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4月01日】佛與眾生 原在一家

Community:
Branch:

眾生煩惱即菩提,無明實性即法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諸子皆住一乘道

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無污染,因為與外境互相污染惹起了煩惱,煩惱不斷薰習,變成了習氣。假如能將煩惱轉化過來,那就是菩提了。菩提也是從心起,心若是清淨,明明覺覺,心無煩惱,不就是智慧嗎?這就是覺。有人說:『煩惱即菩提。』沒錯,眾生撥開了煩惱,就是明覺的本性,所以『無明實性即法性』。

佛陀用一個譬喻,如芭蕉,或是香蕉。你想取香蕉樹的心,你一層一層地把皮剝開、再剝開,剝到最後裡面根本無一物,香蕉樹就是這樣。所以,無明是無實性,是空的。其實,『真空』就是法的性,法性無為,這個法看不到,唯有我們要成就什麼東西,用種種的物理將它組合起來。

譬如日常生活中,我坐的椅子,你們看到的桌子,同樣是木材製成,卻有不同的名稱,用途也不同。若問:『你有功夫將木料變成家具,把「功夫」拿出來看看。』『「功夫」啊,你東西拿來,我做給你看。』還是需要有東西,他才能做出來給我們看。

這就是方法在頭腦裡,只要因緣具足,力量會合,物質拿來,這樣就能完成。其實這個物質以外,它還有它的道理。若沒有木料,如何製成椅子、桌子?木料來自大地、來自種子、來自因緣等等組合。這些東西若全都撥開了,就沒有了,就像道理一樣,一株芭蕉剝到後來,什麼都沒有。

若問無明如何起?無明是外面的境界來誘惑心裡的念。這同樣是在意識的當中,這個意識,也就是我們今生此世的空間、人與人之間互相的習性影響,你所造作的、我所感覺的。

因你的造作,我歡喜,就跟隨你去學。跟好的人學,能夠教育我們付出良能,做很多利益眾生的事;若是隨著有惡念的人,是強盜、小偷或流氓,跟著他去就墮落了,擾亂社會、人間的次序。

所以說來,無明沒有體相,其實它的實相就叫做『法性』,法性是真空,所以『幻化空身即法身』。幻化,如我們的身體,今天的『我』,昨天的『我』,五十年前的『我』,七十多年前的『我』,哪一個是『我』?時間不斷變化,不知覺在幻化中,幻化到現在的『我』。

空有這個身體,『相』也是常常在變,這是我們常說的『無為法』。『法性』是無為法,『法身』是無為法;無為法就是道理,這個法身、道理,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眼睛看得到的東西,全都有變化,眼睛看不到的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唯有真如本性是永恆、無始無終。這種的法,我們一定要瞭解。

眾生為什麼有煩惱?煩惱就是已經造作出來了,煩惱是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感受苦啊、煩啊,很多很多『煩佬』──擔憂,這是我們眾生的現象。但是,我們能用心好好利用這種現象,利用得好,它就是菩提,它就是覺悟──覺有情。覺有情,能夠利益群生。

我們看到很多人在勤精進。『無語良師』、骨髓移植、國際人醫會,這三大盛會同時在這段時間舉行(註一)。

『無語良師』,當他身體健康時,為人群付出,因緣若完成了,他將身體完全奉獻給醫學研究,化無用為大用。那天,多麼莊嚴的隊伍送他們離開大學,功成身退,告別這個世間。

還有,另外一個地方舉行『骨髓相見歡』(註二)。生命很奇妙!當他的造血功能失效,需要重新換骨髓,連他自己的親人裡也不一定找得到,卻在幾十萬人當中尋尋覓覓,找到一位配對成功。

從另一個人的身上取出有造血幹細胞的骨髓,用醫療科技將它移植到需要的人身上,生命再造了,非常奧祕。幾年後互相見面,很感動人啊!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三千多例的骨髓移植,分散在二十八個國家。

各位,這不就是『覺』嗎?眾生苦難這麼多,也要有這樣的智慧判斷才能去救人,這叫做『覺有情』。不過,人有知識發明這些東西、研究這些東西,卻還是在煩惱中,所以叫做眾生,世間人多數都是煩惱的眾生。不過,任何一位眾生的煩惱,都是來自於『藏識』,也就是第八識。這個『藏識』是接受前面的七識,第六識的感受、第七識的思考組合了,是煩惱或是菩提。

若是習氣好,接收到外境時就會善解,對人就是和睦;若是習氣不好,明明是好事,心卻起瞋恨、嫉妒,嫉能妒賢的心也是習氣,這全是眾生煩惱。

習氣若懂得轉化過來,第七識的思想轉化得好,時時就是覺有情者。所以,六識很重要,習氣若懂得好好調適,第七識思想中好好自我訓練,訓練出內心真如的本性。什麼人有辦法訓練出內心的真如本性?那就是佛陀。佛陀已經覺悟了,三覺圓滿、二德具足,因此我們要聽佛法。

