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08日】分身來集 遍滿其中

Community:
Branch:

「為十方分身佛,當來集會坐故,於八方各更變,爾時八方雲涌,東方分身來集,十方分身漸至。」

這幾天來,還是一樣,用心、用心,綿綿連連不要間斷。《法華經》在這段經文,就是這麼的密集,不斷延續,讓我們了解,了解釋迦牟尼佛來人間,將佛法如何能普遍,在天地宇宙間,人間,人人能接受法,真理。真理入心,於天地普遍,人人能同一法。這法是應萬物而就軌道,萬物就是同樣一個道理,還是會合在一條軌道上。各種的物質,不論是物質,有形的,是人物、動物,都各有它的真理存在,所以很期待,期待我們這分的理,能入人人的心。

多寶佛塔現前,那就是過去古遠劫前,多寶佛成佛之後,也是同樣佛佛道同,只是多寶佛缺了這分緣,將入滅之前,同樣就是等待,等待有因緣來啟請,但就是缺了這分請法的緣,所以他發心立願,將來哪一個地方講《法華經》,他的寶塔就是為聽經故,出現在道場,為作證明。這是在〈見寶塔品〉,很重要的一段經文。

也就是因為為聽法故,也為證明,就是這兩個願。但是,在這個地方要證明,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菩薩也很期待,期待能應這個時間,也能見到古佛,過去的多寶佛,因為多寶佛已經出聲音了,已經就是要將這個法,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他除了聽法,他還要再證明。大家為了要證明,要看到多寶佛的全身,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了要證明,他的法普遍分身在十方,所以,釋迦牟尼佛也願意,為多寶佛來集中十方分身佛,這是佛與佛之間彼此的相契合。古今如是,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這就是佛佛道同。諸佛契合,這種互相敬重,這種愛的力量就是這樣來,我們若人人能夠了解,道理才能通達,這叫做契佛心,契合佛的心。

常常向大家說,「佛心為己心」,既是學佛,我們的中心若沒有佛,你要如何學佛呢?就是心中要有佛,所以要佛心入我們的心來,我們才有辦法契合佛的智慧,和合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在哪裡?佛的智慧就是覺悟,覺悟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這個真理又是在哪裡呢?還是在,回歸人人本具,回歸天地萬物一統,這就是與天地合一,這就是佛的智慧,就是要我們人人,也去契合佛心、眾生心,大地真諦道理會合在一起,這就是十方分身佛,就是覺,覺悟。這個覺悟,覺悟什麼?覺悟真理,真理無形無蹤,卻是無處不在,非常的普遍,在任何看得到的物質,有形色的物質,都有它的真理存在。真理能體會了解,就是在人人的覺性;人人的覺性,叫做真如本性。你說,這不就是人人的佛心呢?這個佛心若有接受到法來,用在人間,普遍就有佛的教法,用在人間,這不就是分身的佛呢?這叫做分身佛。

也就是從源頭體會,不斷延續下去,延續下去,那就是不斷將這個法用在人間,這就是佛的分身,也就是佛法普遍人間,無處不在,道理歸位。這幾天一直在說,道理要歸位回來,雖然經文用形象來表達,卻是含義就是在道理裡。寶塔的形態高五百由旬,若只說這五百由旬,要說到「六度萬行」。光是要說「戒定慧」,說不完,因為它每一項道理,離不開這個軌則、規戒。這軌則,天地宇宙,每天行星繞著太陽的軌道,這也是軌則,這種的軌道不能脫離開,做人同樣要有規則,規則就是規矩,沒有超越這個規矩、軌道、規戒。所以,若要說起了這個「戒」,那就要說很多的道理,一一來分析。所以「戒萬行」,要適應不同不同的人生、觀念、思想、行為等等,要向他說規戒,很多的道理。

就像最近,我們每年一次人醫聯誼,從各國,全球慈濟人,有人醫的地方,自然他們會回歸,每年一次。今年很特殊,除了二十個國家,在這個時候回來了,也已經又回去了,就是在中秋這當中回來集會。每一個人在他們的國家,他們的僑居地,他們為貧窮苦難人付出,各國都有他們很感動人的事情。在今年,在福鼎(醫院),一樣同時舉行,他們在九月十日與十一日,兩天的時間,也是以「慈濟醫療人文營」,這樣為標題,他們代代相傳,期待每一年每一年,新來的醫生、護士,新的同仁,他們每年都有開這個新人文營,叫做「慈濟醫療人文營」。今年已經是第十年,他們開這人文實驗營,已經第十年了,很盛況。

