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3月09日】三轉法輪 苦集滅道

Community:
Branch:

『佛法不離世間,人事物起無明,動一念生三細;尋求出世資糧,總一切法唯心,勸修持一切善。』
 
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更是沒有離開人、事、物,無明往往都是在人、事、物中產生。我們人就只是一個心念,動一念就生出三細。三細煩惱,就是很微細,我們的心在想什麼,沒有人知道。只是自己看到外面的境界、一切事物,內心起了貪念,聽到外面的聲音不如意,起瞋怒,這種貪、瞋都是一分無明,叫做癡。
 
癡就是懵懂,懵懵懂懂,看事物、聽聲音,起心動念,事理分不清,這叫做癡念。瞋怒的心也是從癡心妄動而起瞋怒。貪,去造作,這也是癡念一起,貪念就行動,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瞋怒的心,表達出很多不該表達的表情與事相,就這樣一直糾纏下去了。這是三細煩惱,從我們內心開始起心動念,是非分不清楚,就這樣開始,微細的心念會造作出很大的遺憾事情。
 
每天在看新聞,世間很多都是一念之間的無明覆蔽了心,就去造作很多憾事。親情,父殺子或是子殺父母等等,社會上這樣的事故常常都有。或者是愛恨情仇,互相毀滅,或是同歸於盡。也有的人莫名其妙,怨恨一件事,就毀滅了很多人的生命財產。很多事情都是從動一念心,生了貪瞋癡的煩惱,去造作很多的惑、業、苦,這都是從一念開始,而這一念間就是在人、事、物中生起的無明。
 
佛陀說法都在向我們分析人間苦、集的道理,啟發我們能知道要去滅,滅盡苦的源頭,就教我們滅的方法,要如何消滅這些貪、瞋、癡、無明的念頭。這是我們應該要學,應該要追求佛法,我們若能瞭解透徹,才有辦法增長慧命。所以『尋求出世資糧』,我們要好好找出如何增長慧命,慧命增長了,在我們這一生中所造作的一切,才有辦法好好理出了生命中這條道路應該如何走。
 
我們現在,時間是一天一天過去,生命是一天一天減,一輩子的壽命剩多少?我們不知道。因為無常,無法讓我們說我還沒老,老了才會死。不是這樣。這是無明生,不斷造作,無常一來,不分年齡,我們的生命就結束了;或者是造成了生命中的無常,由不得自己的無奈,你想要做什麼也沒辦法。這是無常,不是死,便是殘,受苦一直折磨下去。道理還不清楚,就無常發生了,這在世間也很多。
 
所以我們必定要趕緊找出我們的慧命,已經知道了,從佛法中瞭解,我們的生命中有慧命存在,慧命要從求法得來。我們若瞭解法,這叫做慧命。將道理吸收入內心,內心瞭解道理,應該如何走,應該如何做,我們懂道理了,就是長慧命。我們的生命減少,時間把握,慧命增長。所以我們必定要趕快『尋求出世資糧』,那就是要找法,道理要聽進去,還要身體力行做出來。聽進去是用功,做出來是德行,我們要功德並行。
 
內心若不修,光是聽、聽,會說,內心卻還是無明。遇到事情,我不高興,所以做事我就會鬆散了,或者是發一念很精進的心,外面什麼樣的境界給我,我將這念心退失了。像這樣,生命就是隨著時間、隨著無常隱伏著,生命何時會結束?不知道。就是這樣迷迷茫茫懈怠空過日子,這就是法沒有入心。
 
也曾有過精進的時期,但是道心不堅固,法不入心,所以退失道心了,又再回歸無明。凡夫這種起起落落,就是資糧沒有吸收進去,慧命沒有增長,生命不斷減少、流失,這是很可惜。
 
人間難得遇佛法。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說,諸梵天王蒙光,承蒙著這道光照徹四面八方及上、下,他們乘著這道光,經過了很長很遠的路來到大通智勝佛的道場,各個都表達出惡道增長了,天人善道減少了。這是每一段都有梵天王的表達。
 
梵天王們很懇切求法,要請佛轉法輪。世間的法是永遠存在,塵點劫無始以前就存在,但是要如何表達出來呢?以人間的事相。大悲梵天王請佛轉法輪,希望佛要轉法輪,表達出人間的事相,那就是因為世間有這麼多懵懵懂懂,法雖然在我們身邊,卻是懵懂讓它漏失了。
 
