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1月17日】諸法寂滅相

Community:
Branch:

靜寂清澄淨琉璃,純潔不著一切相,欲念息滅心清淨,轉四諦度五比丘。

我們從字面上看到了『靜寂清澄淨琉璃』,常常說,這是譬喻人人本來具有清淨的本性。偏偏世間人,時時都在煩惱中,煩惱現前,寂靜清澄如琉璃的境界就被煩惱淹滅了。所以,我們想時時保持這念靜寂清澄的心境,必定要『純潔不著一切相』。

本來我們就該很單純,日常生活中一切人、事、物,都不必被掛在心裡,凡事如遊雲過月一般,雲過去了,月並沒有被沾染。我們的心,真如本性也是一樣。日常生活中,事情既過了,『相』也應該過去。若是時間過,事也過,『相』卻還在心裡,這千萬不可!我們應該要學會,時間既過,事也過,就不要再著一切相。這是我們要下的功夫。

『欲念息滅心清淨』。人人要如何能不著相呢?除非是減少乃至消除欲念;人人如果沒有欲念,心自然就清淨了。所以,因為眾生根機不同,佛陀決定將眾生分成上、中、下三種根機,就開啟了說三乘法,所以他到波羅奈——鹿野苑,去『轉四諦法度五比丘』。這是佛陀來人間,為眾生成道,同時要為眾生說法的過程。

昨天,有一位來自美國某個基金會的執行長,他專程來花蓮。坐談時,他說他曾經去過印度,也曾和達賴喇嘛對談過。他說:『我本來應該要送禮物給您,不過我沒有帶什麼禮物來,我要送您一張相片。』這張相片裡是他的女兒,還不到兩歲的小可愛,她站在水邊,和一隻鴨子面對面。

他說:『我這個女兒,這麼小的時候就能和水鴨說話。』我就說:『這實在是本性天真!這麼純真,還不到二歲,她可以和一隻水鴨溝通,這樣津津有味地談話。』後來話題一轉,他說:『相片中這個孩子,今年已經十六歲,開始交男朋友了,每天裝扮的花枝招展,整張臉抹脂擦粉……』聽得出為人父親的無奈

過去孔夫子有一位弟子叫做公冶長,他也是通達鳥語,小鳥在說話,他聽得懂鳥叫聲是在語言對答。公冶長能夠保持清淨的心,因此能通達鳥語。這個女孩小時候能和水鴨對話,後來卻漸漸受到社會環境污染,失去了原有的天真,不禁令人慨嘆!

試想,相較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濁惡,佛陀的時代是那麼純真,佛陀卻已經告訴大家:人人都有靜寂清澄,清淨的本性,只要我們不染著、不著相,煩惱淡薄,自然本性就清朗,還是能保有純潔的本性。

佛陀為了眾生的心受到世間習氣染著,所以佛陀要費多少心機來設教,隨著眾生的煩惱,一一設法去除眾生的煩惱。但是,談何容易啊!還是要眾生能夠自己體悟,自己願意接受佛法,洗滌自己的心,去除自己的煩惱。而不是祈求『佛啊!保佑我。』『菩薩啊!加持我。』最靈感的,能夠保佑你的,最有力的,能夠加持你的,是自性的如來、自性的菩薩,這才是真正你生命中的貴人。所以我們還是要反觀自性,照顧好我們這一念『純潔清淨的心』。

我出濁惡世,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奈。』《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前面我們說過了,佛陀還是內心不斷這樣作念:要怎樣來度眾生?佛陀既然出現在這個濁惡世間,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佛陀的時代人口少,還很清淨,如今這個時代,人口這麼多,人心這麼濁惡,所以佛陀說『我出濁惡世』,可見佛陀並沒有離開娑婆世界,佛陀的教法還是留在這濁惡的世間。

不只現在的釋迦佛而已,其實佛陀當時就說:『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釋迦佛是學過去諸佛所說的法,過去諸佛來人間淨化人心,現在的釋迦佛也是一個心願:淨化人心。因為世間人心就是這麼濁,濁氣很重,充滿了惡的世間。怎樣教育?隨順諸佛。隨順過去的佛,要設方便法。現在的釋迦佛乘過去諸佛的方法,開三乘法。這是釋迦佛思惟之後,就開始到波羅奈——鹿野苑,去度五比丘。

接下來這段經文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

回過頭來再說,『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佛陀所得到的法,是很深的法,不是用語言這樣說,大家就能體會。所以,『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因為這個法真的很深奧,所以佛陀必須用種種方便,來向眾生解說這個『寂滅相』。

諸法是『寂滅相』,諸法要用什麼來形容?唯有告訴大家『寂滅相』。『寂滅』又是什麼相呢?佛陀又說『不可以言宣』,無法用語言來解釋它是什麼形,到底這個『相』是長的、短的或圓的?無法言說,不是語言可形容。所以,唯有一句『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寂滅相,『真如自性』就是法的源頭,一切法是從真如自性的真理所現。

但是說本性,我們也無法很了解,說『寂滅相』更是迷糊掉了。『寂滅』就無相,但是經文裡面說『寂滅相』。『相』,有相,就是我們眼睛看得到的一切都是『相』。換句話說,以眼所見一切,包含了無量數的理。常常告訴大家,都不離開『四大』。

從種子落土,種子若沒有土,無法長成樹木;有土,若沒有水分,種子不會發芽;若沒有陽光,這株芽沒辦法變成樹苗;若沒有好的空氣,沒辦法成一棵大樹。所以,地、水、火、風,因緣要會合起來,成就了一棵樹的『相』。

這『四大』,各有它的自性。『四大』分開,就沒有這棵樹;『四大』會合,加上了種子,不同的樹種,就有不同的樹相。所以說來,各各有性,各各有相,這『寂滅』,分開之後,道理永存於天下萬物,沒有離開這些道理,這些道理會合起來,就成種種相。這不知大家能理解嗎?

