。既然是這樣,已經「不見有九界之罪相」,雖然龍女,她是畜生類,智積菩薩就說,尤其是龍的性,是都很驕傲,這非載道器,這就是罪福的相;有了業力,生在畜生類;人類能夠接受佛法,能夠修行,畜生類也還沒辦法修行呢!那個形體不是有辦法可修行的,他怎麼會相信,龍女可以這麼快速接受佛法,微妙法呢?所以,他就有這麼多的疑問。

前面的文就這樣說:「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觀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無有如芥子許
非是菩薩捨身命處
為眾生故
然後乃得成菩提道
不信此女
於須臾頃
便成正覺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這段就是在說,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無始劫,任何一個地方,他都普遍沒有放棄,全都去修行。不論多大的世界,多微小的地方,多大的空間的道理,多麼微細的生物理,他都完全透徹了解,所以說,「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釋迦牟尼佛是為眾生,所以這樣不斷不斷,任何地方都去修行,就是去付出,去度化眾生,不怕辛苦,哪怕捨棄了頭目髓腦,就是這樣在施捨。所以「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無不都是這樣在捨身命,才能夠成菩提道。所以智積菩薩說,不相信此女,這龍王之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這是無法可相信!

下面這段文,就,因為智積菩薩就是不相信,文殊菩薩還沒有回答,「言論未訖」,開始講到這裡,這個當中,「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

言論未訖
時龍王女
忽現於前
頭面禮敬
卻住一面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我們一直認為,文殊菩薩會回答他,但是文殊菩薩,不用文殊菩薩去回答,「言論未訖」,聲音還沒有結束,文殊菩薩還沒有回答,龍女突然現前了。

言論未訖
時龍王女
忽現於前:
智積文殊
言論未畢
龍女神通力故
欲證是事
所以現前

這是在「智積文殊,言論未畢」,還沒有講完,這就是龍女運用她的神力。因為智積不相信,她就不用文殊菩薩替她解釋,這是要表示龍女她也有神通。「看看智積菩薩你的疑,要問文殊,文殊不用回答,我現前給你看。」她就馬上就這樣,以神通力,證明這個事實,「我是真正體會到佛的妙理了,陀羅尼門都通達,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我過去全都,法都清楚,過去那些善,我也全都有了,所以,總持門我全都(修)到了。」所以,證明這個事實,所以她這樣現前了。

所以,現前來到佛前,同樣「頭面禮敬」。這是一個禮節,龍王女也是這樣,和人的禮節一樣。之後,「卻住一面」。這個敬仰,該表達的表達完,就是退在一邊,這個道理就是很明顯。「忽現」,很突然間。「忽現」,就是要表達出了,「如來實智朗照無遺」。

忽現:
表明如來實智
朗照無遺
謂如來深達罪福
五逆十惡等為罪
五戒十善等為福
罪有苦報
福有樂果
自當證知
我須臾而成佛

這就是說,「如來深達罪福,五逆十惡」就是叫做「罪」。「五戒十善」等,叫做福。罪福,就是有罪的,就是得到苦報;造福的,就是得到樂果,這種「因緣觀」很微妙,這佛全都體會了解。那麼龍女她出現,就是要來要讓佛證明,善惡分明。

所以,「自當證知,我須臾即成佛」。要讓佛來為她證明。所以下面就是這樣的偈文,龍女禮敬,禮佛之後,退坐一面,開始她就用偈文來表達,這偈文所表達的就說,「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

以偈讚曰
深達罪福相
遍照於十方
微妙淨法身
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種好
用莊嚴法師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龍女開門見山,因為智積一直對她有懷疑,所以龍女她也是要爭一口氣,不用再經過文殊替她解釋,她現身要來與佛對答,開門見山,就要說:「佛啊!您最了解這罪福因果,相信佛陀您全都了解了。佛陀,您的智慧遍照十方。」這是龍女先讚歎佛,「深達一切罪福之相」。這也表達龍女她自己本身,也是一樣,她也是在這罪福之中,請佛陀來為她證明,所以「智慧光明遍照十方」,讚歎佛陀智慧光明遍照十方。

這個罪福的相,就是「全法界,一切因緣果報之相」。

罪福相:
謂全法界
一切因緣果報之相
如三惡道為罪相
則人天為福相
九界之人
雖有淺深之別
而盡不免
無明之情執
獨離情執
而全知見者
但佛界之一而已
九界之人
雖有淺深之別
而盡不免
無明之情執
獨離情執
而全知見者
但佛界之一而已

