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21日】一心誠慇祈望受記

Community:
Branch:

【心有祈望唯恐不得故不安,同時修行信解述窮子一喻,一心誠慇敬恭祈望獲授記。】

心若有祈望就會擔心、會惶恐,有求的心就有得失感。求得到嗎?求來的會失去嗎?有所求的得失心,也是煩惱之一。

我們可還記得?在<信解品>有四位佛陀的大弟子──須菩提、摩訶迦葉、迦旃延、目犍連從大眾中起,他們出班來到佛的面前,恭敬向佛陀懺悔,因為他們過去守在聲聞法,覺得大乘法都是別人的事,與我們出家修行者無關,所以他們都沒有將這個法收入他們的心裡,只顧自己獨善其身。

一直到了法華會上,佛陀讚歎,佛覺悟的境界人人具有。這當中,舍利弗他已經深深體會到佛意,佛陀的本懷,(<譬喻品>中)佛陀為舍利弗授記,深深啟動了大家的心,尤其是這四位,他們不約而同,從人群中站起來,走到佛陀的面前,敘述了他們這麼多年間,在佛的座前所聽的教法,過去只執著在小乘一方,所以損失了很多大乘妙法。譬如像那位貧窮子,離開富有的家庭,到處流浪,經過了這麼久的時間,年紀老邁了,警覺到自己空無一物,到處求乞來生活。

有一天,在長者門前探頭,閃過長者的眼前:【這個是我的兒子!趕快!前面那個人,去幫我找回來。】大家聽到,趕緊去找,抓住他,硬要拉回來。他害怕,【迷悶躄地】,這樣嚇得昏倒了。長者說:【不要把他硬拉回來,用水讓他清醒。】冷水洗面,清醒了,【放他去吧!】

長者就開始用自己的方法,設法讓他做粗重的工作,慢慢接近,再引入這間豪華大宅,讓他瞭解,裡面裝飾的寶物,還有庫藏等等,讓他知道進出的寶物,與帳目是如何收支。雖然貧窮子知道這些東西的寶貴,也知道進出的方法,但是不敢想:這些都是我能用的。有一天,長者召集所有的國王大臣及親戚眷屬,都到齊了,向大家宣布:【他是我的兒子,是親生的兒子,我是他的父親。】

這在<信解品>裡也用一段很長的時間來解釋。這四位已經透徹瞭解了,【原來我已經進到如來家,其一切所有,就是我本身所有。佛陀說,人人本具佛性,我也有成佛的機會,舍利弗已經被授記將來成佛。我,同樣也能得佛授記。】所以佛陀在<藥草喻品>說出了,一雨能普潤大地,法是平等的。平等的大法能滋潤大地一切萬物,我們若能接受法,人人真如本性,慧命也因為法雨而滋潤。

接下來就是<授記品>了,為迦葉尊者授記,所以大家替迦葉尊者歡喜。所以人人都有期待,舍利弗已經被授記,迦葉尊者也是,其餘的人希望更高,這是大家【心有祈望】,但是【唯恐不得故不安】。大家很期待能得佛授記,但也很不安:是不是有機會能被佛點名,為我授記呢?因為有得失的心態,【故不安】。

他們【同時修行信解(述窮子一喻)】。在迦葉尊者後面還有目犍連、迦旃延,須菩提,他們也是同時出來做敘述窮子的譬喻,他們還未被點名(授記)。

他們都是有【一心誠慇敬恭(祈望獲授記)】。不只是須菩提、迦旃延、摩訶迦葉、目犍連,還有其他的人都是【一心誠慇敬恭】,都有所祈望能得到佛為他們授記。

這是人之常情。同一個道場修行,同樣是隨佛出家,佛陀既然講出了人人可成佛,人人本具佛性,也講出了瞭解弟子的心意;因為弟子瞭解佛的心,佛難道不瞭解弟子的心嗎?是誰契佛心,已經接受佛法,這是佛陀最瞭解。所以在<授記品>的授記中,已為迦葉授記。

所以前面的經文描述了迦葉將來成佛,佛名號【光明】,國土名【光德】,一一描述他的人民眷屬,以及國土的形態,佛陀的壽命,正法、像法時間都很長。這是光明世尊未來所得的果,但是未來還要再經過很長久的時間,需奉覲三百萬億諸佛,需在三百萬億諸佛的道場奉侍敬重。

佛在世時,值遇佛修行,奉侍諸佛;無佛在世時,也是投入人群中,同樣去為人群付出,在人群中修行。這是佛陀向迦葉尊者,會有這麼大的授記(的原因),尤其是得壽這麼長,所得的國土那麼莊嚴,所得到的眷屬都是智慧者、發大乘心的人。這是人人羨慕啊!

