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21日】造福緣 持淨戒

Community:
Branch:

『人間造上上十善福緣,持人間上上善戒淨慧,梵天色界淨善福無染,見奇瑞光相所以心喜。』
 
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描述,梵天王找光而集合到佛說法的地方來,用至上虔誠的心獻供,散花圍繞,同時也懇切請佛說法。這段時間,聽起來是這麼長,卻也不能疏忽掉,我們學佛者以及人間人人所應具備的虔誠心。
 
虔誠,日常生活中中待人處事,對人人要虔誠,對事事要虔誠,對天、對地,無時不在虔誠中,從我們的內心用虔誠敬意來面對每一件事物。面對每件事物,就是面對每一件大小事理,我們學佛不就是要學得法入心嗎?法就是道理,道理要入我們的心來。要去哪裡找呢?就是在心裡,內心表達出來就是在事相,人、事、物一切形象,我們都要很用心。
 
稱為梵天王,那就是在人間時時都以虔誠心待人處,在人間所造作的是『上上十善福緣』。我們要做到上上十善福緣,必定要對人事物時時培養虔誠、敬恭的心。還要持『人間上上善戒淨慧』。因為我們人人都是在同一個空間、大地上,不論是臺灣或是在全球各國,每個人都是在人間,人與人之間,我們要持的是上上的善戒。
 
我們除了造十善,還要持上上的十善戒,這樣自然對事無私。除了虔誠付出,又沒有私心的善,付出是無所求,在行善中不求名、不求利、不為自己,付出就對了,這叫做上上的善戒。這樣自然就是清淨慧,我們就得到清淨的智慧。這若沒有清淨智慧,哪能做得到呢?
 
所以,在一九九0年八月二十三日,我在臺中市新民工商有一場『幸福人生講座』。其中一句話,呼籲大家『用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這樣輕輕地說,聽的人重重地就聽進去了,這樣開始發心,一心立志絕對沒有退失,這個願力已經恆常不動搖,一直維持下去,直到現在,我們已經有十幾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都是把握因緣,就地做環保。
 
看到現在的氣候變遷,有知識的國家學者一直在研究,為什麼氣候一直不調和,氣候變遷這麼極端?在先進國家,他們的社會,愈是體會到臺灣在推動的環保,環保菩薩用心的投入,愈感覺到這是接近人間的大事。
 
天地人間接近科學的證明,證實了人人的生活中,不斷地將地球的資源一直消耗掉了。工業發達所造作出來的東西,在地球上掩埋就是不會爛,整個地表受這些垃圾重重疊疊一直埋,整顆地球未來不堪設想。一些土地已經表面上都是受這些千年、百年不會腐爛的塑膠類整個掩埋了,土壤就會消失,覺得事態嚴重。
 
又是地底下資源的消耗、消磨,推究到底真的是嚴重的問題。既然慈濟人有這樣的方法,『有法度』,只要將法聽進去,人人伸出雙手來,隨手就能將這些不會腐爛的塑膠類集中起來,可以舊翻新,重新再製,資源沒有消耗,又不必讓工業受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其他先進的國家,已經跟隨臺灣環保的方法開始做了。
 
尤其是現在天氣這麼熱,衛生若沒有照顧好,有潮濕的積水就孳生蚊蟲。這蚊蟲叮人,會傳播疾病,叫做『登革熱』,以前叫做『天狗熱』。臺南也發現了千多例。
 
這個蘇迪勒颱風,樹枝被吹斷滿地,垃圾滿地,塑膠類的袋子也含著水,清都清不完,蚊蟲一直孳生出來,登革熱的病例一直增加。現在快要開學了,暑假快要過去了,學校和公園,大家很擔心,所以鄰里長拜託慈濟人是不是可以來幫忙。
 
慈濟人本來就是不請之師,何況重視環保,所以大家歡喜,有受邀的、未受邀的,大家去投入清掃公園。其中臺南一所億載小學,學校不大,不過,老師也不多,要清理這間學校真的是很困難。慈濟人就自動去這間學校,動員來幫他們清掃。我們臺南慈濟中小學的學生也聽到消息了,趕緊學生也去投入了億載國小打掃。
 
我們的孩子接受訪問時,『你們大家怎麼也來參加?』『是啊!因為快要開學了,很多的小朋友,若被蚊子叮到就會感染登革熱。』所以為了避免學生被蚊子叮,避免再孳生蚊蟲,所以他們自願來投入清掃。這就是用心,不為了什麼,是為了要預防登革熱,讓這片土地能夠清淨,蚊蟲不要一直孳生。就是這麼單純,所以大家動員去付出,無所求,只是要維護人人平安、健康。這就是慈濟人在社會的付出。
 
