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1月12日】契理向大

Community:
Branch:

『得聞佛大乘法,自欣慶皈正真,除昔偏空小法,而今契理向大。』

我們能夠聽到大乘法,要知道,學佛乃是希望能夠契佛真理。佛陀的真理,就是覺悟。

凡夫迷茫,六道來回,不斷複製著煩惱,養成了無明習氣,所以成為凡夫。人身難得,得遇佛法更難,我們現在已得人身,也聽到佛法,而且能夠瞭解佛陀覺悟的道理;這個道理不是只有二千多年前的悉達多太子能夠得獨,而是我們人人都本來具有。

是二千多年前,那位悉達多太子對人間起了一念不忍的心。四姓階級,有權、有地位的人,享盡了人間富貴;貧困的人是這麼卑賤,讓人瞧不起,永遠都是貧窮苦難。所以這個大悲心起。

再加上人生的生、老、病、死,讓一位年輕的王子感到: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快樂呢?真正的快樂、道理在哪裡呢?如何才能夠人人過著平等的生活?人人富有,彼此尊重?這是在那時候,這位年輕的太子心裡所想。念頭一起,就向真理去追求。

常常說『一個念頭一輩子』。說不定『生生世世』就是起於我們這個念頭。那位王子起了一個念頭,就是追求真理,出家去了。五年參訪、六年苦行,將所有外道教所修的法,他都體會、瞭解了,發現這些修法都不究竟,所以他要再去探討,從他的內心不斷與天地宇宙之間去做探討,終於覺悟了。

那個靜寂的心,就是在農曆的十二月初八,天還未亮的時候,他的心很靜寂,心光與天空的星光會合,忽然間,心與宇宙會合在一起,終於『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天地萬物的真理完全容納入了腦海,覺悟了!那個覺悟的心境,天地一如,多麼遼闊!

佛陀在那個時候,發覺了人人本具佛性,這種歡喜,一直想和大家分享。但是眾生的根機還不是時候,所以佛陀開始隨機逗教,四十多年來,應人人的根機而施教方便法。

舍利弗,他是從婆羅門的教法,受到老師的啟示,希望再去尋找究竟的真理,才會進了佛的教團。他想知道如何不受人間愛恨情仇的糾結,他聽了佛陀的教法之後,知道這顆心要保持很清淨,要到達寂靜清澄的境界。瞭解了,就這樣停滯在這個地方。

現在法華會上,舍利弗慢慢已經體會到了,不只是心寂靜而已,還要在寂靜中『守之不動』。若是心寂靜,但是境界一來,心就搖動,這不是究竟;若要到究竟,必定要『皈正真』。現在已經瞭解了,所以舍利弗歡喜,『自欣慶』,這個心的方向已經是回小向大。過去是守在偏空的道理中,一直都停留在『滅生死』的小乘法,所以他一聽到佛陀的大乘法,心開始有懷疑了。

所謂『大疑大悟』。我們聽法,要聞、思、修。聽了之後還要好好思考:這個法是不是對呢?有入我的心嗎?心表達出來的行動,有歸一嗎?有的人,心歸心想,行動還是習氣的行動,這不是我們要修行的方向。我們要自己反省、自思惟,時時提醒自己:到底我聽的法,我的方向正確嗎?

佛陀怎麼說的法,我們的行為與佛所說的法有契合,在我們的心、在我們的行,這樣就是修行。『修』就是修心養性,『行』就是端正行為,這樣叫做修行,真修行者。否則,我們聽法,光是聽,回過頭來還是我行我素,習氣沒有改變,那聽法對我們一點都沒有幫助,空過時日。

舍利弗已經『自欣慶皈正真』,那個方向是正、是真實法。所以這時候的舍利弗已經『除昔偏空小法』,將過去偏空的小法排除掉了。現在的心很自在,而今『契理向大』,現在他的心與佛陀的教法已經互相契合起來了。

我們必定要『向大』──入菩薩道、人群中。人群的種種人我是非對錯,人群各不相同的習氣,我們在這芸芸眾生中,不受種種惡劣的習氣影響,這就是要鍛鍊出堅定的心,才有辦法做事情。

我們若是光聽到別人說:『這樣是對的。』對的就去做;又另外一個人說:『不對,我應該是這樣才對。』就又隨他的路重新開始。若又有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到底我該聽誰的?稍等一下,等這些人的見解合一,這樣才來動作。你們想,這樣做事情,永遠都拖泥帶水,永遠都不輕鬆,事情永遠沒有解決的時候。