與我們臺灣所做的都一模一樣,福鼎已經有兩間醫院,已經又多一間,叫做婦幼醫院(福鼎市婦幼保健院)。這位院長,也是過去福鼎醫院的內科主任,所以同樣,福鼎醫院、婦幼醫院,兩間合起來同時舉辦。莫忘初心,飲水思源,沒有讓它忘了慈濟人文,要這樣傳承下去,他們也是口口聲聲,還是慈濟的醫療人文。就像李院長,他帶動新人來宣誓,他也說,不能辜負慈濟這個人文的精神。這是李院長帶動大家宣誓,希望舊人帶新人,新人再帶舊人,有無數的十年,不斷要延續下去,慈濟的人文,這種用愛來守護生命,愛的理念。

另外,婦幼保健院的院長,也是同樣,感恩,感恩,婦幼將要開啟之前,他帶著他的同仁回來,體驗慈濟醫療的精神,回去之後,大家還是這念愛心,這念為病人,服務的精神不變,今年他們的題目,就是「行善、行孝不能等」。他們又用影片這樣展示出來,同樣開營,還是用我的錄影帶,這樣在講話,向大家講話,以慈濟的精神理念,慈濟的志工如何在付出,透過了錄影帶,與我們臺灣是這樣一模一樣。先看,讓大家先吸收,這是臺灣的人文營,在福鼎也是這樣做,開始他們也是用戲劇入經藏。同樣的,醫生如何去下鄉義診,病人如何接送來到醫院,醫生如何照顧,甚至注重環保,醫生、護士,每天都一樣在做環保,提醒大家,「行善、行孝不能等」等等,用戲劇表達出來。不只是院長,還有書記,十年來都不間斷,年年的人文營全都參加。

看到這樣的錄影帶送回來了,文稿也送回來了,字字、段段的文章,都讓我感動,每一個畫面,我都感覺:這就是十方諸佛菩薩啊!臺灣是這樣,這麼多的大醫王,護士、醫技、藥師這樣,人醫會二十個國家會集,另外的一邊,那就是在福鼎,同時也在舉行,新醫護新人的營隊,同樣是這樣,舊人來帶新人,這實在是一幕幕,不就是同一個法,卻是在不同的地區,有的是就地,有的是雲湧這樣回來,這真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法的力量。能在人人的心中這樣住,住在人人的心裡,從內心,佛心菩薩行這樣展現出來,人間菩薩,有這麼多,這不就是一個道理?道理入心,人人的行動一致、方向一致,真的是很不可思議,讓人很感動。所以說,佛經,這一段,那就是十方,釋迦牟尼佛要將這個道理,將它讓大家展現得到,看得到那些道理,能夠人人見到道理,就像見到十方分身佛一樣。

道理,釋迦牟尼佛講說,將無量數的道理再會集,展現在大家的面前,這就是人的心都叫做道場,要準備這個道理來歸位,所以說「十方分身佛,當來集會坐故」。就是這些法應該要歸位回來,讓大家看得到,法是這麼的整齊,任何事物不離開軌道。出去是這樣的軌道,放射出去,歸納回來就是在一個原位,那就是法源,法的原位。從法源流向無處不在,所以「當來集會」,這樣來證明這個法無處不在,無路不通,所以這就是來集會,通達這個道理。這條軌道有去有來,同樣回歸法源,法源能放射在遍虛空法界裡。所以,「於八方各更變」。八方就是平行的叫做八方,四方有四維,這叫做八方。八方各更變,就是它很普遍這樣傳出去,法就是應變。不論這個道理在哪裡,到了美國可以用英語,到了南美(洲),就用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等,不同,所以我們這麼多國家的人來,就有不同的語系。同一道理,不同的語系,這樣為他們翻譯,不論他從哪一方來的,全都能通達這個道理。所以,翻譯就是更變。

現在大陸各地在聽「晨語」,一大早薰法,大家都很歡喜。我說臺語,大陸說華語,雖然語言有差別,卻是文字能通。但是其他還有二十個國家,不同的文字,他們聽不懂,文字看不通,但是就要靠翻譯,翻譯不離開這些文字,翻譯不離開說話的聲音,同樣將它翻譯過來。你們想,這不就是「更變」?更變了語言的方式。

而且各個地區,現在的土耳其也是啊!有義診所在那個地方,請敘利亞的醫師為難民在看病,這敘利亞的醫師也是一樣,用慈濟這一分的精神,愛的力量,回歸他穿起了白袍,為他們的族人來看病,這用不同的方式,要請他們的人,為他們的同胞去看病,但是是同樣醫療的方法,同樣是愛的精神,化這分自己也流落難民,要去除了仇恨埋怨的心念,要在那個地方發揮愛的良能,去為自己的鄉親、族人看病,也是同樣的方式。所以,同樣醫療,也是同樣要「更變」,這就是道理,是同樣的道理,但是要更變。

