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5月26日】達悟無極之理

Community:
Branch:

『心寬等同宇宙體,微妙含識藏乾坤,通達諸法成妙行,捨小取大實行道。』

修行不是只要獨善其身,我們的心要寬、要闊,寬廣得如同宇宙一體,無邊無際。常常告訴大家,心要寬、念要純。寬闊純真的心,我們用這樣的心來包容種種的人、事、物,這不就是很開闊的心嗎?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開、示』,而我們眾生心若不開闊就沒辦法『悟、入』。所以佛陀『開、示』,眾生應該『悟、入』,要悟出了心歸宇宙這麼開闊,這就是我們要學的。

我們不是要取得鹿車、羊車,我們所要取得是大白牛車。我們不只是自己要走在這條平坦的菩提大道,還要引導人人同道同行,大家同時到達佛的境界。這就是我們聞法也要輾轉相傳,轉法輪度眾生。

這個度眾生,不但要心胸開闊,還要很微細,用種種方法適應眾生的根機,這必定要很微細的智慧深入,所以要『微妙含識藏乾坤』。我們要運用非常微妙、微細的智與慧。

常常說六根、六塵、六識,我們的六根也是很微妙。人的身體具足六根,眼睛才這麼小而已,但是視線看出去,放眼所及,外面的境界非常開闊。這很微妙吧!我們的眼根若健全,視神經配合眼根,接觸外面的境界,光是這個眼識就非常的微妙。視神經是長什麼樣子?非常非常的微細。這麼微小,妙啊!在我們日常接觸環境就有無限量的微小,而且是妙哉,非常微妙。人體的六根不就是這樣嗎?

我們的鼻根。有些看不見的東西,鼻子可以聞出是香是臭。當然,外面的塵境有香臭,透過我們身上的鼻根,就進入了我們的識。這個識,你看什麼要什麼,就去取、去行動、去造作。意識起貪念,心的欲念若更多,心思作業就開始規畫、佔有等等,就造作惡業。

假如我們學佛,轉惡為善,同樣外面的境界,同樣的根、識,我們的內心看到這個境界,是思考如何去幫助。就像最近菲律賓這麼大的災難,動員了多少人啊!慈濟人投入了,用那個『微妙含識』,大家合和互協一念心,不忍眾生受苦難,在二十多天的時間,這樣不斷一片一片、一條一條的道路將它清掃了。

心機、生機全都啟動起來,土地一片一片清淨了,路一條一條通了。這在時候,用二十多天的時間,將這個污臭了的空間,變回乾淨的地方,這個空間已經慢慢生機盎然了,而且經濟復甦,店門開了、路邊攤出來了、結成市集了。

尤其是『希望工程』,雖然是簡易屋的教室,卻是多麼辛苦!在臺灣我們已經用很長久的時間研發,可以很快搭建完成,讓他們有不怕風、不怕雨、安全舒適的教室,可以安身、安心,度過幾年的時間。

一間二十三坪的簡易教室,一個貨櫃可以疊放十二間。貨櫃登陸之後,慈濟人不論是從空中、陸路、再坐船,這樣辛苦的來到那個災區,馬上開始搭建。一天的時間,二間教室搭起來了。雖然頂著炎熱的太陽,大家汗水淋漓,不一會兒又是淋雨,到底身上是雨水?汗水?就當作大熱天淋雨沖涼吧!這些人為什麼要去那裡做這些事呢?那塊土地和我們沒關係,那些人,我們也不認識,為什麼,為什麼我們會用那麼多的力?那就是真正的『微妙含識藏乾坤』,那一分的愛心,不忍天地間眾生受苦難,這叫做菩薩心,這種心的寬度等同宇宙。

天地之間,時間、空間,以及它所含藏的天地物質的總體,這叫做宇宙。人的心識與這個乾坤總體一樣,只要我們這念心啟發了,佛陀『開、示』,我們『悟、入』,其實我們會轉識成智。凡夫只有識,一切都在根、塵、識之中作用,所以多數的人都是凡夫,隨著境界起欲念、製造煩惱、彼此對立,創造了人間不安全,也污染了天地之間,這全都是意識。

