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05月30日】拔苦無漏 施愛無間

Community:
Branch:

從第一梯次賑災團就幫慈濟開車的尼泊爾司機拉威(Ravi Kumar Shrestha),現在已經發願投入志工,也要推展慈濟理念。證嚴上人開示:「發現到這種很特殊的感覺,很特殊的愛,他深深地受感動,他已經正式投入慈濟志工培訓,這一位司機先生也已經也在他的鄉里、他的家族裡面去做志工的介紹,包括慈濟從竹筒歲月開始,他都去介紹。」(攝影者:葉晉宏)

【證嚴上人5月30日志工早會開示】
「『無漏修』,就是時間不要讓它漏失掉,要做對的事情,不要讓好事漏掉;要幫助的人,苦難眾生偏多,我們也不要讓苦難眾生漏掉而不救;我們一定要把握所有的一切,能做到的、能走得到的、能付出的,我們都要盡量用心,無遺漏地做就對了,這都是好事要做啊!」 

全球氣候異常,造成人世間的苦難愈來愈頻繁,證嚴上人在5月30日的志工早會上,以「無漏修」提醒人人要把握時間,做對的事。

察苦除病不忍離 心靈膚慰常相伴

「尼泊爾已經超過一個月了,慈濟人從第一時間到達,一直到現在還是不棄不離,現在已經是第六梯次的大醫王與志工菩薩在當地。」

由於地震後缺水,公共衛生問題已悄悄浮現。在曼索里帳篷區裡,志工們發現九成的孩子都患有頭蝨,幫助孩子們清理頭蝨成為這一梯次慈濟賑災醫療團的重點工作之一。

「把頭髮撥開,頭蝨的蛋很多,看到孩子們都失去了笑容,因為整個頭都很癢,他們就是很不舒服,失去了笑容,慈濟人很用心的,發現到帳篷區裡差不多有九成的孩子都已經有了(頭蝨),很慎重的評估,我們要對症下藥。」

除了頭蝨問題嚴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慢慢在帳篷區裡蔓延開來,慈濟賑災醫療團除了用醫療科學治癒身體上的痛病,同時展開膚慰與鼓勵,引導他們排解心靈的苦悶與悲傷。

「身心都要對症下藥,不只是病,其實最重要的那樣的驚慌、驚恐,那樣的心態或者是憂鬱等等,這都在帳篷區裡一直被發現。現在不只是治病的問題,還要陪伴,膚慰、鼓勵,要有方法去幫助他們。」

運載菩薩體會多 自度度人成菩提

慈濟賑災醫療團一個月來的帶動與陪伴,當地愛的種子已逐漸發芽。例如一位擔任駕駛的拉威(Ravi Kumar Shrestha),從志工們抵達尼泊爾的第一天就聘僱他,三十多天來一路陪著進行勘查、訪視等援助工作。

「從開始一直到現在,天天都跟慈濟人在一起,他(拉威)發現到這種很特殊的感覺,很特殊的愛,他深深地受感動,他已經正式投入慈濟志工培訓,這一位司機先生也已經也在他的鄉里、他的家族裡面去做志工的介紹,包括慈濟從竹筒歲月開始,他都去介紹。」

有一天,慈濟賑災醫療團來到離拉威家不遠的地方,拉威邀請志工們一起到他家走訪探視。來到拉威的家,家族親友們看到慈濟志工像是久未見的朋友,感覺都很熟悉。

「原來這一位司機天天回家都跟家族人分享慈濟,所以,他們的親人朋友看到慈濟人總是那樣的親切感,也都拿起了竹筒要投錢,他們了解慈濟的開始,就是從竹筒歲月開始。」

真大慈悲信不虛 不輕己力聚愛能

另一位擔任導遊的莫克瑞先生(Ram),也發現慈濟團體很特殊,因為擔任導遊而懂得中文,因而當一位不請之師,主動投入協助翻譯。

「開始他抱著懷疑的心,要用心好好看慈濟,總是讓他愈了解愈感動,他也用他的翻譯了解慈濟,開始在宣導慈濟,同時也是自動投入,穿起了志工背心,開始在宣導慈濟的精神理念,他所見所聞的慈濟,跟慈濟人為他們鄉親的付出,推動竹筒歲月,雖然他們受災受難,可是也要讓他們知道,就是要做好事。」

粒米成籮、滴水成河,慈濟累積點滴成大量,從事社會救濟、國際賑災等慈善工作。

「幫助人就是那樣的快樂,所以小錢可以做大事,他(莫克瑞)帶頭開始去做宣導,不管是一角、五角、一元,大家捐得很開心,這種慈濟人帶來這麼多滿滿的愛、滿滿的物資、滿滿治療身心的資糧,所以大家樂於這樣的點滴(捐輸),粒米成籮,滴水成河,要做一滴永不乾涸的一滴水,他們都很願意。」

尼泊爾當地志工已逐漸成長萌芽,昨天(5/29)開始進行志工培訓工作,「已經一個月了,時間久,他們也感覺親切感,愈感覺這一分付出無所求的歡喜、法喜,所以在當地已經帶動起志工。」

鋪愛拔病無間隙 無醫苦地施仁術

愛的能量除了要「無漏」,更要「無間」地發揮,哪裡有苦難、哪裡有災難,就是要投入進行援助工作。

臺北慈濟醫院今年(2015年)3月與緬甸妙導醫院簽約合作,希望透過雙方交流,來幫助當地缺乏的醫療服務,讓更多貧困的病患能脫離病苦。醫療團隊5月22日前往位於緬甸首都的妙禱醫院,進行白內障手術、牙科及內科的義診服務。

「從2009年開始,因為緬甸當地的醫療設備很簡陋,尤其這個國家天氣很熱,很多窮人都是做工或者是做農的,長年累月都曝曬在太陽下,眼睛常常跟跟太陽接觸,所以白內障的人很多,我們定期都會去幫助這一群窮人、沒有錢接受治療的人,去幫忙他們開刀。」

除了臺北慈院定期前往妙禱醫院義診關懷,同時結合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以及緬甸當地五國個家地區的醫師,前往無醫村譚達秉鎮展開義診活動。

「在無醫村裡發現許許多多長年累月的病痛,無法治療的,因為窮,沒有辦法就醫……這一次聽到村莊裡有慈濟這樣的義診團來,大家都很踴躍,哪怕是天下著雨,大家撐著傘,還在是外面等著要看醫生。」

義診中一位六十歲的烏久丹,頸部長了一顆二十三年的腫瘤,窮困使他遲遲未前往醫院接受治療,直到人醫會醫師來到村裡舉行義診,才向前請醫師診斷治療。

「檢查了解這一顆瘤是良性的,就在這樣簡陋的帳篷裡面,就地為他可以開刀,他的太太簡直不敢相信,他的先生這二十三年來的病,(腫瘤)無法拿掉,他也很煩惱,這個家庭就是靠著先生(維持),可是現在看到先生這一顆腫瘤拿起來,他們很感恩,來向慈濟醫師們來說感恩。」

福德資糧自積攢 非吝多捨歸本性

因為有愛,帶來無限量的希望,在苦難頻傳的此時此刻,更需要眾人把握時間,累積福德資糧,在人世間付出大愛。

「『福德資糧』意思就是要用心投入,在苦難中去普遍付出你的大愛,這就是我們該做的,人類本來人人具有的,我們不也常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人本來都具有愛心,這是人的本性,也是最崇高的人格,叫做『菩薩』。」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