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14日】蒙佛善巧播佛道種

Community:
Branch:

『眾生最初蒙佛之善巧,播佛道之種,中間相值,以圓機之異方便助顯第一義,如來滅度而滅度之。』

『眾生最初蒙佛之善巧』。由此可知,最初、最初,多久以前呢?不知道,我們就已經蒙受佛的智慧善巧方便,在我們的心地播下了佛道之種。中間相值,我們互相輾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法必定要彼此互相輾轉來布教,這就是對於佛法我們應該要很用心。

『以圓機之異方便助顯第一義』。圓機,就是很圓融的根機、上等的根機,他體會佛法,再將佛法入心,再將佛法向外傳播,這叫做『圓機』。受教,自用,才能再教人。

修行要用很長久的時間,無央數劫,累生世都是上求下化。聽聞佛法,佛法入心,發心立願,就開始將這個法播送到每個人的心;不只是法播送出去,又是身體力行來帶動,這樣不斷地傳教,不斷不斷地帶動,這樣叫做『中間相值』。

『中間』,我接到之後開始在我的內心生長,也結了果實,『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互相相度,互相啟發,一直到了這個因緣成熟,機圓了,果熟了,這叫做圓機。就是要將心修清淨之後,再也不受外面濁氣污染,我們要歷練到這樣的程度,再入人群去就能圓融,這個機就是最圓機。

所以說,『以圓機之異方便』。應各人不同的根機,所接受到的法是共同一個方向。看看,佛陀已經為五位弟子授記了。舍利弗,他在《方便品》、《譬喻品》,完全體解大道了,發無上心了。本來舍利弗就是智慧第一,加強了他的信心,體解大道,開始發無上心,所以他智慧開了,如大海,他能夠發心入群去領眾,去度眾生,一切無礙。這就是舍利弗,是得到佛陀授記的第一個人。

其他的弟子還無法很透徹瞭解,只是看到舍利弗得佛授記,從內心起了震撼,很震動,『原來我們這樣修行,有一天也能成佛!舍利弗既能成佛,我們大家應該也能成佛。』這是在《譬喻品》,他們很深的體會,舍利弗得佛授記,觸動了他們的心,所以在《信解品》表達了他們的體悟。這就是他們的根機。

他們雖然是同時四個人來到佛前,表達了貧窮子的譬喻,但是他們各人根機還是有所不同。須菩提有須菩提修行的方式,『解空第一』;迦葉尊者有迦葉尊者修行不同的方法,迦旃延、目犍連也是如此,他們各有根機。雖然因圓機熟了,因緣已經圓滿了,卻是他們的根機各有不同的修行方式,各有不相同的因緣,所以『方便助顯』──每個人都不同,這樣也是能得佛授記,那樣修行的方式也能得佛授記,不論你在人群中貧富貴賤各不相同,都能得佛授記,只要我們心的方向往善、去惡。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最開頭的起點,這樣慢慢去除煩惱,將我們不好的習氣去除,真如本性提升上來,那就是清淨光明的本性。不論我們過去是怎樣的習性,我們清淨光明的本性都是很圓融,這就是叫做真理,這叫做法,所以『方便助顯第一義』。

第一義是『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滅度,就是我們修行能夠回歸真如本性,寂靜清澄。希望我們人人在這芸芸眾生中,滾滾紅塵污濁的氣氛中,我們的心還是保持著很清淨堅定的真如本性,這都叫做第一義。我們修行者應該要堅持這念第一義,如來的第一義。

『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就是我們的心要保持著這麼的清淨,消滅掉一切煩惱,從無明的此岸度越到聖人的境域。凡夫的此岸,聖人的彼岸,中間就是一條煩惱河,這條煩惱河能否衝越得過?這就要看我們修行。佛陀是用大船來普渡,而我們至少也要用小船自度,度過凡夫的心靈境界到彼岸,好好安心來歷練我們度眾生的方法。

上面的經文說,大通智勝佛在那麼長久以前,他所教化的地方,『其國名好城,劫名大相。諸比丘!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

『好城』,很好的城,其實是表示人人的心宅,我們的心源。我們的內心所具有,所居住的真如本性,在這個城宅裡。

再接下來這段經文,『(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假使有人磨以為墨,過於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大如微塵,又過千國土復下一點,如是展轉盡地種墨』。