釋迦牟尼佛在說的這段文,其實就是指這樣的方式,雖然他是在尼泊爾,過去的迦毘羅衛國,他想,未來這個法,是要傳承在天地宇宙之間,全球要適用,不得不變更。所以這個精神裡念,人人都有,但是,不同的國土,還是要不同的方式,將這個道理傳承出去。所以,佛陀四十多年間,他(用)方便法。其實,方便法就是大乘法的基礎,這就是應機投教,這也就是要叫做應機投教,隨境、隨地、隨機,將這個法要傳到那個地方。現在就是要將這個法完全,圓教,讓大家了解,這些法是最圓滿,圓滿最上乘。不論是談「有」、說「空」,真空妙有,總是這個良能為人群去付出,這叫做真理。所以沒有分東、西、南、北,全都合而為一。所以「爾時八方雲湧」,開始從四方八達,全都浮現出來,法的道理就是這樣。

「東方分身來集」。因為毫光照向東方去,佛從開始〈序品〉,毫光照向東方,現在的〈見寶塔品〉,佛的眉間毫光也是照向東方。因為大乘法盛行在東方,從印度來說,是盛行在東方。所以現在東方的大乘法,就這樣四射到八方,八方雲湧,還是東方來分身來集,就是回歸到佛的本土,那就是回歸法源。

就像一個臺灣,慈濟法源發祥地在臺灣的東方,所以,同樣醫療人文營,還是回歸回來東方,年年新的人文營,也是同樣回來花蓮,這都是同樣的道理,這叫做法源。所以「東方分身來集,十方分身漸至」。一直到達了,全都來集在一處。

此諸佛遍滿其中
儼然一幅華藏圖
華嚴經云:
一切法門無盡海
如同會一法
道場中者
又云:
諸佛於一念中
示現無量世界
難能以言說明
種種分身佛
此證於一念中
法之無量

所以「此諸佛遍滿其中」,應該這些法全都收,匯合回來,在靈山會,靈山會裡諸佛遍滿其中,好像一幅華嚴的圖。華嚴的圖是在哪裡呢?是在佛陀覺悟那個瞬間的覺性,那是華嚴海會,那個覺性浮現出來,也期待人人這個覺性浮現,就是華藏的世界。覺悟的瞬間,那時候佛陀的心態就是在這個地方,也就是《華嚴經》中說:「一切法門無盡海。」這已經智慧如海,就是一切的法門,回歸就是在智慧裡,所以智慧無盡海。「如同會一法道場中者」。這些無盡海的法門,這樣歸納回來,在我們的真如本性中,發散出去與天地合一,回歸回來是法源覺性的源地,那就是法源地。

所以又說:「諸佛於一念中,示現無量世界。難能以言說明種種分身佛」。實在是無法用語言來分別,一一來說。所以說,光是一個寶塔,我們的六度,布施要如何布施?就是應眾生苦難而布施,應眾生所需要而付出。布施、持戒,戒要如何?眾生越了規戒,要用什麼方法讓他回歸正道?這要用種種方法,六度實在是萬行,要福慧具足,這就是諸佛法的源地。就是在一念中,「諸佛於一念中,示現無量世界」。在一念中就能示現無量世界,我們人人都能這樣,有接觸過這二十個國家,回來的慈濟人,有接觸過的,現在腦海中就浮現:有哪一個國家,什麼樣的人有來過。這一一的人,我們也將他浮現出來,每一個人,國家描述的世界形態,這在一念間就能再回憶起來。

所以說,諸佛的智慧,示現無量世界。我們也是一樣,一下子就能想到很多很多國家,有走過的人就能顯現,有看過的人就能浮現記憶。所以難能以種種方式來分析,這證明是一念中法之無量。我們能夠光是這樣去思考,就能知道一念中就有無量的法。佛陀覺悟也是這樣,應該大家用心去分析。

前面的文說:「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

所化之國
亦以琉璃為地
寶樹莊嚴
樹高五百由旬
枝葉華果次第嚴飾
樹下皆有寶師子座
高五由旬
種種諸寶以為莊校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與過去的經文都一樣,現在十方諸佛都回來了,在這個世界裡,「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樹下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這個「寶師子座,高五由旬」,就是法要超越五趣,超越五乘。法,就是超越我們凡夫的思想,我們要足夠菩薩行,終歸佛的境界,這種的方向,這就是我們學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與天地宇宙合為一體,超越一切。

接下來經文用心看:「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

亦無大海 江河
及目真鄰陀山
摩訶目真鄰陀山
鐵圍山
大鐵圍山
須彌山等諸山王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現在這娑婆世界,佛已將它更變,記著,娑婆世界就是(比喻)我們的凡夫心,凡夫心已經更變了,將它變過來,已經沒有「大海、江河與目真鄰陀山」等等,已經沒有了。

