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28日】形聲二益 橫闊豎遠

Community:
Branch:

「眾聖之王說法教化眾生,諸法空不可示,言辭相寂滅,有諸因緣故,亦可說諸法喻,形聲二益,橫闊豎遠法界。」

要用心去體會了解。「眾聖之王」那就是佛,釋迦牟尼佛,是眾聖之王,他出現人間,為一大事,無非就是來人間說法,教化眾生。這是佛來人間的一大目的。人間眾生需要(教化),因為還是同樣迷茫,煩惱複製,業力累積。眾聖之王就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他怎麼忍心三界眾生,思想複雜,塵沙無明來覆蓋他?他怎麼忍心,色界的眾生,思想中的偏差無明?他怎麼忍心,欲界的眾生,煩惱重重呢?三界眾生,無不都是在起心動念,對聲色不清楚,所以業力累積。佛陀累生世來來回回,無非就是要來開示,說法教化眾生。到底眾生何時能夠想得很清楚,對世間事透徹了解,是非分明?這到底還要再多久呢?前後能夠有多少人?前後開始有看到人,了解了,後面能接下來,還有幾個人呢?芸芸眾生這麼多,真正體會了解,知佛心懷,契佛心懷的又有多少人呢?但是佛陀還是悲心。

所以,「諸法空不可視,言辭相寂滅」,要怎麼教育?眾生聽,好像聽懂,又好像聽不太懂,只好耐心。「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最後還是要歸於「諸法空為座」,不論你的大慈悲為室,如何去付出,眾生還是無法能了解,還是執,執在自己的立場,執在自己的看法,這有辦法能了解嗎?大慈悲為室,受這大慈悲感化,我們也一起入如來室,體會如來的心懷,如來的心與室。我們若能與佛同居一處,佛心為己心,若能這樣,這就是「大慈悲為室」,包容天下眾生。「柔和忍辱衣」,眾生剛強,能夠體會法的人,我們就要穿上了這件柔和忍辱衣來覆護眾生,使令眾生惡不生,防止再犯錯誤。柔和忍辱衣,能夠使人人和平相處,共同一心,為天下眾生去付出,這就是弘法的目的、說法的用意,就是要讓人人的心能夠柔和,讓人人縱使有錯誤的過程,也要用柔和來包容他。所以,「以衣覆之」,就是包容,能讓剛強的眾生,使他惡的形象不要發生,惡的行為不要進行,這叫做防非止惡,不對的事不要起心動念,這就是要趕緊將它拉回來,用柔和忍辱衣這樣將他披護起來,這就是菩薩啊!

天下眾生,我們哪麼有辦法說:「跟你說,你這樣做,現在改。」他就會改呢?其實,想想自己,自己是不是也不斷在犯錯?照自己的鏡子,大圓鏡智要拿起來用,照自己的鏡子,到底形象是長得什麼樣子?這種的形態是要如何去降伏其他的人呢?鏡中人笑,是要看鏡外這個人笑,鏡外的人笑,鏡中的人就笑了。這方法,「柔和忍辱衣」。但是,眾生剛強,談何容易啊!只好就是「諸法空」,要跟你說,沒東西讓你們看,只是空口說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這就是只是能說,有心的人、有根機的人就能接受,同理心的感覺。法應該就是這樣,就是這樣,才會這麼難說:就是這樣,這些眾生才會這麼難度,因為「諸法空不可示」。所以有很多的物理要去探討研究,才知道物理是這樣,要合成種種的東西,才有辦法探討了物理它的真相、它的道理。同樣,藥理也是一樣,人有病,用什麼藥來治療?還是要去探討,天地之間無不都是藥,藥良、藥毒都是在這天地之間。

有的人,看到這花很美,如喇叭的那種叫做什麼花?曼陀羅花,是不是呢?現在的學名。不知道去摘一朵下來,這東西極毒無比。有聽到,很多年以前,有人帶便當沒帶筷子,去折這樹的枝當筷子挾,中毒了,還沒得救,可怕啊!這天地間,毒藥沒去研究,沒人知道。它對神經系統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怎麼會這樣呢?要去研究,還有其它的藥,種種合成才能夠救人的病,這也是要很用心。這些東西並沒顯示在面前說:「這是有這樣的理,有治病的藥理存在。」也不是一種,光是一種沒有效,我們若吃中藥,到中藥店去抓藥,一帖藥裡有的有一二十種的藥草合起來,拿回去煎,喝了才能應病用藥,才能治病。相信現在西藥一顆小小粒的藥,它應該是要用幾十萬單位去提煉,不知道用幾種的藥去和合,才能成為一顆藥。是啊,這要去研究、去提煉,才能發明出來。