所以我們必定要把握時間,在人群中要如何做很大的決定,不受周圍的雜念、見解所影響。當然,這是對的事情,把握正確,做就對了。

前面的經文,舍利弗說:『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

舍利弗表達了他的心,過去就是在婆羅門教瞭解的道理,入佛法來時,聽到佛陀所說的,心要保持清淨,一切都是空,不需要去執著物質、情、愛等等,欲念要去除,這些他都修到了。

舍利弗是帶了一群弟子投入佛陀的僧團來修行,所以叫做『梵志師』。現在釋迦牟尼佛,他瞭解眾生的心思、習氣,不斷引導修行,所以舍利弗說『世尊知我心』,知道我的習氣還沒有除,用耐心教育拔除了我的邪見、偏空取著,讓我一步一步走過來。

再接下來這段經文,舍利弗自稱:『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

我那時候以為入佛門來,已經將婆羅門的習氣都除了,過去的邪見都沒了,已經證得空理。那時候自己的內心就覺得:我已經滅度了,我再也不會來六道輪迴了。所以我守在這個『空』的道理。

所以到了這時候,『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過去只知道『真空』,還沒有到達『妙有』的境界。這個『妙有』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人人本具,恆久不變。我們人人這個內心真如本性,應該就是真理。除了空,不執著以外,我們應該還要去體會真空中的微妙道理,這一段還沒有達到,舍利弗現在已經知道了,還沒有到究竟。這是舍利弗的心態,不斷表白他自己過去的錯誤。

這個偏空、滅度的法,只不過是了脫三界生死之苦,還沒有到達究竟的『無餘涅槃』。

舍利弗自謂已除邪見,偏著空法滅度,不過了脫於三界生死之苦,仍非永盡無餘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以現在人間的三界來說,『欲界』就是欲心,舍利弗已經將這個欲念全都斷除了。『色界』,就是有種種的色,人間生活,眼睛所見的一切都是色。這個清淨的心已經不受這些色界誘引了。『無色界』,就是不去執著種種形形色色。這是我們人間說的三界。二乘人就只是在這個地方解脫而已。

雖然一切是空,很多的東西分析起來是歸零,道理會合起來就是合成了東西;將這些東西若再分解之後,回歸了各各的性存在,那就是道理。

所以說來,名相,雖然舍利弗的智慧,已經不受名相影響了,不過,名相以外的真理,他還不透徹,所以這只是偏著空法的滅度。雖然已解脫三界之苦,心不會受境界的誘惑,但是這個境界裡面有微妙的道理,他還沒有得到,所以『乃非永盡無餘』,還不到『無餘涅槃』的程度。

所以,『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過去那時候,我們的心自以為得到滅度了。這是因為不瞭解佛陀所說的是方便法,是佛陀隨著眾生的習氣、根機,應眾生所需求而說的法。

昔時曾因心自以為已得至於滅度,只因過去不解方便是佛隨宜說法,皆是善巧方便,隨眾生機而說。遇便信受,自謂取證,自障不求大

所以,那時候舍利弗還不瞭解,這全都是善巧方便,隨眾生機而說,所以『遇便信受』,得到這個法就很歡喜,開始接受。因此,他以為已經修行取證,得到這個法,已經證果,這樣就夠了。像這樣,這是『自障不求大』,自己障礙自己。

至今方知,欲證大乘究竟涅槃,離生死苦而得究竟安穩,方謂得大涅槃之樂

若要得到永遠不生滅,究竟大涅槃,必定要再向前前進。所以『欲證大乘究竟涅槃』,就是要得到究竟滅度,『離生死苦得究竟安穩』,到達很安穩,不會再受境界搖動,這才是真正的大涅槃、安穩樂處。

修行,聽法,若只是聽一部份,就以為我全都瞭解了;瞭解,但是還做不到,這樣就是不瞭解。我們要做得到,在人群中不受影響,能夠利益人群,這樣才是真正佛陀所教法。

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無非就是要救度眾生。我們必定要自度度人,不受世間種種境界影響而惹起煩惱,還能夠永遠沒有煩惱,永遠清淨,視眾生的快樂就是我們的法樂。若能這樣,才是真正撥開了自己的障礙。

我們要知道,佛陀設教是順應眾生根機,所以我們不要想:這樣就夠了。我們還要向前進,不要自障礙。若自障礙,菩薩的大菩提道就沒辦法前進。所以學法,不要讓自己有障礙,不要只想獨善其身,必定要兼利他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