其實,法在我們的身邊,忽焉在前,忽焉在後。法,不論是在你的前、後,你轉東轉西,轉來轉去,法都在我們身邊。但是,因為我們有這麼多的無明煩惱,只要動一念心就生三細,很微細的心態就起心動念起來。
 
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無奈,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無明懵懂呢?為什麼我們自己這麼微細的心態都控制不了呢?我們就不由自己受這三細的念頭牽引得團團轉。其實,道理都在我們的周圍,我們卻是自己在那裡團團轉。
 
到底我們在轉什麼呢?時間是這樣無常地過,苦難的日子是這樣逼迫一直來,人間世事這麼多,我們到底還要沉迷到什麼時候呢?為什麼,法已經在我們身邊了,我們還在法中無明盲轉,無法突破。為什麼人生會這樣呢?尋求出世的資糧明明是我們探手就可得,取之不困難,卻是我們就這樣讓它流失了。法,聽了,只是拿來做辯論的工具,沒有拿來做我們入心修行的資糧,這實在是很可惜。
 
其實,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法要去哪裡找呢?『總一切法』,佛為我們說法是要讓我們瞭解一切世間的事物,我們應該要很清楚瞭解世間一切萬法,佛陀向我們開示的第一轉法輪,明示苦由集來。林林總總,總一切法就是唯心。動一念心,很多就是在於我們這念心,這念心是從所有一切法,是善法?是惡法?你動這念心是善或是惡?這我們要去明白。
 
一切佛法,總一切善的法也要從一心開始,這念心要堅定,這念心聽法,對世事要分明,這都叫做善法。若是我們懵懂的心起,很固執,或者心無定性,起了一念,發心勤精進,道理明白,清楚知道方向,但是定不下那念心,法很快就漏掉了。
 
我們的心不專,意不定,還是固執在自己的方法,這樣就無法隨人間社會的法去行。常常說佛法永遠不變,但是也要因應時代不同,人心、社會、生活不同,佛法也要應時代生活,人心起心動念的習氣,要讓它能回歸本質。要『總一切法唯心』,設法調整人心。
 
誰能夠去調整人心呢?佛陀說法,也只是給我們一個正確的方法,唯有自己能調自己的心,任何人都無法調我們的心。我們只是應用佛陀所說的法,佛能開示,悟入是要我們自己。同樣的道理,佛法擺在我們的前後、身邊,我們卻不懂得要用這個法,只是執著自己,這樣就是總一切惡法;就是我們的心源,這念心一動,很快將道心退失,隨著惡法去行,這樣的執著。
 
佛陀來人間,到底是說什麼法呢?『勸修持一切善』,就是這樣而已。勸人人要修一切善,勸人人要瞭解自己的心,這是『總一切法唯心,勸修一切善法』,我們才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佛法。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不離人、事、物,也就是因為人、事、物,才讓我們起很多的無明,動了我們的心,污染了我們的心,所以我們的心念一起,就生了三細。
 
貪、瞋、癡、我慢、懷疑,對佛法不能生起信心,對因緣果報觀沒有好好用心,這就是我們人生的苦,輪迴六道。法的資糧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要好好把握這輩子,時間是不斷地過,唯有我們現在聽法,好好接受佛法,不斷增長慧命,道理不斷入心。我們能有這麼好的環境,入人群好好修攝善法,吸收資糧。
 
蓮花在蓮池吸收養分,這就是資糧。我們在濁惡的世間人群中,能有這麼好的修行道場,我們應該要用心吸收資糧,來增長我們的智慧。這就是『總一切法唯心,勸修持一切善』,就是這麼簡單。這叫做佛法不離世間法,注意在人間的人、事、物,我們要好好用心去注意。
 
所以,我們瞭解<化城喻品>,其實體會要更深。道理本來就是在我們的身上,偏偏把它丟得那麼遠,而且道理原來就在當下,把握當下即是道理,我們卻是把它拉長到塵點劫,無數劫、無數劫的無始以前。這就是我們凡夫。
 
所以梵天王已經來請佛轉法輪了,前面的偈文說,『惟願受我請,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無量劫習法』。
 
