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3月10日】正觀大乘 障轉慧開

Community:
Branch:

『正觀大乘不思議境,障轉慧開神智爽利,樂說無礙辯說法義,圓融無滯樂說自在。』
 
法若是入心,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一切皆在大乘不思議境界中。只要我們將法真正入心來,能夠體會普天之下事事物物皆在為我們說法,人、事、物中,哪一項不是涵蓋著無窮盡的法呢?只要我們用心。
 
但是,有很多人就是『知道了,簡單聽幾句就好了,不必聽很多,我全都瞭解了。』這是人心,一知半解,只聽到簡單一句,就說全都瞭解了。什麼叫做『全都瞭解』呢?鋪天蓋地之下的這些事物,你都知道了嗎?還不知。這麼多,無量數,不可算數的事物理,跟你說一項,你知道,可以去瞭解這一項的完整。還有其他的法是你不知的,不可以說『張三李四』我都知道了,所以全部通通知道。
 
所以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因為法還有很多,不是一門通了就門門徹,不是這樣。我們應該要知道,佛法還有很多,一件事情聽入心,還要好好去思考,聞、思、修。我們若不修,光是聽,『知道了,從這句話,我能再把它擴展成很多,我能向大家說話了。』是啊!聞法、說法,你有辦法傳法嗎?
 
什麼叫做傳法人呢?是聽了法,聽了之後你會做,做了之後再去說。不是『聽了之後,我就會說』。你會說,但是會做嗎?我要會做才行,因為有做才有得,真正做了之後的心得,從內心體悟的知,不是靠頭腦想這句道理──我知道了,我還可以從聽來的再說很多。好像一把珠放在盤子上,任由我轉。不是喔!你要自己去做,做了之後的心得說出來。
 
所以說,『做中學,學中覺』。說我們所做、所體悟的法,才是真正你有體悟過的法。聽了之後有思考,思考過後有受持,真正去投入、去瞭解。苦、苦,苦法是從哪裡來?人家怎麼樣受苦,我們無法瞭解,你看到了,這個人這麼苦,有想要去救他嗎?因為我已經知道『無緣大慈』,更知道『同體大悲』,那個人在受苦,如同我在受苦,我不忍心那個人苦,這叫做『同體大悲』。
 
這個人的苦,我既不忍心,我應該要靠近,我應該要投入,我應該要趕緊膚慰他、幫助他,讓他站得起來。他站起來了,他展開笑容了,我歡喜。我歡喜什麼呢?歡喜得到這個法,我體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那個人在受苦,我用方法去接近、去付出,解開他的苦難,看他展現笑容,他幸福了,苦轉福生。他的苦,已經為他拔除了,他已經笑了,這叫做『無緣大慈』。看到他笑,已經離開了苦,得到幸福,轉苦為福,這才是真正我們所修,我們所要說的、所要傳的。因為傳我所說,說我所做,所以我能傳。
 
常常說聞法者、說法者,才能傳法者。我們若光是聽而樣樣都不去做,只是用說的,這樣就全都透徹道理?還離得很遠呢!我們若是靠近苦難人,自然瞭解苦的起源,體會苦的原因。因為我們救的這個人,將他苦的源頭、他的原因,一五一十告訴我們,我們很瞭解,如同在一個人身上讀一部經,我們體會很多,這樣去傳。你做愈多,體會愈多,這就是大乘法。
 
佛陀教育我們要瞭解天下事物,你瞭解天下事物,你就要身體力行,去廣度眾生,廣度眾生就是需要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入人群中去。人群的苦,我們為他拔除,讓他安穩快樂,過程要捨,捨出我們所有願意的心,這樣去付出,最後不受眾生種種的人、事、物再污染我們的心,這樣才是真捨。你瞭解慈、悲、喜、捨,甘願去付出,付出之後,我們一切都捨掉,沒有受任何名、利所染著,這就是慈悲喜捨。
 
