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1月28日】莫忘本弘願

Community:
Branch:

『佛敘述昔教今忘,今時於大眾中說,明往昔教菩薩法,唯因漏落忘本願。』

 
佛陀過去不斷用心教育,多數的人卻只是這樣聽,很快就給忘掉了。所以前面這些經文,就是佛陀再敘述過去,不斷在提醒。
 
『佛敘述昔教』,佛陀的過去生,已經在二萬億佛所修行,並且引導人人能夠瞭解佛法深奧的道理。不只是一生而已,無法算數的生生世世,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要讓人人明心見性。
 
這麼簡單的法,卻是要用很長久的時間,不斷地教育。這是一種敘述,告訴大家時間很長,累生累世,教了以後很快就又忘失。
 
舍利弗是一位代表者,敘述他本身的心態,也包括了很多人共同想表達的話。因為同樣都是隨佛的因緣,不知多長多久了,過去佛陀不斷地教育,到今生此世,弟子卻還是守在小乘法裡。這是舍利弗於大眾中的心聲。所以佛陀在大眾中就再宣示,讓大家更加清楚,『明往昔教菩薩法』。過去累生累世,經過了二萬億佛所,這麼長久的時間,不斷教菩薩法,要人人重視菩薩道。
 
可是我們『唯因漏落忘本願』。因為我們的煩惱無明,貪、瞋、癡、驕慢、懷疑等等,周而復始,一生過一生,到底幾生幾世,生生世世不斷複製煩惱,隨著這些煩惱習氣而漏落生死。雖然生生世世有因緣接觸佛法,但是凡夫這種漏落的煩惱,複製的量更多。
 
就像在家人,為了家庭、事業等等,庸庸碌碌,很沒有時間。聽了法,『有道理,歡喜,我應該習氣要改,我應該法要精進』。但是,比起在社會庸庸碌碌的時間,聽法的時間比較少,複製煩惱的時間當然就較多了,所以漏落無明就會多很多,真正清淨的法能夠入心,那就很少了。
 
即使是出家修行,每天早上聽法的時間才幾十分鐘,一整天庸庸碌碌,對人、對事,這個環境的煩惱在我們心中。若再以這樣(聽法與勞務)來對比呢?做事難免有爭執,我覺得:『這盆花放在這裡較好。』有人就說:『不對!這裡要用竹子布置才好看。』去到菜園,『今天要撒莧菜籽。』另外一位就說:『不對,應該要種蕹菜。』可能為了這小小的事情,說不定會互相爭執。
 
同樣都是撒種子,莧菜與蕹菜差在哪裡呢?這個菜圃已經整平了,只缺種子落土,差不多的事情,何必要爭執?不必。『好吧,你若認為這樣好,就這麼做。』同樣是一個法,這個法沒有差錯、沒有分歧,共同的結果,應該互相將就,這樣就會圓滿,就不必爭執了。
 
最近有一些在家菩薩回來精舍短期修行,他們到菜園去勞作,有的師父就觀機逗教。拿起鋤頭鋤地,『石頭怎麼那麼多!』『是啊!土地若發現石頭,就要趕快將它撿到旁邊,菜種起來才漂亮。我們的心地也是這樣。』
 
這些居士聽,『很有道理!這就像我日常的生活,有時候若遇到事情較困難,心就很煩,都沒有反省自己的心地,原來是我的內心有煩惱,不是外面的事情來困擾。』師父這樣引導他們,他們都很歡喜。
 
所以說,日常的生活不離開法。若是我們的心離開了法,就是『漏落』,煩惱又起來了,又是墮落凡夫,凡夫心的無明又再生起來。這就是因為我們受教之後,很快就忘失了。
 
佛陀在這段時間,一直複述,一直說:過去我如何如何來教育,多長多久的時間與大家結的緣,累生累世設法教育,都是要大家行菩薩道,才有機會回歸我們清淨的本性。這累生世都是一樣,但是,弟子長久的時間有緣受教,卻很快就忘失。這是我們這段時間聽來的法,應該要很清楚這個綱領。
 
我們要常常記得,我們已經與佛有緣,現在才會在釋迦佛法中,再延續,再來複習。我們過去已經有緣隨佛修行,這輩子要趕快把握時間,有緣聞法,法要入心,住在佛智中,不受外面境界擾動我們這念道心。

 
前面的經文說,『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

 
因為佛陀過去已經在這麼長久的時間修行,同時不斷向大家教育。我們卻還是長夜茫茫,無明長夜。
 
我們凡夫在聽法,似懂又非懂。聽懂的,覺得做不到,很困難。這都是心地黑暗的長夜,還是帶著無明的凡夫心來受教。佛陀說,『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人人就是還睡不醒,還在茫茫的長夜中,煩惱還沒有盡,內心的曙光還沒有浮出來,帶著還未盡除的無明,這樣來受佛教育。

