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1月02日】無餘且施 累小成大

Community:
Branch:

上人開示:「愛的能量是不斷地要釋放出去,也更需要點滴匯聚起來,像第一個月的『粒米成籮、滴水成河』,一把米不影響一家人的溫飽,可以再救其他人的精神能量。同樣的道理,總是能救人的人就是最有福。」(攝影者:王棉棉)

【證嚴上人1月1日板橋歲末祝福下午場開示】
「因緣殊勝啊!我今年(2017年)在臺北跨年啊!很開心,看到了,人人都是這樣的精進,而且看到法師們也來鼓勵,來帶動我們大家,向著佛法的道理精進。更感恩,又看到這麼多的社會的保母長官們,平常對社會這樣的關懷,而且疼惜著民眾,這種愛的能量,讓我們社會能平安祥和,很感恩啊!」

告別2016年,迎接2017年。證嚴上人元旦在慈濟板橋志業園區,主持下午場次的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場次中,除了向在場的法師,以及警官、榮董、環保志工、骨髓捐贈推廣志工、教師、慈青們問候新年好之外,也為大眾揭櫫新的一年,社會人心應有的方向。

「要我們社會平安祥和,要從淨化人心,人人一定要淨化,一定要把自己的心,往光明的方向、正確的方向。對於佛法與道理都能清楚了解,應該我們的社會會更好,而且會更祥和。臺灣,我們總是很有福,我們真的天天要珍惜臺灣的社會,讓我們這麼平安地過日子。」

自立自強貧造福 累積小錢行大善

知福惜福,要再造福。看到「2016年慈濟大藏經影片」回顧慈濟在全球付出的腳步,上人以影片中緬甸賑災的例子,細說人人如何能回歸到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投入愛的循環的美善世界裡。

「(2015年)8月的時候,開始要大收成的時刻,但是這一大波的水災一來,讓他們的心血稻穀完全泡湯,無法收成,實在是苦不堪啊!那個時候,在馬來西亞還有在緬甸的慈濟人,即時趕快投入救災,發放穀種給予他們。他們也是很用心耕耘,因為面積很大,所以他們及時得到穀種,就很快播種,到12月底、元月又豐收。」

當地農民普遍貧窮,且大多皆要先借貸穀種,收成時大半以上都得用來償還債務及利息,所剩無幾,僅能勉強溫飽。一直到因為受災,慈濟給他們的穀種免還債,收成才能都是自己的。

「慈濟開始投入以後,開始帶動他們要自立自強,窮也要造福,不是窮人就不造福,也把臺灣我們的竹筒歲月分享給他們知道,五毛錢啊!慈濟能來救助,那是從將近五十年前,大家的五毛錢(勸募善款)而開始的,這種小錢,『粒米成籮,滴水成河』的觀念來輔導他們。」

餐前抓起一把米 省下兩分助人好

緬甸於2008年發生納吉斯風災,慈濟志工首度進入賑災開始,一直到現在,志工們鼓勵當地農民「小錢行大善」,其中烏丁屯等幾位貧困農民發起,以每餐省下一把米的方式,開始幫助其他更貧窮的家庭。

「雖然自己窮,他就開始,沒有錢作布施,他就一家四口,這一家人每餐就是把量在鍋子裡面的米,伸手再拿一把起來,放在一個塑膠桶裡面。過了一段時間,那個塑膠桶也可以滿出來,大大的塑膠桶,可以去幫助孤寡的家庭,比他更窮的,就這樣開始,一直沒有間斷過。」

聽到這樣窮人幫助窮人的事蹟,讓上人非常感動。有一次,上人行腳到臺中就請一位委員,算一下手中抓一把米有多少粒?算來共有一千三百多粒。上人再問身邊另一位家庭主婦:「這把米可以煮多少飯?」對方回答:「可以煮八分滿的一碗飯。」

「八分滿的飯啊!我靈機一動,我認為,一家四口,同樣量好放在鍋子裡,放水就可以煮一鍋飯,四個人可以飽,可是他們把這鍋子裡面的一把米再拿起來,同樣這樣煮,同樣一家四口也可以飽啊!八分滿的一碗飯,還可以供應一個人吃啊!所以有一段時間,大家在臺灣宣導著『八分飽,兩分救人好!』」

