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28日】多寶分座 法身不二

Community:
Branch:

「開塔已尚在虛空,故多寶佛分半座而與讓坐焉,釋迦佛入塔,雙佛平坐相稱,如福慧稱境應世法,多寶佛表法身,從地涌出靈山會,古今佛共座。」

法,聽,連貫。昨天所說,釋迦佛已經在空中開啟寶塔了。所以寶塔是在空中,釋迦佛也是升在空中開塔門,大家仰視,看佛入寶塔裡去,多寶佛就趕緊分出了半座,就請釋迦佛同坐。這是很稀奇、稀有!能夠同時兩尊佛平坐在一起,實在是很不容易。向來每尊佛距離的時間,都是很長,唯獨這個時刻,古今的佛,相處合在一起,而且古佛,多寶佛,是與寶塔同時來,在靈山會上忽然間浮現出來。尤其是寶塔現在虛空中,大家應該要再記得,這段(經)文的形相,將法,顯出了法是什麼道理,大家應該要再回憶一下。是啊!塔,所表現的,高度、寛度,尤其是浮現在虛空,這已經是超越了五乘的教法,那就是大法,大乘法,圓融的大乘法,是成佛之道。成佛之道,這條路是要走過了,「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行就是要發這樣的大乘心,用六種的方法入人群,度眾生。

入人群去度眾生,施法、施教,當然,我們要不斷上求佛法,因為我們才是發大乘心而已,我們還是在菩薩因行中,菩薩因,我們的過程中,所以我們要上求佛道,不斷不斷求學,了解法,法一定要聽,道理要不斷吸收,入心,所以行在日常生活中,很踏實,在生活中,在人群中,這樣能很圓滿,這就是真實法。人間菩薩道,這就是菩薩因行,菩薩因行要萬行具足,很多,人群中施福、造福,結福緣,在人群中,看眾生煩惱、無明,眾生群中惑念,使令眾生煩惱無明惑,在人間心態、行為,社會人間動亂不安等等,都是起自人心,人心動了我們身、口、意業,那就是一念心。身、口、意,這樣一念善,那就是在人群中施福、施德,福德在人群中去平行。而若是一念惡呢?那就是惡口、惡行、惡意等等,破壞一切,這就是在一念間啊!所以我們要行菩薩道,要超越,超越五趣。五趣,那就是五趣雜居地。這人間很多眾生的無明、煩惱、惑,這樣人群互相交纏,變成了家庭、社會、人間,無不都是互相傷害,彼此困擾,苦不堪啊!

所以我們應該要去體會,塔的出現,橫的表示五趣雜居,直的呢?超越了五乘教,已經就是浮現出來。這些教法,因為釋迦牟尼佛出世了,開始他的典範樹立在人間,由佛陀的身行典範,再從他的口中出,開示說法,法從佛口出,所以入眾生的心,佛陀開示,眾生領悟了,大家知道了,知道人人心中有與佛同等佛性,我們知道了,也已經將法收入心來,我們的心中也建立一座寶塔,我們的塔中,也是有一尊的多寶佛,這塔與多寶佛,已經認證了這個法。我們人人不就是,認證了這個法嗎?所以我們堅定,我們已經發心,我們堅定我們的心念,所以一路向著菩薩道走,現在釋迦牟尼佛再開寶塔的門,發心的人,抬頭仰慕佛開寶塔門,看到寶塔一開,裡面的多寶佛,安然坐在那地方,如入禪定,同時也出聲讚歎:「善哉!釋迦佛快說是法。」

這就是表示我們的塔門也開了,我們的心也是很迫切,我們已經戒定慧的心力有了,教理行證,我們也已經接近了,大乘法,我們發心,所以,從外來,釋迦佛來入我們的寶塔,印證我們,就是引導我們,這心、佛、眾生平等,將佛陀的教法輸入我們心來,我們的心中也將我們的真如,也要提升起來,這就是表示這樣。「多寶佛分半座而與讓坐」。就是已經釋迦佛讓我們了解了,就是了解我們與佛是平等,心佛都平等,當然,佛陀一直教育我們的,那就是眾生平等,所以「釋迦佛入塔,雙佛平坐相稱」,全都成佛了,所以雙佛平坐相稱。古佛、今佛這樣,一起坐在那個地方,那就是表示福與慧圓滿了,福慧雙修。六度萬行,福慧雙修。古佛、今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這就是古佛;今佛,我們現在真如本性,受釋迦牟尼佛,將我們啟發起來了,我們的真如也應該啟現,開始我們身體力行,造福人間,修慧在人群中。