我們已經說過了,『大微妙』,道理是很大,涵天蓋地。這麼大的法,宇宙虛空無不涵蓋的道理,最大的道理,最微妙的心法,非常的微妙。
 
心,我們都看不到;道理,也看不到,多麼的微妙!但是無明一造作起來,驚天動地,很多人禍從這樣開始。所以,這就是很大,也很微細,這全都叫做法,惡法、善法。
 
梵天王就是要請佛轉法輪,請佛以大微妙音,就是大道理,很微細的道理;很大又是很微細,這麼的深奧,其實是在人間,卻是我們無法去體會。我們能瞭解的,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在我們的身邊,在前在後、在左在右都有,四面八方、上下,無不都是法,所以我們要用心。
 
不過,我們就是沒有辦法,很悲哀,所以請佛慈悲,普遍將這大小的道理告訴我們。出佛的微妙音,道理要從佛口出。雖然是在我們的生活周圍,但是我們不知,就是經過佛的口說出來。我們現在所說的法,也是從當初佛陀所說法,轉法輪,我們再按照這樣的道理,這樣的記載,再不斷重複來講,不斷重複來吸收這個道理,這都叫做敷演。聽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就是這樣。
 
所以『無量劫習法』,無量劫就是不斷聽這個法,不斷聽,生生世世聽,生生世世說,說了之後生生世世傳,就是佛法要這樣傳下去。所以『無量劫習法』,法真的要不斷聽、不斷練習。
 
接下來這段經文說,『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
 
不論是十六王子請法、諸天請法,或是諸梵天王請法,佛都只是默然許之,接著後面又有人來了,一直在等這些想要來聽法的人全都來了,最後的尸棄大梵也到了,這樣大家都到齊了。尤其是十六王子也已經請佛轉法輪了,已經因緣成熟了,就即時佛受天人眾殷勤請轉法輪。即時,就是表示大通智勝如來許可,現在開始就要三轉十二行法輪。
 
⊙佛受天人眾殷勤勸請。此釋大通智勝如來許可受請,轉此廣大微妙法輪,非餘眾所能。所轉法輪為何?即四諦與十二因緣之法。由佛受請說法,王子後得覆講,正作結緣。
 
『轉此廣大微妙法輪』,大通智勝佛已經許可,開始要說了。這個法輪,『非餘眾所能轉』,這個法唯有佛陀才有辦法轉。雖然法,本來普天之下,鋪天蓋地無不是法,但是沒人有辦法將法轉動,因為這個法要經過覺性慧海,真正完成大覺啟悟的人,大覺者才有辦法來分析鋪天蓋地的大道理,所以『非餘眾所能轉』。
 
『所轉法輪為何?即四諦與十二因緣之法』。為什麼佛開始就用四諦、十二因緣法?佛佛道同,過去的佛是這樣,過去的大通智勝佛也是同樣,說四諦、十二因緣法。現在的釋迦牟尼佛,開始第一次說法,也是說四諦、十二因緣法,這是佛佛道同。佛受請,尤其是十六王子聽法之後,他們就要聞法者、傳法者,要不斷複講《法華經》。這段經文開始,就要做過去請法因緣這一段的結束,未來再開始的是十六王子請法,將來要聞法、說法、傳法的緣,一段結束又是一段的開始。
 
『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三轉』,就是一法必有三轉,每一個法都要反覆再反覆。佛經的經文也是長行文說完又有偈文,或是偈文之後再長行文解釋,同樣的道理,講法還是要三轉,較能清楚。這是這樣,你要知道;這是這樣,你要修;這是這樣,所以你應該瞭解。這叫做三轉。
 
⊙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三轉,謂每於一法必有三轉。茲先假四諦中之苦諦釋之:如說苦法,佛必先示苦之事相,如廣說三界、五道、四苦、三苦、八苦、一百八苦,種種逼迫不自在之相,以種種顯苦事相,此名示相轉。
 
『謂每於一法必有三轉』。我們要知道,我們要修,我們要證。同樣的道理,先用四諦中之苦諦來說,『如說苦法』,苦諦,苦的道理。佛陀必先要讓大家知道人間苦,苦有苦的事相,所以大悲梵天王為了眾生,道理要如何聽才會瞭解呢?請佛說事相,就是苦的事相。因為這位梵天王就是對人世間的苦,與世間同體大悲,請轉法輪。
 
佛陀說法就是同體大悲,苦眾生之苦,要讓眾生明白苦的事相,所以佛『必先示苦之事相,如廣說三界、五道、四苦、三苦、八苦、一百八苦』,很多苦啊!
 