透過上人的宣導,將緬甸農民這種助人的方式傳播出去,不僅在全球慈濟人之間引起極大的迴響,同時也引發緬甸當地貧農進一步的行動。

「我們這一次,更普遍地給他們穀種,他們的回報方式就學烏丁屯,這樣方式的一把米。我們有看過,大家都是一把米的米撲滿回娘家,他們一個村莊裡一百戶有九十七戶都是一把米,他們時間到了,就拿來倒在一起,就變成一大包,可以救濟更多人,幫助更多人。其實,那是幾年前結下的好緣,現在他們有了災難就知道要互相回饋,這都是翻轉人生,轉貧為富,是需要整個社會,彼此之間互相互動,這個社會就慢慢的,從貧而到富。」

貧婆無餘仍布施 克難行善心堅定

從緬甸一把米的故事,上人聯想到佛陀時代,佛陀亦鼓勵人人做好事。迦葉尊者在托缽的時候,讓身無一物的貧婆,也有能力捐出一塊破掉的衣角來供養。

「迦葉尊者慈悲,要給予她有供養的機會,她身上唯有的就是這件衣服,下擺沒有影響(沒有用到),也破掉了,貧婆就把它撕下來供養給佛陀。佛陀拿到了這一塊布,回去的時候,弟子們感覺到很奇怪,佛陀向貧婆勸募這一小塊的布,到底要做什麼?又破又髒啊!有什麼用。佛陀說:『這不只是供養佛,也供養僧,大家要記住,這一塊布,大家要穿在身上。』所以我們穿的衣服後面有一塊叫做『印』。」

從佛陀時代的貧婆捐衣角,到現代慈濟的竹筒歲月、緬甸貧農的「八分飽,二分助人好」,在在都呈現了「粒米成籮,滴水成河」,涓滴累積也可以成就廣大助人福德的意義。

「慈濟要成立的時候是那樣的艱鉅,每一粒米得來不易。精舍那個時候也很窮,每個月都要借米來供養菩薩,因為藥師法會過後,要給來領米的人有鹹粥吃,所以向普明寺借米、借油,讓來領米的人吃個午餐。會員愈來人愈多,每個月出個五元、十元。剛剛也看到那個時候的徵信,慈濟委員所收的款,一個月五塊錢而已,但是點滴歸入於克難慈濟功德會。」

當時師徒生活十分窘迫,仍棲身借住於普明寺,每個月都得向廟祝借米,才能供應這麼多人的用餐,甚至到後來,米不夠的時候,就只能靠加水來增加份量了。

「他們說:『師父!人愈來愈多,我們米不夠怎麼辦?』我說,再多加一瓢水下去,再多人來,再加水下去。那個時候,我們沒有廚房、沒有大寮,只能在田中央煮,加水沒有加米,鍋蓋掀開,清清的水裡沒有多少米,可以照到藍天白雲,旁邊有大樹,遠遠有青山,等到滾了掀開,『半升鍋裡煮山河』,現在鍋子裡面的是藍天啊!我們的後面有青山,旁邊有大樹,這樣的景象,照映在鍋子裡面,靜靜的水,慢慢下面開始燒水,慢慢滾起來,那個時候,心裡總是想,這不就是『半升鍋裡煮山河』,過去就是這樣。」

堅心向東傳佛法 師法高僧向佛道

上人回想起過往克難投入慈善,從中體悟出「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的志氣與希望,一路走來,已經五十多年,將慈濟從花蓮一隅推展到了全世界,將近半數國家地區都有慈濟人走過的足跡。

而「為佛教,為眾生」一直是上人分秒不能暫捨的心願,因此,上人除了提到投入為眾生的慈善救助理念,看到2016年慈濟大藏經中5月的浴佛畫面,更不忘勉勵大眾要「為佛教」,取法歷代高僧的精神,推動法脈傳承。

「前天才(播出)結束的鑑真和尚傳,這一齣戲啊!不是戲,是傳!由唐美雲來演的這一齣戲啊!我每一天看得都快要流淚了。是啊!要東渡,要把戒法傳到日本去,多艱辛啊!受了多大的苦難啊!一直經過十幾年間,眼睛失明,還是堅定道心,成功傳到日本。」

