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1月19日】大光普照 勝諸天光

Community:
Branch:

『佛之說法如虛空中風畫,說而無說故有利物之用,度我及諸他同證菩提願,四悉隨機開顯聞解思修。』
 
修行,聽法,其實修是如何修呢?是要修什麼呢?我們要細心好好來思考。修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修行是要長期、無間、無餘,時時心存敬重,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要修、要行,不知不覺總是集『四修法』,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展現出來。若能在生活中力行四修法──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這四項展現在我們日常生活裡,粗細都一樣,有形、無形,我們都是這四項的修行,在在都是在我們每一天、每一刻中這樣過生活,這就是修行。
 
當然,人間菩薩道,明顯的人人都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是人人都會說的,是不是人人做得到呢?這我們就自己問自己。六度、四修若在日常生活中都做得到,這樣你們就是在修行,依教奉行,這是佛陀的教法。
 
『佛之所說法如虛空中風畫』,意思很深,也是很明顯。佛陀所說的教法,聽了就過去了,到底法是不是入了我們的心,用在我們的行動中呢?假使聽了沒有入心,這有如虛空,我們看起來沒東西,其實道理存在,我們都沒有運用。若是有用,儘管是虛空中的風畫。看看這大地上,只要你一顆種子落土,不論是什麼種子,落土不必多久,你就看到土地上有小樹長出來,樹種、樹苗、小樹、大樹,在大地上增加了風畫,大地高高低低的樹木都有了。
 
或者是隨著人的心欲,一片的大地由工畫師開始,將這片大地畫出了高樓大廈,就開拓道路等等,夠嗎?不夠;高架橋也起來了。過去是一片寧靜的環境,大自然有山有水,空中風畫,這是自然法則,經過了人的心欲,這個畫面沒幾年就變了,變成另一個畫面。
 
常常若一段時間沒有經過的路,再來經過時就會驚歎:『怎麼都不同了!以前這片土地,現在的建設,看,怎麼都不同?』這就是空中風畫,那個圖畫都不同了。這就是本來的大自然法則,經過了人的心欲追求,就整個都變了。
 
佛陀說法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人人本具佛性,大自然法則,本地風光是長什麼樣子呢?但是後天的無明煩惱,就在這片大自然本地風光,就變了,變、變,已經和過去是不一樣了。這是佛陀要我們瞭解,世間萬物無常,變遷不定,這就是世間,所以要我們好好地找回自己的本地風光。
 
所以說法,『說而無說故有利物之用』。我們若不瞭解道理,一直一念的欲念,世間法一直走,一直變了,變得現在的社會完全變態了,全都不同。知識者,自稱是知識分子,隨順著世態的轉變,他就是一直在這世態轉變中,把握不住自己本地風光,矛盾的事情很多啊!對別人,『你必須這樣做。』而對自己呢?自己是這樣這樣做。看別人,別人能做的是犯法,卻說:『你做的事情是對,但是你要做得更對一點。』更對一點,不知道要對什麼呢?但是,『你一定有力量,你一定能做得到,這是別人做不到,現在很需要你去做。』
 
是啊!別人都做不到,連我也做不到,卻是對別人說:『你應該要做得到。』像這樣,這種說而無說。佛陀教我們的就不是這樣,卻是你面對的很多事情,就是有說好像沒說一樣,是對或不對呢?我們自己心裡有數。佛陀要我們,對或不對要很清楚,是、非,世間有大是,也有大非,對的,要比它更對,做要做得更對,因為佛法是無止境,修行是無間斷。
 
佛陀說法四十多年間,他用種種方法,凡夫的錯誤,用五戒、因緣來警惕大家,人人有苦、有煩惱,他就為我們循循善誘──世間的苦,這是因為這樣的因緣集來的苦,你要去預防這個因緣,不要去造作這樣的緣,自然你就不會有這個果的感受。你要很守自己的戒。所以說苦、說戒,說世間的苦,分析給大家瞭解因緣果報,教我們要守戒,這就是開示初步。
 
