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7月27日】雨無差別隨分受潤

Community:
Branch:

『乾為天坤為地藏物無量,造化無量萬億山河大地,一地共生萬物資源無缺,天空四大應時地利生物。』

人生在天地之間,向上要感恩天之德,向下要感恩地之承載,我們若有感恩心,自然對天地之間物物都懂得疼惜,人人懂得互愛,這種疼惜、互愛就是報天地之恩。就如佛陀來人間教育,能夠回報佛恩的只有一項,就是教化眾生入人群中,讓人人能夠懂道理,能夠人心淨化,這就是報佛恩。

每天在說話,每天都是這樣互相勉勵。其實,法,天地自然,只是我們人的心糊塗了。無始以來,我們到底在這五濁惡世熏習多久了?真實的道理,法香,沒有熏習到,卻帶來了很多無明,污濁的心態再來此生。這樣的緣再遇到現在的這個因緣,現代的社會、現代的人類,現代所有的一切好像在五濁惡世中更濁。這種濁氣這麼重,要能夠保持這念心清淨,將事情看清楚、很明徹,好像是很困難啊!這是佛陀最擔心的,在他的時代的未來,也就是我們的現在,五濁惡世,眾生苦難偏多。

我們就是欠缺理解天與地的道理,其中的道理,我們欠缺了。是無明將我們埋沒掉,要不然,其實乾為天,坤為地,天地之間所藏著的物,萬物實在是無量,這些東西能夠給人類好好受用。但是,我們對大乾坤的物資這樣在開發利用,若是過度了,是損害乾與坤,天地受毀傷,空氣受污染。

所以說,天地本來含藏著萬物無量數,很多的物資,『造化無量萬億山河大地』,這是天地給人類、給大地眾生,這麼完整的造化,這是天地的恩德,這樣的造化是無量億。無量億是藏在哪裡呢?山河大地。就是『一地共生萬物資源無缺』。天地間就是這樣,供應給人類,其實資源無缺,我們若是好好適當運用它,真正天地供應給我們的,都不會讓我們欠缺。卻是我們都不知足,貪念心大,所以就過度開發了。

『天空四大應時地利生物』。本來整個天地之間是這麼祥和,都含在宇宙天地之間,這麼開闊的空間,它含藏著地、水、火、風。『天空四大應時』,應時,分分秒秒,日日月月,年年有四季輪轉,這都是在天地之間,『四大』在『空』中運轉。這種天地循環,人與天地互相配合,順著天時地利,人人發揮他生命中的功能。

過去士農工商就是這樣的生活,現在已經時代變了,這些道理都不知道了,卻是任意浪費,該如何節約都不知道了。本來天地乾坤給我們的東西是這麼充足,山河大地含藏著萬億物,讓人間用之不盡,這都是『一地共生萬物資源』,絕對是無缺的。

天空『四大』,就是應著這個時,應時,四季這樣在輪轉。『地利生物』,這土地就是利益我們所有的生物,不論是植物、動物或人類,無不是在天地之間含藏著無量數的物資。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啊!所造作的一切,我們都要很疼惜。

⊙雲雨大地草木隨分受潤。隨順眾生習報兩因善法,既蒙法雨所潤,則習報兩果各得增長也。

『雲雨大地,草木隨分受潤』。抬頭看天空,會下雨嗎?下雨,我們很高興,大地受滋潤。<藥草喻品>用雲與雨來譬喻。其實雲、雨、露等等,是對人間很重要。天地之間所有的一切,雲雨就是隨順眾生習氣與他的因緣果報,這個因與緣,果與報,這個法,我們若是用善法,好好來運用一切物資,我們要在天地人間循規蹈矩地生活,若能夠這樣,天雨蒙潤,有雨能滋潤大地,大地自然就風調雨順,人民平安。

若說到人,接受佛法是『既蒙法雨所潤』,我們大家已經聽到佛法了,佛法能夠入心了,知道過去所熏習的,過去所造作的因緣果報,這些法我們都知道了。到底我們知道多少?所以『各得增長』,法雨滋潤我們的心地,我們到底如何接受這個法,如何應用法在人間,這就要看我們自己的根機。

前面的經文,『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雲所雨,稱其種姓,而得生長,華果敷實』。

不論是大根、中根、小根,你所接受的水分有多少,你所接受的法,到底應用在你的心裡有多少?『斯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稱其種姓,而得生長,華果敷實』。樹有多大,它就開多少花,結多少的果實。