全法界,就是十界,「十界」,除了佛界,那就剩下「九界」,因為佛已經脫離了這罪福的相,佛已經脫離了這個相,他成佛了,與宇宙虛空完全合而為一體,所以剩下的,就是叫做「九界」。這個九界因緣,從菩薩,一直到「六道」,這「六道」的眾生全都一樣,有「四聖六凡」,這叫做「十界」。「六凡」就是六道,「四聖」,那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佛已經是超越的聖人,得無上正等正覺,那就是菩薩還有微分的無明,所以他在九界之中。所以這是「如三惡道為罪相」,「三惡道」就是罪相,「人、天」就是福相。

「三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道;人與天,包括修羅,他們還是在有福。修羅,是有修善的福,但是就是沒有修智慧,所以,修福沒有修慧,那就是「修羅」,雖然沒有修慧,但他有修福;有修福,同樣也能得到福報。在天堂也有修羅,人間也有修羅,就是有福的人,但是,沒有智慧,這人間應該也有啊!我們用心去分析它,有啦!

所以說起來,人間,能作為人就是叫做福,因為人間能聽到佛法,人間能夠成佛,人間在善惡的界之內,你啟一念好心,就能夠修福了,你能夠修行,這就是人間,與其他的動物界不同。所以「九界之人,雖有淺深之別」。要修福,有很深的福能修;要造惡,也有很深的惡要造,這就是深惡,那就要墮「三途」;深的福,就是上天堂、人間,能夠修行。所以,在這個九界內,就是有淺深之分別,「而盡不免無明之情執」。這全都有無明,九界之中都有無明,菩薩還是還有微分的無明,那就是塵沙惑,很細的無明,但是我們要體會、要修啊!所以「獨離情執而全知見者,但佛界之一而已」。只有佛,單獨佛全都離開了這情執無明,這情的無明,就是還有分別,佛就全都沒有分別。所以「慈悲等觀」,所有的眾生類,佛陀全都慈悲平等觀,就不分人類或是畜生類,他就是平等觀,所以「全知見」。「離情執而全知見」,這個情執都沒有了,全知、全見,這是佛陀他的慈悲等觀,這只是唯有佛而已,菩薩也還有一點點的分別心。

「佛於此差別之相,悉皆遍照」。

佛於此差別之相
悉皆遍照
了知其等於法界
等於虛空
此為佛之報身
深達實相之智體
本來微妙清淨
此為佛之法身

所以,這個「相」字,佛陀已經沒有這個差別相,佛已經「悉皆遍照」,所有的罪福相,佛完全都了解,所以佛智光明都遍照。「了知其等於法界」,全都是平等法界,「等於虛空」,因為佛陀的智慧等於虛空。「此為佛之報身」。因為佛是這樣修行,所以報在人間,成佛也與天體宇宙合而為一,這是佛的智慧,完全體會,所以叫做「深達實相之智體」。這就是唯有佛陀已經是這樣,這是龍女讚歎佛陀深達罪福相。

所以,「本來微妙清淨,此為佛之法身」。佛的法身,全都本來都是微妙清淨,所有佛的法都是這樣。所以說,「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

微妙淨法身
具相三十二:
微妙即報身
淨法即法身
三十二即應身
一語該括
總歎三身
明法身
清淨圓滿

佛的法身相的莊嚴,就是這樣完全清淨了。「微妙」,就是非常的微妙,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就是佛陀的莊嚴相,這包括了「三身」。「三身」就是佛的應化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這全都完全清淨,所以得三十二相。

以八十種好
用莊嚴法身:
若據法身
萬德相好以為莊嚴
相好莊嚴:
此為佛之應化身

「以八十種好」,莊嚴其身,這都是一種的描述,佛的莊嚴。「若據法身」,若要以法身來說,「萬德相好」就是莊嚴。因為他修很多的法,所以「萬德莊嚴」,累生世以來,所修的福全都具足,所以「相好莊嚴:這就是佛之應化身。

「所謂微塵相海」,那就是很多,無法去分析,所以這就是簡單收集過來,叫做「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

就是說,他這個「劣應」,已經「點出妙體」。我們普通的人就有劣身,佛現這個應身在人間,與人一樣有這個身體,但是佛的真體,真實,那是很微妙清淨的法身,所以出這個妙體。「本跡不二」,本體是清淨;「跡」,就是(化現)人間。這過去都講說過。所以這完全體會了解。

所謂微塵相海
功德妙身
今言八十
用嚴法身
即於劣應
點出妙體
本跡不二
方契圓宗

龍女她先來對佛這樣讚歎,讚歎佛這段文,就能去體會龍女的智慧。佛陀如何修行?所得的境界是到什麼程度?佛陀的清淨身等等,那個真如本性如何描述出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龍女在讚歎佛之中,都完全表達出她的智慧,這是要讓智積菩薩先了解一下。「我龍女,不是像你說的這樣,這麼的鈍根,我也能體會了解,與佛的性是同等。我了解佛的性,就是我已經與佛的性同等了。」這是突然間,龍女這樣出來自我證明。當然,自我證明這個過程,後面很微妙。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