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25日】和敬供養盡形壽

Community:
Branch:

『心正法正道恆正,長情大愛菩提道,和敬供養盡形壽。』

 
我們的心,方向必定要正確,心向若正確,路就不會偏差。在儒家(曾子)也說『明明德』,我們必定要『格物致知』。我們如何明明德於天下?必定要將所有的道理、事物通通了解。
 
前面的『明』,就是要去求知、要了解。後面的『明』——明德,就是透徹人的本性。我們學佛不就是這樣嗎?人人本具真如本性,而真如本性就是最透徹的『明德』。所以,對外面一切的境界、事物要很清楚,並且誠意正心。
 
誠意以『致知』。用我們最虔誠的心去付出,沒有雜念,用良知互相盡心付出,這就是我們的修身。心若正、意若誠,做事必得人人肯定。我們的心意若正,法自然就正,這樣就是在修行。修行這條路,我們要很正確向前走,自然長情大愛就是菩提道。
 
用很長的時間,生生世世,每一尊佛來人間都是『拉長情』,因為他不捨眾生。每一尊佛都不肯捨離眾生,眾生的情與緣,他就要拉長情、擴大愛,在人間行善、造福、結福緣,這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說,長情大愛就是我們的菩薩道。我們要如何走上這一條康莊、正確的菩薩道呢?我們要什麼時候開始?現在就要開始了。我們現在聽到法,現在就及時發心。開始要如何來表達呢?『和敬供養』。人與人之間彼此和敬,用和與敬來供養。而且『盡形壽』,不只這一生,還有生生世世的來生,每一生世都要從這個時候開始。
 
我們若帶領大家做事情,能讓大家歡喜,這都是過去生有同心、同志、同道、同行過,所以今生可以共事,大家都歡喜。這就是我們過去有結了緣。未來這分緣是否繼續下去呢?是啊!所以我們生生世世都要發四弘誓願,不只一生一世,要生生世世。
 
每一世,我們共修共住都要和敬。我看到你,你來幫助我,我感恩你,我很甘願為你付出,響應你所提議的,我也會幫忙你。這種彼此幫忙、互相協助,大家和和氣氣,合著這個心,心與心互相交會,這個叢林修行每天都很歡喜,這叫做『和敬』。
 
『和敬』的供養,這是在一個叢林,我們為了修學佛法,獻身命、盡形壽都願意了,怎麼能不在人與人之間和與敬,彼此供養呢?社會也需要和敬,家庭也需要和敬,這必定我們要發願從自己做起,這是理所當然。
 
在過去,韓國有一個貧窮的小鄉村裡,大家的生活簡單樸素,村子裡都是彎彎曲曲的小巷,甚至巷道的盡頭就是山坡。
 
有一條巷子,很窄小,彎彎曲曲,晚上常常有人走路不小心跌倒。巷子的盡頭有一戶人家,房子很破,每天到了黃昏,就聽到屋裡,阿婆喚著老先生的名字:『外面的燈點亮了沒?』老先生就說:『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哪能不點亮呢?』其實這對夫妻,原來兩個人的眼睛都看不見。
 
眼睛都看不見的老夫妻,到底點燈要做什麼呢?因為他們常常聽到巷子裡有人踉蹌跌倒的聲音,所以他們覺得雖然點不點燈,對他們兩人都沒差,不過對明眼人卻幫助很大。
 
在那一年,雪下得很大,竟然有一位住在山坡上的老人家,他徒手拖著一輛車,車上滿滿載著燒過的木炭。這些小小的、燒過的木炭,他就一直拖到這對盲眼夫妻的門口,將它倒下去,就開始慢慢鋪啊鋪,將這些木炭一路鋪到巷口去。
 
這對盲眼的老夫妻,一早起來,開了門,就發現:『一大早,天還未亮,外面地上怎麼已經有人鋪上什麼東西呢?這樣我們走路就不會滑倒,真感恩!要不然,像今天下這麼大的雪,這條坡道,有一點陡,也很滑。很感恩,是哪一位好心人鋪了這條路呢?』
 
看,這是多麼溫馨的故事,這種彼此恭敬、互相尊重,彼此珍惜這分情,也展現這分的愛。人生就是這樣,平時這麼簡單就能付出,我們要知道別人的需要,想辦法盡量去付出。

 
前面經文說過,『華光佛住世,壽十二小劫;其國人民眾,壽命八小劫。佛滅度之後,正法住於世,三十二小劫,廣度諸眾生』

 
華光佛,是舍利弗未來成佛的名號,他的壽命十二小劫,很長。那個國家的人民壽命也有八小劫,也是很長。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很長。
 
那樣的世界是多麼光明!這個福,這就是我們所要修的行,希望我們未來的世界就是這樣。

 
經文接著說,『正法滅盡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廣流布,天人普供養。華光佛所為,其事皆如是。』