這「稱境應世法」,這就是用這境界,其實,也是世間法。世間法,我們若不了解,我們是要如何出世間呢?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這樣來會合起來。古佛,那就是出世間法;今佛,我們不能離開現在的環境,所以我們必定在現在環境中,今生、後世,我們還是要堅定這念心。所以說,多寶佛,就是表法身,代表法身,「從地涌出靈山會」,那就是過去的佛、現在的佛,這樣共坐,古今的佛都是平等,這表示「眾生、心、佛三無差別」,雖然是沒有差別,卻是我們若不用心去體會,若沒用功去身體力行,若沒有用心,將我們的煩惱、無明、惑念,完全去除,其實,我們還是一樣凡夫。我們有在學佛,道理了解,但是我們現在的佛,現在我們自己的內心佛,還沒很靈感,所以我們還無法這樣,一指就能開啟寶塔,還是一樣要繼續用功下去。

所以寶塔湧出表示不滅,無央數劫,多寶佛已成佛、滅度,這就是表示佛性是永恆不滅。

涌出示不滅
分座示不生
入塔示不常
現塔示不斷
分身示不一
全身示不異
多寶讓坐示不來
佛坐半座示不去
以此八不皆真實
前云示真實相者

寶塔湧出表示不滅,分座,是表示不生,這不生不滅,因為不生,就是我們原來就有了,真理是這樣,這已經很具足了,古今如是,所以「涌出示不滅,分坐示不生」。原來多寶佛是一尊在塔內,釋迦佛開門了,入內,兩尊佛同座了,表示不增不減,古佛、今佛同是一個道理,所以不增不減,所以「不生」。「入塔示不常」,這不是常常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有,我們的真如本性,但是,我們真正自己能發現到,我們的真如本性,到底一天有幾次呢?我們難道不是都回歸,凡夫的生活中嗎?所以應該要知道,入塔表示不常,因為我們常常迷失了我們自己。

所以「現塔示不斷」,雖然我們沒有常常自己發現到,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卻是我們的真如本是,是恆古不斷、不變,與現在每一生,都是與生俱來,這個道理永遠存在。成佛之道,都常常在。所以,「分身示不一」。那就是分身不只是一項法,法「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天生萬法,萬物真理,就是一個真理,在任何一項,都是離不開地、水、火、風,合起來才有形象,所以很多都是要有會合起來,那個理才能成相,沒有會合,那就是一切空。一切會合的形象,當然最後也是要分散,空,這就是世間的相;但是理是永恆,所以叫做「分身示不一」,分分合合,分就是空,合呢?那就是一。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同樣的道理,所以「全身示不異」,全身,已經寶塔全現出了,全身多寶佛還是在裡面,同樣的道理。

我們若是能與道理會合,我們的真如本性佛,同樣還是完全的。但是,我們累生的煩惱無明,已經遮蓋,所以要用很多很多的法,來為我們滌煩惱,用很多種的法,所以現在會合來,歸一,我們要一心,平時心很多雜念,我們現在要歸為一心,教法很多,但是我們也要回歸於一念,一定要歸納回來,這樣叫做全身。「全身示不異」,不論多少的名相,不論是什麼宗,都離不開「六度萬行」,離不開「戒定慧」,這就是我們要認真、清楚,要身體力行,那就是「全身示不異」。

「多寶讓座」,表示不來。多寶佛從哪裡來?原來就有啊!不是在多遠,東方的多遠處來的,其實與我們的身一樣,與生俱來,所以,「佛坐半座示不去」,我們的原來本性佛,永遠都是與我們一起在生活,生活中,我們的本性佛同樣與我們一起,一起吃、一起走、一起睡,這全都不去,這是我們的本性,所以「以此八不皆真實」,無不皆是真實。全部有八種「不」。這八種──不滅、不生、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總共有八種,這「八不」皆是真實,這就是我們的真如法。所以,前面所說的,示真實相,前面的經文也是說,「示真實相」是啊,這就是圓教。所以我們看前面(經)文來看,聽法,要好好用心,聽過了,用心體會,更深入去了解。所以,形相是這麼的簡單,就如在說故事,但是故事就是道理。

來看看前面的(經)文:「即時一切眾會。」

即時一切眾會
皆見多寶如來
於寶塔中坐師子座
全身不散
如入禪定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大家都看到,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

