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17日】因中別行奉覲諸佛

Community:
Branch:

『因中別行勤掃僧伽藍地,成佛依正莊嚴精淨勝金,破盡妄惑深證論議法身,其猶出礦精金光色不變。』

<授記品>都是云佛陀要為他的弟子授記未來作佛。成佛的過程很長,這麼長的時間要修行,累生累世,都是要『因中別行』。過程中的種子,粒粒都要純真的好種子,在我們長時累劫修行的『因中』,起心動念、見聞之間,外面的境界如何誘惑我們,心都沒有貪、瞋、癡、慢、疑,這是意識種子中沒有一粒的貪念種子,沒有一粒的瞋念種子,所以貪、瞋、癡等等的種子都去除掉。

什麼叫做『別行』呢?比如說托缽,迦葉尊者與須菩提兩人就不同了,一個別行是『我專門要去向貧困的人托缽,讓貧困的人有機會種福的種子,要去度貧困的眾生,讓他有福緣。』這是迦葉的別行。須菩提是『我要向富有餘的人托缽,因為我不忍心減少了貧困的人的糧食』。他們各有日常生活中不同的觀念,這叫做『別行』。而他們的主修就是他們的專長修習的,一個是解空,一個是梵行。

所以因中別行,我們人人所修行的,各人都有不同,但是聽法修行都一樣,各人有聞法修行的規則。

『因中別行勤掃僧伽藍地』。修行者所住的地方,寺院或精舍都能稱為伽藍地。修行者,不論你是在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人人都要疼惜伽藍地,在伽藍地的周圍勤清掃,這是生活的習慣,也叫做別行,這也是修行的一門。

若懂得維持周圍環境都清淨,就表示我們的心地清淨。常常說,我們的行為就能看出我們的心,行為以心為主宰,所以說『勤掃僧伽藍地』,這與修行有關,因為我們的內心是怎樣,外在的行為形態就是怎樣。

『成佛依正莊嚴』。我們未來若要成佛,未來的依報、正報是怎麼樣,就看我們現在生活中的行為。現在生活中的行為,就是過去生中不斷累積的因,善因,殷勤精進的因,有主因,有別因,這都是在我們修行中所累積來的,所以叫做『成佛依正莊嚴』。

『精淨勝金』,金子是從金礦提煉出來,要經過不斷不斷長時間的鍛煉,在礦中有雜質,有石、有沙、有土,在沙、石、土中一直精煉出來,就是金。所以我們要成佛,未來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成佛的依正報就是莊嚴勝於金,這是很有價值,很莊嚴,就是要經過長久累積而來。

長久累積什麼呢?『破盡妄惑深證論議法身』。妄就是無明,妄惑。我們今生此世,很多事情想不通,很多事情我們還有惑,還有迷惑的無明存在。我們現在就是要乘著現在的因緣,聽聞佛法,一層一層的妄惑,無明我們就要一層一層去除,所以『破盡妄惑』。這樣要很長久的時間,信根很深,我們所修行的路很長,但走過來不偏差,這樣就是深證。

了解道理多了,煩惱無明不再犯了,我說出去的話,是我走過來的路,我所聽的法。法,聽來了,我若犯錯就改過來,我沒犯錯則將心得再與大家分享,這種論議(編按:分析研議事理),就是回歸法身。

所以,『法身』,法是我們的,將這個法入心變為髓,就是法髓;『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法髓,就是我們的心得良能。我們對人、事、物的道理通徹了,我了解的、沒有犯的,我說出來,這就是『論議法身』。

『其猶出礦精金』。就如在礦裡拿出來的土石,冶煉成金,煉出其本質;我們體會道理,煉出自我的真如本性,將真諦妙理與我們的真如本性契合起來,這叫做『出礦精金光色不變』,永遠永遠都不變,我們的真如本性啟發出來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道理,我們能很清楚,我們能再這樣傳下去。

修行就是那麼的簡單,從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我們的身心隨著周圍環境,如何去表達出來,這叫做修行。所以佛陀看他的弟子的日常生活,為他們授記。

前面的經文說,『爾時,世尊復告諸比丘眾:我今語汝,是大迦旃延,於當來世,以諸供具,供養奉事八千億佛,恭敬尊重』。

若讀到這樣的經文,我們就要知道,修行要用很長久的時間,從『以諸供具供養奉事』開始。

下面這段經文再說,『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

『諸佛滅後』就是供養八千億佛,每一尊佛入滅後,還要『各起塔廟』,塔廟盡量要高,『高千由旬』。

⊙塔廟:中有舍利,名之為塔;但供影像,名之為廟。

『塔廟』,就是顯德的意思。修行的德行愈高,塔就建愈高。塔廟裡有佛的舍利,所以『名之為塔』。這是佛入滅之後,他的舍利就是供奉在塔中。

『但供影像,名之為廟』,若是佛圓寂後,舍利,骨灰供奉在塔中;若是建廟,就雕塑他的金身,或是用繪畫的,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由旬亦云踰繕那,此云限量,大論云,由旬有三,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

