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22日】了知因緣不務速說

Community:
Branch:

『以法王示現為一大事,為隨順眾生說種種法,令得入佛之正念思修,悉視所堪故不務速說。』

佛法是很深奧,佛陀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機,他就隨機逗教,其實所要說的就只是一件事,希望人人能夠體會自己都有與佛同等的真如本性。佛陀盼望人人要有這念心,啟發自己的大慈悲心,人人走入菩薩道,廣度眾生。這是佛陀的一大事因緣,所以,以法王的身分出現人間,與凡夫一樣,要經過一段辛苦修行才覺悟,叫做成佛,這個覺悟就是瞭解天地萬物所有的法。

法,無形無體,但是佛陀將無形無體的道理從物、事、相會合起來,分析給我們知道。『為隨順眾生說種種法』,因為眾生根機差別,不論是五乘、三乘,他總是為眾生,適應根機,所以說種種法,前後次序,希望有接受到佛法的因緣。更重要的,就是希望這些發心修行的弟子,從小乘的理解進入到中乘,體會人間的無常,再從把握無常的人間,趕緊接受大乘教法,人人發大心、立大願,延續佛法,入人群去,否則法會斷了傳承。

所以,佛陀的一大事,『隨順眾生說種種法』,無非是要『令得入佛之正念思修』。希望人人的心念要擴大,思惟要很明朗,而且修行要很精進。這是佛陀在法華會上,對修行弟子最大的期待。所以『悉視所堪故不務速說』。過去就是慢慢地觀機逗教,隨順眾生的根機,是不是堪得接受這個大法?所以在四十多年來『不務速說』。但是靈山會上,佛陀是已經進入老邁之年,所以現在要趕快說。這是佛陀最殷切的教示。

前面的經文是重頌。長行文講完了,用偈文再重述一次,比長行文更深刻。

偈文說,『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

也是要隨眾生的心欲,佛陀示現破除了所有的煩惱。一切一切的煩惱,名稱為『有』,有了,有什麼?有煩惱了,又要再產生煩惱了,這個『有』。

就像女人開始懷孕了,她就說:『我有了。』是啊,『有了』就是又要生孩子了。孩子是要帶給她一生的依靠,一生的歡喜、安心嗎?不盡然,不一定,要看父母和孩子的因緣,好、壞緣都是過去生帶來的。無論如何,愛也是煩惱,多一個『有了』,就帶來愛,愛,就有『愛別離苦』,這是好的緣來,也是帶著『有了』的那個愛的煩惱來。或者是小時候就開始讓父母操心,這種『怨憎會苦』。

常常聽到父母若是在埋怨:『生這個孩子是來討債的。這個孩子,我欠他的債。』不是嗎?這就是『有了』,這種有愛別離、怨憎會。人生,有,有了很多的煩惱。同樣的,佛陀已經透徹這些道理,很多很多天下萬物、眾生的心態,佛陀將一切煩惱都破除了,叫做『破有法王』。佛出現世間,就是隨順世間的因緣,因緣成熟了,現相成佛度眾生,更要將成佛之後的這個法,寄望弟子們流傳下去。

下面這段偈文再說,『如來尊重,智慧深遠,久默斯要,不務速說。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

『如來尊重』,尊重什麼呢?尊重一切法。如來已經得到的智慧深遠,不只是今生此世,其實是從過去無央數劫,釋迦牟尼佛都是尊重諸佛的法,一路培養出智慧。智慧,一直從諸佛,上求佛道,一直累積;深遠,時間是很長。智慧已經生生世世累積,今生此世才藉此機會說:我已經成佛了,我覺悟了。

覺悟之後,他本來要告訴大家的話,卻因為眾生的根機還是如此,所以他將這個法,很尊重地藏在內心,『久默斯要』,四十二年的時間,『不務速說』。沒辦法在任何一個場所都說一乘的道理,他就必須觀機逗教,要慢慢來。

因為眾生『有智若聞,則能信解』,若是對有智慧的人講,他們就能相信、能夠瞭解。『無智疑悔』,無智之人,若是說大法給他聽,不只聽不懂,還會心懷疑悔。有疑、不信,就開始心亂,心亂就永失了。

修行,想要做,短暫啊!看到好事情,做了有功德,我趕快來做。但是經不起一點點考驗,信心消失了,就起後悔的心,就開始心亂了。謗法,對好的事情就一掃而空,同時又污染善法,這樣就是多造業。這樣會詒誤了眾生,又會增加業力,所以佛陀不急著趕快說,要看他的根機,順他的根機,慢慢來。就是這樣,才會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