接下來經文再說,『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雖然同在這塊土地上,只要你將種子播下去,『一雨所潤』,菜園裡各種的菜就是這樣長大。小白菜、包心白菜、高麗菜等等,都各不同。『而諸草木,各有差別』,要看它的種類,所生出來的就不同。

⊙雖一地所生:一地喻性,本自平等;百物喻心,所欲各異。一地,即此大千世界之土地。

『一地』就是譬喻『性』。我們現在在聽法,人人的性都是平等,真如本性,人人都有成佛的本能。所以,『一地』就是平等,就是土地,『本自平等』。若是『百物』,就是大地有很多各種不同的東西,譬喻我們的心,所欲各異。

人人有本具的佛性,無始以來,我們本俱真如本性。佛陀不斷不斷提醒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但是人人都各有不同的習氣,這不同的習氣就是心態,我們的心態各人不同。常常說,一位母親生十個孩子,和母親合起來是十一顆心。意思就是說,孩子是母親生的,孩子在想什麼,母親也不知道。同胞兄弟的個性也不同,各人的習氣,各人的個性,各人的心念都是不同。所以這種『百物喻心』,人人的心、人人的習氣都是不同。『所欲各異』,大家所想要的也不一樣。

有的人少欲知足,『我這樣就夠了,所需求的不多。』但是,發心很大,願意付出為人群。有的人是這樣的心。但是又有的人,就是『我想要擁有大地一切萬物,皆歸我所有。最高的地位、名利,希望都是我的。』但是你要他付出,他捨不得。這念心就是熏習來的,所受熏習不同,所以各人『所欲各異』。

所以『一地』,同一塊土地,不同的東西實在是很多。『即此大千世界之土地』,就是在大虛空中所包含著無量數的大地,宇宙間所有的星球都包含在這大空間裡。所有的生物都含藏在大地上,因為有水分,各形各色的動、植物都在這裡生長,這叫做『一地所生』。

⊙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一雨喻法普利一切,眾生根性各各不同,如彼草木所稟各異。

『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雖然是同一塊土地所生,同樣的雨所滋潤,但是草木的成長就各有差別。

一雨,就是譬喻法能普利一切,所有的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同樣的雨水降下來,法,要普利一切所有,但是『眾生根性各各不同』。眾生的根機,他的性,若是大根、大枝、大葉,所吸收的水分就會很多;若是小根、小葉、小枝,自然吸收的就少。所以『眾生根性各各不同』,就如菜類,有的菜是要比較乾土的菜,有的是不能缺少水分的菜,根性不同,各有不同。『如彼草木所稟各異』,草木所需要的各有差別。

⊙雨無差別,受有差別,喻教施無差別而機益有差別,均為各各眾生所不自知。

『雨無差別』,雨是平等、沒有差別。但是『受有差別』,我只堪得接受這麼多而已;同樣的水分,我只能吸收這麼多。這就是各人有不同的根機。所以譬喻『教施無差別,而機益有差別』。佛陀的教法普施給眾生都無差別,但是根機不同,所接受的利益有差別。

有的情況是,你給他法,有的人聽不懂,不能分辨好或壞,聽不懂,一句話聽到了,就這樣傳出去,『差之毫釐,失於千里』。所以說來,這種教法要如何施教給眾生,還是要因人、因時、因地。因這個人的根機,他堪得受什麼法,能和他說什麼話,才不會隨便傳話,傳錯話就是擾亂人事物,所以要很小心。施教,也要很小心。

『均為各各眾生所不自知』。佛陀施教給眾生,我們眾生所接受的教法,到底理解多少?我們有時候接受了法之後,不只沒有好好用在人間,反而將這個法來攻那個法,像這樣矛與盾,就是很矛盾,這個法用錯了。

就如曾在大時代所經過的,很可怕的思想,將生態破壞,清算父母或者批判師長等等,這種的惡法,這就是他有常識,但是缺了善念。若缺了善念,就變成了毀壞人間的惡法。

總而言之,我們每天都要了解。看到天,空間這麼大,我們就想到人間萬物就是因為有天的庇蔭,供應我們四大調和,感恩啊!我們要好好珍惜。大地能承載,能生萬物,一切都是萬物從地而生,從空氣、水分與大地合成,隨我們的根機來供應給我們,隨我們所有的種子而生長。所以,到底我們的心地要播什麼種子?要吸收多少水分?『斯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