『諸子皆住一乘道』。佛陀的弟子應該都回歸一乘,所聽的法就是一乘法。我們最近用種種的方法,無不期待人人明白一乘法。我們應該如何瞭解、如何受用?前面說過,希望大家要用心。

法性與無明,如冰與水,無明之冰即諸性之水也。法性之水,後為無明之冰,僅謂無始無明之體,即為本覺之法性

法性與無明,是冰與水的分別。其實冰的名稱叫做冰,它的性是水。水若蒸發了,也是空。所以『法性之水,後為無明之冰,僅謂無始無明之體,即為本覺之法性』。

各位,用心啊!是深或淺,要看大家的感受,法要靠自己來感受。

前面的經文,佛陀向舍利弗所說的,『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他有一座大宅,『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裡面有很多的僮僕,『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大宅裡面只有一個門。

裡面多少人?『多諸人眾』,這是今天的經文,『多諸人眾,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這是一種形容。這間大宅裡面住著很多人,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依止這間房子住在其中。這是一個譬喻,『大宅』是指根本識。

依上文所述,根本識既為家宅之體,佛與眾生同具此識,是佛與眾生原在一家。以非一故,故曰多諸人眾

『根本識既為家宅之體』。根本識,我們根本的意識,將它當作是一個家的體相來譬喻。

『佛與眾生同具此識,是佛與眾生原在一家』。佛與眾生共為一識,同樣本具清淨的佛性,表示佛陀出生人間,天地之間共一家。但是,佛是佛,眾生是眾生,若以形象來看,裡面有很多種的人,不是『一』;佛與眾生是共一識、共一家,在這個大宅之中『多諸人眾』,所以不是只有『一』。

有很多很多人,各有不相同的造作、業力,所以變成了如一間大宅。這間大房子裡面,若要稱呼,就有父親、有母親、有孩子;有兒子、有女兒,有阿公、有阿嬤,有阿祖、有阿太。還有孩子到底有多少?又還有很多傭人同樣在一間房子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名稱,有不同人的習氣。所以『多諸人眾』,一間房子裡面就會分類很多了

這個家宅就是表示在天地之間,天蓋之下、地載之上,成為一個大宅。又再譬喻如人人的本性,一個人當作一間房子,或是將整個天下當成一間大宅,大小全都能夠譬喻。

又家宅之實體為虛空,虛空無相,非一非多,非大非小,非方非圓,悉隨宅之一多、大小、方圓以為一多、大小、方圓

『又家宅之實體為虛空』,就是將它當作是一個虛空。『虛空無相,非一非多』,其實不多也不少,虛空既然無相了,到底有多少呢?其實虛空就是無。『非方非圓』,不是圓的、不是四方的。『悉隨宅之一多』,隨虛空的無窮無盡,就看你有多少東西,它全都包容。所以,一或多,大或小,看看我們地面上的建設又有多少啊!

若眾生不為無明煩惱所覆障,則同一清淨真性,等同一佛性,何有眾生之相可得?更何有五趣眾生之相可得?故佛與眾生等無差別

眾生若沒有被煩惱覆蓋,人人都沒有煩惱,回歸共同的清淨的本性,就是與佛同等的一性,哪有眾生的相可得呢?沒有眾生相。更何況有五趣眾生之相呢?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這叫做五趣。人人既然都回歸佛性了,就沒有『五趣』,所以『佛與眾生等無差別』。

各位,學佛就是要瞭解,我們與佛是這麼平等,只是天地之間眾生多,煩惱、無明複雜,使得現在人生苦難偏多,大乾坤、小乾坤不調。我們若是跳脫了無明覆蓋,以很開闊的心胸接受,道理是可大可小;大,可以透徹虛空法界,若是窄,只縮在天地之間,乃至如『冤家路狹』一樣的窄。

總而言之,我們要用心,我們的本性真如是這麼的清淨,不要受煩惱、無明覆住,這樣才能夠逍遙自在。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註一】2013年9月17∼20日舉辦『國際慈濟人醫年會』;TIMA模擬手術課程於16日啟用典禮、20日舉行送靈儀式;19日為慈濟骨髓二十年相見歡暨國際慈濟人醫會十五周年慶。

【註二】根據國際慣例,非親屬間骨髓移植在一年後,主辦單位可視捐、受髓者的意願安排見面。對於大部分的受髓者來說,在骨髓移植手術後,心中都有一股向捐髓者當面表達謝意的強烈願望,於是也就有了舉辦『相見歡』活動的契機。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