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4月09日】癡迷如火以法離苦

Community:
Branch:

『癡為無明之源頭,無明如火燻癡迷,癡名不了一切法,欻然火焚燒舍宅。』

 
人生,無明的源頭就是癡;貪、瞋、癡,叫做無明。無明如火,火若一燒,就煙霧瀰漫,看不見前方。有句話說:『一把無明火,燒掉功德林。』這句話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會說,但是這個無明時時在我們心裡,觸境即生無明。人、事、物、理,來到我們的面前,可能對我們有得、有失,這時候無明就起了;有得失心,無明煩惱即時就浮現出來,這就是凡夫。
 
癡,就是無明一起,癡暗惛迷就起了。所以癡就是『不了一切法』,不了解。雖然平時的道理懂得,卻是法不入心;法若不入心,一切法與我們平時的作為、說的道理,無法接合起來。
 
就如一段譬喻的故事,有一個國家,國王有一天想去花園遊賞。心想:花園很廣,走路會累。考慮自己的體力,所以就吩咐身邊的隨從,說:『你拿一張椅子跟我走。』這位隨從心想:我堂堂一位男子漢,拿一張椅子跟在國王後面走,好像不太有面子。所以他就向國王說:『不要讓我用拿的,我寧願用擔的。』國王就說:『好啊,你如果要擔,就擔三十六張椅子。』
 
這是一個譬喻。同樣的道理,有一位出家人,師父告訴他:『地上怎麼有一根長頭髮?將它撿起來。』他回答師父說,『那必定是女子的頭髮,我要守戒,怎能去撿那女子頭上掉下來的頭髮。』師父就說:『你只知道身外的那一根頭髮,卻不曾想到你身內的三十六種穢物。』這就像那一位隨從,國王要他拿一張椅子,感覺沒面子;這一位修行者覺得應該守戒,所以不去撿那一根頭髮。
 
很多的道理,我們光會說,但是,我們都沒有看到真正的法。法沒有入心,外面的境界一來,就隨境動心,隨境生起無明,惹來了無明火。『欻然火燻』,就是這個境界一浮現出來,我們的心就馬上起了無明。這個無明火若一起來,『燒舍宅』,我們的慧命就被這把無明的火燒光了。
 
我們在生活中時時要很警惕,是不是有執著在某一項,對法迷失了?這是我們修行者時時要懂得體會,法在我們的生活中,法在我們的周圍裡。

 
⊙『周匝俱時,欻然火起,焚燒舍宅。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我們昨天說過『周匝俱時』,忽然間遍於五蘊,那個行蘊,不論是有色、無色;有色是器世間,無色的是在我們的心識裡。

 
⊙周匝俱時:喻遍於五蘊。俱時,喻念念同起。塵相對所起心念,前念既滅,後念復生,生已還滅,念念不住,皆悉無常,是名念念壞滅無常。

 
我們面對著外面器世間起了執著,內心那個貪、瞋、癡的境界就起來了。所以這種五蘊,同一個時候緣外面的境界,收藏在內心,這樣念念同起。『前念既滅,後念復生』,念念連連接接,這種念念不住,叫做無常。我們的心無常,我們的身也是在行蘊中,外面境界也是無常,心境不斷攀緣,人生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們不明白道理,只執著在外表,沒有真正用心於法。
 
我們的小乾坤是這個大乾坤的縮影。大乾坤就譬喻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三界若縮小來,是在我們的心裡。我們的心欲緣著外面的境界,離開了外面的境界,無形的煩惱,就是在『思』,無明惑不斷在我們的內心造作,這是無色。
 
但是我們的內心行蘊,包括四大、四生。四大是地、水、火、風;四生是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所有一切眾生,都不離開這個『蘊』。所以『周匝俱時』,那就是蘊很普遍,天地人間有形、無色,全都不離開這個『蘊』,都在行蘊中。煩惱造業,忽然無中生有,火起了。這個煩惱,本來我們都沒什麼,空無一物,但是外面的境界一來,煩惱忽然就生出來。
 
『欻然火起,焚燒舍宅』,這個『欻然火起』就是譬喻無明忽起,能燒火勢,那個火勢很猛烈,一下子就竄出去,也就是譬喻五濁八苦之火。『五濁』是見濁、眾生濁、煩惱濁、命濁、劫濁;『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

 
⊙五濁:見濁、眾生濁、煩惱濁、命濁、劫濁。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之火,遍在四大四生,故言欻然火起。

