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0月03日】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Community:
Branch:

『一實乘之行者是菩薩行,一切人天善戒皆菩薩行,豈必高巖入定虎口亡身,勤修學精進六度如來因。』

一實乘之行者就是菩薩行。說那麼多的法,開五乘,修三乘法,這麼多,林林總總,大小乘法,佛陀無不都是為收納於一大乘法,那就是菩薩行。不論多少的法,當然,十善、五戒,這是我們人人的根本,雖然還是小法,不過還是維持人間世事最好的方法。

這樣的人間,如果看得開,專心來修行,就有聲聞、緣覺。雖然沒有周圍的家屬來糾纏,卻是自己專心修行,去除無明、斷除煩惱惑,不過,只是獨善其身。佛陀所盼望的就是人人打開心胸,斷除煩惱,清淨無染的心投入人群去付出。將佛所說的法,教法大家聽了,成為聽法者、說法者、傳法者,這樣人世間得救的機會才會多,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的煩惱才『有法度』解開。這就是佛陀所要教育的一實乘法,其實回歸就是菩薩行。

菩薩行,不只是出家者,在家者發大心、立大願,同樣能夠投入人群去救援眾生。但是,救援眾生,只不過是發揮愛心去投入,最好是連煩惱都斷除,無怨無尤,歡喜心的付出,無所求。一次的救災,回歸回來應該要更深入體會佛法,更增長慧命,平時的煩惱無所計較,放下煩惱。若能如此,就是道中修行,邊走邊修也是一樣能成就道業。

『一切人天善戒』,一切人天的善戒,這個法,『皆菩薩行』。不論你是行十善,或是持五戒,這都是菩薩行。持五戒,不只是戒殺,而且護生;不但不偷盜,還持續布施;不只是不惡口,還要聞法、傳法,心時時斷貪、瞋、癡。簡單的五戒也能擴展到菩薩戒,發一念菩薩心,同樣能行菩薩道。

過去有一位修行者,他為了要專心,為了不讓修行的心鬆散,他選擇到懸崖邊的石頭上打坐。在那裡打坐必須時時提高警覺,萬一打瞌睡,就會跌落谷底。至高的禪師就呵斥他,真正專心的禪法是心在三昧中,挑柴運水無不是禪,為人服務、付出皆是禪,行動要正確,正思惟。所以我常常告訴大家,禪是『思惟修』,我們要常常很清楚的頭腦來思惟。

我們現在在救災,尼泊爾災難這麼慘重,地震集中在市區,高樓大廈應聲倒塌,千年建築物變成廢墟。賑災前線的人很辛苦在付出,關關難關,關關都要過關。我們後援的人要如何做呢?必定要負很重的責任;前面要走得順,物資要充足,我們就要替他們在後方布置很多、準備很多的資料,讓他們關關、條條路好走,要準備很多物資,讓他們發放使用很充足。

『思惟修』在此時就會應用到。我們的專心——菩薩行要如何鋪、如何走,這思惟要很清楚,腦筋要很敏捷。不論是人際關係,或是物資的集中,路線要如何走,這要用『思惟修』,要運用我們的修行,方向要正確。『三昧』就是正念,正念要經過思惟修。我們的心要定、要專,負起責任,這才是真正的菩薩行。

所以『一切人天善戒皆菩薩行』,不是只在『高巖入定』,或是『虎口亡身』,不是這樣。不是看那隻老虎肚子餓,我就把頭伸進虎口,讓牠吃飽就好了,只救了那三隻幼虎。雖然佛陀曾說到這樣的修行。但是,我每天和他們視訊都說,『自己要照顧好,才能救很多人。』這就是我們學佛要用心去體會佛的道理。

所以要『勤修學精進六度如來因』。如來因,就是種子,這個種子就是真如本性。如何讓它發揮效用?就是要『思惟修』,要正確,好好思惟。所以我們學佛,一實乘之法,就是要正念、正知、正見、正思惟,這樣為人間去付出的菩薩行。我們要用心思考。

前面的經文說,『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是我方便,諸佛亦然。今為汝等,說最實事』。

這段經文已經為我們說得很清楚了,哪怕是佛陀的投身飼虎,過去的因緣也是一種方便法,告訴大家要愛眾生命,視眾生如己命,這是一種方便法來教育。若是真正投入菩薩道,是在人群中,心不受污染,在人群中還能學得菩薩道,見苦知福,入人群中,化煩惱為菩提,眾生的煩惱就是我們的覺悟。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的,希望我們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能夠瞭解。

接下來的經文說,『諸聲聞眾,皆非滅度,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這裡已經很明顯了,這段經文應該就是總結《藥草喻品》,表示告一段落了。我們前面說很多,藥草都是依靠著密雲、雨露來成長。佛法是平等,接受的是眾生的根機,所以《藥草喻品》就是要讓我們很透徹清楚,這種一相一味,譬喻是一實法。

⊙此結『藥草喻』段落,經說之實法。佛再申言二乘非究竟滅度,及汝等所行已為菩薩道,則迦葉等當知無上菩提非無己分,而正為其所應作之事。

『佛再申言二乘非究竟滅度』。意思就是,聲聞、緣覺這樣在修行,不是究竟,還未完全滅度,因為還有塵沙惑;就是只守住自己能解脫,這是自利,煩惱還未完全去除,所以『二乘非究竟滅度』。