世間的法,這也就是法,但是這些法,這些道理,我們根本平時哪會了解呢?需要就是要很用心,不斷教育、不斷用心。要教育一個成就不容易,要能夠長時間去研究,也是很長時的困難,會成功嗎?不知道。要多久啊?不知道。真的有很多法是這樣,道理是這樣,要去修行的人,根機下得對嗎?能用心嗎?能體會到嗎?同樣的,「諸法空不可示」,無法向你指點出來「法就是長這樣,道理就是長這樣」。這個法在覺性中,利用口頭向大家描述,從口出聲音,無形無相,是不是能入你的耳根,耳根的耳識,耳神經有聽到嗎?入耳根,意識有收納進去嗎?這也是無相啊!有用心嗎?不知道。所以,「言辭相寂滅」。說過了,有聲音,入你的心是存在還是不見了呢?這「言辭相寂滅」啊!法,就是這樣,這麼深。

但是,「有諸因緣故,亦可說諸法喻」。只好就是要有因緣,要有因緣,這個因緣會集,有人,有這樣的才華,願意,有這個根機能來集合來,能夠人人互相去研究,用種種的事情,一次一次再去試驗、再去試驗,不同的東西來試驗。就像我們的法,我是要用「阿含」,「因緣果報觀」來說法嗎?或者是直接向大家說:「苦啊,苦啊!」告訴大家知道苦。苦,大家知道了,看得到、感覺得到苦,病痛是苦啊!是啊,大家很怕,要怎麼辦?「苦」,要知道是從「集」來。病痛會死哦!怕啊,就要治療;治療就要用藥,要用方法。所以「集」,大家知道「集」,要去了解這個「集」是如何集來的,起心動念。光是一個「集」字,不是那麼簡單,要去了解:你為什麼與這個人這麼對立呢?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這麼複雜呢?你是為什麼?也要去了解。

心打不開,說苦,知道是知道,但是,集,愈是糾纏著自己,愈纏愈多,所以,要如何治啊?知道病,病會死,愈怕、愈惶恐;藥要治療,到底要吃什麼藥呢?急病亂投醫,也很多啊!要如何有好的藥對症下藥,這是很重要的。同樣的道理,這要看因緣。「因緣故,亦可說諸法喻」,用種種的方法來譬喻,這譬喻到底是聽得進去嗎?要譬喻的法很多,要用柔和的譬喻,用強硬的譬喻,不知道到底眾生的心想怎麼樣,什麼方法呢?人生短暫無常,還能有多少的時間?要趕緊把握時間。因緣既然聚集了,大家要有共同的理念,這是佛陀最急的。所以〈法師品〉,要向我們指定圓教。過去的「阿含」、「方等」、「般若」,現在都將它收攝過來,開啟了真實的教門,這些東西都融合在這圓融的教門內,我們就要用心去體會。

《法華經》,前面也有很多譬喻的法已講過了,後面還有很多。為什麼前面的譬喻過,後面還有呢?那就是眾生前面說那麼多也不一定都了解,所以這個因緣還要繼續,用因緣諸法來譬喻。要用心了解「集」,還是不能放棄,眾生怎麼會累積這麼多的習氣?眾生怎麼會累積那麼多的煩惱?還是一樣,不是來到這圓教之中,我已經在聽《法華經》了,所以「阿含」、「方等」、「般若」,這些我都已經得了。沒有得啊!現在還是在糊塗中。同樣,「阿含」含蓋在這之中,還要因緣譬喻,在《法華經》中還是這麼說。「方等」、「般若」,一切法空,佛陀還是這樣在教育我們。所以這種「形聲二益」,在這部經中,不論是你看到人的臉色,聽到人的聲音,是好言好語在說法,一句話,普遍大家聽得到;或者是惡言惡語在喧嘩,大家聽:「誰怎麼樣的過錯,誰怎麼樣……,要防止他。」

我們常常在說,人人本具佛性,人人可成佛,善、惡,都要將他包容。《法華經》,有時我們也會遇到,前面也聽過了,惡罵、刀杖加害,這種惡形、惡聲、惡相,這我們若能將它轉化過來,我們用善的妙音聲,我們用柔和態度的形態,這樣能二益。用聲來說法,現身,無形不在度眾生,無不都是好典範,做一個好的典範來度人。我們要度人,要說法,必定要用聲,要用色,聲與色也是同樣能利益眾生。這種的利益,橫的,能夠開闊遍全球,形影、聲色,利用現在的科技,因為現在的科技好好善用,它橫的能廣闊利益眾生。豎的呢?能從無量劫以前佛菩薩的教育,那個法讓我們能了解人人真如無始無終、無生無滅,人人本具,這實法人人都做得到,去做菩薩的人,不是做不到啊!