下面再接下來這段經文就說,【爾時,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等皆悉悚慄,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爾時,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等,皆悉悚慄,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捨】《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摩訶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還記得那時候與迦葉尊者同時來到佛面前,做窮子譬喻,表示他們對佛法的體會瞭解,迦葉尊者已經受記了。【爾時】就是這個時候。目犍連、須菩提與摩訶迦旃延等三人,【皆悉悚慄,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捨】。那個態度,我們應該能體會到。

【迦葉尊者已經被授記了,現在接下來應該是我們了。】三個人都在想:再接著應該是我,不過有前有後,前後到底會不會得到呢?所以心會驚惶不安。

⊙大目犍連:此云採菽,即祖姓也,因祈禱樹神,而得子故。

這位大目犍連,翻成我們(華文)的意思,叫做【採菽】,即是祖先的姓,目犍連是這樣的祖姓。因為祖先祈求樹神才開始有後代。他在佛的座下是神通第一。

有一次,佛陀在阿耨達池周圍,那一天遇到望月(註一)就是十五日,【望月之日】,佛陀要向弟子講戒。所以佛陀在阿耨達池邊開始要講戒時,沒有看到舍利弗,因為舍利弗被派去負責舍衛城築祇園精舍的工程,他在那裡監工。但是佛陀這個時候要講戒,(看到)身邊少了舍利弗,所以向目犍連說:【目犍連,你趕快去祇園,將舍利弗找回來,說是我的意思,要他趕快回來。你趕快去。】

目犍連運用他的神足通,到了祇園精舍向舍利弗說:【佛陀希望你趕快回去,在阿耨達池邊,你趕快回去。】【好,我遵守佛陀的遣喚,感恩你來通知我。不過,難得在一起,我們來玩個遊戲。我將腰帶解下來,你將腰帶拿去綁須彌山。】在這當中,舍利弗將腰帶放在石頭上,目犍連隨手就要將腰帶拿起來,拿不動。目犍連明白舍利弗在和他玩現神通的遊戲,他就再用力,現神通將腰帶搖動,把它拋到須彌山上纏起來,舍利弗再將腰帶拉到佛陀的師子座綁著。兩人玩一條腰帶的神通(遊戲)。

這當中,兩人看一切都靜止下來了,要去解開腰帶,卻不能動了。所以舍利弗就向目犍連說:【你看,這條腰帶纏繞在佛陀的師子座上,我們用盡力量再也不能動,我們兩人能動須彌山,但是我們合力卻無法撼動佛陀的師子座。所以,佛陀所證的德,萬德萬能,我們的神力要與佛陀比較,還離得很遠,很懸殊,真的還差佛陀很多,我們應該很尊重佛陀的神力。好吧!這場遊戲結束了,我們趕緊去拜見佛陀。但是我要交代工程,目犍連你先趕快回去,我稍後就到了。】

就這樣目犍連運用他的神足通,轉身來到佛前,咦!舍利弗已經安然自在坐在佛的身邊了。那時候目犍連趕緊頂禮佛陀之後,就問:【舍利弗比我晚出門,為何他比我早到?難道我的神通已經失去了嗎?我對自己的神通懷疑了。】佛陀就告訴他:【不會,你的神通在我的弟子中,還是沒人能比,你永遠是神通第一。】

佛陀在這個地方講戒,弟子都來入坐,講戒結束,大家就回舍衛城了。於是,舍利弗、目犍連神通遊戲的消息,很快就傳出去,大家說:【舍利弗了不起,不只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現在舍利弗的神通比目犍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的話也同樣傳出去了。目犍連聽到,他的內心不但沒有被傳言影響而不高興,反而他很歡喜:我們是從小到大相敬相愛,讚歎舍利弗就如同讚歎我一樣,我也歡喜。

舍利弗知道了,就向佛陀說:【佛陀,不公平,因為我只是和他玩一個神通遊戲而已,我瞭解目犍連他是尊重我,是他讓我的。人人這樣的批評實在不公平。佛陀,希望您能隨方便法來開示,讓大家對目犍連,恢復神通第一的敬仰。】

佛陀很歡喜,因為這兩位弟子互相尊敬、互相成就,所以有一次佛陀在講經時,靈機一動,忽然向目犍連說:【來,這麼多聽眾在這裡,是不是現一個神通出來?】所以他現出神足通,一足踏原地,一足跨過須彌山而到梵天。聽到梵天的聲音,大家完全很震撼,【果然不愧是神通第一目犍連。】

其實修行就如童子心,回歸童子心一樣,他們也想:來個遊戲吧!沒想到惹起議論紛紛,幸好佛陀再還給目犍連【神通第一】。其實他們的心都沒有掛礙,修行就是要這樣,別人的成就,就是我們的成就,何況好朋友得到人人的讚歎,我們也要很歡喜心,好朋友也要成就好朋友,恢復好朋友的名譽。這種師徒之間、彼此的友誼,真的也令人很感動。所以我們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

【註一】[望月]陰曆每月十五日夜晚出現的月亮。亦稱為【滿月】。(摘自《教育部國語辭典》)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