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1月04日】心行相映 循道正確

Community:
Branch: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都要提倡,提倡家庭要重視老人,不要老來就送去養老院,最溫馨的,最好的養老院是在家庭。」(攝影者:謝麗媚)

【證嚴上人1月3日桃園歲末祝福上午場開示】
「看到老菩薩都很健康,(我)很開心也很歡喜。今年(2016年)歲末祝福,看到了慈濟人的精進,可以想像未來的這一年,應該是吉祥的福慧年。但願,我們自己真正地要造福,多做一分福,造福人群,社會能更祥和;多付出一分,那就是我們修行多一分福。」

新曆年開始的第三天(1/3),證嚴上人圓滿基隆、臺北行程,行腳至桃園為當地志工主持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感恩會。上人勉勵眾人,「福」與「慧」是要身體力行,才能有所成就,也期待人人平安、社會祥和,就是新年最好的禮物。

內外清淨耕福田 古物新用思巧藝

參與桃園第一場歲末祝福的兩千多人中,環保、福田與巧藝等志工就有近九百人。環保志工守護大地,福田志工維護道場,巧藝志工延續物命,每一位都是上人心中的寶。

「福田志工就是我們裡面可以很乾淨,一進來裡面就感覺很乾淨,心很清淨,外面也很清淨,莊嚴道場;環保菩薩保護地球是很重要,所以師父要對你們說感恩。還有巧藝菩薩可以將環保(回收物)化成很美的東西,這就是要引導人人不是買新的東西來汰換舊的,而是舊的東西,我們也可以整理得很美,或者是將要丟掉的改造一下,這都叫作巧藝菩薩,古物新用。」

上人也感恩慈濟榮譽董事奉獻愛心,慈濟從五十一年前的五毛錢開始,在克難中為貧病付出,至今已是國際NGO,曾援助過的國家地區累積超過九十個,憑藉的就是點滴善心的匯聚。

「看到臺上這一群榮譽董事,也已經變成了慈濟菩薩,他們都已經不只是捐錢,連心都捐出來,捐出了愛心,投入社會付出,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更祥和,能利益更多人。我們社會需要好人,好人就是要出力來做好事,這不只是說出錢,大家已經投入在慈濟裡頭,成為慈濟菩薩。」

醫療開端因貧起 堅定救人身無損

慈濟功德會成立的第六年,上人有感於因貧而病,因病而貧的惡性循環,成立貧民施醫義診所,直到1986年花蓮慈院啟業,歷時十五年之久。

「所以說,我們義診是四十五年了,我們的醫院已經三十一年了。醫生,那時候師父常常陪他們從玉里到臺東做義診,這就是我們醫療的開端。現在的人醫會我也很感恩,早上有一群人醫會,桃園地區的醫生,他們有一百多人成立起來,也是經常到社區去義診、去衛教等,保護健康比等有病才去治療更加重要。所以醫生很重要,可以保護人的身體健康,真的非常感恩。」

施醫施藥雖能解一般人的病苦,卻無法治癒人體造血功能失調的病變。慈濟醫療志業成立骨髓資料庫,並組織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在患者配對成功後,全程陪伴志願捐贈者,提升捐贈的機率。

上人感恩每一位捐髓者,讚歎他們是信心堅定,克服困難,真正能救人的人。「要接受捐贈的人知道有一個人願意捐,醫院就要殲滅掉他全身的骨髓細胞,萬一這個幹細胞如果沒有進來,那個患者更危險……總而言之,捐髓救人的命,對自己無損,反而身體更健康,現在類似於這樣的已經聽過好幾個了,總是,救人就是做好事,的確,確實要做好事。」

捨利募愛眾響應 出錢出力菩薩行

曾靠賣檳榔月入二、三十萬的呂春桃,是這一場歲末祝福的人品典範見證分享。過去,她因為父親在南投埔里種植檳榔,剛好有朋友要頂讓檳榔攤位,就順理成章地賣起了檳榔。十三年的時間,讓呂春桃大賺千萬,但卻破壞了大地,也罔顧他人的生命健康……

「但是她總是有那一分善良的心,尤其是經過九二一,她這種突然間轉變人生,投入慈濟,最重要的是,這麼優厚的利潤,家裡的人能支持,先生也支持,支持她轉業過來,這種身體力行,從投入慈濟的心得,也知道愛的力量,只是一人、少數人真的是做不了大事,需要更多更多的人,她了解慈濟之後,知道要救更多的人來投入,所以她一直一直在勸募,有這麼多人響應她的榮董。」

