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11月16日】止欲惜物 傳揚美德

Community:
Branch:

南非約堡慈濟志工帶動供食站的孩子做環保,孩子們用臺灣愛心米空袋子,到社區做環保,一舉數得。(照片提供:南非約堡人文真善美志工)

【證嚴上人11月16日志工早會開示】
「又是一個星期天,每一天我們都是要感恩平安,感恩全球的慈濟人,人人用愛心,無所求的付出,這都是愛的能量匯聚在一起,讓我們平安,社會祥和。」 

今日(11/16)桃園舉辦慈濟環保志工受證典禮,證嚴上人特別在志工早會開示中,感恩所有環保菩薩,並呼籲人人都要重視環保。

消費享受耗資源 惜福節約彰美德

「現在環保在全球是人人所需,每個國家都想找出改善環保的方法。在臺灣就是這群環保老菩薩、慈濟資深慈誠委員,還有很多新發意菩薩聽師父的呼籲,懂得要惜福。」

臺灣早期的年代,民間流傳了許多教育孩子惜福的傳言,例如提醒小孩子要省水,否則下輩子會投胎變成貓;碗中的飯粒沒吃完,或是掉到地上,也要惜福,也會被告誡一粒米是農夫二十四粒汗辛苦得來的,若是浪費會被雷公打。也有一種說法是碗底的飯粒沒吃乾淨,將來會嫁到麻臉的先生或娶麻臉的老婆。這種種的說法無不都是為了教導小孩節約簡樸的良善美德,但現代社會中大多已經不再流傳。

「很明顯感覺到,現在不只是用前人的觀念來教育孩子惜福,已知天下不平安,就是因為我們對物資的享受過頭,人口很多,消耗浪費又不少,一直抽、砍、取,其實一個米缸有多大?一直浪費,這米缸也會被我們掏空,財產倉庫屯積再多,遲早也會很快空掉。」

資源有限須珍惜 環保教育應入心

人類不知節制,加上全球人口倍數增加的情況下,加劇地球有限資源的消耗速度。上人記憶所及,1966年「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臺灣有八百萬的人口,現在是二千四百多萬,增加了三倍。而中國大陸人口的成長更為驚人,同樣那一年人口是四億多,現在是十多億人,也是差不多增加兩至三倍;地球人口五十年間也成長很多,現在高達七十多億人口。

「這麼多人口需要的資源,加上浪費比需要的更多,廚餘吃不完丟掉的就有多少了?一天之間是多少頓?一人一碗飯就能飽、營養足夠,那麼多的廚餘都是很好的東西倒掉,不是很浪費嗎?」

上人再舉過去和現在買菜的例子,「過去是菜拔起來,土甩掉就拿去賣了,現在是斬頭削尾,一葉葉剝好,過度包裝陳列在超市,我們回去不用選,這樣太享受了!菜綁到這麼漂亮,浪費的東西有多少?尤其是動不動就上館子……」

上人呼籲環保教育,除了老菩薩在做回收之外,這種惜福的觀念也要教育下一代。看到許多老師會帶孩子到環保站,學會分類回收,讓孩子懂得如何節儉、惜福;尤其是看到全球災難頻傳,上人更加肯定這種環保教育是全球性的需求。

大富長者散布法 應止貪欲護資源

科學家發現,現在氣候變異,一下雨就很大,大雨後往往伴隨著大水,夾帶土石流破壞農田、房舍,甚至造成居民的傷亡,令人不忍目睹。上人以晨語所述佛教之大富長者,說明與世俗富者之間的價值差別。

「晨語提到的大富長者,這是上求佛法,下化眾生,把佛法守在自己的心,散播給大家,大家吸收到法,可以啟發愛心來保護大地、疼惜萬物。但是世間的大富都是用東西去換財富,所以財富很多,但還是不滿足,即使到最後一天,還在交代哪裡有最後一筆生意,還要繼續讓孩子把產業繼承下去。」

然而,貿易愈大促銷就愈大,對山河大自然的破壞也愈大,所以到最後水土亦沒有辦法保持。

「我常說一棵大樹可以含水約三噸,樹都砍了,水一下來就是落到大地,沒有樹保護,山就會崩、發生土石流,這都是人為的破壞。」上人感慨,因為做愈大的事業,促銷、推銷愈多,物資消磨愈大,垃圾產生愈多。

臺商有愛啟人文 儉樸殷勤應傳承

放眼天下,還有令人擔心、令各國聞之色變的伊波拉病毒,目前仍無藥可醫,「一位非洲獅子山共和國的醫生沙利爾(Salia)已經在獅子山受到感染,要送到美國治療,這種病例要從非洲送到美國是大工程,也要很用心,如何很嚴密地穿脫防護衣,治療遭感染的伊波拉病患,接觸到的醫護人員都是在高風險中,所以醫生很辛苦。」

提到非洲,也會讓上人想到,在南非的實業家、慈濟志工和本土志工等,帶動當地的學童學習碗筷拿法、飯前洗手等衛生習慣,希望能帶動他們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減少病菌感染的機會。

「在非洲,我們教育那些孩子也可以唱歌、懂規矩、學中文,我們在那裡的華商和第二代,把慈濟種子帶過去,現在已經十多年了。曾經有兩位來這邊唸大學,這從小就陪伴他們,一梯次、一梯次帶上去,希望他們來這裡受慈濟人文教育,再帶回去非洲,改善當地人文觀念。」

上人期許當地華商,能以華人的精神理念引導他們要殷勤、打拼,帶給他們希望的未來。「感人的事情很多!」除了在非洲用心付出的慈濟人之外,最後上人再次感恩環保菩薩,人人用愛互相度化,並期待人人把握時間付出。

返回上一頁