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3月31日】一乘教門

Community:
Branch:

佛智能轉一切煩惱為功德,譬喻大宅主以清明智慧力,若奸狡之奴能聽從順調御,所有僮僕悉能歸屬持法人。

 
世間眾生煩惱偏多,什麼人能夠轉眾生的煩惱成為功德呢?『佛智能轉一切煩惱為功德』。『譬喻大宅主以清明智慧力』,就像一個大家庭的主人,若是有智慧,身心清淨、智慧明朗,這種力量就能將這個大家庭調理得很和睦、很調順。
 
『若奸狡之奴能聽從順調御,所有僮僕悉能歸屬持法人』。譬喻說這個大家庭裡的傭人,若有奸狡之奴,這位大宅主有辦法將他調教得很順從,就像調御師馴教猛獸一樣,所有的僮僕都能歸屬主人,順從主人所說的話。
 
就像有一次,佛陀在祇園精舍,還未講法之前,人人就在議論:『來了這麼多人啊!大家都那麼敬仰佛陀,佛陀所說的法大家都這麼歡喜信受,到底佛陀與眾生是結了什麼樣的因緣?怎能有此威力調伏眾生心?』
 
佛陀開始就說:想到過去無量無量劫前,有一個國家的國王叫做大光明王,非常明智,以德來統治國家,讓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和鄰國國王交情很好。
 
有一次,鄰國國王去山林打獵時,發現一頭很美、很健壯的大白象,捕獲這頭大白象,覺得是國家的祥瑞,所以他趕緊將白象整理乾淨,為牠掛上纓絡、披上綢緞,送給光明王。光明王看到這頭白象,也很歡喜,請來了馴象師。這位馴象師散闍,用心訓練,將白象調伏得很溫馴。國王歡喜了,決定騎著白象展示給全城的人觀看。
 
國王高大勇壯,騎乘在裝飾得很莊嚴的白象身上,更顯威武莊嚴,好像太陽浮上海面,光芒四射。全城的人很轟動,很歡喜!
 
隊伍來到城外,大白象看到一群野象在大蓮花池邊啃食蓮藕,又看到象群裡面有頭母象,牠忽然間野性發作狂奔。騎在象背上的大光明王,幾次差點摔落,隨著白象的橫衝直撞,他的皇冠掉了、頭髮散了、衣服也被樹枝勾破了,遍體鱗傷,狼狽不堪。
 
馴象師在後面努力追趕不上,就大聲喊:『請國王趕緊攀附樹枝。』大光明王趕緊雙手攀著樹枝脫離白象,再從樹上慢慢滾落地上。馴象師趕上後,趕緊磕頭請罪:『請國王息怒,白象不用多久會自己回來。因為牠在皇宮所吃的都是上等的食物,牠出去外面不適應,會再回來皇宮。』
 
大光明王還是很生氣,心有餘悸的說:『我不要再看到你和白象。』後面的人也已經到了,隨從趕緊扶著國王回城。城裡的人還圍在那裡等國王騎著白象歡喜而歸,卻看到國王遍體鱗傷、全身狼狽,大家很擔心。
 
過了一段時間,白象回來了,馴象師趕緊帶牠向大光明王賠罪,說:『白象是世間所稀有,若能好好訓練,必定是國家之寶。請國王再給我一次機會。』國王答應了。
 
於是在廣場裡設了馴象場地,有七顆用火烤紅的鐵丸,還有鐵鉤,看起來怵目驚心。原來馴象師想要用苦肉計,讓國王心生憐憫,這頭象的可貴,但是國王餘怒未息,仍然說不需要白象。
 
馴象師很無奈,對白象說:『好吧,既然這樣,拿鐵鉤,寸寸割破牠的身體,太痛苦了。不如吞下鐵丸死也較快。你犯太大的罪了,應該受刑。』白象自知死期已至,四腳屈跪流淚向國王求饒。但是國王不為所動,轉向一邊,連看都不看。
 