 
人生不離這些苦難,我們若明白這『八苦』,就要及時用心。在這個五濁惡世之中,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眾生共業,將這個大乾坤已經造成四大不調了,我們生在這個末法時代,面對著這個境界,我們又繼續複製煩惱。生、老、病、死已經苦不堪了,我們又再加上愛別離苦——我很愛的人,怎麼不能在一起呢?我這麼愛的人,以前卿卿我我,現在怎麼背叛我,去和別人好呢?這就是愛別離。
 
從愛就起怨,這種愛恨情仇,牽拖、糾纏,無法脫離,這種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所要的東西,所想要擁有的一切,求不到,這樣也是苦啊!人生到底要求多少?無止境。想,這不就是苦上加苦?苦苦,再加上了生、老、病、死苦,這種無量數的苦,匯入在五蘊熾盛的苦。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逼迫、熾盛的苦難。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很用心,常常自我警惕。這普遍在四大、四生之中,都是在五蘊涵藏著。
 
『周匝俱時,欻然火起,焚燒舍宅』。用這樣來譬喻我們身心與外境的境界,我們應該能夠體會,應該要及時法入心。時時都警惕大家,最重要的,法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中。法若能進入生活中,我們才能轉法輪入人群中,將人群的苦難救拔,將人群心靈的煩惱來淨化。

 
⊙欻然火起,焚燒舍宅:欻然,忽然、無端而有,喻火起焚燒。本無此苦,因無明造種種業,而受無量苦故。火,喻煩惱。

 
『欻然』就是忽然的意思。本來是沒有煩惱,本來人人『性本善』,人人都有一個真如本性,本來就沒有煩惱,為什麼,我們什麼時候開始生起煩惱呢?不知道。就是這樣煩惱不斷不斷複製,複製到現在這個五濁的末法時代,我們所處的地球上,七十多億的人口,那個心態已經脫軌了,脫序了。這種無端而有,現在的人間已經集了很多的煩惱在一起,所以譬喻火起焚燒。
 
這個『大宅』,這個三界之內如火宅,人人的煩惱都是火種,每一個人心中的煩惱火,每一個凡夫的心中都有一個導火的火種存在。所以我們一定要很小心,不要將我們的無明火去作導引線,使這個三界有這個火種,那就是造業很重。
 
『本無此苦』,本來天地之間,自然法則是這麼簡單,卻惹來了這麼多的無明,造種種業,受無量苦。我們給別人的苦,其實是自己在受苦,所以我們必定用愛去付出、去造福人群,修善、造福、結福緣。人人有福,就是我們有福;人人對我們有緣,我們對人人有緣,這個人間不就是很輕安自在嗎?

 
⊙焚燒舍宅:喻煩惱增長五蘊,復因五蘊生諸煩惱,兩相因有,使五蘊身成不淨、不明、苦、空、無常、無我。

 
火譬喻煩惱,火會焚燒一切,不只焚燒舍宅。也就是煩惱不斷增長,不斷複製。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在這個色中,我們起了貪著、起了執取等等,『復因五蘊生諸煩惱』,這就是複製。
 
我不斷在說複製,因為我們的心已經有無明,外面的境界又再讓你起煩惱、貪欲的心;貪欲的心,因為我們的無明,就往外面去行動、取著、造業,造業再來產生無明。
 
我們本來清淨如來本性,卻是因為無明、因為五蘊,執著外面的境界,去緣一切的塵境,用我們的身體不斷去造業,所以成了不淨。不只是身不淨,心也不淨,已經混亂了。所以,不明苦、空、無常、無我。
 
我們若能夠知道道理,自然就知道人生是苦,何必就在苦中再複製苦難呢?所以應該先了解苦的道理;苦的道理若不了解,就會去不斷爭取,聚集很多的煩惱,不斷複製。這就是還不明白:世間一切到頭來也是空,讓你爭取、擁有在身邊很多,總有一天兩手一攤,什麼都沒有。計較什麼呢?還不都是空了嗎?人間這麼的無常,計較什麼呢?
 
所以,希望我們人人真正要了解,癡就是無明之源頭,而且無明如火燻癡迷,這種癡迷的火,不斷在燻燒我們。再者,癡的名就是『不了一切法』,就是不了解一切法。我們是不是不了解一切法,才會這樣的癡,才會這樣的無明呢?我們應該慧命要成長,不要忽視任何一個時間。『欻然火起』,這個火將要起了,這種無明火是很突然的,那個火勢竄出來是不可收拾,所以人人要時時很謹慎,分秒都不要離開法。所以,心心念念都在法中,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