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道。其實,這六道之中就有四道是苦。阿修羅也是苦,他有天福,無天德,雖然很富有,可以享受物質,不過他的心常常起煩惱,發瞋怒心,這也是苦。
 
人生又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苦。又有一百零八苦,這要說到何時呢?總是苦、苦、苦,無量無數苦,豈止是一百零八苦?不止啊!煩惱,真的是很多的煩惱苦,種種逼迫不自在之苦相。『以種種顯苦事相』,我們大家若好好聽,好好體會,世間多少的苦啊!不論是天災、人禍,家庭、社會,人與人之間,很多的苦,這就是名叫『示相轉』。示苦相,轉苦諦法輪,這叫做『示相轉』。
 
⊙次復各各說明苦之所由來,以明知苦之諦理。雖苦之理,非即是苦,然理恆通於三界各苦之事相,故需明苦源;因而知苦諦之實不虛,此名勸修轉。
 
『次復各各說明苦之所由來,以明知苦之諦理』。這個苦的由來就很多了,這麼多的苦,我們若知道道理是這樣,這個道理是從哪裡來?雖然說『苦之理,非即是苦』,但是『理恆通於三界各苦之事相』。這些苦分析到底,其實一切歸空。人生短暫,問苦,苦何在?到底是如何苦?你的煩惱分析到底,這有什麼好煩惱呢?人生因緣生、因緣滅,偏偏在這個生滅中總是苦不堪,這就是在三界裡有這麼多的生滅法之苦。欲,貪欲苦;色,色的掛礙苦;無色,心靈煩惱苦。很多的苦,所以我們要去明白各種苦的事相,去瞭解苦的源頭,因為瞭解,我們知道苦的道理是真實不虛。
 
世間的確是苦,真實不虛,這叫做『集』,集了種種的苦。我們要瞭解這都是自己去造作,自己去惹來這麼多的苦;造作這麼多的無明,造作那麼多的苦因,所以得來了這麼多的苦果,這都是集種種的因緣。我們既然知道了,我們要滅這個苦,就要修;因為『集』,所以我們要修。
 
⊙次更說苦之實性,若明實性則苦無自性,即以真如法身實相之性為性。苟證知此,則苦之事相與苦之理均了不可得,此明作證轉。是謂三轉。
 
苦有苦的實性,『次更說苦之實性,若明實性即苦無自性』。再更深入向我們說苦本無自性,不是說你一定要這樣的苦,不是,是我們自己去造很多的苦因,才會受了這麼多的苦報,它本來無自性,真真正正是無明去造作。
 
我們一直說要修的、要去除的,就是無明。無明煩惱去除了,才能真如實性現前。這些無明都沒有自性,那是我們的習氣,我們不斷習氣、煩惱覆蓋著。這念心是總一切法,就是因為我們的習性,所以我們現在要修,知道『諸惡莫作』,總一切惡法莫作,我們就不要再去造作;『眾善奉行』,總一切善法,我們要修,才能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去除污垢、無自性的苦,留下來的是我們的真如法身實相之性,這真如本性才是我們的真面目。
 
『苟證知此,則苦之事相與苦之理均了不可得』。我們瞭解,證明苦的事相與苦的道理全都不可得。這些苦的事相,其實你這樣爭啊爭啊、執啊執啊,爭執之間,到底你得到什麼呢?什麼都沒有得到,只是惹來了很多的無明、煩惱、苦而已。到底我們要爭什麼呢?苦在哪裡呢?道理我們若透徹了,就沒有什麼好爭執了。所以苦的事相是來自我們這念心,追究到底,了不可得。
 
『此明作證轉』。此是苦,你應該都要瞭解,瞭解證明這些苦都是我們一心造作出來的,我們應該要瞭解。瞭解叫做『證』。要很透徹瞭解這個苦的源頭,其實是一念心的動作罷了。
 
總而言之,要知、要修、要證,這就是三轉。
 
要修的是『集』、『滅』,才能夠得道。你若瞭解苦,我們已經就是受苦了,瞭解苦是來自『集』,要去除苦就要滅,若能滅苦才是道。這樣不斷反覆,三轉四諦法,希望我們人人能夠瞭解。
 
利根的人一聽,就能夠瞭解;中根的人,再次說給你聽;若是較鈍根的人,就要再三反覆說明。這過去都說過了。同樣的四諦法,我們要很用心去瞭解,我們是如何的過程、如何的造作,招來了多少的煩惱、無明等等,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滅,滅了之後才能證知,完全瞭解。這要看我們大家是不是有用心在法上,最重要的還是要人人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