當然,開頭我們就要發願,『四弘誓願』。因為眾生無邊,苦難無邊,我們瞭解,所以我們用心發願大愛更要無邊,有這一分大愛,我們願意去付出。但是付出要有方法,瞭解世間一切苦,所以我們要學法,來滅除眾生的苦,要從法中得來智慧,才有辦法幫助眾生離開苦難。
 
我們學法,必定就要自己有修行。我們自己若沒有修行,邊學邊聽,沒有身體力行,自然就是障礙重重。常常說『所知障』,光是知道卻不肯做,知道很多,就障礙我們的道心。有聽,沒有入心,就無法身體力行,只是『知道了、知道了』,名相知道了,說的很多,記憶有了,只是在記憶,沒有入心,所以變成所知障。知道很多,障礙我們也很多,驕傲、貢高,分別心還很多,這種障礙、分別,這是在無明中加上所知障,就更加無明了。
 
不知道的時候,『我樣樣不知道,我需要瞭解。』但是,我們若光是知道,只知道到這個『知道』的第一層,只是在記憶裡,沒有入心,就會障礙我們的道心。『我樣樣都知道了,何必要再修什麼行呢?』像這樣,這叫做『所知障』。
 
常常說,過去有人說喝酒,我們一直教人不要喝酒,有損身體,喝酒誤大事。若知道佛法的人,他就說:『哎呀!不要執著啦!喝酒,酒就是般若湯啦!』我們會教人不要抽菸,抽菸對身體不好,他就說:『哎呀!抽菸,菸就是香雲蓋啊!』你們想,這樣的辯詞,所知只在皮毛。雖然佛法要我們別執著,他卻把它用在犯戒,一犯再犯,這就是『所知障』,知道的名詞很多,卻是障礙自己的道行。這就是我們要很自我警惕。
 
所以我們現在要『正觀大乘不思議境』,天地之下,法很多,這些法離我們不遠,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眼前,在我們的後面,在我們的左右,無不都是法,真的是不可思議。我們若懂得用法在人間日常生活,在我們的修行中,在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真正到達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能夠這樣才是真正大乘法。
 
這些梵天王從五百萬億國就是要來請佛轉法輪,就是為了不思議的大乘法來的。若能這樣,就是『障轉慧開神智爽利』。我們若能這樣,我們的心常常都會很開心,不會受煩惱束縛了。我們所做的事情,自己很清楚,別人的動作是對或不對,我們也很清楚,所以不受外面境界障礙,因為我們將障礙移轉開了,沒有所知障,沒有人相、我相等等。
 
大家的事情我們都瞭解,人人都是有如來智性,人人都是平等,只是一時無明。我們要如何將這些無明,用方法把它撥開,讓他跟我們一樣瞭解、體會,這種『障轉慧開神智爽朗』,心沒有煩惱,無掛礙。將我們對佛法所知、所體會、所做過的等等,我們自然樂說無礙,能得到辯無礙、義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就是我們對這些法通通了徹,沒有受到障礙。
 
要說別人的煩惱重重,我們自己的煩惱要先去除;要說別人的貪、瞋、癡,我們要將自己的貪、瞋、癡都去除,這樣我們所說的,佛經中的教誨,我們都差不多做到了,自然我們的神智爽朗。不會發生說出去了,自己有沒有做到?是我自己做到了,所以我這樣說,那就很自在了,神智爽朗。將我們所瞭解的,樂說無礙。你要怎麼說天下事、天下物、天下理,天下人等等,自然我們一切無礙,所以『樂說無礙辯說法義』。
 
『圓融無滯樂說自在』。所說的,我們都很自在,神智爽利,很歡喜。因為我們的所知障移轉掉了,我們用出世間的智慧來講人間法,這種『障轉慧開』,完全去除我們種種的障礙,自然神智爽朗,所說的都能沒有障礙。當然,這要先瞭解正觀念,大乘的道理。
 
大乘的道理,我們要瞭解,不要受到那種,『樣樣不執著』,『我知道一點點,我能說很多』,那種利言辯詞所誤導,這不是真正的法。希望我們修行要真修行,才能說真實法,真實法才能『樂說無礙辯說法義,圓融無滯樂說自在』。所說的,人家能用得到、做得到,這樣才是真正傳法度人。這是很重要。
 