這位馴象師就說:『你難免一死了,吞下鐵丸吧。』白象站起來,將烤紅的鐵丸吞進了肚子,沒多久,那顆鐵丸燙爛了肚皮又滾出來,還是紅的;圍觀的人皆因不捨白象慘死而大聲哀嚎痛哭。
 
大光明王看到白象死了,深感後悔,回到皇宮裡,悶悶不樂,百思不解,於是召見馴象師問:『當初你是怎樣馴象,能夠當場叫牠選擇死的方法?為什麼不能將牠發狂的心調好?』馴象師回答:『我只能夠調象身,教牠如何守規矩,無法調伏牠的心。』
 
國王就問:『那麼,是什麼樣的人,才能調身同時調心?』馴象師說:『世間唯有三覺圓滿,具足兩種德性的人,才能調伏眾生的身與心。』二種德性,一種是智慧的德性,一種是大慈悲的德性。什麼叫做三覺呢?自覺是自我調伏,又能調伏他人的覺他、覺行圓滿。這樣三覺圓滿、悲智二德具足,叫做佛、大覺者。
 
大光明王聞言深受震撼,立即心生懺悔,每天在皇宮的高樓禮拜四方,他發願:從今開始,我一定要好好修行,廣度眾生,不僅自調伏己心,還能調伏別人的心。希望人人的心能調伏,免受六道輪迴的苦難。假使有一個眾生墮落地獄,我也願意到地獄救拔,讓人人都能聞法覺悟。
 
佛陀故事說到這裡,向大家說:『大光明王就是過去的我,那位散闍馴象師,就是現在的舍利弗。』
 
這個末法時代,眾生的心就像白象一樣,白象受馴象師調伏之後,獸性還會再發作,就要受懲罰。這和我們因緣果報一樣,人能回歸真如本性,但無明煩惱發作時,也會惹來禍端。普通的馴獸師只能訓練牠的規矩,不能訓練牠的心,三界之中,唯有三覺圓滿、二德具足的佛陀,才能調伏眾生的身與心。

 
前面經文,『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其家廣大,唯有一門。』

 
這個大宅中不論大小境域,都是譬喻眾生的境界。『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廣大』表示家業很大,大到什麼程度?三界之內。表示天地之間就如一個家,這樣來譬喻『大乘之自體相』,大乘就是一個完整體相的道理。

 
⊙其家廣大,唯有一門:此廣大之家,即喻大乘之自體相。能出入者為門,此家惟有一門,喻即唯一大乘之門。顯示大乘法性,為一乘之教門。

 
這個大家庭只有一個門,是表示一乘。『唯有一門』,要脫離三界火宅,也只有一個門而已。譬喻大乘的法性,大乘法,唯有一乘的教門,才有辦法讓人人安全離開火宅。

 
⊙喻上佛以種種法,隨機宣示於菩提覺道,如來本懷,唯以一乘佛道利濟眾生。奈何機鈍障深,事不得已,先以種種法門引導,覺性純真,諦理唯有一乘,故言唯有一門。約教唯一佛乘,約理唯一實道知見。

 
『火宅』就如眾生所有煩惱累積的地方,也譬喻前面所說很多很多的因緣、譬喻種種法,隨機宣示無不都是為了教眾生菩提覺道。唯有菩薩道能夠自利、利他,自己調伏己心,也能救濟眾生,所以『唯以一乘佛道利濟眾生』。
 
『奈何機鈍障深』。眾生的根機太鈍劣了,煩惱很重,佛陀不得已先以種種法門來引導人人純真的覺性,其實真諦道理只有一乘而已。
 
現在天地之間人禍、天災,眾生煩惱造作,苦不堪!要脫離苦難,唯有一乘實道的知見,所以用『其家廣大,唯有一門』來譬喻。這我們人人應該體會。
 
前面那個故事,大光明王一時的怒氣,造成了後悔,然後懺悔、精進、發弘誓願:哪怕是一位眾生還在地獄中,他也願意再到地獄去度化。這是多久多久以來的心啊!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好好調伏自心,不要觸境怒心起,後悔就很痛苦。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