又聞其言
善哉 善哉
釋迦牟尼佛
快說是法華經
我為聽是經故
而來至此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又聞,塔中的多寶佛這樣說,「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我就是要聽《法華經》,所以我專程來,趕緊來講法,我是專程來的。」這就是古今的佛見面,開門見山,「我開門看到佛,佛就開始要我講。」同樣的道理。我們學佛不只是學入心,我們若有機會及時,也要法,要與大家分享。

接下來這段(經)文說:「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

爾時
四眾等見過去
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
說如是言
歎未曾有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這是在會四眾,已經看到過去無量千萬億劫前,已經滅度的佛,就是多寶佛,這樣開始說話,所以大家就歎未曾有。多寶佛開始說話,就是說:「我就是為了聽《法華經》來的,釋迦佛,您趕緊說。」這樣的聲音就出來了。這大家都看到了,所以,大家讚歎,這真的是很奇妙。大家將法會入我們的心,原來的法是這樣啊!真的是奇哉!妙哉!讚歎,來供養,這就是在那個地方聽法的人,法已經入心了,很歡喜的讚歎,能夠聽到這樣的法,從內心起歡喜、讚歎。

以歎奇讚嘆為供養
在會四眾既見佛身
再聞讚善哉
故歎未曾有
增益證明是經
乃一乘圓教妙法藏
之可敬信
受持菩薩因行

這是在會四眾,已經看到多寶佛身了,而且再聽到,多寶佛的聲音來讚歎,這就是我們的心聲,我們的心聲讚歎這個法,法,我們聽得很歡喜,法喜充滿,所以我們的心聲,我們也讚歎。「增益證明這部經」,這也是我們自己對這部經,要有信心。多寶佛讚歎,就是要來證明這部經的圓妙,乃是「一乘圓教妙法藏」。這部經是可敬、可信,能夠受持菩薩因行。我們了解法之後,應該要更敬信,而且更該要決心行菩薩道,我們要持菩薩因行,菩薩要不斷六度萬行、福慧雙具,這樣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我們自古以來,我們不滅的本性,不生不滅,千古不斷,我們的佛性,這樣與佛法會合,真如與佛的教法會合,這就如在塔內雙佛平坐,同樣的道理。

所以下面這段(經)文再說:「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以天寶華聚
散多寶佛
及釋迦牟尼佛上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大家歡喜,那就是心花怒放,很歡喜,表示我們法喜充滿,不斷湧現了歡喜,那就是表現出了以天花聚集,來散在塔與多寶佛與佛的身上。這個塔已經是這麼高了,大家,四眾弟子,歡喜來聚集這個花,這樣散到空中去。這是一種譬喻,我們歡喜,心花怒放,法喜就如到空中去一樣,就如浮上天空在散花一樣。「以諸天上寶華」,這樣聚集起來,用最珍貴的寶花聚集,因為見多寶佛,所以歡喜致敬。我們自己的內心佛,我們自己也要很歡喜,要敬重自己,所以,我們常常都說,我們也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就是要將自己的威儀顧好,將我們的品格顧好,這就是尊重自己。

及釋迦牟尼佛上:
因釋迦開示故
眾生悟入故
得見多寶
所以散華
供釋迦佛

所以,「及釋迦牟尼佛上」。因為釋迦牟尼佛的開示,所以「眾生悟入故,得見多寶」。所以也是散花,來供養釋迦牟尼佛,若沒有釋迦牟尼佛的開示,我們哪有辦法可體悟呢?我們哪有辦法,可入佛法寶藏中呢?所以我們要很感恩,釋迦牟尼佛的開示。所以「眾生悟入,得見多寶佛」,所以也是散花,來供養釋迦牟尼佛,這是表示尊敬。

再接下來說:「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

爾時
多寶佛於寶塔中
分半座
與釋迦牟尼佛
而作是言
釋迦牟尼佛
可就此座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前面看到佛他一開塔,多寶佛開口就說:「很好啊!我就是為了要聽《法華經》,釋迦佛趕緊講《法華經》。」接下來,「爾時」,他就是趕緊,多寶佛讓個座,還是請釋迦佛趕緊講法,講法就要坐下來,再來講法,所以這是已經看到的,那個時候多寶佛在塔中,就這樣讓半座,請釋迦佛趕快坐下來,趕緊快說,這就是表示「如來塔中同坐」,如來塔中二佛同坐。

古佛今佛
法身不二
正明佛身平等

「古佛今佛法身不二,正明佛身平等」,不論是多寶佛,還是釋迦牟尼佛,法身無二樣,是同一個法身。法身就是道理,佛佛道同,所以「法身不二」。多寶佛成佛,也是依這個道理成佛,只是多寶佛缺了緣,沒人請多寶佛來開示,這個圓教大法。所以他有這個願,就是到處都要去聽經,這是表示我們還未成佛,雖然我們有真如本性,我們有聽法,但是我們還未圓教。我們的眾生緣還未結足,我們所結的眾生緣還未很具足,所以我們還未成佛。