上人感恩志工為勸募盡心盡力,但更期待的是能募得善心,讓善的種子在人人的心中萌芽,除了出錢,也願意出力投入慈濟志業付出。

「讓他出錢,不知道慈濟在做什麼,這樣很可惜,你要把他募進來,把他的心募進來,讓他們來了解,我們出這些錢,捐這些錢,到底是在做些什麼。要捐有智慧的錢,要了解就是要投入,你如果投入去做,才知道裡面的意義是什麼,慈濟做多少事情,你要讓他們出錢的人了解,要讓他不只是出錢,要讓他把心投入進來,還要出力,要繼續出力,希望能走入菩薩道,若能進來就更加了解佛法。」

弘揚倫理展孝道 樂齡快活有大用

何以人間需要佛法?

「佛陀來人間就是要開示眾生,走向一條正確人生的道路,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如何讓社會能夠祥和平安,這都要人遵循著方向身體力行。古時候,我們還很注重家庭倫理,愈來愈來,家庭倫理愈來已經愈淡薄,我們現在就要將家庭的倫理再好好來弘揚,將這種孝道的精神要再拉拔回來。」

目前社會高齡與失能人口逐年成長,政府部門等相關單位為此提出許多因應措施,希望能解決社會的老人問題。

「這二個月我出來的時候,真的看到、聽到,老人真的是需要整個社會、每一個社區,我們都要提倡,提倡家庭要重視老人,不要老來就送去養老院,最溫馨的,最好的養老院是在家庭。在家庭有好處,也是教育,讓家裡孩子看父親對待阿公、阿嬤,是如何照顧。」

年輕人平日忙於事業,上人認為與其讓長者獨自在家無聊,可以讓他們到社區的環保站去付出,發揮生命良能,也是保持與社會的連結、互動。

「在慈濟很多都是老菩薩進去環保站,在環保站做得很歡喜。剛剛一些老菩薩站在師父的面前,都跟師父說,『師父感恩您,有這環保站讓我們做得很歡喜。』是啊,我很相信,相信,因為我聽起來全臺老菩薩都是這樣說。這就是老人能夠最快樂的地方。」

慈濟除了環保站,也為長者安排樸實藝術等樂齡課程,讓他們能選擇自己喜好的項目參與。

「老人有時候做一做,看他喜歡做什麼,如果他做環保,他就會說:『誰說老來無用?我老了還是很有用,我們照顧地球,保護地球就是為了我的子孫,為我們的後代……』我就跟他說,不只是為了你的後代後代,還為我們自己來生再來,那時候我們有健康的土地,能讓我們五穀雜糧還有土地可以種。」

援種復耕收穫豐 有餘回饋再助人

資源回收能減少人類對大自然的開採與破壞,進而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2016年慈濟大藏經》影片中,第一個月雖然是緬甸豐收畫面,但其實在2015年8月間,他們遭遇洪水,即將收成的稻子全部泡水,加上農民貧窮,讓復耕之路難上加難。

「慈濟人從緬甸,還有馬來西亞會合起來,當然臺灣也要支援,那個面積是幾個臺灣的大,我們一直去發放穀種,來得及他們就馬上復耕,前前後後,一直發到今年5月才全面發放完。先發放的種子,大家都很好奇,過去一年我們慈濟所發放的穀種,都是豐收,來得及的,前前後後一直種下去,我們才可以看到元月豐收。」

受助的緬甸農民感恩之餘,也響應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將日存一把米供佛的習俗,轉為捐作助人。其中大力推廣米撲滿的烏丁屯還完成見習、培訓,在2016年年底來到臺灣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現在他有存錢,房子也蓋起來了,再去買一畝地,這塊土地他原本種的繼續種,再去買一畝地,這塊土地所種的,收割起來的稻子,完全是要回饋給慈濟救人的。若有貧困的,還在跟人家借穀種的人,他就拿種子去送人,就說這是慈濟要送給我們的穀種。」

回顧《慈濟大藏經》影片,過去一年來,三十幾個發生重災的國家,都有慈濟志工賑濟的足跡。

「救濟三十幾個國家地區,這是一年的時間。不全都是臺灣拿出去給人救濟,是當地就地取材,平常的,他們就有辦法。若比較嚴重的,那就臺灣會去支援。這就是愛在人間,普遍鋪出去,這就是我們慈濟這樣走過去的路,實在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麼多愛心人的付出,很感恩。」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