還叫我們要積極去行十善,去修人天福,人間福、天人的福。這是佛陀隨根機而說法,教育我們,讓我們慢慢回頭是岸,慢慢向我們的真如本性接近。因為真如本性是清淨的,所以就開始教我們要戒,戒就能防非止惡,預防不對的事情再來污染我們,哪怕是從五戒開始,我們好好守持。這是一般在家弟子,人人從開始聞法、聽法,修行的開頭從五戒十善。
 
接著佛陀就要再說『十二因緣法』。人生真的苦,苦在內心心體,我們的內心那一念真如本性,一念妄動開始,就說起了因緣法,如何來投生,怎樣的過程等等。這就是佛陀說法如虛空,擴大開來就如大虛空,涵蓋了虛空法界,遍虛空法界。落實下來,就如空中的風畫一樣,一幅一幅的圖,人間高山大海、山河大地,自然法則等等,無不都是已含具了道理。
 
<藥草喻品>不就是說盡了天下萬物的道理嗎?所以說,這種虛空中風畫,這是我們的心地風光。每個人的真如本性,法回歸於虛空法界,我們都要很清楚,大地一切人、事、物的景象,我們也要很瞭解,這是佛陀向我們說的話。同樣的,我們的心假使沒有保持好,外面的境界慢慢不斷變遷,這個變遷就境界完全不同,自然被破壞了,大地風光已變。
 
所以我們要好好聽佛的法。雖然說而無說,佛陀說的話說出來了,你若接受有用,自然有利物之用。他說出來,你若沒有用,這個法還是回歸於空,回歸於道理上;你若是接受道理,就是有利物之用。人人接受法,就是這麼簡單,在日常生活中四修法,我們自然『度我及諸他同證菩提願』。
 
佛陀的說法,每個人的『我』,你的『我』也有所求,我的『我』也有所求。你們的名稱,自己也叫做『我』,你們的『我』也有所求,希望聽法,我們能透徹瞭解,能將佛法轉為入我們的心,成長我們的慧命,增長我們的智慧,我們所求也是如此。無量數的『我』,何況這個『我』,就如大通智勝佛成道了,大家慶幸歡喜,請佛說法,利益我及諸天人。天與人,天地萬物都能受益,所以叫做『度我及諸他』。『諸他』是天地萬物,天人、地上的人、大地的眾生。
 
大地眾生,人類若有修行,大地眾生就自在,有保障;人心若不修,弱肉強食,軟弱的人被強的人欺負。總是希望我們人人能接受佛的正法,我們大家修行者同樣是接受佛的教法,要互相尊重,互相讚歎。古人說『僧敬僧,佛法才會興』。是啊!修行的團體彼此尊重,在團體中共同生活的修行者要共同感恩。
 
我們的常住,我常常說感恩。每天若到餐廳,感恩啊!這個大家庭,天下大家庭,就是有這麼多人伸出你們的雙手,發你們的心,發心甘願這樣做,我們才能有這樣,天下人認為是他的家庭,所以時時感恩啊!無非讓大家都能來接受到法,在這個訓練菩薩的道場,要如何行六度,要如何四修法,這就是『同證菩提願』。我自己與大家共同在這個道場能同證菩提願。
 
所以我們『四悉隨機開顯,聞解思修』。我們能顯示聽了之後要解,然後要思考,然後要好好修啊!四修法、六度行,常常自問,我們有啟動嗎?『四悉隨機開顯』,應機,『四悉檀』大家還記得嗎?『世界悉檀』,為世界;『各各為人悉檀』,為人類;『對治悉檀』,眾生貪、瞋、癡、慢、疑,他什麼樣的心的毛病,我們就用什麼法去對治。最終,佛陀還是以第一義悉檀,就是一大乘法,希望人人要行菩薩道,入人群中去歷練,去結好緣,去瞭解人間的無明惑這些煩惱,我們清清楚楚,為他轉煩惱為菩提。
 
⊙四悉檀: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
 
最近每天都說,希望能加強大家的理解與記憶,希望大家要很用心。第一義,就是一實乘法,是佛陀期待我們人人真的要用心,要去行菩薩道,這條大菩提道往前走,才能到達了佛的境界,這是必經之道,不論多久的時間。因為我們生生世世,已經整個心煩惱重疊,世世重疊,現在我們也要開始發心,日日將煩惱去除,不要等到生生世世,在今生此世,我們就要層層的煩惱層層去除,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地方。
 