所以,若只是說一項,沒辦法來解說,必定要用種種、種種法的分析會合、分離等等,不離開這個道理本性的相,這叫做『寂滅』。因為我們沒辦法解釋到底什麼是那個定相,沒辦法,沒有一個定相。但是,萬物無法缺少這個道理,所以,所有的東西都是會合來的,就是『寂滅』的意思。

真如自性,唯是寂滅,不可言宣說,是為寂滅義。一切皆虛妄,唯真如性,是故應了真如性法

『一切皆虛妄』,這個道理若分開了,其實都是虛的,沒有了。

『唯有真如(性)』,真如就是法,真如就是寂滅相。我們真如人人本具,人人都有這分寂靜清澄的本性,所以我們的心,人人都有一塊淨土,叫做『寂光土』,『寂光土』也叫做涅槃(編按:二者並非『等同』,卻相關。詳見註二)。涅槃不是死亡,涅槃就是我們的心完全靜寂,不生不滅,這叫做涅槃。佛陀向人,向大家說,就是要說寂靜清澄,人人的心地都有一片寂光土在,就是我們心靈的淨土。

所以說『性自真常』,我們人人的性,本性,其實那個寂靜的相是我們人人的本性,這個本性是真、是常。佛陀生生世世,過去開始講《法華經》之前,一直在描述佛陀的過去無量數劫,如何在修行的過程,一直到現在。我們現在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這種的真如本性是真、是常。

本來就難以言宣,一句話說『言語道斷』,開始要說這個法,真真實實,這麼單純的法,開始說出來,就會覺得這要解釋的很不足,如何解釋都沒辦法完全具足於完整的法。佛陀想要向大家很簡單說一個完整的法,都不簡單。

不簡單,是在我們的眾生根機沒辦法接受。所以,這真如實法是這麼真、恆常都有。但是,我們現在的人間,就一直說無常、苦、空。無常、苦、空,是我們偏離了真如的性,我們偏離了我們真如的本性,所以才會有苦。才將『空』當作『有』,這種,原來人間一切都是虛妄,卻是將虛妄當成了是真實,所以,人生就會執著那麼多。

所以說『性自真常』,本來就難以言宣佛陀現在『今隨眾生機(宜)』,怎樣能夠讓眾生接受,『上中下根,施以方便力,作三乘之說教』,

性自真常,本難以言語宣示。今隨眾生機宜,上中下根,施以方便力,作三乘之說教

這是佛陀用心良苦,以種種方便力,來轉眾生、凡夫心,向聖人的路走。這是佛陀的用心。所以說『世間之人,於現世中,親近善友知識,聞其善巧方便說法,遂發菩提之心,是名方便力』。

謂世間之人,於現世中,親近善友知識,聞其善巧方便說法,遂發菩提之心,是名方便力

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真的要感恩,有好的朋友來告訴我們,好的事情,帶我們做,我們要時時感恩。這也是在佛法中,善巧方便的法,自然我們能夠聽這個法,開始發菩提心,這樣這叫做方便力。佛陀傳給我們人人,弟子大家依照佛陀的教育,佛陀依照過去諸佛的法,這樣不斷傳承,讓這個法普遍,做人生命中的善知識、善友,這樣來口口傳說,人人互相接引、發菩提心,這也是叫做方便力。

所以,佛開始已經為五比丘說法,五比丘也因為佛陀第一場的說法,三轉四諦法,這五個人能夠體會佛陀所施用的教法,知道了道理。這五個人,第一個覺悟的就是憍陳如;第二個覺悟的就是十力迦葉。這兩位是佛陀的母族親戚,就是舅輩的親戚。第三個是阿濕波,第四個是跋提,第五個是摩訶男拘利。這是佛陀的父族親戚。

五人者:阿若憍陳如、十力迦葉,為母族二人;阿濕波誓、跋提、摩訶男拘利,為父族三人

這五個人過去生還有因緣。曾告訴過大家,有一個時代,一個小國乾旱鬧飢荒,國王慈悲,因為他的人民已經沒辦法從大地種出雜糧五穀,所以他跳入海裡,變成一條大魚。這條大魚被海浪湧上海灘,五個人在那裡修理船。

這條魚向這五個人說:『希望你們能去叫村裡的人來割我的肉,這是我修行的過程,我願意奉獻給天下眾生。現在天下眾生有苦難,你們若能幫我,去將那些飢餓、苦難人,從我的身體取得了肉,讓他們能夠充飢,度過難關,我修行將來成佛,要度的就是你們五個人。』

這段故事,曾經說過了,所以大家要用心。真如本性永遠在我們心裡,只是我們受了後天的污染,實在很可惜!所以我們人人要真正用心,守好我們的心,讓我們的真如不受污染,這要看大家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