大海江河:
喻諸大小乘人
淺深之慧智

什麼叫做大海、江河?大海、江河,就是譬喻大、小乘人,各個根機有深有淺,不同,根機深的,智慧就很高,根機淺的,智慧就較淺。所以根機深的,如大海,智慧較淺,那就是如江河,這都是不離開法水。我們若吸收愈多,就如大海;吸收較少,那就如江河一樣。

「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

目真鄰陀山:
土石之山
喻欲界見惑、
頑冥、剛強
邪執如石之堅
憍慢如山之高

目真鄰陀山就是叫做土石之山,土與石的山,就是很惡劣的土地,已經沒有了,我們的心態,也己經沒有這些沙石,這樣乾燥沙石的土地沒有了,我們完全都將它去除了,這就是表示,「欲界見惑、頑冥、剛強,邪執」,就如這些石、沙與石,土、石、沙一樣,很剛強,就如石頭一樣那麼硬。所以,眾生惑、塵沙惑,很多煩惱無明,又是很頑固,又是很無明,心地黑暗,又很剛強,這樣的眾生,這就像在沙石中,這麼剛強又無明。「驕慢如山」,很貢高,這譬喻目真鄰陀山。

摩訶目真鄰陀山:
大土石山
喻色與無色界
之見惑
比之欲界更為高大

「摩訶目真鄰陀山」又更大,這譬喻色與無色界,不是只有我們凡夫地是這樣,即使是修行,同樣修行,已經在修行,超越欲界,卻是在色與無色界中,同樣還有見思惑。這種見思惑未除,還很多,很黑暗,還未除,這如比欲界再更高,那就是在色界、無色界,同樣這種無明還未去除。

鐵圍山、大鐵圍山。

鐵圍山、
大鐵圍山:
四大洲外有山圍繞
名小鐵圍
大千界外有山圍繞
名大鐵圍

那就是四大洲以外,就是鐵圍山。大鐵圍山就是在大千世界外,這個大千世界以外,有山來圍繞著,名叫做大鐵圍山。鐵圍山裡面,它有四大洲,所以,有東勝身洲,還有南贍部洲,還有西牛貨洲,還有北俱盧洲,有四大洲。

四大洲:
東勝身洲、南贍部洲
西牛貨洲、北俱盧洲
南贍部洲
亦稱南閻浮提
閻浮提樹
此洲有此樹故名
即今吾人世界

我們現在的地球,就是在南贍部洲裡,我們現在在這個四大洲,在大鐵圍山所圍的當中,四大洲,我們就是在南贍部洲裡。這個南贍部洲,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南閻浮提」,在經典裡面,我們這個世間,也稱為「閻浮提」,是因為這是一棵樹的名。這棵樹就是很大。

它,有時候我們若看到,月很圓時,看到月有樹影,那就是「閻浮提樹」,有這棵樹。背著太陽,我們的地球就是晚上,看過去,月亮,就是太陽照過去的這棵樹,所以叫做「閻浮提樹」。所以,我們這個世間,在佛經中另外一個名稱,叫做「南閻浮提」,以這個樹為名。所以此洲就是有這樣的世界,我們就是在這個世界中,閻浮提裡。

須彌山等諸山王:
須彌山云妙高山
喻三界一切無明惑

「須彌山等諸山王」,須彌山叫做「妙高山」。「譬喻三界一切無明惑」。就是須彌山,因為它最高,我們三界內一切的無明的高,就是用須彌山,叫做妙高山來譬喻。譬喻我們凡夫,無明惑念就是如須彌山一樣。所以「須彌之外,有十大山圍裡,須彌名諸山王」,很多山圍繞,須彌山是最高,所以名諸山之王。

須彌之外
有十大山圍裡
須彌名諸山王
眾生無明惑
悉無過是等
山王:
喻山之大者
諸山王
指須彌山與鐵圍山
此喻塵沙惑

意思就是說,我們眾生的無明,就是與須彌山一樣,這麼高,這就是眾生。山王,就是譬喻山之大者。諸山王,就是指須彌山與鐵圍山,就是譬如塵沙惑,就是沙、塵的惑,無明惑很多。「中間有七寶莊嚴,無此等諸山王」。

中間有七寶莊嚴
無此等諸山王:
即煩惱皆斷盡

現在就是已經將它化開了,這些諸山,包括須彌山與大海,山、河,這全都去除,這個地方已經都很平坦了,人人都歸納在這個佛的境界裡。

所以說已經沒有了,「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這些崎崎嶇嶇的,完全都沒有了,現在所有的,那就是「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下有師子座」,這就是最莊嚴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心境。眾生的心境,已經全都歸入,歸入在最平等、最清淨,無染垢的心地裡。所以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法,歸法源來,無不都是利益眾生;法,無處不在,無不都是人間菩薩。人間無處不是諸佛菩薩的世界,只要我們一念心淨,世界就是淨土;一念心佛,人人都是佛,這就是要從內心的法,我們的智慧去與法來契合,需要的是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