彰化有一位施林冬花老菩薩,今年已經八十八歲了,做了二十幾年的環保志工,現在年紀大了,拿柺杖出門,沿路撿。兒子、女兒很不捨,一直勸她不要做了,年紀這麼大了,萬一跌倒呢?她就說:『我不只是拿拐杖要做,我還會騎三輪車。』果然,她不只是拿拐杖這樣路上撿,她就是騎著三輪車去村莊裡收,看看她做慈濟、做環保的精神。
 
她說:『我去村裡除了能環保回收以外,我就是要收會員的功德款。我要一直做,做到無法做為止。』所以她希望兒子和女兒不要阻擋她,讓她過很甘願歡喜的人生。我看她騎三輪車載著那一堆回收物,村莊沿路這樣每一戶去收,又要收會款,又要收家家戶戶『清淨在源頭』,環保資源也順便能載回來。
 
臺南還有一對老夫妻,老先生許吉彬,今年已經八十歲了,他的老伴張靜玲,七十六歲,兩人都受證委員與慈誠,他們也是一直投入環保。他們兩夫妻每天開著載重三噸半的車,山上這樣繞,家家戶戶去收,一天兩次,來回將近三百公里。一大早出門,收一趟回來,一趟上山五十幾公里,來回一百多公里,一天兩次這樣收。
 
他們說:『若不做,我們難道沒有感覺嗎?』他這樣說:『地球上愈來愈熱,就是因為大家所用的東西太過度了,工業製造的東西太多了,這樣在消費,這樣在浪費。丟掉的東西,埋在地下不會爛。大家都說,溫室效應,氣候一直熱起來,這與環保有關係啊!我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就是兩個老伴一直做,照顧這片土地,不要埋那麼多垃圾,將土地照顧好,這是為後代子孫好。』『要做到何時呢?』『就是一直做,做到無法做。』
 
看,這種發心立志,這不就是立弘誓願,發四無量心。這種慈悲與投入菩薩的行列,一個是委員,一個是慈誠,不只是入人群中,與組隊的活動不脫隊,又是堅持在環保,照顧天地。天氣熱,他們就覺得,人家都說是工業太發達,製造的東西太多,所以溫室效應,所以他們要照顧這片大地。你看,這三位就是我們老菩薩的典範,我們的老菩薩不都是這樣嗎?
 
不只是老菩薩,還有實業家,還有工程人員等等,粗重細膩,不論士、農、工、商,任何一位投入慈濟都是這樣付出。你們想,這不就是在人間造上上十善福緣嗎?慈誠、委員在人群中,勤務很多,還要做環保,付出無所求,這不就是持人間上上的善戒嗎?
 
諸梵天王,他們過去在人間就是這樣做,就是這樣地造上上善、持上上戒;造善、持戒,生在梵天,還要再求法,所以十方的梵天王紛紛到道場請佛說法。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佛法不離世間法。法,就是道理,道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用最虔誠的心面對人、事、物,這樣去付出。剛剛這幾位現代的菩薩,就是典型人物。他們做得到,人人都做得到,所以不困難。佛經雖然很深,其實是離不開我們的生活。
 
前面經文,『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咸歸請,當演深遠音』。
 
擊鼓,就是用四大和合的堅質物。天地間,地、水、火、風所形成的物質,有為法變成了物質,不論是鼓的鼓質,楗槌的槌質,用這樣互相來擊。叩鐘、擂鼓,這個聲音要來警醒人人漫漫長夜之迷,讓我們要好好精進,這就是轉法輪,擊法鼓,吹法螺。
 
『普雨大法雨』,就是佛所說法。土地上的乾旱,就如<藥草喻品>所述一樣,一雲一雨,滋潤大地,同樣的道理,佛法如雨露,滋潤大地,大地萬物甦生,就是非常的繁榮,草木都能長起來。所以,佛的說法如雨露普潤,像是雲、雨、露水一樣,能夠普潤大地,我們人人的心地就是需要有佛法來滋潤。
 
所以,『以譬喻鼓策勵』,法就如鼓策勵,激發我們精修的意思。來策勵、來勉勵我們。要不然,我們人人本具佛性,只是重重無明覆蓋著。就是來策勵我們,好好地將一層一層的無明撥開,激發出我們要精進,念念的心,分分秒秒,這念虔誠、精進的心一定要激發出來,來鼓勵我們。是這樣的意思。
 