前面的經文,『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
 
大通智勝佛看因緣具足了,即時就轉四諦十二行法輪。人人不離開這個世間的苦,佛就是來這樣苦難的人間說苦諦法,讓人人瞭解苦的原因如何來?所集的很多微細煩惱,塵沙無明的煩惱累積起來,所造作的業,大大小小就如塵沙那麼多。
 
塵沙無明惑,也是造作煩惱無量,所以集這麼多苦,佛陀一一為我們解釋苦、集。既然苦與集,集來了這麼多的煩惱讓我們受苦,人人要趕緊覺悟,知道這些道理,好好來修行,走出一條菩提大直道。往對的路去走,對的事去做,做對的事、走對的路,叫做智慧,就是消除煩惱,也是行善法。
 
煩惱要不斷消,善法要不斷增,這就是修行於道;滅煩惱,一方面修行於道。這就是三轉四諦法,每一項都要重複、重複不斷講,眾生才能瞭解。你要知,你要修,你才能夠證,所以就是三轉。
 
接下來這段經文,『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
 
這麼多,『沙門、婆羅門、天、魔、梵,所有世間不能轉』。沙門、婆羅門都是修行者。沙門是依佛出家,受持佛法的僧尼,他們是修行者。婆羅門也是修行者,有出家修行與在家修淨行的人。出家的僧團、在家淨行的人,這是沙門與婆羅門。
 
『若天、魔、梵』。諸天、魔王、梵王,都是有大勢力的天人,都很有力量。但是,『及餘世間所不能轉』,除了諸天、沙門、婆羅門,還有世間一切,這些人所不能轉。就是說,出世之法唯有佛能轉,即使是諸天、世間一切眾生,完全沒辦法轉。
 
⊙及餘世間所不能轉出世之法,唯佛能轉,非世所能。此諸人眾皆不能轉此法輪,以明彼佛獨能正證而遍說。
 
所以我們要聽聞佛法,佛陀是出世者,他已經超越三界,已經超越了欲界、色界、無色界。十法界,六凡四聖,他全都超越了。佛陀超越了十界,他才有辦法向四聖六凡說法。天、魔、梵都還在六凡中,所以他們不能轉,唯有超越的人才能轉。
 
所以『唯佛能轉』,因為佛在三界以上,就是超越了宇宙空間的最頂端,他所看的道理完全清楚,都能好好為我們分析。『出大微妙音』,大小法他完全清楚,遍虛空法界無有一法不瞭解。這就是出世,超越,已經遍空法界,唯佛能夠瞭解。不是世間人所能轉,唯有出世大覺者,佛才有辦法說這麼微細的法。
 
『此諸人眾皆不能轉此法輪,以明彼佛獨能正證而遍說』。在這個大道場中,唯有佛有辦法普遍虛空法界,所有的法全都遍知能說。這就是佛已經超越了三界,甚至十法界完全超越之後,才有辦法包含一切法,來向世間人分析。所說的,開始初轉法輪不離開世間法,就是苦、集、滅、道。
 
⊙『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現在這段經文,完全就是再很詳細轉這個境,苦諦的境界,境中的四諦法,在這個苦中所受到環境的法,我們已經瞭解了。
 
所說的苦就是『通指三界依正二報而言』,全都包括在三界的依正二報。
 
⊙謂是苦:此所謂是苦,通指三界依正二報而言,謂三界所得之報皆是苦也。
 
我們常常說,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但是,無色界怎麼會有苦呢?無色界在哪裡?心啊!我們的心是看不到,但是心有微分的惑還在時,還有微分的貪、瞋、癡。微分,一點點,不是很多,但是這一點點、不是很多,就會有障礙了。萬一因緣生起,萬一因緣會聚,這一點點的無明、惑,就會再牽扯下去。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到大片的森林野火一直燒,燒遍了整座山。所以微分的煩惱、惑,都要完全去除。
 