 
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正法退了之後,像法也是三十二小劫,那時候『舍利廣流布』。我們在人間,釋迦佛的舍利,過去的傳說中,有阿育王發願建塔,八萬多個塔,這樣來供養舍利。
 
聽說幾年前,為釋迦佛造的塔,在緬甸的哪一個地方被發現了。也有幾年前,佛牙也來過臺灣,這也就是舍利。這是在像法的時代,遺留下來的東西。在像法時代,形象很盛行,所以在人間,或者天堂,大家所恭敬、所供養,所以『天人普供養』。
 
『華光佛所為』,這是華光佛的過程,這個『正法滅盡已,像法三十二』,時間都很長。正法時,就是教、理、行、證很正確。

 
⊙正法時,教理行證備具『現量體』。去聖愈遠,人惟以比量倣效,為像法。

 
『教』,佛陀親自教育。『理』,是佛所說的道理,又再受教後人。『行』,身體力行,佛如何教育,受教就如何去力行。
 
就像釋迦佛帶著僧團弟子修行,也是一步一步修行,若有不了解的,就不斷地聽——佛陀是專程為僧團說法嗎?或者是為人間說法?都是很用心聽。聽入心,法在心中,身體力行,行在法中,這樣身心誠意修行,所以『證』悟的人很多。
 
這叫做教、理、行、證。這四項全部具備,這是在正法,佛住世之時,這叫做『現量體』。
 
『現量』,就是現在這樣的形態——人在、佛在、法在,一切都是在現在,這叫做『現量體』。所以人人有形可看,有典範可跟隨,身體力行,這種的正法時,修行證果的人就很多。
 
但是佛過了之後,『去聖愈遠』,與聖人愈離愈遠時,『人惟以比量倣效』這叫做像法。
 
比量,佛就不在了,法就是這樣,過去人是這樣修,佛是這樣說。過去的高僧、大德,已經慢慢凋零掉了,而後面的人愈來愈遠,惟有以『比量』──差不多是這樣。這只是『差不多和你一般高。』『沒有,沒那麼高,再矮一些。』這種比較看看,這叫做『比量體』。過去的法是這樣,我們盡量學過去,這叫做像法。盡量學過去,要如何學?所以只能夠盡量,將佛的形象憑空想像。
 
像法過了之後,叫做末法,就是我們現在。所以說,在佛滅度之後,那個五百年間的正法時代,能夠按照佛陀所教育的很接近,這樣在教、理、行、證去實行。
 
但是過了(佛入滅後)這五百年後,就是一千年間的時代,所行的法就是相似法,與正法差不多、盡量。不論是建塔、造廟、雕刻形象等等,像法很昌盛,所以叫做像法時代。

 
⊙正、像、末三時,在佛入滅後五百年為正法時代。其後一千年間所行之法,與正法相似,而非正法,故名像法時代。故云:自古多聖賢,解佛道傳聖教,敬佛相似如佛在,稱謂像法。

 
『自古多聖賢』。古時代,人很單純,很好樂學問、好樂佛法,從這個無常的道理,他求解脫,所以信得很深。這全都是聖賢,不論是釋迦牟尼佛、孔夫子、老子、墨子等等,那個時代差不多是這些聖人出現人間之時。
 
看他們對學、對法,都是那麼認真用功。學,求佛法的人,『解佛道傳聖教,敬佛相似如佛在』,敬佛好像佛在。孔夫子也說『祭神如神在』。當然,佛教徒敬佛如佛在,這種敬愛是學佛者應該有的態度。

 
⊙舍利又云靈骨,即身後遺骨,通名舍利。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

 
華光如來,他在那個世界十二劫,這麼長久的時間。但是時間再長也有入滅的時候,因此『舍利廣流布』。身後的遺骨都叫做『舍利』。這個『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而來,甚為難得,因此人人都很尊敬。

 
⊙大論云:碎骨是生身舍利,經卷是法身舍利。

 
《大智度論》說『舍利』,碎骨是『生身舍利』,身體火化之後的遺骨,這是『生身舍利』。經卷則是『法身舍利』。雖然身已經過去了,法還留著,這是『法身舍利』。
 
所以說,『覺道妙法,髓脈相傳』。覺悟這個道,妙法如髓,法髓就是脈,法脈相傳。

 
⊙華光佛所為,其事皆如是:覺道妙法,髓脈相傳,如燈燈相續明照,傳妙法繼光輝。

 
佛陀傳給舍利弗,為他授記;未來的華光佛,再傳給堅滿菩薩,也是這樣授記。這可見是覺道妙法髓,是法脈相傳。如燈燈相續明照,這樣在傳妙法,相繼讓這個妙法的光輝發亮。
 
『心正法正道恆正,長情大愛菩提道』,我們日常生活一定『和敬供養盡形壽』,這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好像佛佛法脈相傳,為人間的祥和,我們就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