但是學佛,法入心了,就轉識成智,那就是智慧了,用我們『微妙含識藏乾坤』,展開了我們的智慧,『通達諸法成妙行』。我們若是轉識成智,就能夠去拯救天下苦難眾生,將這麼坎坷的路走出了一條平坦的路。所以最近常常告訴大家,人人鋪好自己的心地,人間路若鋪平了,自然就與菩薩道接軌。

修行,我們一定要『捨小取大實行道』,要腳踏實地,好好身體力行。修行,不只是讀經、瞭解法,若沒身體力行,就只是原地踏步罷了。佛陀要我們不能獨善其身,應該要兼利他人,因此在《法華經》裡有三車的譬喻,以羊車、鹿車、大白牛車,誘引大家出火宅。

下面這段經文說『而作是念』,因為這個大長者有這麼豐富充溢的財產,所以他就這樣想:『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而與諸子』。

⊙『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有三輛車,為什麼一直鼓勵這些孩子坐大車呢?這就是譬喻授與一乘實法。

⊙喻授與一乘實法,行於平正之中道。喻世長者成就父志,滿足諸子本心所求。

為什麼有三輛車,一定要大家選擇這輛大車呢?因為這輛大車『行於平正之中道』,而且這隻大白牛的筋與力很健壯,拉起這輛大車,走在寬闊的道路,牠可以平穩向前走,不受障礙。

這就是這位大富長者,他富有財物,要給孩子的東西是最好、最安全的。這是譬喻『世間長者成就父志』,這是世間父親對孩子的心願,要給孩子的未來所求的都很充足。

世間的父親是這樣,出世的覺者釋迦牟尼佛,視眾生如一子,同樣希望人人接觸了佛法的覺道,就要用心念念在大乘中道,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這個作念,『作是念』,說我的財富無量,就是說我的法很充足。

⊙心之發動,遷流於三世,謂之念。如前念,後念,念念等。達悟無極之理,超世妙有,皆受自然真空無極之體。

『念』,就是『心之發動』,這個念是發自我們的內心,能夠『遷流於三世』。人人的心念都是不斷遷流於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前一秒鐘,這一秒鐘,未來一秒鐘,秒秒相接叫做時間。我們的念頭與此相同,不停住、不斷遷流;『現在』已經過去,『未來』就是現在,就這樣不斷不斷前念、後念、念念,這叫做心念。我們學佛就是要念念在茲,專注於每一念,所以常常告訴大家『多用心』。我們若能夠多用心,念念專注,才能夠『達悟無極之理』,體悟到無極。

無極就是無邊際,這種無極的道理就是超越了世間妙有的道理,那就是佛心靈的境界了。佛陀的心靈境界,已經超越了宇宙的總體,所有的法無不納入了佛陀智慧覺海中,這已經完全是超越,所以『皆受自然真空無極之體』,真空,但是妙有。

這種的真空,我們這輩子到底什麼時候是實呢?都是虛幻。就如菲律賓獨魯萬市,原來是一個平安的港口,在海燕颱風的前一天,還是那麼繁華的都市,卻敵不過大自然的力量,被摧毀了。現在又是集眾人之力,這種微妙含藏智慧,悲智雙運,大家力量合起來,讓城市重生。

這個力量就是愛,愛的力量不是單薄的一個;若是羊車、鹿車,無法發揮力量,需要大白牛車,這麼健壯的筋力,有這麼多人,這麼多微妙的智慧、悲心會合起來,放下自己的事業,會合大愛,在那個地方發揮,才能夠看到已無希望的人,再度提起了希望、展開了笑容。這不就是『真空』而『妙有』嗎?這是無極,沒辦法測量它,是來自人人那分的心力,叫做合心和氣的力量。所以,這個念,念念能夠無限量的愛會合起來,這叫做『達悟無極之理』。

『修行小乘唯求離欲界』,只求獨善其身,對於菩薩道這些事情全都不關心。佛陀就是要啟發我們這個微妙的愛心,將它啟發、讓它擴大,能夠包含天地之間,所以佛陀慈悲賜給人人都是大白牛車。

⊙修行小乘唯求離欲界、諸色、與無色界等塵念,修學法微薄、不大,故名下劣。佛慈等賜大車。

這是長者與覺者的心懷,我們大家要用心體會。宇宙萬法真理,我們應該用心與之會合。我們要心寬與宇宙同體,要微妙含識藏著乾坤,我們要通達諸法,才能夠成妙行,要捨小取大,這樣才是真正身體力行的修行。所以請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