一直說梵天王,既然是修上上善,持上上淨戒而生在梵天,他為什麼還要從遙遠的地方來到娑婆世界請佛轉法輪呢?那是因為他還有生死未斷,就是那一點點微塵的惑還沒有去除。所以這就是我們的心理,心理若還沒有完全透徹,微分的煩惱還是在,萬一有因緣會合時,一點點就會惹成很大。這種無形的煩惱還在,三界還是有報,所得的報全都是苦。這種還沒有完全脫離,連心理的思想還有一點點還未脫離,也是苦。
 
⊙是苦集:依正二報之苦,何以有?以有集故。謂集合惑因與業緣以生起,致得有此果也。
 
『是苦集』。苦,苦在依正二報。我們有一段時間也一直在解釋依正二報。我們如何來人間?人間為何是這樣的環境?為何生在這個國家,為何生在那個國家?在所依報、所生的國土裡,有的人一生下來就苦不堪啊!
 
看到辛巴威那個環境,又想到那時候的衣索比亞,怎麼都那麼苦,連要喝一口水都這麼苦啊!所喝的水都是污濁的,牛羊也在那個地方喝、在那個地方拉撒,這麼骯髒的地方,他們也要去取水,在那個地方現場舀起來就喝下去了,因為取水要走九十多分鐘的路。這是在辛巴威。
 
媽媽取水,不夠,八九歲的兒子也要跟她去取水。五六公斤重的水,拿起來就放在兒子的頭頂上。兒子頭上頂著那桶水,濺出來,這樣不行,再拿下來裝,再拿上來放頭上;動一下,水同樣又濺了出來。兒子就趕緊把自己頭上的水再拿下來放在地上,桶子濕了,沙土沾在桶子底部,他拿起來把沙撥一撥,再放回頭上,又濕又沾著沙,頭上頂著這桶水,重量超過五公斤多。
 
這個孩子從六歲開始就這樣取水,一直到現在十歲,每天一早,天未亮就跟著媽媽出門,走九十分鐘的路程去取水。回家之後,只是泡個玉米粉,用手抓一抓、捏一捏,塞進嘴裡幾顆,就趕緊跑。跑去哪裡呢?讀書。
 
讀書,還讀得不錯,只有數學較差。讀完書要趕緊再跑回家,下午還要再去取一趟水。一出去就是九十分鐘,熱,很熱,喘吁吁。看到這樣,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是苦,五六歲就要參與大人生活中困難的苦,一直到現在。這個孩子,雷蒙,看他又是這麼會讀書。全班學生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和雷蒙一樣,都是一大早就跟著母親去取水。
 
這是依報,就是出生在那個地方。有福的孩子一出生,到了八九歲,父親還背著,到了中學,父親還用車子載去學校讀書。你們想,這個依報怎麼差那麼多呢?他有辦法選擇嗎?若有辦法選擇,他絕對不會選擇去辛巴威,也不會選擇去苦難的地方。
 
有些富有的孩子,這種依報,還有他自己的正報,小時候是這麼好命,長大是不是也這樣,一輩子啣著金湯匙?這個過程是不是順利長大,單單純純,在正常的生活中懂得知福、惜福,學人間的道理,成就未來社會的棟梁,是不是安分守己呢?不知道。
 
若沒有遇到好緣,他的正報,有福無修,修羅道也是苦。自己的心起煩惱,自己的行為不端正,惹來了家庭的煩惱,惹來了社會的混亂等等,這就是自己的正報。所以,這依正二報真的是苦不堪。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集』,有了『集』,過去生中等等的集而來。所以『集』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惑。哪怕你是微分、稍微的惑,因緣一來,這個惑不斷製造煩惱、複製無明,就去造業了。
 
業的因緣,惡因、惡緣,他就來這裡受依報、正報。這就是我們在懵懂中造業、造因,所以有這樣的苦報,就是因為惑而來的。這個惑,就是從貪、瞋、癡三毒的煩惱,這樣引導我們去造作一切一切的業力。這就是惡業受苦。
 