『高千由旬』,『由旬』也叫做『踰繕那』,也就是限量。意思是它有三種由旬:大由旬是八十里為一由大旬,六十里為一中由旬,下者是指小由旬,是四十里,就是一小由旬。

測量距離的量度,叫做由旬。在經典中計算里程的數目都是說『由旬』,我們現代說幾公里,那時候是說幾由旬。

⊙縱廣正等五百由旬:豎縱橫廣,量正相等。五百由旬,表五分法身。

『縱廣正等五百由旬』。『縱廣』就是直與橫,直是『縱』,橫是『廣』。不論是直(縱)、是橫(廣),量出的長度是相同,就是直的與橫的都是五百由旬。意思就是說,不論是高度或寬度都是一樣,『量正相等』。所以,建塔或者是建寺院,應該也有這樣,『縱廣正等』,『量正相等』。

⊙五分法身,以五種功德法成就佛身。

『五百由旬,表五分法身』。什麼叫做『五分法身』呢?『五分法身』是五種功德法來成就佛身。

一、就是『戒法身』,『如來三業,離一切的過失』。

⊙一、戒法身:謂如來三業,離一切的過失。

我們修行,首先要持戒,若不持戒要如何去除煩惱呢?要如何消諸業障?過去所造的煩惱,那就是犯了過錯,累積了很多的業力,所以『如來三業,離一切的過失』。什麼是三業呢?身、口、意。如來身、口、意,一切的過失都沒有了,他不會說不對的話,也不會起一念的妄念,也不會做一件錯事,這就是佛陀持戒累劫修來的。

第二就是『定法身』,也就是說『如來真心寂滅,離一切的妄念』。

⊙二、定法身:謂如來真心寂滅,離一切的妄念。

如來的心一直都是靜寂清澄,歸於虛空法界,不受分毫的污染,所以他的真心沒有妄念,什麼樣的污濁都不會污染到他。

第三是『慧法身』。慧,智慧,如來的真智圓明,通達諸法的性相。

⊙三、慧法身:謂如來真智圓明,通達諸法的性相。

佛的智慧,這個法身已經圓明了,天地之間所有的物、形相,哪一項佛陀不了解呢?所以,他六通三達,所了解的事情也已經很透徹,完全都清楚。

⊙四、解脫法身:謂如來的身心,解脫一切的繫縛。

第四是『解脫法身』。那就是如來身心解脫一切繫縛。身與心,不受人間的種種煩惱所纏繞,他已經完全解脫。因為道理清楚了,還有什麼會影響到他的心呢?所做的一切都沒有錯謬,這就是如來解脫了人間一切虛妄,這個法身完全是解脫自在。

⊙五、解脫知見法身:謂如來具有了知自己實已解脫的智慧。

第五是『解脫知見法身』。不只是解脫知見了,他還『謂如來具有了知自己實已解脫的智慧』。

法,是自己知道之後,才說給大家知道,不是:『我聽人家說,我了解這樣,我自己沒有做到,但是我叫你去做。』他是過來人,自己已經解脫了,是這樣的智慧。我們常常在誦的《無量義經》,不是常誦到『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分法身,『法身』就是佛法,仍存於我們現在,法是永遠流傳。

⊙金銀琉璃:琉璃出於波羅奈國,其色瑩淨。

『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這些『金、銀、琉璃』是出於波羅奈國。在印度有這種這麼好的礦質。『硨磲』是海中的東西,在海螺,硨磲含藏其中,『瑪瑙』則是在石中最秀氣的精英,這樣將它取出來。

⊙硨磲:海中大貝如車之渠,即大海螺。瑪瑙:石中秀氣,其色紅潤,如馬之腦。

所以,不論是在海中、在山上都有這樣,這麼有價值的東西。『真珠』同樣也是在海中的東西,這大家都知道。『玫瑰』是在石礦中。

⊙真珠:蚌螺之類,採於月華,結成真珠。玫瑰:玫瑰石,奇美者名玫,圓淨者名瑰。

這是表示山海,不論是山,不論是海都具足了寶物。用很多的寶來表示、譬喻,我們娑婆世界,其實也是充滿了很多的寶,只是我們沒有將它提煉出來,這些東西都含藏在我們現在住的世界裡面,娑婆世界同樣具足七寶,有形的是七寶,無形的是諦理,這就是在我們所住的地方本來就有,我們自己卻不知。

所以『七寶合成』。在未來成佛的迦旃延,未來他的依報國土有這些的東西,為什麼他會得到?他同樣是用真誠的心這樣的供養,供養過八千億佛,這麼多佛。他的內心無明去除了,內心最恭敬、最尊重的七寶合成來供佛。所以,『七寶合成』名為寶。七寶就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這叫做七寶。

⊙七寶合成:名為寶也。七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

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是要從因中修,若沒有從生活中認真、精進,我們要用什麼名詞來稱為修行呢?修行要有環境,這個環境是我們從過去的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長時間的善因、善行這樣累積來的。

所以我們真正聽法是內心清淨,好好的用心聽,道理聽入心,將我自己的心得說出來,這叫做法身。所以大家學佛,必定要真的發心,聽法入心,才有辦法得到『論議法身』在人間。所以我們必定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