昨天一群慈濟人從中部專程來,前天也一群慈濟人從北部來,這一群一群的菩薩,就是要來展示給師父看,他們大家共同合和,雖然不是專業,卻是共同合和起來做展示館。每一個靜思堂,五十年前如何起步,五十年後在世界各國,菩薩的足跡踏過,他們那地方是如何做。這種有歷史性,就是「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這一群人都不是專業,但是大家合和的心,畫出來的圖,設計出來的想法,讓我讚歎。

前天、昨天,人間菩薩,他們親身去做,他們的身影也在裡面,其他人的身影都在裡面,是如何去付出?這豈不是人間菩薩嗎?是啊,他們做得到,我們做不到嗎?現在的人可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做得到,佛陀所說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難道不是真實法嗎?因為諸佛菩薩所說的法,在我們現在的人間做得到。「千百億化身」,佛陀這麼說,現在的科技做得到。我人坐在這裡,現在到底幻化的身形在外面有多少啊?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佛陀二千多年前說的,做到了,這就是要用很多人的知識去探討,正確的能「千百萬億化身」廣度眾生,若將它用在偏差,傷害大地,就傷害人類,未來到底會變成什麼樣的世界?也是科技哦!幾十年前日本長崎、廣島兩顆原子彈,危害了多少人的生命,殘留下來的那毒素(輻射),幾十年後,原子塵還有微量在空中。

各位,人有無限量的潛能,有無限量的本能,這不就是神通?神通要用在惡的,要用在善的呢?要讓提婆達多去用?或者是彌多羅尼子去用呢?結果完全不同;同樣是佛法,卻因提婆提多的野心,彌多羅尼子那分體佛的慈悲心,結果就完全不同了。所以說,這聲形用在彌多羅尼子的身上,就有無量的佛在人間說法。佛陀在〈法師品〉,用在藥王菩薩,那就是《法華經》就是能救世良方。藥王菩薩,佛陀一再叫藥王菩薩,因為藥王菩薩對《法華經》、對佛陀所說法,很用心在求法,他獻身命,用生命在求法,這是藥王菩薩求法、傳法的精神,佛陀在〈法師品〉中以藥王菩薩為當機者。因緣是這樣,佛陀一直都是看根機,藥王菩薩對法的精進,佛陀就為他藥王說<法師品>,要持經、要堅定,要耐得住苦,要集一切的慈悲,要著忍辱的衣,而且要坐空法座,要以諸法空為座。

所以,佛陀不斷呼喚著藥王菩薩,就是呼喚所有的弟子,可見佛陀對機施教,對《法華經》的重視,我們就要能體會佛的心意。「形聲二益」,我們若用在好的,就是橫的能普遍全球天下三界,還有豎的能源遠流長,塵點劫以前法是這樣,流傳到現在來也是這樣,所以這法界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人生有多久呢?再也不能又空過了。看看前面的文,那就是,

經文:「若我滅度後,能說此經者,我遣化四眾,比丘比丘尼,及清淨士女,供養於法師,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

已經很明瞭向我們說了,持經真的是很辛苦,要講經也很辛苦,會遭遇到很多的困難。什麼困難呢?

經文:「若人欲加惡,刀杖及瓦石,則遣變化人,為之作衛護。若說法之人,獨在空閒處,寂寞無人聲,讀誦此經典」

經文簡釋:
「若人欲加惡,刀杖及瓦石」;有人心懷不善意而來,興惡而加諸毒害。

「若人欲加惡」。經典,講經,我也很感恩,這部經開始講,一直一直,境界隨著經文現前了。我感恩啊!真的,看到現在的社會,看到現在的人心無明煩惱,到底要成就一項事情,有多少的困難啊!「若人欲加惡,刀杖及瓦石」。前面是罵辱,現在呢?是「刀杖及瓦石」。要如何讓好的因緣能聚集呢?這麼困難啊!實在有困難。所以「有人心懷不善意而來」,心態到底是什麼呢?有時,真的我們要度眾生,一個人都不要讓他漏掉,尤其是,尤其是一個志業體,需要培養人,真的是需要人,我們要如何教育?我們要如何培養?我們要如何能完成一個一個人才?讓他能入人群去度眾生,救化眾生,拔除眾生的身心病苦。多一個人就多一分的力量,能救多少人啊?但是,有心的人,有什麼心?是好心或者是煩惱心呢?不知道。總而言之,「有人心懷不善意而來,行惡而加諸毒害」。這是在經典中的法,看到這些文,心就是感慨很多。