⊙惑:謂貪、瞋、癡三毒之煩惱。業:謂善業、惡業、與不善不惡之業三者,是故集為苦因。
 
所造作的業,就是有善業、惡業,以及不善不惡之業,有這三種業。向惡的就是去造惡業,向善的就是善業,有的是不善不惡的業。
 
造善業能夠再來人間受福報,再造福人間。有的人有福,卻是他沒有造什麼惡,但是他也不想要去造善,這種不善不惡,這種人也有。世間很多人,他很有福,但是善事他不想做,惡業他也不去造,這就是不善不惡,介於中間的人。這就要看他未來還有什麼樣的因緣果報。不過,再怎麼樣,人生就是離不開三苦、四苦、八苦,這就是人間。
 
⊙是苦滅:然苦與苦因,均可滅而盡。云何能滅?當斷惑,即斷煩惱使不生業。蓋煩惱之所由起與所由增,皆不知苦因生於貪欲,貪欲則執於我,及執有我所依之境。
 
『是苦滅』。這個苦要如何滅?苦與苦的因都能夠滅,不是不能滅,但是要如何將它滅盡呢?那就是要『斷』,斷什麼呢?斷惑。我們常常說要斷除一切無明、惑,惑若斷了,我們的心態若能夠完全清楚,就是『斷煩惱使不生業』。惑斷,煩惱斷,自然我們就不會再產生業。
 
煩惱是在外面造作,惑是在內心深處微分的惑,這一點點的惑,他就會惹了很多的無明煩惱。所以若能夠斷惑,自然就不會再生苦因。
 
『煩惱所由起與所由增』。煩惱的開始與增長,不斷增長苦,那是因為我們迷茫不知苦因,所以生貪欲。因為我們無知,不知道,所以我們不斷貪;因為貪欲,所以執為『我有』——世間一切都是我要的,都是我所有的。不知人生無常,不知人生業力造作,這都是我執,所以面對這個境界就有苦了。
 
我們這些若都能夠瞭解,才有辦法斷。所以『是苦滅道』,就是要『證知此和合相續之假相』。
 
⊙是苦滅道:若證知此和合相續之假相,我並非真實,則我相滅,我相滅,則我所有相滅,貪欲滅則苦因滅,即集滅故苦滅。欲滅苦,必滅苦因,而後苦滅,故當修,所以能知苦斷集、得證滅之聖道。
 
我們要瞭解,世間一切都是和合的假相。誰是我的父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所愛的,誰是我所怨的等等,都是這樣的牽連。人我是非就是這樣和合起來,不斷相續一直下去。其實何必那麼認真在這些人、事、物相呢?這一切都是因緣假合,如同一場戲,這場戲若演完,我就要下臺。所以『若證知此和合相續之假相,我並非真實,則我相滅』。若瞭解了,一鞠躬下臺,我是我,你是你,與我就沒有關係了。
 
『我相滅,則我所有相滅』。我所有的煩惱、無明、惑,全都滅了,所有的相都滅了。『貪欲滅則苦因滅』,貪欲若滅,苦因就滅了,自然『集』也滅,苦、集都滅了。『欲滅苦,必滅苦因,而後苦滅』,苦因絕對能完全滅除,『故當修』。
 
我們要知道,苦就是這樣,要從『集』來的原因去瞭解,這些原因都瞭解透徹了,我們才有辦法滅苦。一切都是假相,來自於假合的形相,所以我們應該要瞭解,就要趕緊修行。『能知苦斷集』,才能夠滅苦,這樣才能到達聖道。
 
很多啊!法這麼多,要說到底,愈聽愈迷茫,所以大家說『霧煞煞』。簡單地說,就是聽法要用心、入心、身體力行,要正觀大乘不思議法。我們要將我們的障礙、我執,執著這個我要、那個我要,這種『執』完全去除,我們才有辦法真正輕輕鬆鬆、安安全全在這條修行的道路上。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