上人再次提及大愛臺播出的《菩提禪心--高僧傳》節目,由享譽盛名的唐美雲歌仔戲團、孫翠鳳藝文工作室、陳亞蘭歌仔戲團三個劇團,以舞臺劇的方式呈現玄奘法師、鑑真大和尚、鳩摩羅什、弘一法師、六祖惠能大師、佛圖澄大師、安世高大師、真可大師、空海大師等歷代高僧的傳記。12月30日才剛播畢將佛法東傳到日本鑑真大和尚。

「日本有佛法,日本有中醫,是因為鑑真和尚傳過去的,日本的唐朝建築物也是,這都是鑑真和尚在日本建立大功,也是為中國僧人、高僧立了一個很大的功喔!很艱鉅,但是讓他演活了!演活了裡面的高僧,而且從日本來的僧人,還有跟著他要到日本去的,他的弟子在這樣的過程中,兩個很貼心的弟子,中途先他而往生,他那一分的情感,唐美雲──也是師父的弟子,詮釋得好逼真啊!讓我真的是看著都是很激動,要跟著一起落淚。」

長情大愛心開闊 跨越藩籬合為一

夙昔典範,玄奘大師不畏艱辛西行取法、東傳中國;鑑真大和尚歷經挫折、雙目失明,仍堅毅將佛教戒法東渡日本……對照今日全球慈濟人用心、用愛將佛法的精神理念,傳播到全世界各地,不分種族、宗教,因愛心而交融在一起。

在菲律賓奧莫克市,慈濟因2013年海燕風災賑災而與之結緣,為當地受災鄉親及貧困民眾援建大愛村;2015年5月佛誕節時,以與大愛村以工代賑的當地鄉親,一起演繹鑑真大和尚東渡傳法的「行願」手語劇,而負責大愛村的拿破瑞斯工程師,自身雖是天主教徒,但在接觸慈濟之後,認為佛教所教的,沒有違背自己的信仰,甚至還學到為人處世的生活教育,因此自願剃髮演繹出家人的角色。

同樣在非洲、馬來西亞、印尼等地,不同宗教、種族也是一樣虔誠地浴佛。「看到莫三比克,也是為了要浴佛表達虔誠,有一位陳(春發)居士,捐給我們用地,其中有一棟房屋,他把那一棟房屋當成我們的道場。就這樣,就地沙土地上朝山、繞佛。想到我們在臺灣,莊嚴的道場多麼乾淨,可是他們這樣虔誠地朝山,在一個佛誕節,全球啊!我們也看到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都是一、兩萬人,他們的圖騰排出來,好壯觀啊,好莊嚴!」

上人感動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印尼和馬來西亞是伊斯蘭為主的國家,也有佛教徒和印度教徒,但卻可以在佛誕節的時候,大家共同一心虔誠演繹參與。

「這都是只要有心,宗教不是問題,我們要共同一個長情大愛,有大愛的心胸,就可以容納所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種族;有覺悟的有情,就不會分別你是什麼教、我是什麼教!總而言之,是因為人間的聖人出世,所以應該要祝福,也應該共襄盛舉。因為慈濟人,有的時候,教堂缺少信徒去報佳音,慈濟人也會扮演天主教徒一樣去報佳音。同樣的道理,我們都是先有去付出,而且他們在有災難的時候,慈濟人也是同樣幫助他們蓋起教堂來。總而言之,這都是先有大愛,給予長情,很自然宗教的藩籬就會打開。」

上人說明,虔誠的慈濟受證委員裡有基督徒、天主教徒、伊斯蘭教徒等,什麼樣的信仰都有,他們平常信仰個人的宗教,但是參加慈濟的團隊,都是按照規矩來,同樣用愛去付出。

「總而言之,愛的能量是不斷地要釋放出去,也更需要點滴匯聚起來,像第一個月的『粒米成籮、滴水成河』,一把米不影響一家人的溫飽,可以再救其他人的精神能量。同樣的道理,總是能救人的人就是最有福。愛的能量來來去去,我們都是用愛鋪路,拉著長情能繞著全球,感恩大家用愛付出!」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