這是告訴我們,時間很長、很長。千國土,就是一尊佛所化、所度眾生的境界,這是『一佛化度眾生之境』。

⊙千國土為一佛化度眾生之境。此中意含釋成甚大久遠,以大千世界地種盡磨為墨,則墨之數點劫無量故。

這其中意含就是要解釋『甚大久遠』,時間很長很久。這麼的開闊的國土,千國土,一尊佛所化度的境界,『以大千世界地種盡磨為墨』,這大千國土都磨為墨,把這個墨拿來點,一點、一點,可見這個塵點劫,無法計量的時間。

再者,這個千國土不是每個國土去點一點,而是『不隨各地下點,乃過千國土才下一點』。

⊙又不隨各地下點,乃過千國土才下一點,而其墨點滴小如微塵,展轉經千國土復下一點,直到盡地種充當為墨,其國土之數無量無邊。

這麼多的墨水,他在遠遠的地方點一點,經過千國土再點一點,你想,那些墨水能點多廣、多大的地呢?『其墨點滴小如微塵』,這樣輾轉去點,『經千國土復下一點』。這樣小小滴,點一下,經過千國土再點一下,就是這樣一直到『盡地種充當為墨』,全都當作是墨,這樣經過的國土之數無量無邊。

⊙假使有人磨以為墨:設為譬喻,故云假使。如人磨地以為墨水,地種盡磨為墨,顯成墨量之多。

『假使有人磨以為墨』。三千大千世界,將這些國土磨成墨,這是譬喻,所以說是假使。

『如人磨地以為墨水,地種盡磨為墨』,土地上所有的,不論是樹木、花草等等,山河大地都磨為墨。這樣,你們想,到底量有多大?這就是『顯成墨量之多』,墨量實在很多。

⊙過於東方千國土:從東方過去,千佛化境,即千個三千大千世界國土。經說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之別,一千世界名小千世界,小千加千倍名中千世界,中千加千倍名大千世界。

『過於東方千國土』。就是說這樣盡磨為墨,再從東方經過千國土。『從東方過去,千佛化境』,還有很多佛所教化的國境,那就是『千個三千大千世界國土』。

小千、中千、大千,這叫做三千。一千個世界名『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名叫做『大千世界』。

⊙乃下一點,大如微塵:經過如許多國乃下一點,如微塵大,過千國土始下一點,顯用墨之少。

像這樣點滴輾轉,『乃下一點,大如微塵』,這樣輾轉下一滴如微塵的墨點,再過去,再點一滴。『經過如許多國,乃下一點』,經過這麼廣的地方再下一點微塵墨,可見這個墨是很節省著用。地是很大,這樣一點一滴,這麼廣,都經過墨點。

⊙又過千國土復下一點:過千國土復下一點,大如微塵之墨,如是展轉盡地種墨。

『又過千國土復下一點』,經過了千國土又再滴一點,這樣就是顯示出『用墨之少』。『大如微塵之墨,如是展轉盡地種墨』,盡這個地種的墨。

⊙如是展轉盡地種墨:如是次第過一千國,又過千國,點盡一化三千世界所磨墨水。墨多點少地廣,展轉直至於墨盡,顯示所經國土之多。

『如是展轉,盡地種墨』。就是這樣前後次第,經過一千個國土,又過一千個國土,這樣點盡了『一化三千世界所磨墨水』。就是這樣一直點,點盡了三千大千世界國土所磨的墨,顯示『墨多、點少、地廣』。

總而言之,墨很多,因為將所有的土地種物都磨成墨。這個墨,每經過千國土滴一點,這樣一直點下去,你們想,到底點的國土多廣啊!墨是很多,卻是點得很微細,很小滴,『展轉直至於墨盡,顯示所經國土之多』,可見土地點過了多大多廣。

這尊大通智勝佛是遍虛空法界,這也就是說,人人本具真如本性,眾生都有大通智勝佛的心靈,道理的源頭,眾生人人本具真如的源頭。我們若用這樣來解釋,這段經文就不矛盾了。我們若只是執著在經文的文字,會覺得怎麼可能,三千大千世界都磨成墨,這磨成墨之後去點,又是經過千國土再去點一滴滴,這到底是在說什麼?其實是這麼的簡單,我們若是能瞭解它,這就是道理的源頭、真如的源頭、真諦的源頭,真諦、道理無體相,是真空,但是真空中那個微妙的道理是無形無相,也是人人本具。所以法要入心,入心的法,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