經文簡釋:
「則遣變化人,為之作衛護」;則遣變化善護持說法人,為之方便而做衛護。

所以,若遇到這樣時,要怎麼辦呢?前面的長行文,佛要覆護,要趕快來保護。甚至佛又說,要「遣變化人」,也是要趕緊找人去幫助他,去覆護他,所以則遺變化人,「則遣變化人」。雖然佛陀不在人間,也要有其他的人,要趕緊「為之作衛護」,要如何為他安住心來,這也是很重要。到底要如何安住呢?能安住了這個心,是不是能安住那個心?到底是什麼心能安住?真的是苦。所以,「即遣變化善護持說法人,為之方便」。就要有這樣很圓融的人,這個圓融的人是不是有辦法能有很體貼的同理心呢?是不是有如佛的智慧,悲智雙運呢?這很難,很難啊!到底什麼樣的方便能來衛護呢?這種無明煩惱,要如何來掩惡掉?要如何將這善念再啟動起來?這實在是很困難啊!做事難,做人更難,真的是難啊!

經文簡釋:
「若說法之人,獨在空閒處」;若有精勤持經說法人,獨自處於空閒之地。

所以,「若說法之人,獨在空閑處」。「若有精勤持經說法人,獨自處於空閑之地」。在大眾中有重重的困難,要說法,不一定在人群中能很圓融,所遇到的困難很多,有時候他就要「獨在空閑處」,就要再稍微靜一下。芸芸眾生難調難伏,這種環境,這樣的現相,到底是要怎麼樣啊?獨自在空閑處。好好來思考,不能放棄,人間就是這樣,所以要稍微靜一下,想清楚。所以,「若有勤持經說法人」。若能精勤,雖然遇到很多的煩惱,卻不放棄,有精、勤,還是堅持這部經,裡面的道理要如何化為妙藥,來治這些煩惱心病?這就要稍微自己冷靜一下。這說法的人,真的是要冷靜下來。所以,獨處,自己單獨,「獨自處於空閑之地」,就要這樣。

*至心讀誦妙經,以助內觀契法,善言妙義互融,如水乳和融化,是時心觀益明,靜寂澄清玄妙。

這就是表示至心讀誦妙法華經的人,「以助內觀契法」。要靜,要自己內在稍微反省一下,靜靜來思考,靜思惟。這個靜思惟是要用什麼方法來靜思惟?若遇到聲音,惡罵,聲音很大,聽的時候要怎麼辦呢?可能要「善言妙義互融」,就像如來,就像那個水,如來的法就譬如水,水與法就是要融合起來,這樣將它融化。人家說泡牛奶,奶粉都要用水來泡,這樣將它溶納起來。「如水乳和融化」,那就是要用善言來勸誘,如「善言妙義互融」,像水乳來融化,要這樣將它圓融起來。這心,這就是用心來觀,要如何化解他呢?需要在「靜寂澄清」,這個玄妙的道理中去體會。惡罵,有人惡口罵,惡言惡語的聲,不論是惡聲、罵聲,或者是吵鬧的聲,或者是怪聲等等,我們若有辦法將它化為觀音菩薩同樣的聲。

觀音聞聲救苦難,「觀音妙智力」,他那清淨的心,就是不論他什麼聲,聽來到觀世音菩薩的耳根裡,都完全化為清淨的聲。所以觀世音菩薩柔和忍辱衣,能化解眾生一切惡聲、苦聲等等的吵鬧;人間不調和的聲,就是到觀世音菩薩的耳根來,就化為清淨的妙音。除非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必定就是要用這個心,用心來內觀。要如何為了利益眾生,就要「著忍辱衣」了,要如何來包容、來覆護,讓他能圓融,期待真正能回歸於「靜寂清澄」,這種玄妙的法,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能應用,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佛法。那就是《法華經》,《法華經》就是要包容一切。講經的過程,我們這時,這個時代,從開始,開始要講《法華經》,這個過程的世間,多少的聲色、形象,多少的無明煩惱,這樣重重疊疊,都是很應時、應機出現出來,所以會覺得感恩啊!

感恩佛法奧妙,佛陀的慈悲,這種「大慈悲為室」,遇到什麼事,更要處在大慈悲室中;碰到什麼樣的環境,更需要「柔和忍辱衣」。不論是大太陽來曬,我這件衣服也不能脫下來,不論是大風來吹,我這件衣服還是要拉得更緊,真的是「柔和忍辱衣」。應該「諸法空為座」,過去了,要開闊心胸,「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這不就是我開始看到《無量義經》最歡喜的一句話嗎?這就是我終身的方向,回歸靜寂澄清。

所以必定要時時至心誦持《妙法蓮華經》,要有這個覺悟,內心要很堅持,要內觀,內觀來啟發道理,內觀來啟發心懷。佛陀很辛苦,我們算什麼呢?真的要用「善言妙義」如何來互融,如何能讓這個法與這個水,互相化為成長慧命的法水,這要來利益眾生,所以還是要回歸「靜寂清澄」這個玄妙的道理。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不都是在法中,所以我們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