前面的經文說,『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
 
日月,在宇宙間,太陽就是常光,永遠都是亮的。卻是我們的心自造作,遮蔽了光。這個光明,是被我們凡夫自造作遮蔽,若是自造作的煩惱、無明,惡業重,就永遠看不到光明,永遠都是將這個光明遮蓋起來。所以說,『其國中間幽冥之處』,自己心自障礙的人,他得不到道理,聽不到佛法,心門打不開,自然日月光就透不進來,所以是『日月威光所不能照』。
 
它本來就有這樣的光,就是眾生自己無明的門一層一層關著,所以這無明沒打開,日月光就照不進來。這就是我們儘管聽法,是不是如風中之畫,我們聽與沒聽一樣呢?若是這樣,『日月威光』,就是佛法的真理,也沒有入你的心裡去。卻是佛法它在這日月照不到之處,若是因緣成熟了,無明的門開了,真理進來就光明了。
 
聽,過去不曾聽過,不知道法就是這樣,聽了之後,『哦!原來就是!』這就是忽然間在這個地方,這麼多人,同時若將法入心,『我體會到了!』他也說:『我瞭解了!』彼此之間互相體會、彼此瞭解,有志一同共行菩薩道,面向光明,背棄黑暗;黑暗的已經過去了,光明在我們的面前。
 
若這樣,就是『其中眾生各得相見』,因為我們的面前一片光明了。『咸作是言』,這樣的光明已經照耀到幽暗的地方了,看,那些人,光一照到,出現這麼多人。
 
⊙『其中眾生各得相見,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眾生?』《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在暗夜中的人,看不到暗暗的地方有人,忽然間,『我看到了!』因為光明一照,人人互相相見。
 
怎麼會忽然間出現這麼多人呢?這些人本來就有,無明覆蓋,只是將無明打開了,光發出了,是自心光發出,能見到光明,我們能瞭解人人,人人瞭解我們,彼此之間互相瞭解。過去的無明,過去的誤解,掩蔽了我們的心,除去怨、恨、仇,原來你是對我好的人,原來你是能助我力量的人,我們能共同合作,這也是一樣。明明我們就看到人,但是以為他與我無關,其實他與我關係很大,我們能互相瞭解,這也是叫做彼此相見,因為道理我們能體會。
 
再接下來經文說,『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
 
這段經文又再說,其國界諸天宮,『其國界』是哪個地方的國界呢?當然是大通智勝佛那個時代。那個時代,就是塵點劫那麼久以前。那個國界,有欲界諸天。
 
⊙又其國界諸天宮殿:又其大通智勝佛所有國界,欲界諸天所居宮殿。
 
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也是有欲界諸天,我們也說四天王天、忉利天,一直一直到了虛空,其實佛經典中所說的世界很多。不明的星球,它是不是有生命、有人類、有天人呢?不過,我們都是在這個虛空法界中,地球也是在虛空法界中,若要說,我們也應該是天人,因為我們是在虛空法界。任何一顆星球,無不都是飄浮在虛空,在這個天體宇宙的軌道上運行。所以這個國界,就是我們地球這個界限的地方,我們有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地球這個大地的界限,是釋迦牟尼佛他發心願,願意來這個地方,五趣雜居,堪忍的娑婆世界。
 
因為我們地球上的環境本來是很美,就是因為人類起心動念而醜化了地球,破壞地球。因為人類人心不守規則,彼此之間結仇連怨,造成了很多的災禍,污染了整個空氣,這也是在天體法界中的一個世界。到底塵點劫以前,大通智勝佛的世界,相信也是同樣有大地、有天空、有境界、有宮殿等等,所以也稱為國界。任何一個地方應該都有。
 
『欲界諸天所居宮殿』。在六欲天界裡,魔王也期待能夠天人增加,不過,魔王會擔心,有的人去修行,脫離了生死,就是不去天界,害怕天界會減少了天人,所以有時候就是有天魔擾亂。在經典中常常會看到。
 