 
下面這段再說,『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

 
佛陀再提醒舍利弗,這麼長久的時間,心靈的曙光還沒有浮出來。『我昔教汝志願佛道』,過去二萬億佛那時候,佛陀在修行時,得來了非常多的結緣眾,經過二萬億佛所,都是『上求佛道,下度眾生』,就是教育大家要『志願佛道』。這些受化的眾生,生生世世追隨佛陀受教。
 
修行,我們要發大願、立大行。『大願』就是誓度眾生、誓成佛道。這就是我們過去隨佛修行,你我都是佛陀的結緣眾,這樣一路走來到現在。
 
在這麼長期的時間,佛陀說『汝今悉忘』,我一直這樣帶,就是希望人人發這樣的願,但是大家又忘記了。『而便自謂已得滅度』,大家現在這輩子有緣在一起,還是隨我修學,大家卻又偏執於『空』、『有』,只求自覺,沒有發心覺他,還是沒有徹底圓滿。
 
『發心容易,恆心難。』這個心很快就忘記了,因為『志願不深故,自有中途廢大習小』。
 

⊙因志願不深故,自有中途廢大習小,中途悉忘,而今自謂已得滅度。我昔教汝志願佛道,而汝今悉忘,廢大習小,致有憂悔。

 
我們的信根若沒有很深、很堅固,學時容易,學後很快就忘記,就又再失去當初發願的那一念心。因此,在中途若有什麼樣的煩惱無明,外面的境界誘惑,我們的心就隨著境界轉了,這樣我們就會『廢大』。曾經發大心,我們中途就把它放棄了,又再回來修習小法,自覺、自利。這是時間長,我們的發願不深。
 
最近也一直提醒大家,不要忘失初心,不要忘記我們最初發願的那念心,這是很重要。幼小的孩子都能夠了解,何況我們是老修行者呢?各位,我們要好好用心保護,不要中途又再忘記。
 
『而今自謂已得滅度』。不要以為我這樣修、我這樣得。佛陀不斷的說:我有教你們要志願佛道。但是我們現在都忘掉了,所以有憂悔,擔憂自己的修行方法,擔憂未來到底煩惱有去除嗎?我們大家還不很清楚了解。這是佛陀在大眾中公然向大家說的話。
 
⊙而今於大眾中宣說:有志弘願者,莫忘當初;佛陀從久遠以來,無不以一實大乘度化。
 
過去這樣來引導你們,教育你們要發大心、立大願,入人群中才能夠磨練這念心。就像我們現在,愈是投入的菩薩,對人群、天下事愈是熱心、不怕辛苦,就是這樣全心在付出。在家菩薩是這樣,出家修行者也是這樣,若是愈有發心,愈投入在人群中,了解人間事愈多,『佛法不離世間法』,能夠見證人間法、見證佛法。
 
像這樣修大乘行者,雖然更為辛苦,對內要保護自身這念清淨的心,對外要入人群中去教育,像播種的人,將佛法去撒種子;但是又不受外面的環境,是風、是雨、是大太陽這個境界,讓我們退失了向外付出的這念心。這就是愈發心愈不怕辛苦;愈不怕辛苦的付出,工作的收穫愈大。這是一種體悟。
 
佛陀向舍利弗說了,過去長久的時間,佛的本懷就是要教菩薩法。期待人人能夠把握因緣,在修學過程中必定要兼利他人,不要在中途又忘失。這也可以說,過去是這樣教,你們現在忘記了;現在再啟發你們,你們不要將來又忘記。凡夫時時都在發心、退道,發心、退道,時時發心,時時退道。若是這樣,再長久的時間也難得真正體悟佛的教法。
 
各位,學佛真的要好好用心,否則每天聽、每天發心、每天又忘記,周而復始,一輩子;這一生發心,來生又受環境誘惑,又在凡夫人間法,無明煩惱又再覆蔽,我們這念修行的清淨心又漏掉了。像這樣,周而復始,一生過一生,今生此世又繼續一天過一天,一年又過一年,同樣這樣在聽法,同樣這樣在漏失,同樣煩惱不斷再複製。你們想,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能夠與佛的覺海交會呢?
 
各位菩薩,學佛要記住,佛陀以往已經教菩薩法。這個教菩薩法,一定要常常在我們的心。千經萬論歸納回來,無非就是要教我們行菩薩道。我們不要再有漏落,忘失了的本願。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