⊙如來尊重,智慧深遠:此頌實智說實教,如方便品所說: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所以『如來尊重,智慧深遠』,這就是『頌實智說實教』。佛陀的深智所瞭解的是真實法,而他所瞭解的真實法,要說實教,非常困難。就如<方便品>中說,『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佛陀要讓大家直接瞭解,這個法只有一佛乘。眾生既然從諸佛聞法,不只是從釋迦佛聞法,大家、大家不只是今生此世遇到釋迦佛,是過去生都有因緣,全都有聽過法,只是沒有深心信解而已。就是無明不覺,又再漏落於六道四生,像這樣再成為眾生。

佛陀盼望人人這時候要好好用心,聽法的目的就是要能夠『究竟皆得一切種智』。不過,眾生儘管過去也聽法,但是現在佛陀面對的眾生還是凡夫,這一實乘,究竟的佛法,不是現在他所面對的這些人有辦法瞭解,所以要『久默斯要』。這是很重要的法,無法在開悟時就向眾生說究竟的一乘佛法,所以『久默斯要,不務速說』。

⊙久默斯要,不務速說:一實之教,必待有機可說方說,佛於說法四十餘年後才說,故曰不務速說。

『一實之教,必待有機可說方說』。就要等有機緣的人,才能對機逗教,說他聽得進去的話。所以『佛於說法四十餘年後才說』,這一實之教,一直到四十多年後的現在才說,放那麼久了,『故曰不務速說』。如今『時不待人』,時間不會等待人,佛陀也已經七十多歲了,不說不行了。

所以,『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

⊙此復偈意不能速說之因:乃恐眾生無有智慧,聞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不能信解,而起疑謗,是則永失成佛之大利益,所以不好速說。

這意思就是說,他為什麼不能趕緊說呢?不能速說的原因是擔心,恐怕眾生沒有智慧。他考慮到眾生沒智慧,若沒有智慧,『聞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不能信解』,擔心一下子就要三歸一乘,他們不能信解,就會起疑、會生誹謗,『則永失成佛之大利益』。

他一生謗,『這個法我不要聽了,我不要相信了。』這樣開始就去誹謗,誹謗就又影響了很多人,又斷了他的善根,誹謗的業力又是很大。這就是佛陀那時候很謹慎、很辛苦,明明這句話說出去,是人人最需要的,卻必須放在心裡那麼久。直到時間已經無法等待人了,不得不說的這個時候,所以造成一個道場有五千人退席。想想看,情何以堪啊!這是佛不得不說之時,到了法華會上,還是有困難重重。

可見佛法要在人間傳揚是多麼坎坷,多麼不容易啊!所以要考慮很多,若眾生不能信解,還會容易起疑誹謗,『是則永失成佛之大利益』。若是像這樣,眾生失去了成佛的大利,是佛所不堪,很不堪忍眾生又再墮落煩惱無明中。佛的慈悲,『所以不好速說』,就不能趕緊說,這是佛陀的悲心。

接下來偈文說,『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

佛陀不捨眾生生疑起謗,所以佛陀又再叫迦葉,『迦葉啊』,我無奈,所以我要『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這是佛陀的心情。

⊙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此頌佛善巧方便,先權後實。以種種緣,隨力所說,即先施權。

佛用善巧方便,先權後實,現種種的因緣,隨力所說,即先施權。先用方便法,到了現在必定要以一實法,但是要顯出一實法時,也是要用種種緣,現種種的因緣。『隨力所說,即先施權』,必須先施權,用方便法來教育。

⊙如長行文: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亦如方便品所說『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

如<藥草喻品>長行文,『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佛陀已經知道,在長行文中,佛陀對眾生的心念都很理解。

『亦如<方便品>所說』。<方便品>中一段經文說,『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用種種無量無量的方便教法,要隨因緣,要用譬喻言辭等等來施教,希望能夠接引眾生。

⊙是故迦葉:告迦葉言,以是之故。隨力為說:隨其機力而為說法。

『是故迦葉』,這就是向迦葉說。其實,向迦葉說,就是向大家,叫出迦葉的名字,那就是很貼心的弟子,你最瞭解我的心,大家應該也要用心聽。

迦葉,你知道我的心,『以是之故』。『隨力為說』,我就是因為這樣,眾生無法信解,不能信解、有疑,就生謗,所以我要『隨力為說』,隨眾生的根機所能堪受而說。『隨其機力而為說法』,隨眾生的根機、力量所能堪受的而為說法。

⊙以種種緣:或說五乘,或說三乘,皆方便緣。

就是因為方便,隨眾生的緣。

⊙令得正見:即後顯實,如長行文:『示諸眾生一切智慧』。亦如方便品所說:『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讓大家先入正見,然後才到現在法華會上現出實相,讓大家瞭解。就如長行文,『示諸眾生一切智慧』。︿方便品﹀中也說,希望眾生能夠『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佛陀有這樣的一切種智,眾生本來具有,希望眾生也同樣能究竟得到與佛同等的一切種智。佛陀的心情還是同樣的,最終是期待眾生與佛同等,回歸真如本性。佛陀的悲心,我們應該要體會,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