⊙而吹大法螺:螺聲,佛法喻吹大法螺聲,能驚醒夢中的人。佛法隨根應機而轉,名吹法螺。
 
吹法螺。看,西藏喇嘛每天都用長長的嗩吶,他就是這樣吹出去,而我們是以叩鐘。他們是用吹的,這個聲音吹出去就能傳很遠,因為在高曠的地方,這麼多人這樣來吹法螺,讓大家聽到了,要精進了。
 
螺,就是海螺,有一種海螺很大。以前從海邊撿起來,已經乾掉的海螺,拿來吹,聲音也很響亮。所以這個螺,以前的人將有些東西造型成螺一樣,貼在嘴上吹,螺口較大,吹出去的聲音就擴大。
 
古代發號司令就是用螺。尤其是戰地,將要開戰,就是敲鼓吹螺,表示敵人差不多到什麼地方了,我們要趕緊整裝,盔甲要整齊,準備要上戰場。這種司令發號,就是用鼓、用螺。這也表示佛法就是不斷在警惕我們,人生苦短,我們要精進,我們要持戒。因為我們在人間人群中,如入戰場一樣,我們若一不小心,也會受盡了很多的煩惱無明。
 
《四十二章經》也說,修行者如穿盔甲入戰場。所以我們也要聽鼓聲、法螺的聲音,時時警惕我們要有精進的心。
 
⊙普雨大法雨:佛之說法,如雨露普潤。以譬喻鼓策勵,激發精修之義。螺取施號發令義,雨取潤澤義。教法能令眾生破惑拒魔,力破無明重障,如法鼓摧發猛精進。
 
『普雨大法雨』。佛說法就如雨露,能潤澤眾生。法是聲音,就如鼓與螺,法本身就如雨露一樣,能夠滋潤大地。
 
『教法能令眾生破惑拒魔』,能夠破除我們的迷惑,煩惱魔軍一來,我們有辦法將它隔開。我們修行,煩惱一來,我們要趕緊將它破除,清除掉,這叫做拒魔,拒絕無明煩惱入我們的心來。
 
『力破無明重障』。法有力量破除我們的無明重障。每天『晨語』時間,我若話說完了要出大殿,就聽到大家念:『願消三障諸煩惱』。是啊!三障煩惱,貪瞋癡等等的煩惱來障礙我們,我們要好好地將它消除。所以,很多很多的無明障礙,我們要提出力量,修行者如入戰場的力量,拒絕很多的無明、煩惱來障礙我們的道心。『如法鼓摧發猛精進』,這樣摧發勇猛精進心。鼓聲陣陣,我們就能發出助力,向前衝的精進心。
 
⊙法音宣暢,能令遠者悅,近者集齊受道,如聞螺聲聚集聽號令。
 
就像現在大家在薰法,『視訊連線』沒有秒差,在面前的人,大家集中在這個地方精進。遠方的人,他們也是一大早天未亮就出門了。假如是冬天,他們也是要忍著風雪,大家集合就只為了要聽法,同在這個時候。令遠方的人聽了,受到法了,他們也能得到法喜充滿,近的人更應該要齊集來受道。
 
修行者同在一個空間,在這個環境裡豈能再懈怠呢?遠方的人都是忍著風霜雪凍,他們都要來聽,聽得很歡喜,何況我們同在一個環境裡,豈能不集齊來受法嗎?所以我們應該要『近者集齊受道』。『如聞螺聲聚集聽號令』,就如法螺一樣,聲音已經響了,叩鐘、擂鼓了,『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應該大家睡意未消,聽到鐘聲就要趕緊清醒,不要再有睡眠煩惱。『聞鐘聲,煩惱輕』,輕快起來,就沒有想睡的這個沉重無明煩惱。很輕快,趕緊起來,趕緊集合去精進,『智慧長,菩提生』,這就是聽聞鐘聲。
 
古時候的人就用螺聲,發出聲音,趕緊聚集來聽號令。法就如號令。我們要如何去破除煩惱?有方法,這就是法。所以我們要好好來聽,學習如何與無明煩惱惑作戰,我們要精進,無明惑該如何去除,要聽法的號令,告訴我們如何預防,如何去除,如何行善,如何止惡。止惡、行善,這都是佛法能夠在我們的內心時時發揮精進的作用。
 
⊙一音說法,隨類得解,無不入道,如一雨隨地各得受潤。
 
『一音說法,隨類得解』。聲音一出來,我們就能瞭解。就如法鼓,就用『四大』來分析,鼓聲要如何能響起來呢?『四大』,不只是鼓的關係,發出這個聲音,人類小乾坤、大乾坤,一切一切的物相,無不都是四大,軟硬兼具都有。所以這是『一音所說法』,讓我們瞭解更多事。『隨類得解』,能夠隨什麼樣的根機各自能瞭解。『無不入道』,若能夠瞭解法,一個一個道理慢慢去體會,或者是頓悟的人,一聞千悟,得一個道理,知道四大的道理,所看的一切一切物質,包括人類,包括世間一切有事有相,道理都包含在其中。
 