『及汝等所行已為菩薩道』,現在的發心開始,就能行菩薩道。『則迦葉等當知無上菩提非無己分,而正為其所應作之事』。所以要讓迦葉與大家都要知道,『無上菩提非無己分』,不是沒有我們的分,其實人人都是佛子,人人都有分。『正是為其所應作之事』。你要身體力行去做,要思惟修去幫助人,步步走得很踏實,安全去救人。我們有這樣的智慧,就該使用出去。

⊙諸聲聞眾,皆非滅度:開權,二乘修持人,但離虛妄,名為滅度,皆非一乘究竟寂滅無上涅槃。

『諸聲聞眾,皆非滅度』。因為這樣,才說聲聞眾還未滅度,因為你們只是知道斷煩惱。

所以說『開權』,『開權』就是『二乘修持人,但離虛妄,名為滅度,皆非一乘究竟寂滅無上涅槃』。二乘人,只是離虛妄,『名為滅度』。以為我已知道一切都是虛幻,我無貪無著,我心無煩惱,這樣叫做『滅度』。但是,『皆非一乘究竟寂滅無上涅槃』,還未到這樣的程度。

你在濁氣中,在人群中能不受困擾、不受煩惱,還能去度人,這樣這念心,才是真正的大滅度,才是真正的大涅槃。在人群中明明覺覺,清清楚楚,不受煩惱染著我們的心,這樣思惟修,定,禪定、智慧。

⊙非滅度者,未度變易。獨言二乘者,為自度心強故。人天不求為涅槃,菩薩不於中間取證,故但言二乘耳,道因也。

『非滅度者,未度變易』。因為我們除了分段生死,還有心理上的變易生死,就是『生、住、異、滅』。生起一念好心,『我應該做』,我們住於善念,善念遇到什麼事不高興,就善念不見了,心念變異了,反善為惡,在定中就亂,這叫做異;善念就滅除了。這樣怎能叫做真正的滅度?這叫做變易生死。變易我們心念的無常,心念一直都隨著環境轉,變換心念,這叫做變易生死。這種變易生死的煩惱還未斷。

『獨言二乘者,為自度心強故』。這些二乘修行人雖然斷煩惱,但是心理的煩惱並未斷,因為只想自度。『人天不求為涅槃』。人天,在一般社會人,『我不必修行,我也不管如何的生死,會不會再來。總之,我做好事,我會得福』。只為得福而做好事,這種求保佑的心態來做好事,這樣也不對。應該無所求的付出,這才是真正內修。

所以『菩薩不於中間取證』。不在人天求福,或是在二乘求斷煩惱,不這樣。他就是取在中道,無求付出,也沒有為自己的得失,反正付出,做就對了,心無煩惱、無掛礙,付出,做就對了,不求一切。

『故但言二乘耳,道因也』。『非滅度者,未度變易』,不是說三乘,是說二乘而已,聲聞、緣覺。

⊙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此顯實也。汝等二乘所行之道,即是大乘菩薩之道。

『汝等所行,是菩薩道』。大家應該走的路就是菩薩道,這就是『顯實』。佛陀過去是『設權』,方便法,現在法華會上,佛陀已經將真實法顯露出來,人人要去身體力行。

『汝等二乘所行之道,即是大乘菩薩之道』。現在開始發心了,無明斷除,開始要入人群中,要身體力行。『所行』就是要身體力行,所走的路就是菩薩道,大乘菩薩道。現在發心未來要走的路就是大乘菩薩道。

⊙聲聞所行是成佛之遠因,故是菩薩所修之方便道,亦是成佛之真實資糧。

斷煩惱,你不斷煩惱,無法真心付出。所以聲聞、緣覺先斷除煩惱,才有辦法一念專心去付出。『故是菩薩所修方便之道』。要先修,修斷除煩惱,看盡人間事相是虛幻無常。所以雖然是說菩薩道,但是修行者必須經過的路,『亦是成佛之真實資糧』。樣的道理,蓋樓房,你沒有一二三四五六樓,哪有七八九樓呢?所以我們還是要從基礎走過來。

⊙菩薩之道須斷通惑,二乘亦斷此惑,故云是菩薩道。

『菩薩之道,須斷通惑』,無明煩惱都要斷除。『二乘亦斷此惑』,聲聞緣覺的過程,就是要斷這些無明煩惱惑。現在只是打開了自利、獨善其身這個心態,身體力行,那就是菩薩道,『故云是菩薩道』。

⊙漸漸修學,悉當成佛:從漸入圓覺種智,唯一佛道,無別三乘。

『漸漸修學,悉當成佛』。我們這樣漸漸入圓覺,從漸進到頓覺,到修行都圓滿,圓滿的圓覺智,就是佛陀圓滿覺悟的智慧,這就是『唯一佛道』。我們修行這麼多的法,無不都是為了成佛。

成佛無第二條路,就是要入人群中,不受人群所影響,我們勇往直前,要有充足思惟修。這個行,內修、外行,這樣才真正能成佛道。所以『漸漸修學,悉當成佛』。這是結束於《藥草喻品》做一個總結。所以期待大家對《藥草喻品》,真實法一相一味,能去體會瞭解,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