其實天魔在哪裡呢?是在心啊!我們人人的心,修行者同樣有煩惱無明來困擾自己,有魔的境界使他偏差,清淨心消失了,佔有心增長,佔有欲的心態也有啊!修行者也會受心魔、天魔控制了。所說的天魔就是自然的煩惱,我們人人內心都有,我們要修行,就是連這些自心煩惱也要去除,所以要好好用心。
 
所以,又佛所有的國界,以及欲界諸天所居的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六種震動,其中是有成佛時,其中還有說法時,這都會六種震動。震動是一個形容詞,是我們的心體震撼,『我很感動!』從無明一轉成為清淨菩提的心。
 
⊙乃至梵宮六種震動:乃至色界十八梵宮,在色界中共有十八層天,六種震動。
 
這六種震動,不只是在人類世界,『乃至色界十八梵宮』,就是十八層天。在色界中,總共有十八層天,六種震動。其實,十八層天要如何體會呢?這對我們來說還不重要,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一層一層的欲,我們真的要一層一層去除。
 
⊙六種震動:佛入胎、出生、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時,法爾有地動光照,有緣者,遠在他方亦覺,無緣者,近亦不知。
 
六種震動,佛入胎、出生、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這叫做『動之六時』。法開始在人間,就是地動光照,有緣者,遠在他方亦覺;無緣者,近亦不知。就是佛法已經很明顯在人間了,大地黑暗變成了光明。這就是我們的心地,我們的心體,我們自己的心是非清楚,無明煩惱我們應該要遠離,我們心要有無漏法,法入心,不要漏掉了。
 
這種『有緣者,遠在他方亦覺;無緣者,近亦不知』。有緣者,在很遠的地方,道理他聽得進去,他能身體力行,他起很尊重的心,他瞭解。但是無緣的人,哪怕在很近,哪怕在身邊,聽到的法,他也不會尊重,他還是法不入心。
 
心,『背覺合塵』去了。我們應該是要『背塵合覺』,修行者,過去的塵埃無明要抖擻掉,完全要去除。但是我們明明在清淨的理,在我們的周圍,我們偏偏就是違背這個理、清淨的法,這樣故意去惹煩惱,這叫做『背覺合塵』,將『覺』相違背了,無明惹煩惱。我們若是真正有緣的人,自然『背塵合覺』,無明我們已經放棄,回歸我們清淨的覺性。這只是在有緣與無緣之別。
 
所以,佛陀一直要我們投入人群去歷練,要到人群中結善緣,不要只是自己對就對了,這種放棄他人,自以為是,這樣你結不到好緣,你看不到真實煩惱的根源,哪有辦法去除煩惱,讓我們回歸清淨呢?你必定要在人群中才能看到他人的錯謬,分析瞭解清淨的道理,應該我們要在人群中得。《無量義經》不是一直告訴大家,人人身上都有一本經,『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就是在人群中,還要再去哪裡找法呢?
 
接下來再說,『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因為六種震動,警惕大家的心。大家已經聽得快要睡著了,所以搖一下,很震撼,大家趕緊提起精神來,這六種震動,心體震動,趕緊再來。
 
⊙大光普照遍滿世界:有大光明普照一切,遍滿化境所有世界。
 
『大光普照』,這個道理入心了,『大光普照,遍滿世界』,『有大光明,普照一切,遍滿化境所有世界』。所有的境界,完全出現在我們的心地風光裡,所有的世界,我們都能體會。
 
⊙勝諸天光:佛之光明出過一切,豈與天光之所等倫。
 
『勝諸天光』。『佛之光明出過一切』,佛的光明一出來,是超過一切。『豈與天光之所等倫』,不是只有日月的光很亮,其實日月的光還有受遮蔽的障礙,佛法的真理不受遮蔽。受遮蔽,是人自己的無明來遮蔽了真理,不是有東西來障礙真理的光明,是我們自己的無明去遮蔽了光。
 
所以說來,佛法是無處不在,無處不照的光明。希望我們人人能時時用心在菩提道上,寸寸前進,步步穩定,這樣一寸一寸地向前,步步若能穩定,自然轉凡夫為聖賢,轉煩惱為菩提。希望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