不過我們就是眾生健忘,很容易忘記,就要不斷一而再,再而三,還是出自聲音來說話,話中就是法,所以『隨類得解』。看他的根機是什麼根機,是利根機或鈍根機呢?眾生『隨類得解,無不入道』。不論是利根機的,或是較遲鈍的根機,就是這樣靠著聲音,步步精進,事事瞭解,進步就是入道。
 
『如一雨隨地,各得受潤』。像是雨,雨是一味,都是同樣的,你到了哪裡盛雨水來嚐嚐看,都是淡的,水的味道。
 
⊙度無量眾生:擊鼓吹螺,轉法如輪,雨法雨潤澤大地,總願度脫一切眾生。如來說法,有形聲二益,如如意珠,如藥樹王,所益弘多,故云度無量眾生。
 
『度無量眾生』。法味是一,但是它能復甦大地所有一切眾生,這就是『度無量眾生』。就如擊法鼓、轉法輪,『轉法如輪』。輪子必定要轉,從塵點劫以前,無始以來就有的道理,千古不變,一直到現在,就是要靠我們不斷輾轉相傳,這也是叫做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也是承著無始劫以前的法,這樣不斷在說過去佛所說的法,我們現在也是要不斷說過去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說過去佛的法,還是同樣要這樣不斷不斷地轉法如輪,一直輾轉下去。車輪,車子有輪才能愈跑愈遠,這也就是『轉法如輪』。
 
所以『雨法雨潤澤大地』。雨,就是下雨,下這場雨是要來潤澤大地。大地五榖雜糧要生長起來,要讓人類有活命,而我們的心地也要法雨來滋潤,才能活出我們的慧命,所以『雨法雨潤澤大地』。『總願度脫一切眾生』。這就是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佛佛道同,誓願度眾生,這是總願。
 
『如來說法,有形聲二益』。有佛出世了,這是佛的形態,出現人間,從小到大的過程,修行,表達出那一分堪忍、吃苦,修行這個過程,覺悟了,所有的道理瞭解了,發出聲音來說法。這就是如來,如來是以身形『乘如是法而來人間』,成佛之後,用他的聲音來說法,所以,有形、有聲二益人間,用聲音與身形來利益人間。
 
『如如意珠』,就像如意珠。如意珠是古人的寶物,我想要什麼東西,只要有這顆明珠,就有什麼東西。『如藥樹王』,人若生病,就是有這樣的藥來治療。所以說生活不必擔心,身體能健康,所饒益弘多,讓人人身心健康,生活無礙,這就是真正佛法在人間。
 
⊙我等咸歸請,當演深遠音:我等咸共依歸勸請,當為眾演深遠法音。聖人談吐,貴在投機,言近指遠,淡中有味,故云深遠音。
 
『我等咸歸請,當演深遠音』。『我等』就是諸梵天王,梵天王大家共同願意皈依,聽佛說法,希望聽聞佛陀的深遠音。佛的聲音有八音,近近地說,遠遠的也能聽到。所以說,遠的人聽到,歡喜,近的人要更精進,要集合受道。遠方的人,梵天經過千百萬億國土,他們也會來。看到這道光,道理的源頭,也是要來追求。
 
所以,『遠者悅』,在遠方的諸梵天王也全都集合來了。『我等咸歸請』,共同來歸依佛,希望佛陀能講說究竟大法,這就是請佛轉法輪,也是佛的深妙音。
 
聖人所說的法,貴在投機,不論是人間,天龍八部,或者是梵天,都同樣『一音圓演』,這就是投機。所說出去的聲音,不論是什麼階層的人聽了,深淺應機吸收。『言近指遠』,在近的地方說,其實也指出很多很遠的人在聽,很長久以前的道理,也將它拉到現在這樣說。『淡中有味』,雖然是很淡,經文很淡,也是很艱澀、很深,但是你愈是研討,它的滋味,淡中有味,所以叫做深遠音。
 
是啊!法是那麼的深,道理是那麼廣,要如何說得人人能瞭解呢?不過『一切唯心造』,只要我們好好地在人間造上上十善福緣,持人間上上的善戒淨慧,自然聽的法,隨機,大家各人吸收,各人不同,深淺都能有受益。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