我們有真如本性,但是,我們還要再歷練,所以我們要發心,要好好聽聞佛法。多寶佛他就是心願:我要再來聽法,哪一個地方講《法華經》,我就到哪個地方去。這是多寶佛的願。這表示「如來塔中同坐」,古今佛的法身不二,古佛、今佛同樣的道理,「正明佛身平等」。我們現在也要好好用心去體會。
經文簡釋:
*「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多寶分座,命釋迦坐。
*「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請釋迦佛就於寶座。

「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多寶分座,命釋迦佛坐」。能夠讓釋迦佛坐下來好好說法。釋迦佛開始就坐了,我們就是要這樣多了解,了解佛法,佛法很深,我們要很細心,現在的人間,古代的佛法,差在哪裡呢?古代的佛法,釋迦牟尼佛應那個世的時代,應那個時代人的根機說法。我們現在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要應我們現在,現在的時代,眾生的心,眾生的看法,人間的生態,我們要好好地來了解,才用法來付出。

所以六度,「六度」經千古而不變。因為眾生本來就是苦,需要菩薩去化度,菩薩就是在人間,古佛、今佛法身同一,過去的法是這樣,現在的法也是這樣,古今如一。過去的苦難不斷,現在這時代也是,苦難偏多,天災人禍。現在的人的生活與過去不同,現在的人口,過去的人口,完全不同,很多很多的生態變動,二千多年了。

所以我們現在,適應現代,現在氣候這麼不平順,現在人對大自然,全都是那個奧祕,用科學不斷不斷去證實,與佛所講的法,愈來愈會合了。大自然的境界到底是怎樣,這樣會讓地球受傷破壞,「成、住、壞」為什麼?眾生到底是不是共業?有的說,眾生各人造各人的業。沒有錯,各人造各人的業,但是各人造一樣的業,所以就會有共業。人人的殺業很重,殺業很重,因為大家口欲,雖然沒有親手殺,但是,是間接殺。因為愈來愈多人,口欲愈來,人要求愈多。所以現在要養畜生,動物被虐待型的飼養,不是很自然。殺,應這麼多人口,滿足大家的口欲。其實,人一定要吃肉才能活嗎?不是啊。

我們就能看到,佛性平等。在印尼,有十歲孩子施汪伸,這個孩子十歲而已,有一天與父母,一起去參加祈福會,在那個地方看到新聞。他看到牛將要被殺之前,就是這樣灌水,灌得那隻牛很可憐。這個孩子,在那個祈福會,看到殺生是這樣過程。這個孩子開始,他就發願要茹素,要素食。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我愛我的家,我要保護我的家,我的家也這顆地球,地球是我的大家庭。為了要保護大家庭這個家,所以我要茹素,我要素食。」從這樣開始,甚至他要重視環保,開始他再也不買水,他就是要從他家帶著水壺,帶水出門去讀書等等。

就這樣,有一天,我們的委員,慈濟人有一場的演講,也叫這孩子來參加演講會,讓孩子來現身見證茹素。一家人站上臺,這個孩子開始說話,讓大家很感動,只是看到一隻牛被灌水,這麼苦,他就將心比心,開始他就懂得不要吃肉,甚至要做環保。大家感動,站在旁邊的哥哥也說:「我也同樣茹素了。」就問他:「為什麼你也茹素呢?」他說:「因為看到弟弟,他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呢?所以我也同樣二年多了。跟弟弟一樣,我也茹素了。」所以一家都茹素,孩子這麼小,能影響一家人,知道眾生被殺那個含冤,含恨受冤,那個痛苦,他體會到了,他這樣就茹素。想想看,所以我們要同樣啊!

又另外一個家庭,也是妹妹(九歲的鄭宥珊),看到媽媽茹素,她也跟媽媽同樣茹素。哥哥看到,妹妹都做得到,媽媽這麼辛苦都茹素,我也茹素。同樣去分享,問他:你茹素後的心得,他說:「輕快多了,每天早上都能很早起,甚至身體沒有體臭,常常覺得香香的,沒有體臭。」這就是孩子開始茹素,影響家庭,現身說法。想,這不就是眾生性平等嗎?人人都有一個佛性。所以,古佛、今佛都是一樣。所以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法要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